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硬件平台升级方法

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硬件平台升级方法

一、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硬件平台升级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泓[1](2020)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多模块系统与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文中提出血小板是生命体维持正常生理职能的重要组成,其止血、聚集等功能特征的快速检测对于对早期血栓性相关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能效监测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企业高性能产品合作量产开发,针对提高检验效率、增加检验模式和实现检验流程信息化管理等功能需求,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基于多模块并行检测架构的血小板功能分析仪与信息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多模块架构是提高检测效率的有效途径,其控制、通信与操作管理功能复杂,对系统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小板功能分析仪采用基于CAN总线的上下级嵌入式系统,由管理机与四个控制机模块组成,实现多通道并行检测。其中控制机相互独立,直接控制执行机构,经过样品稀释、诱聚剂添加、血细胞计数和液路清洗等子流程完成单次血小板检测。管理机作为上位机,承担人机交互、数据统计处理等功能,协调多个控制机模块稳定可靠地完成检验任务,并提供良好的用户操作体验。论文首先在综述介绍血小板功能检测的背景意义以及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仪器高性能开发的特点需求和发展趋势。再从检验效率、参数和功能角度分析,提出多控制机模块并行检测的升级方案,优化检测流程;针对医疗信息化需求,设计建立以检验科实验室为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网段内各类体外诊断设备,实现检验流程的规范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随后论述了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控制机与管理机软件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快速检测流程、数据精度控制、数据库管理、试剂管理等具体业务的实现。接着针对多模块检测带来的多节点通信问题,在管理机和控制机之间引入具有松散耦合特征的通信模型开展数据分发服务,基于发布/订阅机制,将各类消息以主题为单位进行划分,同时开辟数据缓冲区,结合CAN总线讨论分析该模型实现的具体要求和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保证分布式系统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然后从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管理软件的高可用性和拓展性设计出发,在通信组件、数据管理、结果推送和任务下发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设计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异步消息机制实现多任务处理,同时给出了节点变化时任务的动态分配策略。最后,本文通过对多模块检验系统与实验室信息管理软件的测试与评估,验证了方案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种法宇[2](2020)在《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仍然面临着配电网系统升级、配电站自动化和智能仪表等方面的制约和挑战。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兴负荷的大量接入,现有监测装置采集频率低、数据类型少、时延高,配电站全状态感知能力弱;配电站的可控设备不断增加但其管控能力却不强,因此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网络化的配变Hub Net,并以此为核心构建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实现以配电站为主体的低压配电网智能高效的全状态感知和运行管控势在必行。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在分析传统配变终端运行情况的基础上,针对配电站的应用场景,进行配变Hub Net需求分析;基于物联网的硬件平台、软件APP,给出硬件和软件结构的设计方案;硬件设计从核心控制、通信接口和功能实现三个层面展开,设计了硬件结构,搭建统一硬件平台;软件设计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容器技术实现软件应用APP化,实现配变终端全状态感知和智能控制。(2)以配变Hub Net为核心,构建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从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分层讨论了系统构成和支撑技术;针对边缘配变Hub Net和主站系统的协同问题,从IaaS、PaaS和SaaS三个方面研究了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云边协同架构和云边协同策略,实现配变Hub Net边缘计算和主站云计算的紧密协同;针对配变Hub Net本地资源受限的问题,深入研究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计算卸载策略,实现系统计算和通信资源分配的联合优化。(3)深入分析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依据国家相关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列标准规范,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实施指标,建立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利用古林法计算权重值,层次可拓法计算风险等级关联度,给出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估等级,案例分析验证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4)进行配变Hub Net应用功能的实现和主站系统的开发。配变Hub Net应用功能的开发基于软件APP化的思路,利用容器技术实现APP化;采用交叉开发方式,在宿主机进行应用程序代码的编写和编译,并将应用程序进行容器化以生成Docker镜像,通过NFS或TFTP方式部署到配变Hub Net运行,实现“软件APP化”,完成配变Hub Net主要应用APP的开发。主站系统的实现基于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采用JSP(Java Server Page)技术实现前端界面开发,采用SQL Server关系型数据实现数据存储管理,采用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技术实现数据库的访问,采用 DLL(Dynamic Link Library,动态链接库)技术为应用程序提供代码和数据,进行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开发。系统运行表明:该系统灵活高效地实现了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

张娜[3](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问题研究及系统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交通问题是涉及社稷民生的大问题,必须保障交通顺利畅通。然而,要维持省级和所属局级部门网络及应用系统高速、安全、稳定地运行,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已投入使用的软硬件设施种类数目众多,每年花费的各类维护开销庞大,因此必须合理制定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本文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研究了基于凝聚层次聚类的设备保外系数年限划分和保外系数的确定方法。具体使用依据样本间的距离采用重心聚类法对设备进行科学分组,在此基础上确定设备的基本维修费用和保外系数,完善定额计算公式。探讨了基于判别分析的设备维护风险的判定方法。通过对已发生维修的设备训练样本进行训练,找出判别模型,再使用判别分析工具对检测样本进行判别检测,从而预测出设备的维修风险。以求提前对高维修风险的设备加强监管,制定应急预案。分析了基于最短路径的信息化设施更新策略,将设备更新规划转化为最短路径问题,通过Floyd算法求解最短路径从而找出设备更新的最优策略,可以降低总成本。建立科学规范的信息化设施编码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化设施运行维护定额标准体系,规范管理。设计实现了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管理系统,科学方便地对维护定额、设备风险等进行计算和预测。

