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含水率的无损检测

木材含水率的无损检测

一、木材含水量的无损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康[1](2021)在《基于IFC的木结构古建筑残损监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木结构古建筑是我国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由于其材料特性和长期磨损,古木结构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极易遭受残损破坏,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目前的监测手段信息化水平低,无法有效利用监测数据的价值,为状态评估和维护方案的制定提供精准的实时数据。本文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现有监测手段的不足,提出基于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标准,以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为技术手段,残损为对象,对古木结构进行结构健康监测。(1)首先进行IFC标准在木结构古建筑的扩展研究,建立基于IFC的残损监测信息扩展模型,为古木结构实时监测和监测系统的可视化管理提供基本的数据格式支持;(2)然后设计并创建了监测数据库,存储监测活动所产生的数据信息。通过C#和T-SQL混合编程建立监测平台,对监测活动进行可视化管理。研究并提出IFC模型数据解析、自动更新与3D展示算法,解决BIM模型基于监测数据与监测对象保持实时联动的问题,实现木结构古建筑的实时可视化监测。(3)再然后进行监测方案的设计,通过文献综述和古建筑概况分析确定监测内容和传感器类型,通过结构有限元分析和温湿度场模拟确定传感器布设位置和预警阈值;(4)最后以西安市某木结构古建筑为对象验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为该古建筑建立包含残损监测信息的BIM模型,设计监测方案并存储在监测数据库中,向平台导入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可视化监测。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木结构古建筑提供一套有效的监测方案设计方法,为残损信息和监测信息的多方共享提供数据格式支持,为监测工作的可视化管理和实时监测提供高效的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模块可为结构健康状态评估与维护方案制定提供具有高度时效性的数据模型。

武夕[2](2021)在《基于探地雷达的林木缺陷检测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林木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也是大自然环境的净化器。此外,木质产品在人类社会被广泛使用。因此必须对林木资源加强养护管理,对木质产品加强检测,确保其质量与安全。高效且无损的木材缺陷检测技术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深受学术界和业界的关注。传统的古树名木和古建筑木构件检测依靠人工经验,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受限。因此,高精度的林木无损检测技术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本文重点研究了探地雷达在木质古建筑及古树名木无损检测领域的关键技术。结合图像处理,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含水率的木芯样本的雷达波反射规律,以及古木桥板材内部目标对象的定位和识别方法,提出了多技术协同的活立木无损检测技术方案。主要贡献如下:(1)为了准确识别古木构件内部的感兴趣区域,提出基于传统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动态时间规整(DTW)的古桥板材内部目标的GPR定位及识别方法。采用EMD方法对信道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将每一个信道数据的第一个本征模式函数(IMF)分量作为样本数据。将无明显目标回波信息的区域内部分信道数据的IMF分量的平均值作为基准分量。结合DTW方法,计算信道数据的第一IMF分量与基准分量之间的相似度量值,根据有无目标的GPR信号之间的差异,判断感兴趣区域的范围及类别。使用美国农业部林产品实验室中木桥板材试件和人工设计的木芯样本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测试验证。由于木芯样本的物理状态及缺陷状况与板材较不同,其相似性度量值能对判定木板中目标区域的材料属性提供依据。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板材内部目标区域。(2)针对板材内部多个待检测目标随机分布的情况,提出了基于DTW的自适应GPR偏移成像目标定位方法。该方法根据介质回波波长及物理属性,确定滑动窗口大小,实现自适应频率-波数域偏移处理。对偏移后的信道数据目标点,利用二维最大熵图像阈值分割方法进行误差校正。最后基于目标点区域,实现基于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基于模拟产生的雷达信号数据集,并结合板材真实缺陷状况完成了该方法的仿真验证。结果显示,提出的方法针对木结构内部的复杂随机目标的识别效果良好,准确率达到95.73%。(3)为了提高活立木无损检测的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林木应力波断层成像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探地雷达及应力波等方法的多技术协同的活立木综合检测方案。利用最小二乘QR分解法反演求解应力波速度的分布,使用误差校正机制算法对传播速度实现误差校正。在六角锥体模型色彩模型下,基于图像形态学信息和图像连通区域定量评价断层图像效果。利用扬州瘦西湖的157棵古树检测对提出的方案进行测试验证,对应力波、探地雷达和微钻阻力检测等技术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多种数据结果表明GPR对实际测试环境及树木试样的直径有一定要求,在测量尺寸较小且树干外轮廓不规则的横截面时误差较大。综合利用目视检查、应力波测试以及GPR根系扫描的协同方案,将大大提高古树名木无损检测的精度和效率。目前,提出的多技术协同无损检测方案已在多个城市的古树名木保护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

陈建余[3](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和高光谱成像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精度无损检测技术,高光谱成像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领域,如木材质量检测、植物叶片病害识别、蔬果和其它食物的质量检测等。含水率是木材的重要属性,也是木材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植物叶片病害极其广泛且严重危害植物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效能。由于光谱波段数多且冗余度高,必须对其进行数据降维处理。本文以木材与枇杷叶片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改进了常用的光谱数据降维方法,应用机器学习和高光谱成像对木材含水率进行测定,并对不同病害程度的枇杷叶片进行分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木材含水率的快速无损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随机蛙跳算法(Modified random frog,MRF)和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的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由于随机蛙跳算法在每运行一次获得所有变量的选择概率后需要重新设置阈值,采用自适应重加权采样(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ARS)和指数递减函数(Exponential Decreasing Function,EDF)来改进随机蛙跳。实验中总共使用了30块山毛榉木块,每块木块被循环干燥7次,以得到每块木块不同的含水率。应用Kennard-stone(KS)算法,将210个样本分为训练集(140)和测试集(70)。通过高光谱成像系统,收集每块木块的光谱数据,并使用标准正态变量(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进行预处理。