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师的作用

政策分析师的作用

一、政策分析家的角色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周瑞[1](2021)在《家校协同的阻碍及其突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校协同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但是其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梳理已有研究,将学校和家庭共享的教育理念作为突破口,分析家校协同实践发现,家校协同存在功能定位不明、内容领域狭窄、缺乏合理评价等问题。通过澄清"儿童中心"理念,发现家校协同的问题根源在于协同方向偏离、角色认知局限和合作实践摩擦等方面。建议从家校共享教育理念,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明确家校角色定位,提供家庭教育支持;构建平等合作关系,促进家校包容理解等几个方面取得改进与突破。

陈元龙,周瑞[2](2020)在《家校合作实践缘何效果不佳——基于教育逻辑的理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校合作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梳理已有研究和实践效果后发现,家校合作存在功能定位不明、家校关系不对等、合作内容狭隘等问题。依据教育逻辑线索,进一步发现家校合作效果不佳的根源在于教育理念误解、角色认知局限和合作意愿差异等方面。建议家庭和学校共享科学的教育理念,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在澄清家庭角色定位的基础上,构建平等的家校合作关系;深化家校合作内容,为家庭提供教育支持。

杨然[3](2020)在《话语分析视角下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者”定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一改此前美国政府对华的“利益攸关者”定位,将中国定义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这一战略定位上的转变引起了很多国内外学者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向的大讨论。现有研究多是从现实主义角度对“战略竞争者”定位给中美关系带来的影响进行定性解读,这使其研究结论往往易受研究者自身的理论偏好、意识形态乃至国家利益的影响,缺乏绝对意义上的客观性。本文基于美国对外政策中存在的明显“贴标签”现象,结合后结构主义提出的话语、身份与对外政策间相互建构的理论,尝试运用话语分析和历史比较分析的方法,以政治话语为切入点,搭建一个以身份定位为核心的对外政策分析框架。话语分析主要围绕美国外交政策话语体系中与身份定位词相关的政治表述展开,尝试从政治文化视角对身份定位词进行意义解构。为此,本文采用语料库驱动的方法,以美国政府的官方政策文件及总统的官方发言为语料文本自建语料库,统计分析不同身份定位词的显着搭配词,对其共性语义特征进行定性分析,进而从政治、经济、安全等不同维度对身份定位词的政治内涵进行相对客观的解读。据此,本文从态度倾向的角度将美国对他国战略身份定位词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友好身份,即盟友,友邦和伙伴;二是中立身份,即利益攸关者;三是竞争身份,即竞争者、战略竞争者;最后是对立身份,即对手、敌手和敌人。然后,本文尝试用历史比较分析法,从话语角度梳理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历史,纵向对比不同时期美对华身份建构话语的区别、政策话语表述的变化及对华政策的调整,为更客观理解“战略竞争者”语境下美对华政策的走向提供参考。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当强调中美间意识形态对立的敌对身份话语主导美国对华认知时,美国会倾向于对华采取强硬敌视政策。当强调中美共同利益的现实主义话语主导美对华认知时,美国的对华政策也会更务实合作。当前特朗普政府对华的“战略竞争者”定位是美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在中美共同利益交叉最大的实用主义维度对中国形象发起攻击,并长期给中国贴上竞争者标签。这传递出特朗普政府在对华定位上的零和竞争思维,体现出的是当下美对华身份定位的失衡,中美关系也将因之长期处于紧张但不敌对的状态。面对这一中美关系的新局面,一方面中国要开始准备适应美国长期将中国看作最大竞争者的战略环境,保持自身战略定力,积极提升自身综合国力。另一方面,中国要通过提升自己的国际话语权,积极管控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拿回对自身国际形象建构的主动权。中国或许也可以尝试在国际舆论中主动建构出一个中美合作的新领域,避免中美关系的失衡。

