矿山开采计划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矿山开采计划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一、矿井采掘计划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瑞知[1](2021)在《基于改进WOA优化CRHJ网络的矿井水源判别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减少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十分重要,但矿区水文地质复杂,预防矿井水害事故难度较大。有效快速地进行矿井水源类型判别,不仅能预防水害事故的发生,且在水害发生时能迅速定位发生地,便于煤矿企业采取应对措施,对矿井水害的预防和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矿井水源判别模型是防治矿井水害事故的关键。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分类问题,故采用确定性分层循环跳跃网络(CRHJ)作为基本模型进行矿井水源类型判别。为提高模型判别精度,提出混合策略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MSWOA),利用MSWOA优化CRHJ网络的权重参数,建立MSWOA-CRHJ矿井水源判别模型。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传统鲸鱼优化算法(WOA)存在易陷入局部极值、收敛速度慢等缺陷,采用不同策略对WOA进行改进,提出混合策略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MSWOA)。该算法提升了 WOA四个方面的性能:针对算法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采用低偏差序列初始化种群,提高初始解在解空间的覆盖率,提高算法收敛速度;针对算法对勘探和开采平衡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非线性时变因子和自适应权重策略,提高算法对全局搜索和局部开发的平衡能力;针对算法随机搜索不彻底的问题,引入随机性学习策略增加种群多样性,提高全局搜索性能;针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采用柯西变异算子增强算法跳出局部极值的能力。通过对12个基准函数和1个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实验,结果表明,MSWOA算法在寻优精度及收敛速度上均有明显提升,验证了 MSWOA算法的有效性。(2)针对CRHJ网络权重参数较多且取值随机而影响网络性能的问题,采用MSWOA算法对CRHJ网络性能进行优化,提出MSWOA-CRHJ算法,并将该算法用于矿井水源判别,建立MSWOA-CRHJ矿井水源判别模型。在矿井水源判别的过程中,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水质数据进行降维和去噪处理,将判别结果的误差函数作为适应度函数,并输入重构主成分数据以训练模型,最后模型输出对待判水源样本的最优判别结果。将MSWOA-CRHJ矿井水源判别模型应用于山东省东滩矿算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MSWOA-CRHJ矿井水源判别模型的判别准确率为100%,超过PCA-CRHJ的90.909%、CRHJ 的 81.818%、CRJ 的 81.81 8%、ESN 的 72.727%,证明该模型可准确判断水源类型,具有较高判别精度,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靠性。

胡耀元[2](2020)在《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煤矿工程仍然是我国支柱性的重点能源工程。随着矿山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煤矿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原始阶段、机械化阶段、数字化和信息化阶段,正逐步迈进智慧化阶段,智慧矿山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矿山的无人化和智慧化。在现阶段,制约智慧矿山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智慧采掘等生产技术层面的发展转变为智慧矿山管理层面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1)将管理系统引入原有智慧矿山体系,并完善了智慧矿山的定义。针对智慧矿山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运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及流程图,构建出智慧矿山在建设过程各阶段的工作流程,挖掘其中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和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应用点,并根据已分析应用点筛选3DMine和Revit为研究BIM+GIS的两大平台;(2)以曹家滩煤矿工程为背景,通过模拟,探讨平台实现应用点落地的途径,包括运用关键点控制法实现BIM和GIS的场地模型拟合,运用类比创建法和模型分析法,将房建工程中的模型创建和管理的思想引入到煤矿工程中,解决了煤炭工程中运用常规方法无法建模以及实现BIM+GIS平台相结合进行模型管理的问题,以发挥3DMine和Revit平台各自的设计、管理优势;(3)梳理和补充了煤矿工程全寿命周期各阶段所需归档的文件名称、保存单位及保管期刊,为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文档权限和保存期限依据,并对重点内容的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管理权限进行完善,为系统的开发奠定文件格式及权限划分基础;(4)针对煤矿安全管理,提出基于系统工程、事故发生理论及生产可靠性理论的应用点,并通过Revit建模与Fuzor仿真,形象直观的揭示煤矿巷道安全隐患,辅助提高安全决策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本文的研究,填补了我国智慧矿山系统在管理层面的空缺,对BIM+GIS在煤矿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后期编制煤矿工程BIM+GIS应用规范和指南、开发煤矿工程全流程管理平台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亦可助力BIM+GIS在煤矿工程中的落地。