基于改进的随机蛙跳、随机蛙跳、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和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四种特征选择算法建立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实验结果显示,MRF不仅避免了阈值的反复设置,而且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MRF-GPR模型具有最佳的木材含水率预测性能,它的Rp2与RMSEP分别达到了0.9785和1.6125%。2、针对迭代保留信息变量算法(Iterative Retained Information Variable,IRIV)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迭代保留信息变量算法(Modified Iterative Retained Information Variable,MIRIV)。MIRIV在原始迭代保留信息变量算法的基础上,采用序列浮动前后向选择(Sequential Floating Forward Selection,SFFS)算法,对迭代之后所保留的强信息变量和弱信息变量进行筛选。通过两个公开的数据集和一个自主采集的数据集,来验证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在这三个数据集上,分别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ARS)、随机蛙跳算法(RF)、迭代保留信息变量算法(IRIV)以及MIRIV算法选择特征变量,基于不同降维方法建立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MIRIV的降维性能最好。如在木材含水率数据集中,MIRIV在128个波段中仅选取了15个特征波段,且模型的Rp2与RMSEP分别为0.9569和2.1432%。3、针对不同病害程度枇杷叶片的快速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和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叶片分类方法。将LDA、K最近邻分类(K Nearest Neighbor,KNN)和布谷鸟搜索算法(Cuckoo Search,CS)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作为分类模型。在江南大学校园内的枇杷林中,采摘四种不同病害程度的枇杷叶片各20片,其中四种枇杷叶的类型分别为:成熟且健康、未成熟且健康、轻微感染、重度感染。将所有叶片除尘、干燥后用高光谱成像仪进行拍摄,并通过ENVI5.3软件在叶片表面选取10个感兴趣区域,共获得800条光谱数据。使用S-G平滑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将800个样本用KS算法分为训练集(560)和测试集(240)。基于全光谱波段建立三个分类模型,实验结果显示,LDA分类模型的识别精度最高,其分类准确率为94.6%,共227个样本识别准确。

胡翔[4](2021)在《梳状电容式焊条药皮含水量检测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对于焊条药皮含水量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电容法的焊条药皮含水量检测方法,推理分析并验证了其工作原理。在此之上,设计了一种平面梳状电容检测焊条药皮含水量的检测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得出了传感器的结构参数。根据国标GB/T 5117-2012《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中的要求,制定了失重法对待测焊条药皮的含水量进行标定,并使用常见的两种不同直径的J707焊条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最终实验结果表明,焊条药皮含水量小于2.3%时,待测焊条药皮含水量与平面梳状电容器所测焊条药皮对应的电容值具有线性关系。最后基于该型号焊条设计并制作了梳状电容焊条药皮含水量检测系统,传感器检测精度和误差符合工程应用要求。本文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简述了目前已有的含水量检测理论,并对几种市面上成熟的水分检测仪进行了对比分析及研究,详细描述了历代的焊条含水量检测仪,最后提出一种新型平面梳状电容式测量焊条药皮含水量检测方法。(2)针对传感器原理与分类进行分析,得出梳状电容式焊条药皮含水量传感器设计方案,并对结构、原理、模型进行了分析,基于ANSYS maxwell软件进行了静电场有限元分析对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为梳状电容器传感器的制作提供了依据。(3)依据国标GB/T 5117-2012《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中的要求,进行标定实验,测定该梳状传感器的各项性能指标,最后确定了此传感器满足焊条药皮含水量检测的要求。在标定的过程中,使用三次多项式回归方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和最小二乘法回归方程等误差分析方法,确定了待测焊条的药皮吸湿饱和点。(4)设计了梳状电容式焊条药皮含水量传感器检测系统。从硬件、软件方面对系统做了详细的介绍,实现了对传感器电容值的高精度检测。同时在软件上设计了数字滤波器模块,提高了系统的检测准确率,减小了系统检测的误差。

徐锋[5](2020)在《阔叶材原木质量应力波精准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阔叶材原木因其天然的色泽、优美的纹理和高强度的力学性能,成为家装业和建筑业的理想原材料。阔叶材原木的质量随树种、产地、甚至同一树木的不同部位变化较大,其内部缺陷(如空洞、腐朽、内裂等)直接关系到木材潜在的等级和价值,并影响其利用率。原木质量精准检测通常包括多阶段的质量分等和精确的缺陷检测,因此,在采伐区开展木材质量检测与分等,便于木材快速分流,节约运输成本;同时,在制材厂精准检测木材缺陷,有利于优化锯制方案,提升木材的出材率与价值。应力波技术是原木质量检测的主要手段,但因其响应信号复杂,在时域或频域均难以获取其典型特征,导致其检测精度不高,难以推广应用。针对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冲击应力波中的平稳与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提出了应用时-频分析、小波变换、矩分析、自回归模型等现代信号处理手段,提取包括声速、时间中心、阻尼比、峭度、谱峭度等声特征参数,开展了原木质量分等和内部缺陷预测两方面的研究,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应用小阻尼振动系统模拟应力波传播的衰减问题,得出声参数原木质量评估的理论依据。将原木等效为两端自由的均匀直杆,由应力波沿原木纵向传播的波动方程,得到弹性模量、应力波速度与介质密度、固有频率、直杆长度的定量关系。讨论了原木内部纵向作用力对振动系统的影响,并将原木微元等效成单自由度质量-弹簧有阻尼系统,近似模拟应力波传播的衰减问题。重点讨论了衰减振动周期、振幅衰减、能量耗散与阻尼比的定量关系,分析了原木的声特征参数与振动衰减的关系,得出与信号波形相关的声参数评估原木质量的理论依据。(2)建立了基于多声参数的原木质量精确分等策略,有效弥补了单一声速方法无法分等具有较小缺陷原木的质量问题。从能量耗散角度分析了基于一阶矩的时间中心和阻尼比的物理意义,分析了典型声信号对时间中心与阻尼比的显着影响。详细推导了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阻尼比参数的提取过程,应用时间中心Tc、阻尼比ξ及两个混合参量ρ/Tc2、Ed/ξ2和声速V等声参数预测了鹅掌楸原木质量并进行分等,分等结果表明前四个参数单独预测的高等级板材率分别为74.2%、74.1%、79.6%和69.0%,远高于声速分等的43.9%。鉴于几种声参数质量评估的差异性以及原木几何形状缺陷对评估参数的影响,得出原木质量精确分等的多参数联合预测方案。(3)研究了缺陷信号分离与增强算法,实现了基于峭度的原木质量预测分等。分析了声源信号的可能组分,将声响应信号建模为主振动信号、缺陷信号和背景噪声等三种信号成分与传播路径响应函数的卷积,提出了基于AR-MED和AR-SK两种信号分离与增强算法,详细给出了MED算法的实现过程,并用算例演示了AR-MED信号分离与增强过程;给出了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谱峭度图确定滤波器中心频率与带宽过程,并基于最优带通滤波器实现了缺陷信号的有效分离。对分离出的缺陷信号进行四阶矩计算,提取反映缺陷特征的峭度参数并进行原木质量预测。基于AR-MED和AR-SK两种方法提取的峭度参数KMED和KSK预测的高质量原木组中高等级板材率分别达到72.5%和77.2%。(4)建立了多声参数缺陷率预测模型,实现原木缺陷率的精准预测。为实现原木内部缺陷的定量检测,研究了四种阔叶材混合原木(黑樱桃、白栎、红栎和三叶杨)内部缺陷率与声参数(时间中心、一阶阻尼比、二阶阻尼比、声速)的定量关系。