刘晓萌[4](2020)在《家事审判中司法社工的角色扮演与困境 ——以济南市L区法院为例》文中提出自2016年起,我国开展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工作,各地法院陆续开启实践探索。为响应最高人民法院对于社会力量参与家事审判改革的政策倡导,社会工作积极参与其中,在家事调查和社会关护工作中积极开展有益探索,已初步摸索出相应的工作规范与模式,为司法工作增添了柔性色彩,向社会公众传递来自司法部门与社会的人文关怀。本文以社会工作参与家事审判服务项目的相关实践为基础,采用社会角色理论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以参与家事审判服务的司法社工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法院工作人员、服务对象、专业督导与司法社工进行访谈,并以已经完成的实务案例作为支撑,对家事审判中司法社工的角色扮演过程展开分析和探讨。本研究发现,司法社工在家事审判服务中主要担任家事调查员和社会关护员。在担任家事调查员的过程中,司法社工主要扮演资料收集者、倾听者的角色;在担任社会关护员的过程中,主要担任监督者、沟通协调者、支持者、服务提供者等角色。目前,参与到家事审判过程中的司法社工并不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案件当事人及其关系人普遍缺乏对社会工作或司法社工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法院、机构、服务对象、司法社工自身的角色期待的不协调,都可能导致司法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出现角色困境,不仅影响服务的开展与质量,也会对司法社工自身的情绪、心理产生不利影响。为改善角色困境,可从法律法规、专业、机构、司法社工自身四个层面寻求解决途径。由于相关实践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供参考的成熟经验较少,本文关于司法社工的角色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展类似服务的司法社工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随着实践与研究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参与家事审判服务的运行模式将会越来越规范,也将发挥更加强大的功能。

任恒[5](2019)在《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共事物的治理难题,自古以来既已困扰着人类社会。传统集体行动理论预言,除非借助政府管制或产权私有的解决方案,否则理性个体将由于无法改变相应的制度安排,致使集体合作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之中。有鉴于上述政策方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灵问题,美国当代政治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基于扎实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主要以规模较小的公共池塘资源为研究对象,专注于考察不同制度安排将如何增进或阻碍个体之间的合作机制,并从中发现人类社群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可能性。不仅如此,奥斯特罗姆还针对制度安排影响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绩效的内在机制予以细致阐述,将影响个体选择的内外部变量纳入综合分析范畴,继而扬弃了政府管制与产权私有的传统解决方案,并另辟蹊径地提出资源占用者自主治理的“第三条道路”,构建出一套自主治理的制度分析框架,为解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及超越集体行动困境开辟出全新路径。基于此,本文尝试将奥斯特罗姆有关资源占用者们可借助自主组织开展自主治理活动的理论主张,凝练为自主组织的自主治理思想。概言之,本文以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思想为研究对象,围绕学界有关公共事物治理、集体行动问题与社会制度分析的系列成果,对所涉人物观点进行综合梳理与对比研究。具体而言,本文主要依据奥斯特罗姆逾五十载的学术生涯中有关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的探索历程,对她关于人类社群能够借助自主组织进行自主治理的丰富思想予以细致研究,旨在完整地呈现奥氏学术思想中的核心内容、结构要素及其发展历程。与此同时,本文遵循生成背景、应用场域、构建逻辑、分析特色与价值审视的研究进路,尝试对这一思想进行系统性、全方位的剖析工作,力图把握奥氏该项研究的衍生脉络、逻辑结构与理论贡献等关键内容,以积累个体之间展开自主合作与治理机制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公共资源的治理实践提供了独特的理论借鉴。

