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地区蚋分类初报(双翅目:gnatidae)

贵阳地区蚋分类初报(双翅目:gnatidae)

一、贵阳地区蚋类区系分类研究初报(双翅目:蚋科)(论文文献综述)

韦建福[1](2021)在《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学研究》文中认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Marcoinveterbrate)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对水体环境变化极其敏感,其多样性状况能反映河流的健康情况,在河流水质的生物学评价上也具有重要作用。南溪河为元江-红河水系重要的一级支流,位于滇东南红河州和文山州的大围山和文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生物地理区系古老而特殊,生物多样性丰富。该地区是云贵高原滇东石漠化岩溶区向横断山纵向岭谷区过渡的区域,为云南省重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但目前对该地区水生生物特别是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状况知之甚少。为了解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功能,于2020年南溪河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该流域35个样点进行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对南溪河的水质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了解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摄食功能群的空间格局和时间变化,结合环境因子对摄食功能群影响的分析,对于理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南溪河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征的功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也可为南溪河及其元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提供基础参考资料。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学研究得到了如下结果:1.南溪河两次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采样到标本9421头,鉴定得到大型底栖动物73科208种(分类单元),隶属于了昆虫纲、软甲纲、腹足纲、瓣鳃纲、寡毛纲、蛭纲和涡虫纲7纲。物种组成以水生昆虫为主。南溪河多个样点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处于较高水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季节变化不显着,流域内的主要优势类群季节性变化较小。南溪河中游河段的大型底栖动物组成复杂程度较上下游河段高,丰水期下游河段大型底栖动物数量与物种多样性较低。2.功能摄食群分析结果显示,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5类功能群中,刮食者和捕食者占比在物种丰度上较高,集食者、刮食者和滤食者在丰富度上最大,三者共占总数的91.83%,撕食者较少;撕食者生物量及密度在枯水期1级支流均显着高于其它级别河流,显示1级支流有较多的粗有机物质输入;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海拔和纬度是影响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枯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河流水深及水面宽影响,HN4+与p H等理化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3.基于耐污值的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南溪河河流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状况较好。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的ASPT指数、BMWP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一致性较好,EPT-Fa指数在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上灵敏度较低,不适合南溪河的水质生物学评价。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数量均较大,反映了该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摄食功能群的分布与河流物理特征相关性较大,而受化学因子影响较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溪河化学污染较低。同时,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也表明,南溪河整体河流健康状况较好。

王强,陈丽芬,丁俊杰,刘仰青,王建国[2](2015)在《病媒昆虫蚋(Diptera:Simuliidae)的分子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蚋是一类吸血传病的医学昆虫,其分类区系研究是进行媒介鉴别和蚋媒病防治的基础性工作。蚋类在形态上具有高度相似性,难以用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导致目前蚋类系统发育研究基础仍较为薄弱。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蚋种类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综述了截止2015年1月1日在NCBI网站上提交的所有蚋科昆虫的序列信息,对蚋的分子研究进行介绍和评述,并结合我国蚋的现状以及世界各地蚋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王强[3](2015)在《江西病媒昆虫蚋分子鉴定研究》文中认为蚋(Diptera:Simuliidae)不仅叮刺吸血,同时还会传染疾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媒昆虫,因此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蚋的生态习性及防治的研究工作。但并不是所有的蚋都会传播疾病,因此精确的鉴定蚋种便成为防控工作的基础。由于蚋的形态高度相似,尤其是同一种团内的近缘种难以用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细胞遗传学方法虽然可对近缘种进行鉴别,但是操作费时且需要特定发育阶段的样本。所以利用分子方法等多种综合手段对蚋科昆虫的分子分类和系统发育进行研究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可以为蚋的防控研究奠定分子基础。本文对江西省6个标志地区进行标本采集并分析,根据形态学分类方法将所采集标本进行分类,得到4种形态种。纺蚋亚属的黄毛纺蚋Simulium aureohirtumnr。蚋亚属的五条蚋S. quinquestriatum、双齿蚋S. bidentatum和爬蚋S. reptans,其他标本鉴定到属,其中爬蚋S. reptans是新记录中。将已经鉴定过的标本提取线粒体基因COI片段,利用MEGA5.0对其进行成分、系统发育和种间遗传差异的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形态鉴定的结果相一致。同时利用PCR步移法对S. aureohirtumnr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S. aureohirtumnr的线粒体基因组基因的排列方式与假想昆虫祖先的排列方式trnl-trnQ-trnM相一致。