应用径向应力波传播时间法确定原木内部缺陷的位置区域,构建缺陷映射图,计算原木的缺陷率。研究了单个声参数与原木内部缺陷率的定量关系,分析了树种、缺陷分布、缺陷类型等对声参数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一阶阻尼、声速、时间中心和二阶阻尼比与缺陷率之间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5、0.72、0.87和0.92。应用多元回归方法研究原木缺陷率与多声参数的定量关系并建立缺陷率预测的最优声参数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达0.95,均方误差为6.47。(5)提取了基于AR-MED滤波后的准缺陷信号特征,实现了原木质量的精准检测。研究了四种阔叶材原木内部缺陷率与基于AR-MED方法提取的峭度参数的定量关系,应用回归分析建立了缺陷率的峭度预测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达0.89。为进一步确定原木内部主要缺陷类型和主次,提出了基于复Morlet连续小波变换的谱峭度方法。研究了用于缺陷信号分解的最优小波中心频率的选择方法,讨论了基于谱峭度图的缺陷频带的选择原则,提取了基于谱峭度的信号特征频带,分析了信号频带与缺陷类型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原木内部主要缺陷类型的准确识别。最后分析了全局参数(峭度、阻尼比、时间中心、声速等)对某些缺陷检测的局限性,得出谱峭度参数相比于全局声参数对缺陷识别的优势。

张晴晖,戴杨,李俊萩,钟丽辉,蓝增全[6](2020)在《基于声学的木材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声学的无损检测方法具有成本低、易于携带、无辐射、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在木材领域内广泛应用。阐述了基于声学的常见6种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冲击应力波法、超声波速法、共振法、声发射、声-超声和层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介绍了这些方法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包括对木材的物理力学特性的评估、木材内部缺陷的检测。综述了提高检测精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基于声学的木材无损检测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展望了木材无损检测设备在信号源、信号传输机理、信号分析与处理、便携性与实时性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杨佳彬,武广涛,张彬,陈忠加,傅万四,周建波[7](2020)在《超声波技术在林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利用超声波技术对林木进行无损检测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国内外学者对超声波在林木中的无损检测做了大量的研究。介绍了超声波检测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从力学性能、缺陷识别、生长特性三个方面的检测应用综述了近年来超声波在林木无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超声波应用于竹笋探测的可行性,并对林木超声波无损检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朱晓琳[8](2020)在《基于高光谱成像的水果品质及木材含水量评估方法》文中研究指明水果品质的无损检测包括水果表面缺陷的识别与内部品质指标的预测。水果的轻微碰伤是被划分为劣等品的主要因素,果肉含糖量对水果的硬度、成熟度等有重要的影响。木材质量轻便,易于加工,被广泛的应用于造纸、化工制造、家具制造等领域。木材含水率是木材性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与机器学习方法,对水果的轻微损伤、糖度以及木材干燥过程的含水量进行了无损评估。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基于ReliefF分组的遗传算法(ReGA)与支持向量机(SVR)相结合的库尔勒香梨糖度无损定量预测方法。应用高光谱成像采集系统采集4001000nm波段范围内高光谱图像并用ENVI5.3软件提取感兴趣区域。剔除异常样本后对数据进行平滑去噪,将全部样本按照2:1划分为校正集(105个)和预测集(52个)。利用ReGA算法筛选特征波段,分别以全光谱数据与基于ReGA算法选择出的特征波段数据作为输入建立SVR模型,并与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CARS)、ReliefF等特征波段选择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eGA算法是一种有效的特征波段选择方法,不仅能够达到精简模型的目的,还可以对库尔勒香梨的糖度进行准确的预测。2、提出了基于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RMR)特征波段选择算法与核极限学习机(KELM)模型的富士苹果轻微损伤定性分析方法。利用SOC710-VP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完好苹果与5个损伤阶段(损伤后10分钟、1天、2天、3天和4天)的损伤苹果的高光谱图像,然后提取合适区域的平均光谱反射数据用于数据分析。使用mRMR算法筛选出特征波段,分别建立ELM、KELM模型对损伤苹果进行识别,并与有序局部的无监督特征选择算法(ufsol)、Lasso算法、无限潜在特征选择算法(ILFS)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mRMR-KELM模型对不同损伤阶段的苹果样本分类识别效果最佳,并且随着损伤时间的增加,损伤的样本更容易被识别。3、提出了基于线性判别分析(LDA)降维算法与偏最小二乘(PLS)模型的榉木含水量无损定量分析方法。在对木块进行干燥实验的同时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不同干燥阶段的高光谱图像,而后采用逐像素分析的方法提取出样本的光谱反射数据。利用LDA算法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降维,降低高维数据间的数据冗余,然后建立PLS模型对含水量进行预测。为了验证LDA方法的有效性,分别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因子分析(FA)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对比建模效果。结果表明,利用LDA算法将输入数据维度由128降为12后建立PLS模型预测榉木含水量,得到的模型效果最佳。将LDAPLS模型的预测结果用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能够得到木块整体的平均含水量,还可以直观的看到含水量的分布状态,为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参数调整提供参考信息。

戎卿文[9](2020)在《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与方法的演进及其中国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预防性保护的概念自1950年代由布兰迪(Cesare Brandi)引介入建筑保护领域,理论与实践发展至今已逾半个世纪,始终在国际建筑遗产保护的前沿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预防性保护理论自2009年左右引介入中国学界,历经十年的发展与实践,目前在政策制定、科研和工程实践层面逐渐成为我国遗产保护领域的热点。然而,国内存在的问题亦比较显着,包括:对预防性保护概念的片面化、碎片化认识,重技术、轻理念,重硬件、轻软件,重单体、轻区域,更有因时髦而冠“预防性”之名者。这些问题使得国家的文化遗产政策和基础科研投入面临着可预见的风险。因此,历史地、科学地、系统地重新认识以欧洲为代表的国际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把握其历史脉络和未来发展方向,藉此建构中国的理论与方法,是建筑遗产保护学界的重要任务。本文第1章首先系统整理和深入阐述了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发展历程,基本廓清了预防性保护的概念,揭示出相关话语体系与国际实践网络的生成过程。第2、3章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研究评述的解读,结合在欧洲相关国家与学术组织的实地调研与观摩,发现并提炼了1950年代以来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2条主要原生路径:1.