陈淑清[6](2019)在《中职家校合育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中职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中职德育家校合作在立德树人的观念下备受关注。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施主体多元化,本文重点选取中职家校合作育人过程中的班主任、家长、中职学生三个主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中职家校合作育人的过程中这三个主体角色的功能。本文以爱普斯坦的“交叠影响域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国内外家校合作中主体功能实现的比较研究,以佛山市某中职学校(以下简称SSLG学校)为例进行个案调查分析,并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体验以及调查访谈发现:中职家校合作育人的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之一是合作主体的角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表现为中职班主任这一主体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积极性有待激发,育人观念和育人方法有待更新,在家校合作育人过程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执行层面,而其组织策划、指导咨询等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中职学生家长这一主体则由于时间冲突、主体性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自身文化水平偏低以及家庭背景复杂等因素,在家校合作育人过程中出现角色缺位现象;中职学生这一主体在家校合作中的承载和激励功能不被重视或被忽视,中职学生这一主体游离于家校合作模式之外,并未能体现其在家校合作中的中心主体地位。为实现主体角色功能,提升中职家校合作育人的效益,本文提出构建“班主任、家长、学生”的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的家校合作育人的生态体系,具体包括以下措施:更新教育观念,创新育人方法;建立规章制度,完善章程指引;加大经费投入,注重资源整合;搭建沟通平台,建立激励机制;展示德育成果,反馈功能实效。

王冬灵[7](2019)在《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工具已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载体,新媒体具有快捷性、多样性和互动性的特征,为小学家校沟通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探究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促进小学家校之间高效的沟通与交流,是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近年来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以调查问卷和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H市3所小学145名教师和234名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从调查新媒体工具在小学家校沟通中的应用状况出发,剖析新媒体工具运用到小学家校沟通中的利弊,对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中沟通理念、沟通内容、沟通渠道、沟通平台管理及沟通效果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家长、教师及学校层面进行详细归因,并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转变双方使用新媒体沟通理念、丰富沟通内容、优化沟通方式、强化沟通平台管理及完善沟通评价机制方面提出保障措施,以期为解决当今小学家校沟通中面临的困境提供可行性策略。

杨行[8](2019)在《角色理论视域下新乡贤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以河南T镇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之一,在社会转型期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着农民价值观迷失、乡村陋习根深蒂固和部分村民行为举止失范等困境。步入新时代,乡贤正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资源。新乡贤文化的弘扬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新乡贤的嘉言懿行能够像古代的乡贤一样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继承和培育新乡贤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助推乡村振兴。本研究选择河南T镇为个案,通过对T镇新乡贤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新乡贤面临四方面的问题,即农村逐渐由“熟人社会”过渡到“半熟人社会”、新乡贤和农村现有治理体系形成冲突、农村社会呈现道德多元化和新乡贤群体的两面性。本文运用角色理论对新乡贤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困境进行剖析,从角色扮演、角色价值和角色冲突三方面对新乡贤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进行理论分析,本文认为新乡贤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具有四种角色定位,即乡村精神文明的引领者、乡村发展的推动者、基层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协调者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运用角色理论分析发现新乡贤面临三种角色冲突,即不同角色期待引发的角色冲突、角色转变引发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扮演能力不足引发的冲突。在试图解释社会角色时,可以而且应该从两个方面设定和解决问题,即角色的外在规定和行为者的主体性。本文通过角色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入手,提出新乡贤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角色优化:一是明晰角色期待和澄清角色定位,二是加快角色转变和领悟角色价值,三是提升角色扮演和完成角色实践,四是制定角色规范和完善角色培养。