杨振乾[3](2020)在《平煤十二矿突出煤层采充协调开采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部瓦斯突出矿井会通过开采保护层降低煤层瓦斯压力。在近全岩保护层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矸石,且保护层与被保护层开采期间存在一定时间差值。为在完成矿井产能条件下实现深部矿井矸石井下分选和充填,保障采区内工作面接替,本文以平煤十二矿保护层开采为研究背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调研、综合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井下煤矸运输路径及井下分选系统相关参数、保护层工作面参数,优化了保护层、被保护层和配采工作面的接替方案,设计了采充抽协调开采软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确定了平煤十二矿保护层开采位置;建立了采充抽一体化矿井生产物流运输模型,确定了充填工作面所在位置及充填方式;选择了井下分选中心、运矸巷和矸石仓的数量及位置;(2)基于平煤十二矿保护层开采卸压条件,推导出了被保护层卸压前后瓦斯孔隙率、渗透率的动态变化表达式以及瓦斯渗流场控制表达公式,得到保护层开采对瓦斯渗流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研究了保护层工作面参数对被保护层相对膨胀率影响,确定了保护层采厚、工作面长度;并对采抽协调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保护层最佳抽采范围;(3)提出了多种符合矿井生产需求的工作面接替方案,通过模型分析法建立了经济、技术、时间、空间、环境等多因素接替方案评价体系,并确定了各个因素及其下属指标在平煤十二矿接替方案当中的影响权重,对工作面接替方案进行了选择;(4)数值模拟分析了被保护层充填高度对上覆煤岩裂隙发育的影响,确定了充填率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采充抽协调关系范围,研发了针对平煤十二矿的采充抽协调开采软件,并在工程上得到验证。该该论文有图43幅,表16个,参考文献98篇。

纪欣卓[4](2020)在《深部采选充一体化矿井工作面配采方案优化》文中指出新巨龙煤矿属于深部矿井,需开挖大量岩巷以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矸石,矸石的提升不仅增加了矿井生产成本,同时制约着矿井生产能力。鉴于此,本文以新巨龙煤矿生产接替和所产矸石就地充填要求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研究了新巨龙采选充一体化矿井工作面配采原则及接替方案;分析了矿井矸石来源及产量,在保证矿井产充平衡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地面保护要求,对充填工作面相关参数进行研究;采用FLAC3D模拟软件研究不同等价采高条件下关键层位移及地表下沉情况,在满足相应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对参数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确定适合本矿井的等价采高;最后设计了工作面配采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结论如下:(1)提出了采选充一体化矿井工作面配采原则,基于此原则,提出了三种工作面配采方案,并从工作面产量预测、服务年限、采掘顺序、井下运输及通风、工作面搬家五方面对配采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方案一作为接替方案。(2)矿井矸石年产量主要来源于回采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总计133157万t。针对农田保护和村庄保护相关要求,以1303N-1、1307N充填工作面为例,设计了不同的充实率,得出与之对应的推进速度。(3)数值模拟分析了工作面不同等价采高条件下的关键层位移及地表下沉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等价采高的不断减小,地表沉陷量逐渐减小,地表变形值逐渐减小。结合农田保护对地表下沉的要求、村庄保护对地表变形的要求以及考虑到充填利润等因素,确定1303N-1工作面等价采高为0.64m,推进速度为9.0 m/d;1307N充填工作面等价采高为1.44m,推进速度为8.4m/d,同时建议矿井未来地表为农田的充填工作面等价采高为0.64m,未来地表为张楼村的充填工作面等价采高为1.44m。(4)研发了工作面配采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采选充一体化矿井回采工作面和充填工作面智能配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充填工作面合适的推进速度。以新巨龙矿井下工作面为应用背景,对软件进行验证,所得结果与上文所述基本吻合,证明该软件有效,可为相关类似矿井工作面配采决策提供借鉴。

田志民[5](2014)在《矿井采掘接替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矿井采掘接替计划对矿井的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煤炭企业的煤炭产量和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因此采掘计划的编制是矿井生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炭企业通常采用人工方法对采掘计划进行编制,采用这种方法效率低且合理性较差。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煤炭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技术给采掘接替计划的编制提供了支持,能够有效地弥补人工方法的不足。本文首先对人工编制采掘计划整个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编制采掘接替计划时所考虑的约束条件和接替的优先顺序,然后构造了矿井生产的基本信息数据库和采掘接替的规则库,最后以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为手段,以VisualStudio2008和SQL Server2005为开发平台,研究并设计了矿井采掘接替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充分发挥了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的功能,对矿井采掘接替的基本信息与知识进行实时管理,根据采掘接替模型进行推理,通过“与或树”的深度搜索,实现采掘计划的自动生成。随着矿井信息的更新,生成的采掘计划也随之动态更改。系统能够快速地统计矿井的产量和进尺等信息,为采掘计划编制人员提供有效的采掘接替信息,为矿井采掘接替计划的编制提供决策支持。

王鹏飞,邢存恩,廖保明,沈贵阳[6](2014)在《基于IDSS采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采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思路及功能,提出了MEIDSS的基本框架,设计建立了系统数据库。并在IDSS模型库的基础上添加了时间序列预测模型、BP三层感知器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型,同时运用C#来实现系统的功能。