以科学归纳、区域巡检与整体规划为特征的规划式保护;2.以高频度巡检与反馈行动为特征的预防性维护。本文考证发现,前者主要以意大利学者的理论与实践为代表,反映了意大利城市、建筑遗产思想的整体观;后者则主要以荷兰、比利时等国的理论与实践为代表,深层动因来自荷兰的社区联结运作模式和文化传统。1990年代以来,预防性保护与当代保护理论语境呈现出协同发展的趋势,更显着地呈现出其科学面向和工具理性的特点。在第4章,笔者洞悉到近三十年来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衍变与重构,其背后的趋势在于原生路径的交融与整合,以及对建筑保护运动在现当代发展的回应。本文提出并建构了P-MMI模式(P规划式—M监测、M日常维护、I巡检),对欧洲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研究与实践项目进行评价,有效提炼出其发展路径与趋势;通过该模式观察到,1970年代的两条原生路径自199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交融,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综合性项目模式,包括:“风险地图”模式、“文化区”模式等,对中国形成了启发。面向中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发展的新时期,本文第5章回顾指出,预防性保护引介入中国十年以来,并未得到系统性的学习和推广,但由于理念新颖、科技色彩浓厚,且与国内偏重硬件投入的科研运作模式相契合,预防性保护在重点建筑的监测领域有了较大发展。目前中国的预防性保护以对重点建筑的“科学保护”和预防监测见长,但忽视了区域面上的计划性预防,因此虽然在一些局部已具有“预防性”,但在宏观层面仍然是一种“应激性”保护;第5章后半部分进而以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现行机制为基础,吸收国际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规律与进展,根据P-MMI模式,初步建构了中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理论与方法。第6章以北京昌平区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实践对上述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应用研究。结语总结了本文提出并建构的当前中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发展的路径:加强整体观,参照P-MMI模式,发展区域规划式预防性体系,保持硬件监测的优势,推动软件建设,强化巡检与日常维护行动,促使目前的“科技——应激——预防”模式向“科技——计划——预防”模式转化。本文成果既响应了国家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也为国际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

黄兴国[10](2020)在《朝向团体标准的中药制造混合均匀度与水分近红外智能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标准引领产业的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石化、制药、食品等各个领域中。然而,由于近红外仪器类型繁多,分析建模难度较大,其标准分析方法发展也相对缓慢,因此,在制药领域,近红外相关标准屈指可数。混合均匀度和水分是中药生产过程的关键质量属性,对最终产品的安全有效性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混合均匀度控制方法费时费力,且会干扰混合,甚至破坏混合平衡,产生误差;同样,传统的水分测定方法时间长,测定条件要求高,不仅操作烦琐、耗时、且水分含量在测定过程中经常发生变化。因此,为了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稳定均一,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与水分进行检测势在必行。然而,目前虽然已有诸多的中药生产企业采用该技术进行混合均匀度与水分的检测,但是没有统一的规范,其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检测方法标准也至今未见报道,导致相关生产企业技术应用和质量检测报告五花八门,这种情况制约了 NIR光谱技术应用、质量控制和追溯。因此,本研究基于过程分析技术,以健胃消食片、同仁牛黄清心丸、银杏叶提取物粉末等为载体,朝向标准的目标,分别建立其混合均匀度和水分的NIR检测方法。进一步,基于多个剂型的多批次研究,结合标准的普遍性、适用性、规范性、权威性,建立中药混合均匀度与水分NIR检测团体标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近红外在线检测方法的建立本章分别以同仁乌鸡白凤丸、脑心通胶囊和健胃消食片为研究载体,采用Luminar 4030型在线近红外光谱仪、GSA101A型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及SNAP32!软件包和The Unscrambler化学计量学软件,在线判断其混合终点。经参考方法验证,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同仁乌鸡白凤丸、脑心通胶囊和健胃消食片混合过程混合均匀度的近红外在线检测,并能对混合终点进行准确判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对以上载体的质量控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二、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的建立以同仁乌鸡白凤丸、脑心通胶囊和健胃消食片为载体,根据课题组前期的工作基础及实地调研,并结合北京同仁堂有限公司、山东金璋隆祥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提供的采用不同混合设备及NIR光谱仪采集的混合在线数据,收集并分析工作组内部及国内相关行业内的高校、研究机构及相关产品生产单位的专家意见223份,逐步形成草案初稿、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最终建立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并完成《标准附录》和《编制说明》。三、中药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分别以银杏叶提取物粉末、银杏叶中间体颗粒和同仁牛黄清心丸为研究载体,采用NIR光谱技术,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的水分定量分析模型。比较一阶导数、平滑(Savitzky-Golay filter smoothing,SG平滑)、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则变化(SNV)等光谱预处理方法,以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以及决定系数(R2)为模型性能评价指标,优化水分定量模型。结果表明,在银杏叶提取物粉末水分定量分析中,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G9+SNV,主成分数选择4,预测决定系数(Rpre2)和RMSEP分别为0.9373和0.2471,偏差为0.03353,平均相对误差为5.04%;在银杏叶中间体颗粒定量分析中,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Normalize,主成分数选择5,预测决定系数(Rpre2)和RMSEP分别为0.9266和0.3282,偏差为0.0396,平均相对误差为4.18%;在同仁牛黄清心丸定量分析中,带包装膜样品的Rpre2和RMSEP分别为0.7657和0.1572,平均相对误差为1.15%,不带包装膜样品的Rpre2和RMSEP分别为0.7722和0.2078,平均相对误差为0.62%,预测结果较好;表明所建水分NIR定量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四、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的建立以银杏叶提取物粉末、银杏叶中间体颗粒和同仁牛黄清心丸为载体,根据课题组前期的工作基础,并结合本研究第四章的研究内容,逐步完成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的草案初稿和征求意见稿,形成《标准附录》以及《编制说明》。

二、木材含水量的无损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材含水量的无损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IFC的木结构古建筑残损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及残损勘查研究现状