秦敏[9](2019)在《南宁市初中家校合作现状研究 ——以W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基本矛盾背景中,想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必须群策群力,努力实现家校合作高效优质的发展,使所有学生获得同样的教育成功机会与充分性发展。本研究以爱普斯坦的交叠影响域理论为理论基础,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查阅文献等研究方法对南宁市样本学校——W中学的初中家校合作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发现:(1)由于家庭与学校契约意识淡薄、学校与社区角色定位不清、社区与家庭有效共识不足,家校合作各主体在认识层面上尚未达成完全一致;(2)由于缺乏新颖有特色的家校合作活动方式以及高层次的家校合作活动,家校合作的效果还不够明显;(3)当前南宁市初中家校合作仍然缺乏各方资源,大体呈现社会中下层家长家庭资本匮乏,社区的社会资本整合度不高,学校资本贮备力量不足的特点;(4)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涉及家校合作的内容显得过于宏观,缺乏具体的指导和操作性;学校的顶层设计较为粗略,缺乏系统性和细节性;相关的评估体系空白,缺乏评估标准和评估工具。接着,针对上述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从四个方面分别对南宁市的初中家校合作提出实践对策,即达成共生认识建立合作关系、创新活动途径提升合作层次、整合各方资本提升合作效果、填补评估空白完善合作机制。最后,对新时代我国初中家校合作的未来走向进行理论思考和政策展望——以家校合作的本土化促进家校间的情感认同,以家校合作的民主化推进共同治理的教育问责,以家校合作的法制化实现教育合理发展。

刘思伟[10](2017)在《印度参与印度洋安全治理:角色定位、理念与实践》文中指出21世纪以来,印度在参与印度洋安全治理方面表现积极。印度赋予了自己多重角色,包括"印度洋上的最主要的利益攸关方"、"印度洋地区净安全提供者"、"印度洋地区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印度洋安全架构中的领导者"等。印度还不断更新其参与理念,并积极参与治理实践以强化这些身份角色。但印度要成为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印度洋安全治理的领导者"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认为,印度的印度洋政策思维有多个维度,既有安全治理维度,也有地缘政治和海权维度以及海洋经济维度等。正因如此,印度在参与印度洋安全治理过程中也存在借助"地区安全治理"之名以谋求自身地缘政治和海权方面优势的自私行为。

二、政策分析家的角色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政策分析家的角色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1)家校协同的阻碍及其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一、家校协同存在的阻碍
    1. 家校协同功能定位不明
    2. 家校协同内容领域狭窄
    3. 家校协同效果缺乏合理评价
二、家校协同效果不佳的原因
    1. 教育理念误解导致协同方向偏离
    2. 角色定位不明限制家庭教育作用发挥
    3. 家校沟通不畅导致协同实践摩擦
三、家校协同的改进建议
    1. 共享科学教育理念,以儿童发展为中心
    2. 明确家校角色定位,提供家庭教育支持
    3. 构建平等合作关系,促进家校包容理解

(2)家校合作实践缘何效果不佳——基于教育逻辑的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践效果检视:家校合作的问题呈现
    1. 家校合作功能定位不明
    2. 家校合作呈现不对等关系
    3. 家校合作内容比较狭隘
二、逻辑线索梳理:家校合作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1. 教育理念误解———影响家校合作定位
    2. 角色定位偏差———限制家校关系建构
    3. 合作意愿差异———窄化家校合作内容
三、回归教育逻辑:家校合作的改进建议
    1. 共享科学的教育理念,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2. 澄清家庭角色定位,构建平等合作关系
    3. 深化家校合作内容,提供家庭教育支持

(3)话语分析视角下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者”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一) 后结构主义政治话语分析
        (二) 政治话语与美国外交政策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设计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创新和难点
第一章 身份构建视角下的美国外交政策
    第一节 美国对外政策中的“贴标签”现象
    第二节 美国对中国“战略竞争者”定位的提出
    第三节 针对身份定位的后结构主义分析方法
        一、话语分析对身份概念的解构
        二、身份与对外政策的互构
第二章 “战略竞争者”的话语分析
    第一节 身份定位词表层义分析
    第二节 政治话语分析的视角
    第三节 身份定位的比较
        一、强调共性的友好身份
        二、强调客观条件的中立身份
        三、基于零和利益观的竞争身份
        四、强调威胁的敌对身份
    第四节 结论
第三章 美对华身份定位的历史比较
    第一节 美对华敌对身份定位:1949-1972
        一、敌对身份定位时期的政治话语
        二、敌对身份定位时期的政策分析
    第二节 美对华友好身份定位:1972-2004
        一、友好身份政治话语表述
        二、“伙伴”话语时期的政策分析
    第三节 美对华中立身份定位:2005-2016
        一、“利益攸关者”时期的政治话语分析
        二、“利益攸关者”时期的政策分析
    第四节 美对华竞争身份定位:2017-2020
        一、“战略竞争者”时期的政治话语分析
        二、“战略竞争者”时期的政策分析
第四章 “战略竞争者”定位下中美走向分析
    第一节 “战略竞争者”定位的实际影响
    第二节 影响“战略竞争者”定位变化的条件
    第三节 中国对“战略竞争者”定位的应对
参考文献