刘奕[4](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冯涛[5](2019)在《基于大数据的牵引供电生产网络管理平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当前铁路生产管理系统存在的诸多不完善,为提高铁路供电生产效率,避免人工繁复作业及其产生的各种缺陷,依据牵引供电现场作业要求和生产管理模式,规划和研制一套牵引供电生产管理平台,以商业化开发平台支撑牵引供电生产管理流程化、模块化功能,保障平台的灵活性、扩展性;采用RFID电子标签与全段牵引供电设备进行绑定,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实现设备定位与作业跟踪,规范作业过程;利用智能移动设备辅助完成所有现场作业活动,并围绕牵引牵引供电“检测、分析、计划、作业、验收”五大生产关键环节,实现供电各业务部门统一、协同管理;研制6C监测检测分析功能,实现6C缺陷导入/复测/整改、图形化分析,满足缺陷跟踪数字化以及可追溯性;建立生产管理数据中心,梳理数据资源,切分主题域,开发数据决策分析以及大数据应用功能,通过智能化手段辅助决策和生产管理。经过上海铁路局南京供电段对供电生产管理平台的试运行和推广运行,很好的指导了南京供电段各车间的生产管理,极大的方便了管理人员的管理,使得他们从繁复的手工以及纸质等管理方式中解放出来。同时方便了现场作业人员,手持智能移动设备定点指导施工,使得他们现场作业更有针对性,更方便快捷。整个供电生产管理平台的运行过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曹永威[6](2019)在《车载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汽车中集成了大量智能化的电子控制单元,使得汽车拥有了主动驾驶能力。其中许多控制单元具有互联网通信功能,让汽车成为了互联网中的一个节点,汽车真正成为了拥有四个轮子的“电脑”。同时,这也使黑客可以利用网络安全漏洞攻击车载网络,造成交通事故,甚至人员损伤,故车载网络安全研究刻不容缓。汽车网络不同于传统互联网,因此,车载网络安全策略的研究必须根据车载网络的特点来进行,只有设计出符合车载网络特点的安全策略,才能提高车载网络的安全性,从而保证驾驶安全。本文主要研究了车载网络安全现状,指出了现有安全策略存在的实时性问题和检测不全面的问题,并根据车载网络特点设计了基于关键特征检测和基于规则检测的两种入侵检测方法,搭建入侵检测系统硬件平台,在硬件平台中实现了本文提出的入侵检测方法,最后在搭建的硬件在环测试环境中对系统进行测试验证。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阐述了车载网络入侵方法以及影响,从车载网络结构以及车载网络通信协议两个方面指出了车载网络的安全缺陷,并对车载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车载CAN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2.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特征检测的车载CAN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研究车载CAN网络各类攻击方式的特点,分析各类攻击对网络通信特征的影响,提取被网络攻击影响的特征作为关键特征,根据选取出的特征设计了基于关键特征检测的入侵检测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3.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检测的入侵检测方法,采集了实车驾驶在多种道路条件下的CAN网络数据,使用规则挖掘算法挖掘了CAN网络信号间的关联规则,根据得到的关联规则设计信号规则库,设计了基于规则检测的入侵检测方法并进行仿真分析。4.设计了车载CAN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首先依据实车网络搭建了硬件在环仿真环境,设计了网络攻击工具,然后设计了入侵检测系统硬件平台,在入侵检测系统硬件平台中实现本文提出的两种入侵检测方法,最后在硬件在环测试环境中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测试验证。通过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可知,本文设计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率达到96.24%,且检测响应时间在9ms以内,能实时有效的保证车载网络的安全。

陈蕴琦[7](2019)在《企业大学组织资本与能力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企业大学发展不足二十年,企业大学建设跟风现象严重,许多企业并未真正清楚创办企业大学的目的。现实中,我国的部分企业大学存在企业知识缺口无法识别、知识联接不顺畅和创新孵化能力弱等问题,这使得企业大学的知识创新活动收效甚微;还有部分企业大学的知识服务能力相对较弱、专业化水平不高;同时,一批成功的企业大学在开展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时还密切联系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优化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培训资源,采取有效的工具和方式梳理企业内外部的知识流程,成为企业的智库。究其原因在于,部分企业大学仅被认为具有承担培训或知识转移的能力,企业对企业大学应具备何种综合能力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支撑企业大学能力提升的组织资本要素也未被探查。而组织资本的积累与路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大学核心能力体系的建构。探索企业大学组织资本通过何种作用路径和能力体系产生协调共振,能够为企业大学有效培育组织资本继而提升相应的能力体系提供借鉴。在此背景下,企业大学组织资本和能力体系如何匹配升级就成为具有较好现实和理论意义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以企业大学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活动全息性理论、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以及社会网络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访谈研究、扎根分析、探索性案例研究、组态分析等方法,系统展开企业大学组织资本和能力体系的研究。揭示企业大学组织资本的构成维度,进一步提出了企业大学组织资本组合模型,并基于知识活动视角对企业大学的能力体系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探索企业大学组织资本与能力体系层级的匹配关系。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通过对若干家技术型企业所属的企业大学中高层管理者进行深入访谈,采用经典扎根方法凝炼出驱动能力提升的企业大学组织资本的构成维度,结合具体案例对企业大学的组织资本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出企业大学组织资本的构成维度包括“内部师资网络资本”、“外部师资网络资本”、“内部知识流程资本”、“外部知识流程资本”、“有形知识吧”、“无形知识吧”。并探查出支撑企业大学能力体系的组织资本积累路径和作用机制,基于知识活动特征揭示组织资本丰富和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构建了企业大学组织资本组合的“方向盘”模型,从而打开企业大学组织资本研究的认知“黑箱”。其次,基于企业大学典型案例的程序扎根分析和若干案例的辅助分析,深度解析企业大学具有哪些能力或者说在企业发展中承载何种功能,即面向知识活动提供高层次的各项服务。识别了技术型企业所属的企业大学在传统培训阶段、终身教育阶段、融知接口阶段和知识中心阶段能力体系的构成维度,包括“衔接教育能力”、“知识升级能力”、“知识联接能力”及“知识孵化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大学“能力链”模型,揭示了企业大学能力体系的演进过程和演变规律,即企业大学的能力体系由单一向丰富、从简单向复杂演变,所涉及的知识活动边界从小范围向更大范围演变。