张仕和[7](2012)在《突出矿井采掘接替与通风系统的动态模拟及优化》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开采的特点,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采矿学、矿井通风学、通风网络图论、流体力学、非线性优化理论,以及计算机科学中的软件开发、计算机图形学等学科相关内容,系统研究矿井采掘工程接替理论与矿井通风系统动态仿真及优化调节理论及技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⑴统计分析了综采面本煤层百米钻孔瓦斯抽放量与瓦斯预抽期的指数函数关系,确定出合理的瓦斯预抽时间;以相同班产量下综采面相对瓦斯涌出量的平均值作为当前班产量下的统计样本,得出了班产量与绝对瓦斯涌出量的幂函数关系,确定了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获得了不同班进尺下掘进工作面累计进尺与绝对瓦斯涌出量的指数函数关系;提出了基于统计法的瓦斯分源预测修正模型。⑵在矿井采掘接替通用技术规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开采的采掘工程接替因素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可变模糊理论的采掘工程接替编制方法,设计开发了矿井采掘接替专家系统。⑶建立了矿井独头巷道掘进与接替的状态模型、采煤工作面推进与接替状态模型、巷道注销模型、采掘推进过程中工作面巷道风阻值的变化模型及井下用风地点需风量变化模型,结合矿井通风系统静态模拟,提出了基于采掘推进与接替的矿井通风系统动态仿真理论,开发了矿井通风动态仿真系统。⑷建立了以矿井总通风功耗、调节设施装置地点数目及采空区漏风通道压差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余树弦分支风量、可调节分支阻力调节量为决策变量,巷道风速、用风地点需风量、矿井通风总阻力、巷道阻力调节量不超限作为不等式约束条件,以通风网络回路风压平衡方程、节点风量平衡方程及风机特性曲线方程作为等式约束条件的矿井通风网络优化调节非线性优化模型,提出了微分进化与关键路径法联合求解模型的算法,设计了算法的数据结构和程序。盘江矿区金佳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采用中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开采的开采方式,矿井通风系统为多风井分区式。将研究成果在金佳煤矿进行了应用研究,获得了金佳矿采掘工程接替主要影响因素变化规律,编制了金佳矿经济性和安全性最优的采掘工程接替5年计划方案,在此基础上,应用矿井通风系统动态仿真理论,获得了矿井通风系统随采掘接替的近期变化情况,结合控制采空区漏风的通风系统优化调节技术,对提升矿井灾害防治、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蒋京名[8](2010)在《DIMINE三维可视化软件在大红山铜矿生产计划编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矿山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其中编制矿山生产计划是最重要的核心决策任务。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能否持续均衡地进行生产等都有重大影响。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源评价体系的出现,为生产计划的编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数据平台,保证了采掘计划编制时基础数据的可靠性与便利性。本文针对传统地下矿山生产计划编制手段落后,生产计划指令对生产实施的指导性差,随意性大等问题,对地下矿山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特征及其编制流程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下矿山生产编制的优化技术手段,实现了矿山生产计划的自动编制和生产过程的动画模拟展示,得到了符合矿山实际要求的生产计划编制结果。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基于DIMINE三维可视化软件建模平台,提出了地下生产矿山编制的基本原理、实现思路、基本方法及具体步骤;(2)根据地下矿山生产计划编制及地下矿山企业生产特点,提出了生产计划编制优化的目标及约束条件,在综合考虑采掘工序,工程衔接和工作量均衡性等条件下,提出了如何进行采掘顺序的优化方法;(3)建立了计算机生产计划编制的技术流程,阐述了包括数据准备、数据检验、参数指定、执行和结果预览与输出的DIMINE系统编制生产计划的功能模块;(4)在基于DIMINE三维可视化软件建模基础上,对大红山生产计划编制所涉及到基础数据进行了三维可视化表示,从而为生产计划编制提供了基础数据,根据矿山实际生产队伍和设备工效进行了参数设置,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生产计划编制甘特图结果和任务完成情况汇总表。本文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传统地下矿山生产计划编制指令性较强,客观真实性和指导性较弱,产量目标任务较重,采掘顺序调整困难,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改进了传统生产计划编制的弊端和不足,实现高效、科学、合理编制生产计划的目标。

邢存恩[9](2009)在《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工业作为我国能源生产的一个支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煤矿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是21世纪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必然趋势。CAD、GIS和可视化技术的集成研究是当今煤矿数字化发展和建设重要前沿。论文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以AutoCAD系统为图形支撑环境,运用图形学理论、数据库理论和集成化技术,将CAD、GIS和图形可视化等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传统的煤炭行业结合起来,对煤矿采掘工程空间信息表示、工程设计、计划编制、测量填图改图、安全信息管理、三维建模及其可视化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出了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的原型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六个方面:①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构造;②采掘工程专业图素库的构造及属性化表示研究;采掘工程属性数据录入系统研究;③采掘工程GIS数据结构研究;④采掘工程衔接计划编制管理研究;⑤采掘工程安全信息管理研究;⑥采掘工程三维可视化模型设计与实现等内容。论文分析了煤矿CAD、GIS和图形可视化等应用技术的研究状况、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构造了“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总体模型框图,以及各子系统模型框图。论文对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中专业图素集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采掘工程图素集的构成及分类,探讨了图素空间信息的表示方法,构造了采掘工程图素空间数据结构模型。