(4)家事审判中司法社工的角色扮演与困境 ——以济南市L区法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关于社会工作参与家事审判的研究
        2.1.1 国外社会工作参与家事审判的研究
        2.1.2 国内社会工作参与家事审判的研究
    2.2 关于社会工作者角色的研究
        2.2.1 国外社会工作者角色的研究
        2.2.2 国内社会工作者角色的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3章 理论视角与研究设计
    3.1 概念界定
        3.1.1 司法社会工作与司法社会工作者
        3.1.2 家事审判与家事审判改革
        3.1.3 角色扮演与角色困境
    3.2 理论视角
        3.2.1 社会角色理论
        3.2.2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3.3 研究设计
        3.3.1 研究思路
        3.3.2 研究方法
第4章 家事审判中司法社工的角色期待
    4.1 法院对司法社工的角色期待
        4.1.1 创新、丰富审判程序,为司法工作增添柔性力量
        4.1.2 协助法院处理日常事务
    4.2 机构对司法社工的角色期待
        4.2.1 运用社工专业理论与方法,开展专业服务
        4.2.2 发掘研究课题,开展学术研究,形成学术成果
    4.3 服务对象对司法社工的角色期待
    4.4 司法社工自身的角色期待
        4.4.1 作为司法社工的角色期待
        4.4.2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角色期待
第5章 家事审判中司法社工的角色定位
    5.1 司法社工在家事调查中的角色
        5.1.1 资料收集者
        5.1.2 倾听者
    5.2 司法社工在社会关护中的角色
        5.2.1 监督者
        5.2.2 沟通协调者
        5.2.3 支持者
        5.2.4 服务提供者
    5.3 司法社工参与家事审判服务案例
        5.3.1 家事调查案例: F诉H离婚纠纷案
        5.3.2 社会关护案例: J诉Z离婚纠纷案
第6章 家事审判中司法社工的角色功能
    6.1 适应功能
    6.2 目标实现功能
    6.3 整合功能
    6.4 模式维持功能
第7章 家事审判中司法社工的角色困境
    7.1 司法社工角色困境的表现
        7.1.1 角色模糊
        7.1.2 角色差距
        7.1.3 角色冲突
    7.2 司法社工角色困境的成因
        7.2.1 家事审判服务的特殊性
        7.2.2 司法社工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与制度规范
        7.2.3 司法社工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7.2.4 社会公众对司法社工缺乏了解
    7.3 司法社工角色困境的影响
        7.3.1 专业服务层面: 影响服务质量与专业权威
        7.3.2 司法社工层面: 降低自我效能感与专业自信
第8章 改善司法社工角色困境的对策建议
    8.1 法律法规方面: 明确司法社工的法律地位与职责权限
    8.2 专业方面: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知名度
    8.3 机构方面: 加强专业督导与培训,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8.4 司法社工方面:进行角色调适,加强角色学习
第9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中文详细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价值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价值
    二、文献梳理与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的考察
        (二)国内相关研究的考察
        (三)简要评析
    三、论文架构与研究方法
        (一)论文架构
        (二)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贡献与研究不足
        (一)可能的贡献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思想的生成背景
    一、时代命题:奥斯特罗姆所处的社会环境
        (一)倡导自发秩序: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
        (二)回归公共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
        (三)理性官僚制的正当性反思
    二、理论积淀:集体行动问题的研究传统
        (一)来自政治学视角的分析
        (二)来自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三)来自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分析
        (四)小结
    三、学术延承:自主治理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公共选择理论
        (二)新制度经济学
        (三)合作博弈理论
        (四)多中心治理理论
第二章 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思想的应用场域
    一、运作对象:小规模的公共池塘资源
        (一)物品类型与公共池塘资源
        (二)资源系统、资源单位及其占用者
    二、预设前提:行为假设与制度多样性
        (一)制度分析的行为假设: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的结合
        (二)作为博弈规则的制度:一项基于新制度主义的理解