通常企业大学的主导能力会切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以“衔接教育能力”为主向“知识升级能力”为主,进一步向“知识联接能力”乃至“知识孵化能力”为主发展演变。四类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承接关系,低梯级能力是高梯级能力形成的基础,高梯级能力也有利于完善和提升低梯级能力;发现了企业大学所承担的知识活动日益表现出“全息性”的特征。企业大学不仅具有技能培训或员工知识升级等“知识转移能力”,而且同时深度参与到知识生产和知识应用活动当中。最后,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查组织资本与能力体系的组态关系。在对三十四所案例企业大学的组织资本进行赋值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fsQCA3.0软件构建真值表,运算分析出企业大学在传统培训阶段、终身学习阶段、融知接口.阶段和知识中心阶段与企业大学能力层级相匹配的十种组织资本组合及具体的作用机制,从而揭示出企业大学组织资本的积累和各组合对能力体系提升的多重作用路径,探析了企业大学能力体系提升的路径不止一条,企业大学能力体系层级的提升是基于组织资本组态的多因素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剖析了企业大学组织资本的“序贯性”演变规律以及组织资本和能力体系协同演化路径,发现了多个组态因素中的内部知识流程资本和内部师资网络资本是影响企业大学能力体系提升的核心要素。本文有助于为中国企业大学组织资本的积累和能力体系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对发展中的中国企业大学提出管理启示。

易宇峰[8](2018)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 ——以易班建设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平台”一词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领域,通常被理解为开展某项工作的条件或者基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可以理解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或者条件,也可以理解为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硬件、软件资源的集合。大学生正处于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主要抓手,开发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功能,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运营机制,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自互联网建设开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就一直被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研究。一段时间以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均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在我国全面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论文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作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近年来易班全国建设推广的应用实践,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理论基础、理论支撑和学科借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以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形成和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并据此总结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概念、价值、要素、分类、特征和功能。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运行和作用机制进行了介绍,并重点研究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作用机制和评价机制。论文以易班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借助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网络信息技术等关联学科、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对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发展的新思维、新变化进行了重点关注,并结合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分析;在实践研究方面,对移动互联条件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具体应用、实践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发展思路和举措。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具体对象,尝试回答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发挥和评价的理论难题。在新形势和新的网络技术条件下,论文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同时,本文的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实践应用,特别是对易班在各高校的建设推广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论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技术基础、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技术基础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基本前提,技术推动该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发展;实践基础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基于实践应用的重要借鉴;理论基础则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运用和作用发挥的重要理论来源。第二部分,介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基本内涵。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基本概念,并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价值、要素、分类、特征、功能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三部分,介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介绍了基本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路径,介绍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运营体制和机制。第四部分,介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作用发挥与评价机制。从环境熏陶、群体认同、灌输与渗透、实践与自我教育四个方面总结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作用机制;从基本原则、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反馈五个方面介绍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评价机制。第五部分,提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发展思考。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提出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研究和实践要做到四个结合,即与高校流行文化相结合,与高校教育信息化相结合,与新媒体传播相结合,与法制建设相结合,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态度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相关工作。