该数据模型成功地将图素的“几何属性”和“非几何属性”集成在一起。并进一步研究了基于AutoCAD图形支撑平台下采掘工程动态管理系统专业图素,构造了采掘工程属性数据录入系统。基于GIS数据结构理论,结合采掘工程动态管理系统的实际问题,采掘工程动态管理系统将采掘工程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按照两种数据管理模式管理:一种是常用数据的附着式数据库管理,它与图形图素绑定在一起,保存在图形数据库;另一种就是GIS系统常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该数据库独立于图形保存。论文以煤矿系统工程研究的成果为基础,结合作者从事煤矿计算机生产管理项目研究与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煤矿采掘工程设计、采掘衔接计划编制、采掘测量填图改图问题。论文提出了在AutoCAD系统图形支撑环境下,基于GIS的煤矿采掘衔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新思路和主要算法流程,探讨了基于图形的知识推理过程。构造了采掘工程设计、计划、测量等子系统,实现了采掘工程的动态可视化管理。针对我国煤矿井下信息化程度低、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安全信息监控等特点,论文设计了“采掘工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模块。实现了采掘工程安全信息管理。该模块提高了井下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和井下事故救援的处理能力,实现了井下安全和救援工作的信息化,促进了矿山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论文在分析了煤矿采掘工程三维模型的数据特征和数据结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基于AutoCAD图形支撑平台下,建立煤层底板曲面模型和建立巷道三维立体模型的方法。

王瑞[10](2008)在《矿山采掘计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矿山采掘计划是指导矿山生产的依据,计划编制是矿山生产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且对矿山生产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影响。但长期以来,我国矿山采掘计划一直采用人工方法进行编制,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难以保证计划的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其在矿山的广泛应用,应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编制矿山采掘计划将能够有效的弥补人工方法编制采掘计划的不足。本文通过考察手工编制采掘接替计划的实际过程,按人工编制时所需考虑的约束条件和优先顺序,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基于AutoCAD平台,以Object ARX为接口,利用VC编程语言,结合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等技术手段,通过建立符合矿山条件的基础资料数据库和采掘计划的规则库,并设计基于产生式规则的推理程序,研发了矿山采掘计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本系统充分发挥了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功能,可为决策人员迅速提供采掘接替的有效信息,能够有效地辅助矿山采掘计划的编制。本系统实现了对矿山基础信息数据和采掘计划相关知识的管理,根据设计的推理程序对规则进行搜索和匹配,自动生成合理的采掘接替计划,并以甘特图来显示。如果编制出来的采掘计划与实际生产有所出入,那么计划编制人员可随时在采掘接替甘特图上进行动态调整,并可对采掘平衡关系进行检验。本系统可以快速、准确的统计矿山产量和进尺,并可根据用户需要以向导的形式打印出各种基础数据。本文的第五部分给出了使用该系统编制采掘接替计划的一个实例,结果表明该辅助决策系统是有效的和成功的。

二、矿井采掘计划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矿井采掘计划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改进WOA优化CRHJ网络的矿井水源判别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井水源判别研究现状
        1.2.2 确定性分层循环跳跃网络研究现状
        1.2.3 传统鲸鱼优化算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相关理论及模型概述
    2.1 确定性分层循环跳跃网络
        2.1.1 CRHJ网络结构模型
        2.1.2 CRHJ网络训练过程
        2.1.3 CRHJ网络影响因素分析
    2.2 传统鲸鱼优化算法
        2.2.1 WOA算法基本原理
        2.2.2 WOA算法基本流程
        2.2.3 WOA算法影响因素分析
    2.3 主成分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混合策略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
    3.1 MSWOA算法的改进策略
        3.1.1 低偏差序列优化种群初始化
        3.1.2 非线性时变因子和自适应权值
        3.1.3 随机性学习策略
        3.1.4 柯西变异策略
    3.2 MSWOA算法的基本流程
    3.3 算例与结果分析
        3.3.1 实验环境及参数设置
        3.3.2 算例及评价指标
        3.3.3 对比模型及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MSWOA优化CRHJ网络的矿井水源判别模型
    4.1 矿井水源判别问题描述
    4.2 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4.2.1 东滩矿概况
        4.2.2 东滩矿水文地质类型
    4.3 MSWOA-CRHJ矿井水源判别模型
        4.3.1 基于MSWOA优化CRHJ网络算法
        4.3.2 MSWOA-CRHJ井水源判别模型框架
    4.4 算例与结果分析
        4.4.1 实验环境及参数设置
        4.4.2 算例及评价指标
        4.4.3 数据去噪处理
        4.4.4 对比模型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山东东滩矿水质数据
附录 B:重构水质数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BIM+GIS应用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煤矿发展状况