        1.2.2 IFC标准及其扩展研究现状
        1.2.3 木结构古建筑SHM应用研究现状
        1.2.4 基于BIM的结构健康监测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结构古建筑残损监测信息的IFC扩展研究
    2.1 IFC标准及其发展
        2.1.1 IFC标准介绍
        2.1.2 IFC标准扩展方法
    2.2 基于IFC的残损监测信息表达与扩展研究
        2.2.1 残损监测信息数据建模
        2.2.2 基于实体定义和属性的IFC扩展方法
        2.2.3 基于IFC的残损监测信息表达与扩展
    2.3 本章小结
3.基于IFC的木结构古建筑实时可视化监测研究
    3.1 开发工具及环境
    3.2 监测平台架构设计
    3.3 监测数据库设计与开发
        3.3.1 数据库开发思路
        3.3.2 需求分析
        3.3.3 概念结构设计
        3.3.4 逻辑结构设计
        3.3.5 物理设计
        3.3.6 数据库实施
        3.3.7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3.4 IFC模型数据处理算法
        3.4.1 IFC模型数据解析
        3.4.2 IFC模型自动更新
        3.4.3 IFC模型3D展示
    3.5 本章小结
4.木结构古建筑残损监测方案设计
    4.1 相关文献分析
    4.2 监测内容确定与传感器选型
        4.2.1 确定监测内容
        4.2.2 传感器选型
    4.3 结构受力有限元模拟
        4.3.1 算例分析
        4.3.2 有限元模型创建
        4.3.3 模拟结果分析
    4.4 温湿度场模拟
        4.4.1 算例分析
        4.4.2 模拟参数设置
        4.4.3 模拟结果分析
    4.5 木结构古建筑残损预警机制
        4.5.1 结构本身预警阈值设置
        4.5.2 环境因素预警阈值设置
    4.6 本章小结
5.实例验证
    5.1 案例介绍
    5.2 模型创建
    5.3 监测方案
    5.4 监测实施
        5.4.1 准备工作
        5.4.2 实时监测
        5.4.3 监测系统管理
        5.4.4 监测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2)基于探地雷达的林木缺陷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常用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1.2.1 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
        1.2.2 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
        1.2.3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
        1.2.4 振动法无损检测技术
        1.2.5 微钻阻力无损检测技术
        1.2.6 含水率测试方法
        1.2.7 射线无损检测技术
    1.3 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及研究现状
        1.3.1 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概况
        1.3.2 基于探地雷达多目标随机分布的目标识别方法
        1.3.3 探地雷达与其他技术的协同研究及应用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简介
第二章 探地雷达检测方法概述
    2.1 探地雷达的探测原理
        2.1.1 探地雷达的采样方法
        2.1.2 探地雷达电磁波传播特性
        2.1.3 相关技术指标
        2.1.4 电磁波在木材中的传播
    2.2 探地雷达的仪器系统
        2.2.1 探地雷达系统
        2.2.2 系统参数
        2.2.3 数据类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探地雷达的木材缺陷仿真模型
    3.1 探地雷达正演模拟环境
    3.2 正演模拟原理
    3.3 GprMax仿真环境及参数设置
    3.4 针对木材内不同目标介质的仿真模拟
        3.4.1 目标区域分析
        3.4.2 结合实测数据的多种目标的仿真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EMD和 DTW的雷达数据处理与目标定位方法
    4.1 引言
    4.2 算法相关理论
    4.3 探地雷达数据的融合算法
    4.4 算法实现和数据分析
        4.4.1 数据采样和内部状况分析
        4.4.2 基于板材样本的数据分析
        4.4.3 基于圆柱形木芯样本的数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针对板材内部复杂情况的识别与分类研究
    5.1 引言
    5.2 相关方法
        5.2.1 数据预处理
        5.2.2 频率-波数域偏移
        5.2.3 二维最大熵阈值分割
        5.2.4 方向梯度直方图
        5.2.5 支持向量机
    5.3 针对板材复杂内部目标的定位和识别算法
        5.3.1 基于滑动窗的F-K偏移方法
        5.3.2 目标点定位误差校正方法
    5.4 实验结果
        5.4.1 仿真数据及预处理
        5.4.2 目标定位与分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技术协同的活立木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方法
    6.1 引言
    6.2 基于速度误差校正的应力波无损检测成像算法
        6.2.1 应力波速度模型及相关方法
        6.2.2 断层成像算法
        6.2.3 实验材料及结果
    6.3 活立木断层成像定量评价方法
        6.3.1 基于图像处理的活立木检测方法定量分析
        6.3.2 数据样本及检测方案
        6.3.3 检测结果分析
    6.4 多技术协同的活立木无损检测方案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基于机器学习和高光谱成像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木材属性检测研究现状
        1.2.2 高光谱数据降维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植物叶片属性检测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光谱图像的分析处理方法
    2.1 高光谱图像分析流程
    2.2 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
    2.3 高光谱图像数据提取与预处理
        2.3.1 光谱数据提取
        2.3.2 数据预处理方法分析
        2.3.3 样本集划分
    2.4 光谱数据降维方法分析
    2.5 模型评价指标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MRF-GPR的木材含水率预测方法
    3.1 特征波段选择方法
    3.2 建模方法
    3.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3.1 实验材料
        3.3.2 木材含水率的测定与样本集划分
        3.3.3 数据处理分析软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光谱特性与光谱预处理
        3.4.2 改进的随机蛙跳算法(MRF)
        3.4.3 随机蛙跳算法(RF)
        3.4.4 连续投影算法(SPA)
        3.4.5 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ARS)
    3.5 模型建立与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FFS改进的迭代保留信息变量算法
    4.1 特征波段选择方法
        4.1.1 迭代保留信息变量
        4.1.2 改进的迭代保留信息变量