第六部分,介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易班模式。易班是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典型代表,也是国家重点建设推广的全国统一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重点对易班的基本情况、易班的特色和优势、易班的作用发挥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论文的相关研究内容,提出了易班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薛凯[9](2017)在《基于Raspberry Pi的医院语音叫号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的移动终端设备迅速得到发展,同时各行各业面对嵌入式技术也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革。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还采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类似于银行、政务大厅的叫号系统,这类叫号系统具有通用性和普遍性,无法满足医院特殊化的业务需求;另一类方案采用闲置PC电脑作为显示和语音叫号处理单元,但这类方案造成了闲置PC电脑资源的浪费,同时,PC电脑体积大,占用空间。本文基于Raspberry Pi(树莓派)的硬件平台、Python技术、EKHO(余音中文引擎)、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以及MFC编程技术,实现医护人员使用叫号软件完成语音叫号的整个过程。Raspberry Pi(树莓派)体积只有信用卡大小,同时运行Linux操作系统,硬件平台具有丰富的扩展接口,适合作为医院叫号终端显示和语音叫号处理单元,可作为各个医院叫号系统的参考模型和实例。该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LED电视机作为显示器与Raspberry Pi(树莓派)相连,同时在Raspberry Pi上搭建EKHO(余音中文引擎),可使用Python2.7编写并完成叫号终端界面的显示和语音叫号的功能。(2)通过MFC技术设计并完成叫号软件的客户端开发,完成主动叫号的功能。(3)与医院HIS(医院信息系统)、LIS(检验信息系统)、PACS(影像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接口对接,完成病人信息的获取,同时,结合医院的大业务量的需求,支持叫号客户端软件当日快速查询和的历史数据查询。

王建伯[10](2017)在《信息系统不停运检修技术在电网公司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传统的信息系统检修均采用停运的方式开展,并不考虑用户的感受。随着电网公司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系统对生产业务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与信息系统频繁停运检修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保证信息系统7*24小时不间断对外提供服务,信息系统不停运检修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基于上述原因,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在2015年开展了信息系统不停运检修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对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开展的信息系统不停运检修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从应用系统、硬件平台、网络架构三方面,对信息系统不停运检修技术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为其他网省公司及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不停运检修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二、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硬件平台升级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硬件平台升级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多模块系统与信息管理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技术研究综述
        1.2.1 血小板聚集检测技术及相关仪器
        1.2.2 嵌入式技术在体外诊断仪器中的应用
        1.2.3 快速多通道模块化检测发展
        1.2.4 控制系统架构发展
        1.2.5 医疗检验流程信息化发展
    1.3 已有工作基础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2.1 检测设备功能与需求分析
        2.1.1 平台性能要求
        2.1.2 检测效率要求
        2.1.3 检测参数要求
        2.1.4 操作管理要求
    2.2 检测设备平台概述
        2.2.1 管理机硬件与软件开发平台概述
        2.2.2 控制机硬件平台概述
    2.3 检验系统方案设计
        2.3.1 血小板分析仪总体设计
        2.3.2 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析仪控制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
    3.1 控制机软件总体设计与实现
    3.2 管理机软件总体设计
    3.3 快速检测业务实现
        3.3.1 单控制机检测模式
        3.3.2 多控制机并行检测模式
    3.4 数据精度控制业务实现
        3.4.1 检验参数定标校准
        3.4.2 单控制机质量控制
        3.4.3 多控制机质量控制
    3.5 数据库管理模块实现
        3.5.1 数据表设计
        3.5.2 数据库连接池设计
        3.5.3 数据库维护功能
    3.6 拓展功能设计与完善
        3.6.1 试剂管理模块实现
        3.6.2 数据上传模块实现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析仪分布式通信中间件设计与实现
    4.1 中心化通信中间件模型设计
        4.1.1 通信中间件模型概述
        4.1.2 发布/订阅机制设计与实现
        4.1.3 数据缓冲层设计与实现
        4.1.4 通信状态监控设计与实现
    4.2 CAN总线通信设计与实现
        4.2.1 CAN总线物理连接方式
        4.2.2 CAN总线报文设计
        4.2.3 CAN总线交互过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检验科实验室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5.2 信息管理软件总体设计
        5.2.1 软件架构设计
        5.2.2 软件开发环境
    5.3 信息管理系统通信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5.3.1 与设备通信模块
        5.3.2 与LIS通信模块
    5.4 信息管理系统后台业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5.4.1 数据存储管理模块
        5.4.2 异步消息交互模块
        5.4.3 结果推送监控模块
        5.4.4 任务动态下发模块
        5.4.5 样本审核验证模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和评估分析
    6.1 测试方案设计
    6.2 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试
        6.2.1 静态测试
        6.2.2 功能测试
    6.3 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验证
        6.3.1 样本上传验证
        6.3.2 任务下发验证