        1.2.3 国内外煤矿发展趋势
        1.2.4 国内外智慧矿山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3.4 本论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2 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
    2.1 智慧矿山的内涵研究
        2.1.1 智慧矿山内涵分析
        2.1.2 智慧矿山概念补充
    2.2 智慧矿山系统构成研究
        2.2.1 生产系统构成分析
        2.2.2 决策系统构成分析
        2.2.3 建设管理系统构成分析
        2.2.4 智慧矿山系统构成分析
    2.3 基于BIM+GIS的设计管理平台甄选
        2.3.1 GIS平台优劣势分析
        2.3.2 GIS平台选用3DMine的必要性
        2.3.3 BIM平台选用Revit的必要性
    2.4 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工作分析
        2.4.1 投资策划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2 勘察设计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3 项目施工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4 项目运营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5 项目报废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5 章节小结
3 智慧矿山BIM+GIS模型的创建与应用
    3.1 BIM+GIS场地模型数据融合研究
        3.1.1 数据采集与分析
        3.1.2 曹家滩煤矿案例数据提取
        3.1.3 BIM和 GIS平台模型数据融合方法
    3.2 智慧矿山GIS模型创建与应用分析
        3.2.1 创建地质数据库
        3.2.2 创建煤层宏观模型及含煤率分析
        3.2.3 煤矿巷道GIS模型相关分析
        3.2.4 煤矿巷道GIS模型地下测量分析
        3.2.5 煤矿巷道GIS模型地下通风设计
    3.3 智慧矿山BIM建模研究与应用分析
        3.3.1 煤矿场地BIM模型创建方法研究
        3.3.2 巷道BIM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3.3.3 煤矿BIM模型系统设计优化及应用
        3.3.4 巷道BIM模型的进度管理应用
        3.3.5 煤矿BIM参数化族库的创建及管理
    3.4 章节小结
4 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成果管理研究
    4.1 煤矿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果归档内容梳理
        4.1.1 投资策划阶段归档内容
        4.1.2 勘察设计阶段归档内容
        4.1.3 项目施工阶段归档内容
        4.1.4 项目运营阶段归档内容
        4.1.5 项目报废阶段归档内容
    4.2 煤矿项目重点成果提交格式
        4.2.1 投资策划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2 勘察设计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3 项目施工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4 项目运营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5 项目报废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3 章节小结
5 基于BIM+GIS的煤矿安全应用分析
    5.1 煤矿安全BIM+GIS应用点分析
        5.1.1 基于系统工程的应用点分析
        5.1.2 基于事故发生理论的应用点分析
        5.1.3 基于生产可靠性理论的应用点分析
    5.2 煤矿安全工程中基于Fuzor平台的相关模拟
        5.2.1 巷道漫游防真模拟
        5.2.2 巷道监控模拟
        5.2.3 巷道危险工况模拟
    5.3 章节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鉴定证书

(3)平煤十二矿突出煤层采充协调开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平煤十二矿采充协调关系研究
    2.1 保护层选择开采技术
    2.2 矿井采充协调关系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平煤十二矿采抽协调关系研究
    3.1 下伏煤岩孔渗率及瓦斯渗流动态变化模型
    3.2 数值分析模型与方案
    3.3 保护层开采厚度选择
    3.4 保护层工作面长度选择
    3.5 采抽协调关系确定
    3.6 本章小结
4 平煤十二矿采充抽矿井接替方案优化
    4.1 接替方案初选
    4.2 接替方案评价体系建立
    4.3 指标权重确定
    4.4 接替方案选择
    4.5 本章小结
5 平煤十二矿矿井采充抽关系确定及系统开发
    5.1 采充抽协调关系确定
    5.2 采充抽协调开采参数确定
    5.3 采充抽协调系统开发
    5.4 现场应用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深部采选充一体化矿井工作面配采方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新巨龙矿采掘接替方案优化
    2.1 矿区生产概况
    2.2 工作面接替方案的提出
    2.3 各接替方案可行性对比
    2.4 本章小结
3 新巨龙矿充填相关参数研究
    3.1 新巨龙矿矸石产量研究
    3.2 充填工作面概况
    3.3 充填参数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保护要求数值模拟研究
    4.1 不同保护要求数值模拟方案
    4.2 农田保护数值模拟研究
    4.3 村庄保护数值模拟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工作面配采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5.1 引言
    5.2 系统研发的原理
    5.3 系统页面及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矿井采掘接替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矿井采掘接替计划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采掘接替计划的编制方法
        1.2.3 存在的问题