梁栋,邓成玉,龙冬梅,张超雄,陈锚锚,石清明[4](2014)在《四川蚋类名录及地理分布(双翅目:蚋科)》文中研究指明四川位于我国西南腹地,四川盆地是我国的四大盆地之一。盆地平均海拔500 m,周围被海拔10004000 m的山脉环抱。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大约在1220℃左右,但干湿季分明。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气候随海拔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维持在412℃。盆地底部四季分明。四川境内到处飞泉瀑布、沟渠纵横,水流湍急,水源十分丰富,给许多媒介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盆地底部,

刘兴梅,杨明,徐旭,陈汉彬[5](2011)在《西藏古北界地区蚋类调查初报(双翅目:蚋科)》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西藏古北界地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西藏古北界代表性地区,按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并据此对西藏古北界地区蚋类名表进行调查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西藏自治区蚋科3属(后克蚋属、畦克蚋属和蚋属)19种,其中含9个新种及1个中国新记录种。结论:西藏古北界地区蚋类具有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

徐旭,杨明,陈汉彬[6](2010)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蚋类区系研究初报(双翅目:蚋科)》文中提出目的: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地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代表性地区,按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育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并据此对内蒙古蚋类名表进行更新和作相关讨论。结果:记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蚋科3属(原蚋属、后克蚋属和蚋属)22种,其中含5个新种及10个内蒙古新记录种。内蒙古蚋类更新至4属35种。结论:内蒙古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

修江帆,张春林,陈汉彬[7](2009)在《陕西省秦岭蚋相调查初报(双翅目:蚋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陕西省秦岭地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秦岭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陕西秦岭南北坡4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讨论。结果:共采获蚋类12种,其中含有2个新种,加上前人报告、但本次调查未采获的2种,陕西省秦岭共记载蚋类14种。结论:陕西省秦岭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古北界和东洋界交界地带的区系特征。

廉国胜,张春林,陈汉彬[8](2009)在《山西省蚋相调查初报(双翅目:蚋科)》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山西省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省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山西省9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共采获蚋类19种,其中含有6个新种,加上以往报告的3种,山西省共记载蚋类22种。结论:山西省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古北界的区系特征。

王嫣,杨明,陈汉彬[9](2008)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吸血蚋类调查研究(双翅目:蚋科)》文中研究表明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自治区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宁夏7个不同生境的采集点,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宁夏回族自治区蚋属5亚属13种,其中含4个新种.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

马玉龙,温小军,陈汉彬[10](2008)在《青海省吸血蚋类区系调查研究初报(双翅目:蚋科)》文中指出对青海省蚋类进行初步分类区系调查,摸清该省代表性地区的蚋类区系分布。方法:选择青海省6个不同生境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青海省蚋科3属(畦克蚋属、后克蚋属、蚋属)共20种,其中含9个新种。结论:青海省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地方性,反映了古北界区系特征并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性的区系特征。

二、贵阳地区蚋类区系分类研究初报(双翅目:蚋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贵阳地区蚋类区系分类研究初报(双翅目:蚋科)(论文提纲范文)