        6.3.3 管理功能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后期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配变Hub Net设计方案
    2.1 传统配变终端分析
        2.1.1 概述
        2.1.2 特征
        2.1.3 发展方向
    2.2 配变Hub Net总体分析
        2.2.1 需求分析
        2.2.2 配变Hub Net整体设计
    2.3 基于“硬件平台化”的配变Hub Net硬件设计
        2.3.1 硬件整体结构
        2.3.2 核心控制层硬件设计方案
        2.3.3 通信接口层硬件设计方案
        2.3.4 功能实现层硬件设计方案
    2.4 基于“软件APP化”的配变Hub Net软件设计
        2.4.1 软件结构
        2.4.2 Linux内核分析
        2.4.3 “软件APP化”的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配变Hub Net为核心的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
    3.1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整体架构
        3.1.1 感知层
        3.1.2 网络层
        3.1.3 平台层
        3.1.4 应用层
    3.2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云边协同架构
        3.2.1 云边协同架构
        3.2.2 云边协同策略
    3.3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计算卸载策略
        3.3.1 计算卸载的概念
        3.3.2 计算卸载策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
    4.1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4.1.1 设备安全
        4.1.2 数据安全
        4.1.3 网络安全
        4.1.4 应用安全
    4.2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算法
        4.2.1 基本理论
        4.2.2 层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
        4.2.3 安全风险等级的划分
        4.2.4 基于古林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4.2.5 基于层次可拓法的综合评估等级计算
    4.3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实现
    5.1 配变Hub Net应用功能的实现
        5.1.1 开发环境搭建
        5.1.2 系统首页
        5.1.3 登录及主界面
        5.1.4 配变监测APP
        5.1.5 环境监测APP
        5.1.6 风险预警APP
        5.1.7 容器管理APP
    5.2 主站系统功能的实现
        5.2.1 登录模块
        5.2.2 系统主页
        5.2.3 电力监测模块
        5.2.4 设备控制模块
        5.2.5 物联管理模块
        5.2.6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6.2 后期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问题研究及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系统关键技术介绍
    2.1 数据挖掘及相关理论
        2.1.1 数据挖掘概述
        2.1.2 数据挖掘的过程
        2.1.3 数据挖掘的主要方向
    2.2 聚类
        2.2.1 聚类分析的主要方法
        2.2.2 层次聚类方法简介
    2.3 判别分析
        2.3.1 判别分析概述
        2.3.2 判别分析的常用方法
    2.4 最短路径
        2.4.1 最短路径概述
        2.4.2 狄克斯特拉(Dijkstra)算法
        2.4.3 弗洛伊德(Floyd)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统计分析
    3.1 维护定额统计问题的提出
    3.2 基于凝聚层次聚类的设备保外系数年限划分和保外系数确定
        3.2.1 提高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预测的准确性
        3.2.2 设备保外系数年限划分和保外系数确定研究的内容
        3.2.3 基于凝聚层次聚类的设备保外系数年限划分和保外系数确定方法
        3.2.4 实验和结果分析
    3.3 基于判别分析的设备维护风险的判定
        3.3.1 提前预判设备维护风险
        3.3.2 设备维护风险研究的内容
        3.3.3 基于判别分析的设备维护风险判定方法
        3.3.4 实验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最短路径的信息化设施更新策略分析
    4.1 优化设施更新策略,降低总成本
    4.2 信息化设施更新策略研究的内容
    4.3 基于最短路径的信息化设施更新策略的方法
        4.3.1 整体设计
        4.3.2 建立问题模型并转化为数学问题
        4.3.3 求解数学问题——最短路径
        4.3.4 还原问题模型
    4.4 实验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立健全信息化设施运行维护定额标准
    5.1 概述
    5.2 设备、软件分类
        5.2.1 分类原则
        5.2.2 分类方法
    5.3 运行维护对象分类
        5.3.1 基础设施
        5.3.2 硬件平台
        5.3.3 软件产品
        5.3.4 专用系统维护
    5.4 编号
        5.4.1 编号格式
        5.4.2 分类编号示例
    5.5 信息化设施分类汇编
        5.5.1 汇总分类(1-3 级)
        5.5.2 产品明细分类(4 级)
    5.6 交通行业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计算方法
        5.6.1 定额计算方法
        5.6.2 交通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的计算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维护定额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6.1 背景介绍
    6.2 系统可行性分析
    6.3 定额系统需求分析
    6.4 定额系统流程分析
    6.5 定额系统模块设计
    6.6 定额系统数据库设计
    6.7 系统开发环境
    6.8 定额管理系统实现
        6.8.1 系统登录
        6.8.2 基础设施、硬件平台、软件产品、专用系统模块
        6.8.3 定额查询模块
        6.8.4 统计分析模块
        6.8.5 资产管理模块
        6.8.6 系统管理模块
    6.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5)基于大数据的牵引供电生产网络管理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牵引供电生产网络管理研究概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牵引供电生产网络管理平台总体设计及硬件平台搭建
    2.1 牵引供电生产网络管理平台内容
        2.1.1 设计原则
        2.1.2 总体技术路线
        2.1.3 平台整体架构
        2.1.4 功能架构
        2.1.5 开发环境
    2.2 牵引供电生产网络管理平台技术特点
    2.3 牵引供电生产网络管理平台硬件设计
        2.3.1 网络硬件拓扑
        2.3.2 接触网一杆一档
        2.3.3 牵引变电一所一档
        2.3.4 作业车一车一档
        2.3.5 移动作业智能终端及RFID电子标签
        2.3.6 管理平台数据服务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牵引供电生产管理平台软件设计与实现
    3.1 大屏展现