    三、场域困境:集体行动中的机会主义
        (一)资源治理的三大模型
        (二)激励结构的四重缺陷
        (三)制度供给的二阶困境
第三章 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思想的构建逻辑
    一、从质疑到开创:思想生成的演进路径
        (一)质疑:非此即彼的政策方案
        (二)开创:另辟蹊径的治理路径
    二、从个体到系统:自主治理的分析脉络
        (一)影响个人策略选择的综合变量
        (二)集体行动情境自主治理的难题
        (三)公共资源长期存续的设计原则
        (四)集体行动制度层次的嵌套分析
    三、从IAD到 SES:自主治理的研究框架
        (一)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
        (二)诊断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
        (三)IAD与 SES框架的关联互动
    四、从信任到互惠:自主治理的核心要素
        (一)社会资本的内涵及关键特征
        (二)奥斯特罗姆的借鉴及其超越
第四章 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思想的分析特色
    一、问题聚焦: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
        (一)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分析方法
        (二)发展与实证经验一致的理论
    二、研究进路:制度分析与经验研究相结合
        (一)理性选择的制度分析途径
        (二)田野调查与实验研究并重
    三、分析视角:基于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一)有关个体行为的决策分析
        (二)有限重复博弈理论的运用
第五章 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思想的价值审视
    一、奥斯特罗姆思想的学术史定位
        (一)公共治理谱系中的自主治理思想
        (二)自主治理:复合民主的微观基础
    二、自主治理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传统集体行动理论的变革
        (二)当代制度分析视野的拓展
        (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完善
        (四)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奠基石
    三、自主治理思想的局限审视
        (一)适用性层面的局限
        (二)实操性层面的局限
结语 重视奥斯特罗姆的学术遗产
    一、摈弃万能药:诊断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二、警惕理论模型的隐喻化用法
    三、治理话语中积极公民的塑造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生平及学术研究历程
附录二 美国布鲁明顿学派的思想精义:多中心治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6)中职家校合育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家校合育发展研究
        二、家校合育多元主体功能研究
        三、国外家校合育多元主体功能实现的经验借鉴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家校合育多元主体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中职德育
        二、家校合作
        三、多元主体
        四、角色
    第二节 家校合育多元主体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中职家校合育多元主体功能实现的个案调查研究
    第一节 SSLG学校家校合育多元主体功能研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数据
        四、调查内容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统计日期:2018年12月30 日)
    第二节 SSLG学校家校合育多元主体功能研究经典案例——“家长学校”研究分析
        一、SSLG学校“家长学校”主体角色功能实现情况
        二、SSLG学校“家长学校”多元主体功能实现经验分析
第四章 关于提升中职家校合育多元主体功能的策略
    第一节 更新教育观念,创新育人方法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班主任培养成教育专家
        二、加大家长教育力度,把家长培养成教育同事
    第二节 建立规章制度,规范章程指引
        一、明确具体标准和要求
        二、规范化工作指引
    第三节 加大经费投入,注重资源整合
        一、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二、师资培训和课程开发
        三、课程与场地资源整合
    第四节 搭建沟通平台,建立激励机制
        一、搭建“传统+创新”沟通平台,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
        二、建立畅通的反馈机制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五节 展示德育成果,反馈功能实效
        一、成立学生自主管理机构
        二、建设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
        三、创新特色主题活动
        四、举办德育成果展演节目
        五、创设家长和中职学生欢迎的亲子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职家校合育问卷调查表(班主任版)
附录二 中职家校合育问卷调查表(家长版)