(1)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概况
    1.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1.1.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1.1.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研究
        1.1.3 环境因素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影响的研究
    1.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功能群
    1.3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与水质生物学评价
        1.3.1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
        1.3.2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水质生物学评价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2.1 前言
    2.2 方法
        2.2.1 研究地点
        2.2.2 样点设置
        2.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
        2.3.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2.3.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季节性变化
        2.3.3 河段与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2.4 讨论
        2.4.1 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2.4.2 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季节性变化
        2.4.3 河段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第3章 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功能摄食群时空特征
    3.1 前言
    3.2 方法
        3.2.1 研究地点
        3.2.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集及鉴别
        3.2.3 环境因子数据采集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
        3.3.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功能摄食群组成
        3.3.2 不同时期的功能摄食群的变化
        3.3.3 河流级别与功能摄食群组成
        3.3.4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类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4 讨论
        3.4.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功能多样性
        3.4.2 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的时空变化
        3.4.3 底栖动物摄食类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第4章 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南溪河河流健康评价
    4.1 前言
    4.2 方法
        4.2.1 研究地点
        4.2.2 样品采集
        4.2.3 样品处理
        4.2.4 耐污值计算
        4.2.5 生物指数计算
        4.2.6 生物指数得分计算及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江西病媒昆虫蚋分子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蚋科昆虫简介
    1.2 江西蚋科昆虫的分类现状
    1.3 蚋科昆虫分子研究进展
        1.3.1 DNA条形码技术在蚋科昆虫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1.3.2 多种序列、标记在蚋科昆虫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1.3.3 蚋科昆虫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1.3.4 多基因标记对蚋科昆虫的系统发育研究
        1.3.5 讨论以及展望
    1.4 线粒体基因组简介
        1.4.1 线粒体概述
        1.4.2 线粒体基因组的组成及双翅目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
    1.5 线粒体基因组测序方法
        1.5.1 鸟枪法(Shotgun Squencing)-物理分离线粒体DNA的克隆文库测序方法
        1.5.2 引物步移法(Primer Walking)
        1.5.3 LA-PCR测序技术(Long and accurat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1.6 双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1.7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第2章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江西蚋科进行鉴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初步形态鉴定
        1.2.2 分子生物学鉴定
        1.2.2.1 DNA的提取
        1.2.2.2 COI基因PCR扩增
        1.2.2.3 PCR产物的检测及测序
        1.2.2.4 DNA序列数据的处理及分子系统树构建
    2 结果和分析
        2.1 形态鉴定结果
        2.2 分子鉴定结果
        2.2.1 COI基因PCR扩增结果
        2.2.2 分子鉴定结果
        2.2.3 COI基因序列分析
        2.2.4 COI基因遗传距离及系统发育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3章 黄毛纺蚋S.aureohirtum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形态鉴定和标本保存
        1.2 实验流程
        1.2.1 基因组提取
        1.2.2 引物的设计
        1.2.3 PCR扩增
        1.2.4 序列测定
        1.2.5 序列的拼接与注释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毛纺蚋mtDNA基因组结构
        2.2 黄毛纺蚋mtDNA基因的碱基组成
        2.3 蛋白质编码基因分析
        2.4 黄毛纺蚋线粒体基因组tRNA与rRNA结构分析
        2.5 非编码区
    3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西藏古北界地区蚋类调查初报(双翅目:蚋科)(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后克蚋属 Grenus Metacnephia Crosskey, 1969。
        2.1.1 铗骨后克蚋 Me. A sp.nov. (新种, 另文发表) 。
        2.1.2 索县后克蚋 Me.B suoxianensis sp.nov. (新种, 另文发表) 。
    2.2 畦克蚋属 Grenus Sulcicnephia Rubtsov, 1971。
    2.3 山蚋亚属 Subgenus Momtismulium Rubtsov。
        2.3.1 线丝山蚋 S. (Mo.) nemorivagumDatta, 1973 ★。
        2.3.2 凹板山蚋 S. (Mo.) .D sp.nov. (新种, 另文发表)
        2.3.3 多齿山蚋 S. (Mo.) .E sp.nov. (新种, 另文发表)
    2.4 纺蚋亚属 Subgenus Nevermannia Enderlein, 1921。
        2.4.1 不丹纺蚋 S. (N.) bumthanense Takaoka et souboon, 2008[5] (中国新纪录种) 。
        2.4.2 扑氏纺蚋 S . (N.) purii Datta[6], 1973 ★。
    2.5 蚋亚属 Subgenus Simulium Latreille, 1802
        2.5.1 十分蚋 S. (S.) decimatum Dorogostaisky, Rubtsov and Vlaseko, 1935 ★。
        2.5.2 粗毛蚋 S. (S.) hirtipannus Puri, 1932 ★。
        2.5.3 长茎蚋 S. (S.) . F. sp.nov. (新种, 另文发表) 。
        2.5.4 细齿蚋 S. (S.) dentatum Puri, 1932 ★。
        2.5.5 二十丝蚋 S. (S.) .G. sp.nov. (新种, 另文发表) 。
        2.5.6 亮胸蚋 S. (S.) nitidithorax Puri, 1932 ★。
        2.5.7 拟红色蚋 S. (S.) .H. sp.nov. (新种, 另文发表) 。
        2.5.8 红色蚋 S. (S.) rufibasis Brunetti, 1911 ★。
    2.6 特蚋亚属 Subgenus Tetisimulium Rubtsov, 1963。
        2.6.1 沙特蚋 S. (T.) desertoruus Rubtsov, 1938 ★。
        2.6.2 冬令特蚋 S. (T.) hiemalis Rubtsov, 1956 ★。
        2.6.3 钝尾特蚋 S. (T.) .I. sp.nov. (新种, 另文发表) 。
3 讨论
    3.1 西藏古北界蚋类区系归属
    3.2 西藏蚋类区系分析