        1.2.4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相关技术
    2.1 决策支持系统
        2.1.1 决策支持系统简介
        2.1.2 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
        2.1.3 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
    2.2 专家系统
        2.2.1 专家系统简介
        2.2.2 专家系统的结构
        2.2.3 专家系统的应用
    2.3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2.3.1 IDSS 的集成结构
        2.3.2 IDSS 的知识库
        2.3.3 IDSS 的模型库系统
        2.3.4 IDSS 的推理和控制策略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采掘接替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模型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系统总体结构
        3.1.2 功能需求和模块划分
        3.1.3 系统数据流图
    3.2 UML 系统建模
        3.2.1 UML 简介
        3.2.2 用例建模
        3.2.3 活动建模
        3.2.4 类图和包
        3.2.5 状态建模
    3.3 采掘计划的经济技术模型
        3.3.1 回采工作面接替模型
        3.3.2 掘进工作面接替模型
        3.3.3 矿井产量模型
        3.3.4 矿井掘进进尺统计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的知识库与推理机
    4.1 采掘接替知识与知识的表示
        4.1.1 知识的获取
        4.1.2 采掘接替知识的集合
        4.1.3 知识的产生式表示法
    4.2 矿井采掘接替的智能推理
        4.2.1 采掘接替的推理机制
        4.2.2 采掘接替系统的推理过程
    4.3 采掘关系的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矿井采掘接替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5.1 系统开发环境
    5.2 数据库设计
        5.2.1 概念结构设计
        5.2.2 数据库详细设计
    5.3 系统的实现
        5.3.1 用户管理模块
        5.3.2 基础信息管理
        5.3.3 采掘计划的编制
        5.3.4 报表打印
    5.4 系统运行环境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6)基于IDSS采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功能
    1. 1系统的设计思路
    1. 2系统的功能
2 MEIDSS智能决策系统
    2. 1 IDSS的基本框架
    2. 2 MEIDSS智能决策系统框架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3. 1数据库的结构
    3. 2图形数据库
    3. 3非图形数据库
4模型库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4. 1添加时间序列模型
    4. 2添加BP三层感知器模型
    4. 3添加计算机模拟模型
    4. 4实例应用
5结语

(7)突出矿井采掘接替与通风系统的动态模拟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的关键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采掘工程接替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 应用矿井基本概况
    2.2 采煤工作面瓦斯预抽期计算
    2.3 综采面瓦斯涌出量分源修正预测研究
    2.4 采掘工作面推进速度变化规律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采掘接替计划编制技术及程序设计
    3.1 矿井采掘工程接替总方针
    3.2 矿井采煤工作面接替专家系统设计
    3.3 矿井掘进工作面接替专家系统设计
    3.4 采掘工程接替计划合理性检验
    3.5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群联合开采接替研究
    3.6 金佳煤矿采掘工程接替应用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采掘推进与接替的矿井通风系统动态仿真
    4.1 矿井通风系统静态仿真模拟
    4.2 矿井通风系统动态仿真模型
    4.3 初始数据
    4.4 仿真模拟算法
    4.5 金佳煤矿分区式通风系统动态仿真模拟
    4.6 本章小结
5 控制采空区漏风的通风系统优化调节技术研究
    5.1 含采空区间漏风的矿井通风网络优化调节模型
    5.2 微分进化算法基本原理
    5.3 通风系统优化调节模型求解及程序设计
    5.4 金佳煤矿通风网络优化调节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DIMINE三维可视化软件在大红山铜矿生产计划编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与背景
    1.2 生产计划编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生产计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DIMINE平台的生产计划编制基本原理
    2.1 DIMINE软件简介
    2.2 DIMINE软件三维实体建模
        2.2.1 创建地质数据库
        2.2.2 地质实体建模
        2.2.3 开拓工程建模
        2.2.4 品位模型建模
        2.2.5 采准、切割工程建模
    2.3 地下矿山生产计划中的生产衔接管理及组织管理
    2.4 地下矿山生产计划编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思路
        2.4.1 生产计划编制的依据与原则
        2.4.2 生产计划编制的实现思路
        2.4.3 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方法
        2.4.4 生产计划编制的步骤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下矿山生产计划编制的优化技术
    3.1 地下矿山生产计划编制优化目标
    3.2 地下矿山生产计划编制优化的约束条件
    3.3 地下矿山生产计划编制的约束
        3.3.1 采区产量及地质条件的约束