附录三 中职家校合育问卷调查表(学生版)
附录四 SSLG 学校“家长学校”检查内容要点、材料目录
附录五 SSLG学校创建规范化“家长学校”照片
附件六 佛山市SSLG学校“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7)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相关概念阐释
    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样本的选择与实施
        三、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一、家长和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二、新媒体在家校沟通可行性分析
        三、沟通渠道和沟通内容分析
        四、新媒体在家校沟通中使用情况分析
        五、沟通平台管理分析
        六、使用新媒体家校沟通效果分析
    第三节 新媒体对家校沟通的积极影响
        一、家校沟通渠道多样化
        二、提高家校沟通效率
        三、增强家校沟通互动性
        四、丰富家校沟通内容
        五、利于提升家庭教育效果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问题分析
        一、沟通理念有待更新
        二、沟通内容有待完善
        三、沟通渠道使用不当
        四、沟通平台缺乏管理
        五、沟通效果缺乏评价
    第二节 新媒体背景下家校沟通归因分析
        一、教师层面
        二、家长层面
        三、学校层面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完善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保障措施
    第一节 转变双方新媒体沟通理念
        一、提高小学教师平等沟通观
        二、形成合理的沟通时间观
        三、树立正确教育责任观
    第二节 利用新媒体丰富小学家校沟通内容
        一、拓展小学心理健康沟通内容
        二、凸出小学生个性培养内容
    第三节 优化新媒体沟通渠道
        一、改变新媒体沟通渠道的认识
        二、改进新媒体沟通方法
        三、线上与线下沟通相结合
    第四节 强化新媒体沟通平台管理
        一、提高小学教师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
        二、设置专门管理监督人员
        三、拟定沟通平台规则
        四、强化沟通平台舆论引导
    第五节 完善小学沟通评价机制
        一、制定评价和考核制度
        二、丰富网络评价渠道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角色理论视域下新乡贤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以河南T镇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标与思路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新乡贤
        二、乡风文明与乡风文明建设
    第二节 角色理论概述
        一、角色理论的主要概念
        二、角色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新乡贤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以T镇为个案
    第一节 新乡贤是文明乡风的示范引领者
        一、新乡贤带领村民崇德向善
        二、新乡贤缓解基层矛盾
        三、新乡贤助推文明村镇建设
        四、新乡贤文化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智慧之源
        五、新乡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新乡贤参与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逐渐由“熟人社会”过渡到“半熟人社会”
        二、新乡贤和农村现有治理体系形成冲突
        三、农村社会呈现道德多元化
        四、新乡贤群体的两面性
第三章 角色理论视域下新乡贤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困境解析
    第一节 新乡贤的角色扮演和角色价值
        一、新乡贤是乡村精神文明的引领者
        二、新乡贤是乡村发展的推动者
        三、新乡贤是基层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协调者
        四、新乡贤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第二节 新乡贤的角色冲突分析
        一、不同角色期待引发的角色冲突
        二、角色转变引发的角色冲突
        三、角色扮演能力不足引发的角色冲突
第四章 新乡贤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角色优化
    第一节 明晰角色期待和澄清角色定位
    第二节 加快角色转变和领悟角色价值
    第三节 提升角色扮演和完成角色实践
    第四节 制定角色规范和完善角色培养
结束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9)南宁市初中家校合作现状研究 ——以W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一)基于个人成长经验对家校合作的需要
        (二)基于家校合作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基于家校合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情况需要
        (四)基于家校合作的相关政策要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一)关于家校合作分类的研究