(7)陕西省秦岭蚋相调查初报(双翅目:蚋科)(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绳蚋亚属Subgenus Gomphostilbia Enderlein, 1921。
    2.2 纺蚋亚属Subgenus Nevermannia Enderlein, 1921。
    2.3 短蚋亚属 Subgenus Odagmia Enderlein, 1921。
    2.4 蚋亚属Subgenus Simulium Latreille, 1802。
        2.4.1 双齿蚋Simulium (Simulium) bidentatum Shiraki, 1935 ★。
        2.4.2 粗毛蚋Simulium (Simulium) hirtipannus puri, 1932。
        2.4.3 长板蚋Simulium (Simulium) longplatum sp.nov (另文发表) 。
        2.4.4 红色蚋Simulium (Simulium) rufibasis Brunetti, 1911。
        2.4.5 衡山蚋 Simulium (Simulium) hengshanense Bi and Chen, 2003。
        2.4.6 秦氏蚋 Simulium (Simulium) qini Cao, Wang and chen, 1993。
        2.4.7 五条蚋 Simulium (Simulium) quinquestriatum Shiraki, 1935。
        2.4.8 柃木蚋 Simulium (Simulium) suzukki Rubtsov , 1963。
        2.4.9 黔蚋 Simulium (Simulium) qianense Chen and Chen, 2001。
    2.5 维蚋亚属 Subgenus Wilhelmia Enderlein , 1921。
        2.5.1 马维蚋 Simulium (Wilhelmia) equinum Linnaeus , 1758. ★。
        2.5.2 沼泽维蚋 Simulium (Wilhelmia) lama Rubtsov, 1940 ★。
3 讨论

(8)山西省蚋相调查初报(双翅目:蚋科)(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宁夏回族自治区吸血蚋类调查研究(双翅目:蚋科)(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尖阳真蚋Simulium. ( Eusimulium ) acustyle sp. nov( 新种,另文发表 )
    2. 2 宽甸真蚋Simulium. ( E. ) kuandianese Chen and Cao, 1983
    2. 3 黑带真蚋S. ( E. ) nigrostriatum sp. nov ( 新种, 另文发表 )
    2. 4 宁夏纺蚋S. (Nevermannia ) ningxiaum sp. nov ( 新种, 另文发表 )
    2. 5 斑短蚋Simulium (Odagmia ) ferganicum Rubtsov , 1940
    2. 6 高桥维蚋Simulium ( Wilhelmia ) takahasii Rubstov , 1962
    2. 7 马维蚋Simulium ( W. ) equinum Linnaeus , 1758
    2. 8 红色蚋Simulium (Simulium ) rufibasis Brunetti , 1911
    2. 9 秦氏蚋Simulium (S. ) qini Cao, Wang and Chen , 1993
    2. 10 青木蚋Simulium (S. ) aokii Takahasi , 1941
    2. 11 暗条特蚋Simulium (Tetisimulium ) aterzonum sp.nov ( 新种, 另文发表 )
    2.12 冬令特蚋Simulium ( T. ) hiemalis Rubstov , 1956
    2.13 巨特蚋Simulium ( T. ) alajense Rubtsov , 1938
3 讨论