    3.2 牵引供电生产设备
        3.2.1 接触网模块
        3.2.2 牵引变电所模块
        3.2.3 作业车模块
    3.3 网络管理平台管理
        3.3.1 工作票管理
        3.3.2 生产计划管理
        3.3.3 天窗管理
        3.3.4 缺陷问题库管理
        3.3.5 6C管理
        3.3.6 标识管理
        3.3.7 综合调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牵引供电生产管理平台运行效果
    4.1 牵引供电生产管理平台试运行
    4.2 牵引供电生产管理平台推广运行
第五章 总结
    5.1 主要工作回顾
    5.2 本课题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车载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车载网络安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现有车载网络安全策略存在的问题
        1.3.1 检测不全面问题
        1.3.2 实时性问题
    1.4 论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车载网络入侵检测关键技术
    2.1 车载网络入侵分析
        2.1.1 车载网络入侵方法
        2.1.2 车载网络入侵影响
    2.2 车载网络安全性分析
        2.2.1 车载网络结构安全性分析
        2.2.2 车载通信协议安全性研究
    2.3 车载CAN网络入侵检测研究
        2.3.1 入侵检测系统概念
        2.3.2 关键特征检测方法研究
        2.3.3 关联规则检测方法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关键特征检测的入侵检测方法设计
    3.1 车载CAN网络攻击方式分析与关键特征提取
        3.1.1 CAN网络攻击方式分析
        3.1.2 关键特征提取
    3.2 基于关键特征检测的入侵检测方法设计
        3.2.1 关键特征检测方法设计
        3.2.2 基于关键特征检测的流程设计
    3.3 基于关键特征检测的入侵检测方法仿真分析
        3.3.1 网络数据设计
        3.3.2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规则检测的入侵检测方法设计
    4.1 报文数据预处理
        4.1.1 信号数据采集
        4.1.2 信号处理
    4.2 报文信号规则挖掘
        4.2.1 规则挖掘算法
        4.2.2 信号规则挖掘
    4.3 基于规则的流程设计
        4.3.1 规则检测方法设计
        4.3.2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车载CAN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实现与验证
    5.1 车载CAN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测试环境搭建
        5.1.1 测试环境总体结构
        5.1.2 测试平台搭建
    5.2 车载CAN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设计
        5.2.1 入侵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5.2.2 入侵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5.3 基于关键特征检测的入侵检测方法验证
        5.3.1 基于关键特征检测的功能验证
        5.3.2 测试与结果分析
    5.4 基于规则检测的入侵检测方法验证
        5.4.1 基于规则检测的入侵检测功能验证
        5.4.2 测试与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7)企业大学组织资本与能力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企业大学概念相关研究进展
        1.2.2 企业大学功能相关研究进展
        1.2.3 企业大学的研究视角
        1.2.4 研究述评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知识活动系统的全息性理论
        2.1.2 组织资本理论
        2.1.3 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
        2.1.4 社会网络理论
        2.1.5 架构理论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企业大学组织资本
        2.2.2 企业大学能力体系
    2.3 研究框架的提出
3 企业大学组织资本分析
    3.1 经典扎根方法与素材来源
        3.1.1 经典扎根方法
        3.1.2 素材来源
    3.2 数据编码
        3.2.1 内部师资网络
        3.2.2 外部师资网络
        3.2.3 内部知识流程
        3.2.4 外部知识流程
        3.2.5 硬件平台
        3.2.6 知识共享平台
    3.3 组织资本组合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企业大学能力体系分析
    4.1 程序扎根方法与案例选择
        4.1.1 程序扎根方法
        4.1.2 案例选择与素材来源
        4.1.3 样本企业大学素描
    4.2 数据编码
        4.2.1 开放性译码
        4.2.2 主轴译码
        4.2.3 选择性译码
        4.2.4 信度与效度分析
    4.3 若干其他案例辅助分析
        4.3.1 海信学院
        4.3.2 惠普大学
        4.3.3 宝钢人才开发院
        4.3.4 TCL领导力开发学院
        4.3.5 大唐大学
        4.3.6 国网技术学院
    4.4 企业大学能力链模型
        4.4.1 企业大学能力体系构成
        4.4.2 企业大学能力体系演变规律
    4.5 本章小结
5 组织资本与能力体系组态关系研究
    5.1 组态分析法与样本选择
        5.1.1 组态分析法
        5.1.2 研究样本筛选
    5.2 研究假设
    5.3 变量赋值
        5.3.1 组织资本的变量构成及赋值
        5.3.2 能力体系层级变量赋值依据
        5.3.3 赋值示例
        5.3.4 样本企业大学赋值结果
    5.4 四个阶段组态分析
        5.4.1 传统培训阶段的组态分析
        5.4.2 终身教育阶段的组态分析
        5.4.3 融知接口阶段的组态分析
        5.4.4 知识中心阶段的组态分析
    5.5 组织资本与能力体系的组态关系模型
        5.5.1 组态内多因素作用机制
        5.5.2 企业大学组织资本的演变规律
        5.5.3 内部知识流程和内部师资网络资本的核心作用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启示
    6.2 创新点
    6.3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研究提纲
附录B 企业大学组织资本和能力体系研究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 ——以易班建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价值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价值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基本概念
        1.3.1 平台和网络平台
        1.3.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研究基础
    2.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技术基础
        2.1.1 多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极大丰富
        2.1.2 点对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显着增强
        2.1.3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