        3.3.2 掘进对回采的约束
        3.3.3 采区巷道布置的约束
    3.4 地下矿山生产计划编制顺序优化方法
        3.4.1 生产计划编制顺序优化的主要目的
        3.4.2 生产计划编制顺序优化的实现方法
        3.4.3 生产计划编制顺序优化的成果输出
    3.5 地下矿山生产计划编制优化系统设计
        3.5.1 生产计划编制类型的划分
        3.5.2 地下采矿工艺参数设置
        3.5.3 生产计划优编制化约束设置
        3.5.4 生产计划编制优化
        3.5.5 生产计划编制优化检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产计划编制的计算机实现
    4.1 DIMINE软件地下矿山生产计划编制实现流程
    4.2 DIMINE软件地下矿山生产计划编制操作流程
    4.3 地下矿山生产计划编制子系统功能模块
        4.3.1 数据准备
        4.3.2 数据检验
        4.3.3 参数指定
        4.3.4 执行
        4.3.5 报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红山铜矿生产计划编制优化
    5.1 矿床地质特征和主要矿体情况概述
    5.2 工程概况及三维实体建模
        5.2.1 地表模型
        5.2.2 断层模型
        5.2.3 矿体模型
        5.2.4 品位块段模型
        5.2.5 开拓工程模型
        5.2.6 采准切割模型
    5.3 基础数据准备
        5.3.1 开拓及采切工程设计
        5.3.2 采供活动盘区设计
        5.3.3 充填盘区工程设计
        5.3.4 中深孔及扩漏工程设计
    5.4 生产者及工效确定
        5.4.1 主要生产者及工区划分
        5.4.2 主要采掘设备及队组的工效
    5.5 参数设置
        5.5.1 生产活动汇总
        5.5.2 计划编制周期
        5.5.3 工程类型
        5.5.4 生产者属性设置
        5.5.5 生产场地属性设置
        5.5.6 任务属性调整
    5.6 计划编制及结果
        5.6.1 甘特图结果
        5.6.2 任务完成情况汇总表
    5.7 生产计划过程动画
    5.8 生产计划汇总表及图件
    5.9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成果及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9)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CAD、GIS 及可视化技术简介
        1.3.1 CAD 技术及其发展
        1.3.2 GIS 技术及其发展
        1.3.3 可视化技术及其发展
        1.3.4 技术发展趋势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1.4.1 立题思想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结构分析
    2.1 传统的煤矿采掘工程管理方法
    2.2 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的特点
    2.3 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2.3.1 系统开发方法选择
        2.3.2 基于AutoCAD 的应用软件系统结构
        2.3.3 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2.3.4 面向对象的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结构
    2.4 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分系统结构
        2.4.1 采掘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2.4.2 采掘工程设计数据管理系统
        2.4.3 采掘工程计划制定与演示管理系统
        2.4.4 采掘工程测量数据管理系统
        2.4.5 采掘工程测量填图改图系统
        2.4.6 采掘工程平面图录入系统
        2.4.7 采掘工程剖面图自动生成系统
        2.4.8 采掘工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2.4.9 采掘工程三维建模显示系统
    2.5 采掘工程动态管理系统核心结构
        2.5.1 图形系统核心结构
        2.5.2 数据库系统核心结构
第三章 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图素集构造
    3.1 采掘工程图形的内容和特点
        3.1.1 采掘工程图形的内容
        3.1.2 采掘工程图形的特点
    3.2 基本图素集的构造原则
    3.3 图素集的构造
        3.3.1 采掘工程图形图素化
        3.3.2 符号图素的建立
        3.3.3 尺寸标注图素
    3.4 专业符号图素的建立
        3.4.1 专业图形符号的建库
        3.4.2 专业线型的开发
        3.4.3 专业图案的开发
    3.5 采掘工程动态管理系统图素属性化模型
        3.5.1 煤矿采掘工程图素的含义
        3.5.2 煤矿采掘工程图素属性的性质
        3.5.3 煤矿采掘工程图素属性的作用
        3.5.4 采掘工程图素属性的表示方法
        3.5.5 采掘工程图素工程数据结构
第四章 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数据结构
    4.1 GIS 的数据模型
        4.1.1 GIS 数据库
        4.1.2 GIS 数据模型
        4.1.3 数据管理类型及结构
    4.2 采掘工程GIS 数据库结构的建立
        4.2.1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4.2.2 数据库设计过程与方法
        4.2.3 采掘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4.2.4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库连接
        4.2.5 数据字典建构
    4.3 空间数据的采集
        4.3.1 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
        4.3.2 采掘工程数据录入模块
    4.4 数据库的空间分析和管理功能
第五章 煤矿采掘工程计划编制管理模型
    5.1 采掘工程设计系统
        5.1.1 掘进设计
        5.1.2 回采工作面设计
    5.2 采掘工程衔接计划编制系统
        5.2.1 系统的基本思路与整体结构
        5.2.2 图形系统功能分析