(10)青海省吸血蚋类区系调查研究初报(双翅目:蚋科)(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多丝后克蚋 Mepacnephia polyfilis sp.nov. (新种, 另文发表) 模式产地:青海互助
    2.2 短领畦克蚋 Sulcicnephia brevineckai sp.nov. (新种, 另文发表) 模式产地:青海刚察采集地:沙柳河分布:青海
    2.3 白条真蚋 Simulium (Eusimulium) albostriatum sp. nov. (新种, 另文发表) 模式产地:青海格尔木
    2.4 沙柳真蚋 Simulium (Eusimulium) arenicola Liu, Gong et al., 2003★模式产地:青海格尔木采集地:格尔木分布:青海
    2.5 林野山蚋 Simulium (Montisimulium) nemorosum sp.nov. (新种, 另文发表) 模式产地:青海互助采集地: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布:青海
    2.6 铗金山山蚋 Simulium (Montisimulium) jiajinshanense Zhang and Chen.2006 (青海省新记录种) 模式产地:四川四姑娘山采集地: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四川、青海
    2.7 高地纺蚋 Simulium (Nevermannia) tumulum sp.nov. (新种, 另文发表) 模式产地:青海互助
    2.8 斑短蚋 Simulium (Odagmia) ferganicum Rubtsov, 1940模式产地:俄罗斯采集地:青海金鱼河分布:华北、西北;国外:俄罗斯、吉尔吉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2.9 双齿蚋 S. (S.) bidentatum Shiraki, 1935
    2.10 尖板蚋 Simulium (Simulium) acontum Chen, Zhang and Huang, 2005 (青海省新记录种) 模式产地:四川泸定采集地:青海大通察汗河分布:青海、四川
    2.11 膨跗蚋 Simulium (Simulium) phymum sp.nov. (新种, 另文发表) 模式产地:青海大通采集地:察汗河分布:青海
    2.12 齿尾蚋 Simulium (Simulium) denticaudum sp.nov. (新种, 另文发表) 模式产地:青海互助
    2.13 无茎特蚋 Simulium (Tetisimulium) atrumcus sp.nov. (新种, 另文发表) 模式产地:青海德令哈采集地:黑石山分布:青海
    2.14 狭尾特蚋 Simulium (Tetisimulium) stenocandum sp.nov. (新种, 另文发表) 模式产地:青海格尔木采集地:格尔木河分布:青海
    2.15 沙特蚋 Simulium (Tetisimulium) desertorum Rubtsov, 1938 (青海省新记录种) 模式产地:西藏采集地:青海循化孟达天池分布:青海、吉林、新疆、西藏;国外: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2.16 扣子特蚋 Simulium (Tetisimulium) kozlovi Rubtsov, 1940模式产地:塔吉克斯坦采集地:格尔木河、金鱼河分布:青海;国外:阿塞拜疆、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
    2.17 小岛特蚋 Simulium (Tetisimulium) xiaodaoense Liu, Gong and An, 2004★模式产地:青海格尔木采集地:格尔木小岛分布:青海
    2.18 格尔木维蚋 Simulium (Wilhelmia) germuense Liu, Gong et al., 2003★模式产地:青海格尔木采集地:格尔木分布:青海
    2.19 青海维蚋 Simulium (Wilhelmia) qinghaiense Liu, Gong et al., 2003模式产地:青海格尔木采集地:格尔木分布:青海
    2.20 马维蚋 Simulium (Wilhelmia) equinum Linnaeus, 1958★模式产地:斯堪德那维亚分布: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各省区及山东;国外:英国、西欧至东西伯利亚
3 讨论
    3.1 青海省已发现蚋科20种, 分别隶属于蚋科Simuliidae3个属:
    3.2 青海位于我国西北, 青藏高原东北部, 平均海拔3 000多m, 地势西高东低

四、贵阳地区蚋类区系分类研究初报(双翅目:蚋科)(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学研究[D]. 韦建福.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病媒昆虫蚋(Diptera:Simuliidae)的分子研究进展[J]. 王强,陈丽芬,丁俊杰,刘仰青,王建国. 广东农业科学, 2015(22)
  • [3]江西病媒昆虫蚋分子鉴定研究[D]. 王强. 江西农业大学, 2015(08)
  • [4]四川蚋类名录及地理分布(双翅目:蚋科)[J]. 梁栋,邓成玉,龙冬梅,张超雄,陈锚锚,石清明. 西南国防医药, 2014(05)
  • [5]西藏古北界地区蚋类调查初报(双翅目:蚋科)[J]. 刘兴梅,杨明,徐旭,陈汉彬.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1(03)
  • [6]内蒙古呼伦贝尔蚋类区系研究初报(双翅目:蚋科)[J]. 徐旭,杨明,陈汉彬. 贵州科学, 2010(02)
  • [7]陕西省秦岭蚋相调查初报(双翅目:蚋科)[J]. 修江帆,张春林,陈汉彬.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9(06)
  • [8]山西省蚋相调查初报(双翅目:蚋科)[J]. 廉国胜,张春林,陈汉彬.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9(01)
  • [9]宁夏回族自治区吸血蚋类调查研究(双翅目:蚋科)[J]. 王嫣,杨明,陈汉彬. 贵州科学, 2008(04)
  • [10]青海省吸血蚋类区系调查研究初报(双翅目:蚋科)[J]. 马玉龙,温小军,陈汉彬.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标签:;  ;  ;  ;  

贵阳地区蚋分类初报(双翅目:gnatidae)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