        2.1.4 云技术:提供海量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支持
        2.1.5 移动开发:全时全域在线的必然趋势
        2.1.6 虚拟现实:营造更加真实的网络交往互动
        2.1.7 人工智能:将人机互动推升到新的水平
        2.1.8 区块链:平台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2.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应用基础
        2.2.1 搜索引擎:占领网络交往的总入口
        2.2.2 即时通讯:用户网络交往的重要内容
        2.2.3 社交网络:网络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2.2.4 微媒体:网络交往的新形式新阶段
        2.2.5 易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新实践
        2.2.6 其它应用:对网络交往的丰富和完善
    2.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直接理论基础
        2.3.1 科学技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切入点
        2.3.2 网络交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基本内核
        2.3.3 人的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目标指向
        2.3.4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和合力论的观点
        2.3.5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论的观点
        2.3.6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观点
        2.3.7 思想政治教育场域论的观点
    2.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相关学科理论借鉴
        2.4.1 教育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体现教育的本质
        2.4.2 传播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对传播环境的营造
        2.4.3 社会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发展人的社会化
        2.4.4 心理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对个体差异的关注
        2.4.5 管理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的系统性思维
        2.4.6 政治学:意识形态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生命线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内涵
    3.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内涵解析
        3.1.1 平台化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场域
        3.1.2 连通一切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
        3.1.3 技术驱动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阶段
    3.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特征
        3.2.1 系统性: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3.2.2 动态性:用户需求和平台功能相互促进
        3.2.3 场景化:丰富完善基于平台的网络交往
        3.2.4 功能化:服务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3.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要素
        3.3.1 硬件要素:打造稳定可靠高效安全的平台基础
        3.3.2 技术要素:以先进技术促进平台作用发挥
        3.3.3 应用要素:体现对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满足
        3.3.4 人力要素:提供“又红又专”的人力资源保障
        3.3.5 制度要素: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体制机制
    3.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分类
        3.4.1 按平台技术手段分类
        3.4.2 按平台覆盖范围分类
        3.4.3 按平台建设主体分类
        3.4.4 按平台主要功能分类
    3.5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功能
        3.5.1 教育教学功能
        3.5.2 管理服务功能
        3.5.3 认知实践功能
        3.5.4 娱乐休闲功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与运营
    4.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思路
        4.1.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4.1.2 将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
    4.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目标
        4.2.1 平台建设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结合
        4.2.2 平台建设与师生生活娱乐需求结合
        4.2.3 平台建设与深化高校内部治理结合
        4.2.4 平台建设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
    4.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模式
        4.3.1 政府主导的多方合作模式
        4.3.2 独立的互联网化运作模式
        4.3.3 以高校为主的校本化模式
        4.3.4 面向用户的共建共享模式
    4.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运营
        4.4.1 以法规政策为根本的运行保证
        4.4.2 统分结合的分级组织管理体系
        4.4.3 以技术优势确保平台有效运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作用与评价机制
    5.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作用机制
        5.1.1 环境熏陶机制
        5.1.2 群体认同机制
        5.1.3 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的机制
        5.1.4 实践与自我教育相融合的机制
    5.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评价的基本原则
        5.2.1 基本思路
        5.2.2 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5.2.3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5.2.4 产品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
    5.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评价对象
        5.3.1 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产品的评价
        5.3.2 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运行机制的评价