        5.2.3 关键算法研究
        5.2.4 采掘衔接计划的检验与调整
    5.3 采掘工程测量填图改图系统
第六章 煤矿采掘工程安全信息模型建立
    6.1 煤矿采掘工程安全信息系统建模方案
        6.1.1 设计目标
        6.1.2 系统分析与设计
        6.1.3 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的建模方案
        6.1.4 采掘工程安全信息常用图素
    6.2 采掘工程安全信息的可视化管理
    6.3 避灾路线的演示
第七章 基于 AutoCAD 系统采掘工程三维可视化模型
    7.1 煤矿三维地质体对象的特征
    7.2 三维数据模型
    7.3 基于 AutoCAD 系统煤层模型
        7.3.1 等高线构建煤层曲面模型
        7.3.2 离散点构建煤层曲面模型
    7.4 基于 AutoCAD 系统巷道模型
        7.4.1 三维空间巷道形成的意义
        7.4.2 巷道测点数据的采集
        7.4.3 巷道三维模型的建立
第八章 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
    8.1 系统应用背景
    8.2 系统开发环境
        8.2.1 系统开发环境
        8.2.2 开发工具的选定
    8.3 系统总体设计
        8.3.1 系统设计原则
        8.3.2 系统总体设计
    8.4 系统功能模块
        8.4.1 系统特点
        8.4.2 采掘工程平面图录入系统
        8.4.3 采掘工程剖面图管理系统
        8.4.4 采掘工程数据管理系统
        8.4.5 采掘测量数据管理系统
        8.4.6 采掘工程图形设计系统
        8.4.7 采掘工程测量填图改图系统
        8.4.8 采掘工程安全信息系统
        8.4.9 采掘工程三维模型显示系统
    8.5 原型系统MCJGC1.0 实现
    8.6 程序结构设计
        8.6.1 组织程序结构方法
        8.6.2 组织程序结构策略
        8.6.3 界面设计
    8.7 系统应用实例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论文总结
    9.2 主要创新点
    9.3 进一步的研究和展望
    9.4 后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矿山采掘计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采掘计划编制的研究现状
        1.2.2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采掘计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
    2.1 决策支持系统
    2.2 专家系统技术
    2.3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2.3.1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知识库系统
        2.3.2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模型库系统
        2.3.3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形成方案的推理机构
第3章 矿山采掘计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3.1 操作系统平台选取
    3.2 应用软件平台的选取
    3.3 开发语言选择
        3.3.1 Object ARX
        3.3.2 Visual C++ 6.0
    3.4 功能需求和模块设计
    3.5 数据库设计
        3.5.1 数据库概要设计
        3.5.2 数据库详细设计
第4章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采掘计划编制中的应用
    4.1 采掘计划编制方法
    4.2 采掘知识与知识表示
        4.2.1 知识的获取
        4.2.2 回采接替的知识集合
        4.2.3 知识的产生式表示法
    4.3 采掘接替的智能推理
        4.3.1 推理机制
        4.3.2 本系统的推理过程
    4.4 采掘关系的检验
    4.5 系统模型结构
        4.5.1 回采接替计划编制模型
        4.5.2 掘进接替计划编制模型
        4.5.3 矿山产量统计模型
        4.5.4 矿山掘进进尺统计模型
第5章 应用实例
    5.1 用户组管理
    5.2 基础信息管理
    5.3 知识库管理
    5.4 采掘计划的编制
        5.4.1 配置计划数据
        5.4.2 自动编制采掘计划
        5.4.3 采掘计划的检验
        5.4.4 采掘计划调整
    5.5 生产计划数据统计分析
    5.6 采掘计划的报表打印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和硕士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等情况

四、矿井采掘计划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改进WOA优化CRHJ网络的矿井水源判别模型研究[D]. 王瑞知.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D]. 胡耀元.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平煤十二矿突出煤层采充协调开采技术研究[D]. 杨振乾.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4]深部采选充一体化矿井工作面配采方案优化[D]. 纪欣卓.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矿井采掘接替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田志民. 河北工程大学, 2014(03)
  • [6]基于IDSS采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 王鹏飞,邢存恩,廖保明,沈贵阳. 煤炭工程, 2014(03)
  • [7]突出矿井采掘接替与通风系统的动态模拟及优化[D]. 张仕和. 中国矿业大学, 2012(10)
  • [8]DIMINE三维可视化软件在大红山铜矿生产计划编制中的应用研究[D]. 蒋京名. 中南大学, 2010(02)
  • [9]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 邢存恩. 太原理工大学, 2009(01)
  • [10]矿山采掘计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王瑞. 东北大学, 2008(03)

标签:;  ;  ;  

矿山开采计划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