        4.1.3 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
        4.1.4 随机蛙跳算法
    4.2 数据集与软件
        4.2.1 柴油数据集
        4.2.2 玉米数据集
        4.2.3 木材含水率数据集
        4.2.4 软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
        4.3.2 柴油数据集
        4.3.3 玉米数据集
        4.3.4 木材含水率数据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LDA和高光谱成像的不同病害枇杷叶分类
    5.1 建模方法与流程
        5.1.1 线性判别分析(LDA)
        5.1.2 K最近邻分类(KNN)
        5.1.3 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
        5.1.4 分类模型的构建流程
    5.2 实验材料与预处理
        5.2.1 实验材料
        5.2.2 高光谱数据采集
        5.2.3 光谱数据分析及预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梳状电容式焊条药皮含水量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水分测定仪的发展现状
        1.2.2 焊条药皮含水量检测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水分检测技术及焊条药皮含水量检测方案
    2.1 水分检测原理概述
    2.2 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2.3 电容式传感器类型
        2.3.1 变面积式电容式传感器
        2.3.2 变极板间距式电容式传感器
        2.3.3 变介电常数式电容式传感器
    2.4 平面电容式传感器
    2.5 焊条药皮含水量检测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梳状电容式焊条药皮含水量传感器的设计
    3.1 梳状电容式焊条药皮含水量传感器结构及其测量原理
    3.2 传感器的静电场有限元分析
        3.2.1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3.2.2 电磁场有限元分析ANSYS Maxwell基本步骤
        3.2.3 传感器结构参数的优化结果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梳状焊条药皮含水量传感器的标定装置与方法
    4.1 梳状焊条药皮含水量传感器标定的实验装置搭建
        4.1.1 梳状焊条药皮含水量传感器电容值标定实验装置
        4.1.2 失重法检测平台与检测方法
    4.2 梳状电容式传感器性能指标
        4.2.1 传感器电容值变化规律
        4.2.2 传感器漂移
        4.2.3 传感器灵敏度
        4.2.4 传感器重复性
        4.2.5 传感器主要技术参数
        4.2.6 传感器抗干扰能力
    4.3 药皮含水量与电容值标定实验
    4.4 药皮含水量与电容值标定关系的建立
        4.4.1 多元统计回归模型的建立
        4.4.2 最小二乘法回归曲线
        4.4.3 多项式回归曲线
        4.4.4 一元线性回归曲线
        4.4.5 各回归方程的运算结果对比分析
        4.4.6 误差分析与饱和点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焊条药皮含水量检测系统设计
    5.1 引言
    5.2 梳状电容式焊条药皮含水量检测系统设计
    5.3 检测系统硬件部分
        5.3.1 检测芯片的选择
        5.3.2 数据采集模块
        5.3.3 采集数据芯片的选择
    5.4 检测系统软件部分
        5.4.1 软件开发的环境与程序
        5.4.2 程序总体介绍
        5.4.3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检测系统内的应用
        5.4.4 数据处理
        5.4.5 系统软件抗干扰技术
    5.5 检测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
        5.5.1 系统性能测试
        5.5.2 结果分析与讨论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阔叶材原木质量应力波精准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木材无损检测技术现状
    1.3 应力波技术木材无损检测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
    1.5 非平稳信号常用方法分析
        1.5.1 小波分析
        1.5.2 矩分析
    1.6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和路线
    1.7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纵向应力波检测的一维振动理论分析
    2.1 引言
    2.2 一维波动方程
        2.2.1 自由杆的纵向振动
        2.2.2 小阻尼系统自由振动
    2.3 几种典型声信号及其衰减参数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一阶矩分析和小波变换的阔叶材原木质量分等研究
    3.1 引言
    3.2 声评估参数
        3.2.1 时间中心
        3.2.2 阻尼比
    3.3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阻尼比估计
        3.3.1 连续小波变换
        3.3.2 小波函数的选择
        3.3.3 渐进分析
        3.3.4 小波脊与小波骨架
        3.3.5 瞬时频率与阻尼比估计
    3.4 试验材料与方法
        3.4.1 样品材料
        3.4.2 试验过程
    3.5 多声参数原木质量预测与分等
        3.5.1 基于声速的原木质量分等
        3.5.2 基于时间中心的原木质量分等
        3.5.3 基于阻尼比的原木质量分等
        3.5.4 基于参数ρ/T_c~2的原木质量分等
        3.5.5 基于参数E_d/ξ~2的原木质量分等
        3.5.6 多声参数的原木质量评估
        3.5.7 异常原木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自回归模型-高阶矩分析的阔叶材原木质量分等研究
    4.1 引言
    4.2 AR模型
        4.2.1 AR模型的参数估计
        4.2.2 AR模型的阶数选择准则
    4.3 谱峭度理论
        4.3.1 峭度
        4.3.2 谱峭度定义与物理解释
        4.3.3 峭度图
    4.4 基于AR-MED的峭度提取与原木质量分等
        4.4.1 最小熵解卷积
        4.4.2 AR-MED的特征参数提取过程
        4.4.3 算例仿真
        4.4.4 基于AR-MED的峭度提取
        4.4.5 基于峭度K_(MED)的原木质量分等
    4.5 基于AR-SK的峭度提取与原木质量分等
        4.5.1 AR-SK的特征参数提取过程
        4.5.2 基于AR-SK的峭度提取
        4.5.3 基于峭度K_(SK)的原木质量分等
    4.6 几种声参数原木质量分等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集成一阶矩分析和小波变换的原木缺陷率精准检测方法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样本
        5.2.2 试验过程
    5.3 声信号特征与物理参数分析
        5.3.1 声信号特征分析
        5.3.2 原木物理特征参数
    5.4 多声参数原木内部质量评估
        5.4.1 声速与原木缺陷率定量关系
        5.4.2 时间中心与原木缺陷率定量关系
        5.4.3 阻尼比与原木缺陷率定量关系
        5.4.4 多声参数的原木缺陷率预测模型
        5.4.5 异常原木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集成自回归模型与小波谱峭度的原木质量精准检测方法
    6.1 引言
    6.2 原木内部质量精准检测
        6.2.1 基于峭度的原木质量评估