        5.3.3 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育人效果的评价
    5.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评价主体
        5.4.1 政府评价
        5.4.2 高校评价
        5.4.3 用户评价
        5.4.4 第三方机构评价
    5.5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评价方法
        5.5.1 运行数据评价
        5.5.2 对比分析评价
        5.5.3 抽样调查评价
        5.5.4 跟踪调查评价
    5.6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评价反馈
        5.6.1 对平台运行机制的反馈
        5.6.2 对平台开发建设的反馈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发展与建议
    6.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高校流行文化相融合
        6.1.1 高校流行文化及其特点
        6.1.2 高校流行文化表现形式及影响
        6.1.3 与高校流行文化的融合
    6.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高校教育信息化相融合
        6.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应有之意
        6.2.2 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融入教育信息化
        6.2.3 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6.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新媒体建设相融合
        6.3.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传播优势
        6.3.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受众优势
        6.3.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内容优势
    6.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法制建设相融合
        6.4.1 依法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
        6.4.2 依法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治理
        6.4.3 依法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作用发挥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易班模式
    7.1 易班简介
        7.1.1 基本情况
        7.1.2 发展历程
        7.1.3 易班全国推广计划
    7.2 易班的优势
        7.2.1 易班的产品优势
        7.2.2 易班的政策优势
        7.2.3 易班的平台优势
    7.3 易班作用发挥
        7.3.1 服务导向
        7.3.2 娱乐导向
        7.3.3 育人导向
    7.4 易班发展趋势
        7.4.1 继续深入实施高校易班平台战略
        7.4.2 推动易班教育和网络技术的融合
        7.4.3 以易班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
    7.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9)基于Raspberry Pi的医院语音叫号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重点和难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重点和难点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课题的创新性
    1.6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及开发环境部署
    2.1 物联网技术
    2.2 Raspberry Pi开发板
    2.3 Raspberry Pi安装RASPBIAN操作系统
    2.4 RASPBIAN的网络配置及中文环境支持
    2.5 EKHO(余音)中文发音引擎的部署与安装
    2.6 Python、MFC及 SQL Server技术选取的原因
        2.6.1 Python选取原因
        2.6.2 MFC选取原因
        2.6.3 SQL Server选取原因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各模块设计
    3.1 医院信息化系统介绍
    3.2 医院叫号系统需求分析
        3.2.1 门诊医生站需求分析
        3.2.2 门诊药房取药窗口需求分析
        3.2.3 LIS检验窗口需求分析
        3.2.4 PACS检查窗口需求分析
        3.2.5 医院叫号系统需求分析汇总及E-R图
    3.3 总体结构设计
    3.4 硬件模块设计
    3.5 叫号终端模块设计
    3.6 数据库及数据库接口模块设计
    3.7 叫号操作人员模块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及开发
    4.1 叫号系统获取诊室坐诊人员的方法
    4.2 叫号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及实现
    4.3 叫号系统数据接口的实现
    4.4 叫号系统自动分诊功能的实现
    4.5 MFC编写叫号操作人员窗体程序
    4.6 Python连接SQL Server数据库方法
    4.7 叫号系统信息维护模块的实现
        4.7.1 诊疗单元维护模块
        4.7.2 分组信息维护模块
        4.7.3 坐诊信息维护模块
        4.7.4 人员信息维护模块
    4.8 叫号终端程序的整体设计与实现
        4.8.1 门诊叫号终端显示程序
        4.8.2 影像叫号终端显示程序
    4.9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论文总结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硬件平台升级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多模块系统与信息管理软件开发[D]. 刘志泓. 东南大学, 2020(01)
  • [2]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D]. 种法宇. 山东大学, 2020(12)
  • [3]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问题研究及系统实现[D]. 张娜.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5]基于大数据的牵引供电生产网络管理平台研究[D]. 冯涛.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4)
  • [6]车载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 曹永威.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 [7]企业大学组织资本与能力体系研究[D]. 陈蕴琦.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8]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 ——以易班建设为例[D]. 易宇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6)
  • [9]基于Raspberry Pi的医院语音叫号系统设计与实现[D]. 薛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10]信息系统不停运检修技术在电网公司的研究与应用[J]. 王建伯. 办公自动化, 2017(03)

标签:;  ;  ;  ;  ;  

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硬件平台升级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