        (二)关于家校合作理论的研究
        (三)关于家校合作组织机制的研究
        (四)关于家校合作现状的研究
        (五)关于港澳台地区家校合作实践的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目的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四、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南宁市初中家校合作的核心概念内涵
        (二)南宁市初中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南宁市初中家校合作现状调查
    一、我国家校合作的主要现状
        (一)家校双方角色存在差异
        (二)传统家访有所减少
        (三)社会对家校合作的支持力较低
    二、样本选择与基本情况介绍
    三、W中学初中家校合作现状调查
        (一)W中学初中家校合作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二)W中学初中家校合作现状问卷调查和分析
    四、W中学所在的Y社区基本情况介绍
        (一)Y社区社区教育现状
        (二)Y社区社区教育的困难
第三章 南宁市初中家校合作现状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家校合作认识问题
        (一)家庭与学校契约意识淡薄
        (二)学校与社区角色定位不清
        (三)社区与家庭有效共识不足
    二、家校合作活动形式和内容问题
        (一)家校合作活动方式固化
        (二)家校合作活动层次不高
        (三)家校合作活动效果平平
    三、家校合作资本问题
        (一)社会中下层家长家庭资本匮乏
        (二)社区的社会资本整合度不高
        (三)学校资本贮备力量不足
    四、家校合作制度问题
        (一)现行法律法规宏观,缺乏具体指导和操作性
        (二)学校顶层设计粗略,缺乏系统性和细节性
        (三)相关评估体系空白,缺乏评估标准和评估工具
第四章 南宁市初中家校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南宁市初中家校合作的对策探讨
        (一)达成共生认识建立合作关系
        (二)创新活动途径提升合作层次
        (三)整合各方资本增强合作效果
        (四)填补评估空白完善合作机制
    二、新时代我国初中家校合作的发展思考
        (一)注重家校合作的本土化,促进家校间的情感认同
        (二)加强家校合作的民主化,推进共同治理的教育问责
        (三)健全家校合作的法制化,实现教育的合理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初中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问卷(家长卷)
    附录二 :关于初中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印度参与印度洋安全治理:角色定位、理念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印度洋安全治理新格局与印度的角色定位
二、印度参与印度洋安全治理的主要理念
    1. 强调地区合作的重要性, 但以国家主权不受侵犯、确保印度战略自主权为前提。
    2. 印度洋安全治理是多层次的, 印度根据自身利益选择其参与的优先顺序和参与模式。
    3. 印度参与治理的目标多元化, 而且印度在某种程度已经将参与治理视作本国对外战略, 尤其是地区外交政策倡议的基石。
    4. 强调印度应推动相关治理规则的制定, 提升印度在印度洋安全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三、印度参与的实践及角色表现
    1. 加强海军、海岸警卫队以及海警力量建设。
    2. 升级海岸安全管理。
    3. 积极推动印度洋安全治理的制度建设。
    4. 强化与其他利益攸方的海上安全合作。
    5. 出台了若干地区倡议, 努力提供相关的地区公共产品。
结语

四、政策分析家的角色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 [1]家校协同的阻碍及其突破[J]. 周瑞. 教学与管理, 2021(26)
  • [2]家校合作实践缘何效果不佳——基于教育逻辑的理论分析[J]. 陈元龙,周瑞. 基础教育参考, 2020(10)
  • [3]话语分析视角下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者”定位研究[D]. 杨然.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4]家事审判中司法社工的角色扮演与困境 ——以济南市L区法院为例[D]. 刘晓萌. 山东大学, 2020(12)
  • [5]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思想研究[D]. 任恒. 吉林大学, 2019(02)
  • [6]中职家校合育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功能研究[D]. 陈淑清.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7]新媒体背景下小学家校沟通研究[D]. 王冬灵.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8]角色理论视域下新乡贤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以河南T镇为个案[D]. 杨行.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9]南宁市初中家校合作现状研究 ——以W中学为例[D]. 秦敏.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10]印度参与印度洋安全治理:角色定位、理念与实践[J]. 刘思伟. 南亚研究季刊, 2017(03)

标签:;  ;  ;  ;  

政策分析师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