        6.2.2 基于谱峭度的主要缺陷类型识别
        6.2.3 异常原木的谱峭度检测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6)基于声学的木材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声学的木材无损检测方法
    1.1 冲击应力波法
    1.2 超声波速法
    1.3 共振法
    1.4 声发射
    1.5 声-超声
    1.6 层析成像技术
    1.7 不同方法的比较
2 声学无损检测木材的应用研究
    2.1 对木材的物理力学特性的评估
    2.2 木材内部缺陷的检测
3 提高木材声学无损检测精度的研究
    3.1 影响因素的研究
    3.2 信号传输模型研究
    3.3 信号分析与处理研究
    3.4 提高精度的困难分析
4 检测设备研发展望
    4.1 信号源
    4.2 信号传输机理
    4.3 信号分析与处理
    4.4 便携性与实时性
5 结论

(7)超声波技术在林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超声波无损检测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1.1 国外研究情况
    1.2 国内研究情况
2 林木超声波无损检测的应用现状
    2.1 超声波检测木材力学性能研究
    2.2 超声波检测木材缺陷研究
    2.3 超声波测绘树木生长特性研究
3 对林木的超声波无损检测发展趋势
    (1)系统便携性
    (2)超声信号处理数字化
    (3)与其他先进技术相配合
    (4)木材联合化检测
    (5)地下作物的探测
4 总结

(8)基于高光谱成像的水果品质及木材含水量评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无损检测技术在水果品质与木材含水量方面的研究现状
        1.2.1 声学无损检测技术
        1.2.2 磁共振无损检测技术
        1.2.3 机器视觉无损检测技术
        1.2.4 高光谱成像无损检测技术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高光谱图像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2.1 实验分析流程
    2.2 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
    2.3 高光谱图像数据提取与预处理
        2.3.1 光谱数据提取
        2.3.2 数据预处理方法分析
        2.3.3 样本集划分
    2.4 数据降维方法分析
    2.5 模型构建及评价指标
        2.5.1 模型构建
        2.5.2 模型评价指标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Re GA-SVR的库尔勒香梨糖度的预测方法
    3.1 特征波段选择
        3.1.1 连续投影算法
        3.1.2 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
        3.1.3 MIV算法
        3.1.4 Relief F算法
        3.1.5 基于ReliefF分组的遗传算法
    3.2 支持向量机
    3.3 实验材料与预处理
        3.3.1 实验材料准备
        3.3.2 高光谱图像获取
        3.3.3 糖度测定
        3.3.4 异常样本剔除与样本集划分
    3.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4.1 数据预处理与分析
        3.4.2 基于全波段的建模分析
        3.4.3 基于ReGA选择特征波段
        3.4.4 不同特征波段选择方法的建模结果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RMR-KELM的苹果轻微损伤分类方法
    4.1 特征波段选择方法
        4.1.1 最小冗余最大相关算法
        4.1.2 有序局部的无监督特征选择算法
        4.1.3 Lasso算法
        4.1.4 无限潜在特征选择算法
    4.2 建立模型
        4.2.1 极限学习机
        4.2.2 核极限学习机
    4.3 材料与方法
        4.3.1 实验材料准备
        4.3.2 高光谱图像获取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苹果样本光谱反射率提取与分析
        4.4.2 基于全波段建模分析
        4.4.3 特征波长的选取及建模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LDA-PLS的榉木干燥过程含水量预测及可视化
    5.1 高光谱数据降维
        5.1.1 线性判别分析
        5.1.2 主成分分析
        5.1.3 因子分析
    5.2 偏最小二乘
    5.3 材料与方法
        5.3.1 实验材料与含水量计算
        5.3.2 高光谱数据提取与分析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5.4.1 榉木高光谱数据分析
        5.4.2 基于LDA降维的PLS建模分析
        5.4.3 不同降维方法建模结果比较
        5.4.4 榉木干燥过程中含水量可视化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成果
    6.2 进一步研究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与方法的演进及其中国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的背景与由来
    0.2 研究意义
    0.3 国内外研究综述
    0.4 研究方法
    0.5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1 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时空网络生成:概念、话语与定义
    1.1 两个关键词:“预防性(preventive)”与“规划式(planned)”
    1.2 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与可移动文物、考古遗址预防性保护的区别
    1.3 定义的认识变迁与内涵的进一步界定
    1.4 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发展的时间脉络
    1.5 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国际网络的生长
    小结: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定义、话语以及国际网络的生成
2 从整体规划控制出发:欧洲“规划式”预防性保护的原生路径
    2.1 艺术作品的潜在统一性:布兰迪的艺术与史实评价
    2.2 突破单一对象的保护思路:从布兰迪到乌勒巴尼
    2.3 新世纪的可持续综合性设计方法:斯特法诺·戴拉·托雷的“文化区”理念与实践
    2.4 1964和1975——意大利预防性保护思想与威尼斯宪章、整合式保护的时间耦合
    小结:“规划式”——整体性思维下的预防性保护
3 从行动与反馈出发:欧洲预防性维护方法的原生路径及其多元求解
    3.1 百年修复实践为根基:荷兰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3.2 预防性维护与风险管理:英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实践
    3.3 文物古迹监护组织最成功的追随者:比利时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实践
    3.4 德国和丹麦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研究与实践简述
    3.5 预防性维护路径的适应性推行:“MOWA现象”与不同借鉴者
    小结: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两条重要的原生路径
4 批判性反思:1990 年代以来建筑遗产保护运动的衍变与预防性保护的发展
    4.1 1990 年代以来建筑遗产保护运动的衍变与重构
    4.2 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念和方法的反思与转变
    4.3 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科学面向与工具理性
    4.4 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P-MMI模式建构与模式整合
    小结: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衍变与P-MMI模式建构
5 国际语境中中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与方法初步建构的尝试
    5.1 国际语境中中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发展
    5.2 中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实践的回顾:基于P-MMI模式的观察
    5.3 规划式预防性保护(P)理论与方法的初步建构与总体框架
    5.4 巡检(I)理论与方法的初步建构
    5.5 培育日常维护(M)的制度与支撑体系
    5.6 监测(M)体系的适应性建设策略
    5.7 中国背景下规划式的预防性保护(PPC)框架延展的思考
    小结:国际语境中中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与方法P-MMI框架初步建构的思考
6 北京昌平区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实践应用研究
    6.1 北京昌平区作为预防性保护实践案例的意义和代表性
    6.2 北京昌平区规划式的预防性保护框架构思
    6.3 北京昌平区遗产风险地图绘制与生态敏感性初步评价
    6.4 由北京昌平区推及一般情形的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P-MMI思考
    小结:基于保护管理规划的预防性保护构思
结语
附录
    附录1 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相关的主要国际会议
    附录2 欧盟系列研发框架计划FP1-8 中与建筑预防性保护或其强调的风险防范、监测等内容相关的研究项目
    附录3 欧盟系列研发框架计划(FP)以外的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相关主要研究项目
    附录4 国际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相关研究与实践大事记
    附录5 “全球战略”的提出到“5C”目标的确定
    附录6 荷兰乌特勒支省文物古迹监护组织(MOWA-Utrecht)的检查记录样本(建筑平面标示)
    附录7 比利时MOWAv(安特卫普)和英国Maintain our Heritage使用的检查清单
    附录8 比利时MOWAv的培训方案
    附录9 译文:文化遗产的风险地图
    附录10 建筑遗产预防性与规划式维护典型工作流程
图表来源
参考文献
    1 )中文文献
    2 )德文文献
    3 )英文文献
    4 )意大利文文献
    5 )荷兰文文献
    6 )西班牙文文献
    7 )法文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朝向团体标准的中药制造混合均匀度与水分近红外智能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药混合均匀度和水分近红外检测研究进展
        1.1 过程分析技术在中药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1.2 NIR光谱分析技术在中药混合均匀度和水分中的应用
    第二节 国内外近红外相关标准研究进展
    第三节 药品制造领域近红外相关标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近红外在线检测方法的建立
    引言
    第一节 同仁乌鸡白凤丸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数据
        方法与结果
        结论
    第二节 健胃消食片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数据
        方法与结果
        结论
    第三节 脑心通胶囊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数据
        方法与结果
        结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法》的建立
    引言
    第一节 标准正文 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原理
        5 仪器与设备
        6 测试步骤
        7 方法验证
        8 测试报告
    第二节 标准附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基于单臂固定料斗混合罐的同仁乌鸡白凤丸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附录B (资料性附录)基于二维混合罐的健胃消食片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附录C (资料性附录)基于双螺旋锥形混合罐的脑心通胶囊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药生产过程水分近红外无损检测方法的建立
    引言
    第一节 银杏叶提取物粉末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第二节 银杏叶中间体颗粒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第三节 同仁牛黄清心丸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近红外光谱法》的建立
    引言
    第一节 标准正文 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原理
        5 仪器与设备
        6 测试条件
        7 测试步骤
        8 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
        9 定量模型的升级
        10 模型传递
        11 测试报告
    第二节 标准附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银杏叶提取物粉末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附录B (资料性附录)银杏叶中间体颗粒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附录C (资料性附录)同仁牛黄清心丸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法》编制说明
    附录2 《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近红外光谱法》编制说明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木材含水量的无损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IFC的木结构古建筑残损监测技术研究[D]. 王亚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探地雷达的林木缺陷检测方法研究[D]. 武夕. 江南大学, 2021(01)
  • [3]基于机器学习和高光谱成像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D]. 陈建余. 江南大学, 2021(01)
  • [4]梳状电容式焊条药皮含水量检测方法[D]. 胡翔.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 [5]阔叶材原木质量应力波精准检测方法研究[D]. 徐锋. 南京林业大学, 2020
  • [6]基于声学的木材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张晴晖,戴杨,李俊萩,钟丽辉,蓝增全. 科技导报, 2020(22)
  • [7]超声波技术在林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J]. 杨佳彬,武广涛,张彬,陈忠加,傅万四,周建波. 林业和草原机械, 2020(04)
  • [8]基于高光谱成像的水果品质及木材含水量评估方法[D]. 朱晓琳. 江南大学, 2020(01)
  • [9]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与方法的演进及其中国实践[D]. 戎卿文. 东南大学, 2020
  • [10]朝向团体标准的中药制造混合均匀度与水分近红外智能检测研究[D]. 黄兴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木材含水率的无损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