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的情绪变化与调节

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的情绪变化与调节

一、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绪变化与调节(论文文献综述)

张可佳[1](2021)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缓解运动员竞技心理压力研究 ——以w兵兵球运动员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刘凌鸿[2](2020)在《乒乓球女子双打技战术特征及其训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女子乒乓球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优势项目,近年来日本乒乓球年轻选手的强势崛起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韩国、德国等第二阵营的冲击,加剧了“大球时代”的竞争。乒乓球项目团体赛制将双打由第三场改为第一场,体现出双打在团体比赛中的地位。中国要想继续保持世界乒坛霸主地位,就必须重视双打技战术的配合和训练。本研究运用多学科技战术特征的研究成果,对乒乓球女子双打项目技战术特征、技战术训练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女双项目战术运用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刻的理论阐述与实证调研,为女双技战术训练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结论如下:1.乒乓球女子双打技术与战术既对立又统一,专项技术表现出打法类型互补性、技术组合断续性、技术表现侵略性、配对技术独特性、技术作战立体性、走位衔接随机性的特征。2.专项战术表现出战术组合多样性、战术行动默契性;面对不同类型打法配对战术运用的针对性、不同战局下战术运用的灵活性、及不同比分下战术运用的有效性体现出女双战术运用的合理性特征。3.从训练安排、训练内容、技术细节、技术主导、心理训练的角度出发,确立乒乓球女双运动员技战术训练指导思想;将训练内容划分为:前四板技术训练、相持段技术训练、步法移动训练、战术配合训练、参赛心理训练,以高度契合的训练内容为基础,以竞赛需求的心理训练为辅助。4.将训练方法划分为:陪同训练法、多球训练法、记分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赛练结合法,以精益求精的技术细节为核心,以高质量的前四板技术为主导。5.以长期科学的训练安排为前提,将训练周期划分为:训练准备期、训练提高期、状态激发期三个阶段,各阶段训练任务、内容、负荷强度有所不同。此安排符合运动训练学的原理,符合乒乓球发展动态,更符合乒乓球女子双打运动员的身心发展和竞技能力水平。

张捷羚[3](2020)在《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指标建构》文中提出乒乓球作为国球,在我国普及度很高,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多年来我国乒乓球队作为世界乒坛的霸主,包揽了各大比赛的金牌。近年来乒乓球技术发展迅速,比赛的对抗性也越来越强,赛场上比赛的成败有时就因1-2分的差距,一步之遥的成功只能无奈的面对。国际乒联对乒乓球赛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新规则实施后,我们看到是乒乓球比赛比改革前更有观赏性了,这却让运动员成败的不确定因素加大了,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时每球必争,精神高度集中,就会产生压力和焦虑情绪,过大的压力让运动员无法在比赛中打出自己最好的水平。这就对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控制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时是在不断变化的肢体形式下隔网对决,运动员根据来球不断变化节奏和动作,通过变化球的方向和运用技战术去创造机会赢得比分,在隔网攻防的移动中,配合手中球拍击球的力度,最终达到得分的目的。因此,乒乓球比赛时所有的比赛动作和技术、战术的发挥都会伴随心理上的决策。所以说一场比赛的最关键时刻,运动员掌握的技战术水平无法决定比赛的胜负,一念之差也许就会让运动员与奖牌擦肩而过。回顾吉林大学近几年参加的大赛中,我们的运动员和对手水平相近,但有时会在关键分上无法把握机会,从而输掉比赛,所以构建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控制能力的指标是目前十分必要的。本文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心理测量和评定法,对吉林大学乒乓球运动员心理控制指标构成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指标是由综合反应准确性、状态调控、应对战略、反应能力、判断能力五方面组成的。通过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进行反应能力训练、各种模拟训练、应对战略训练、判断训练可有效提高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控制能力。同时在建构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指标的基础上,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评定标准进行研制。希望可以为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提供个性化的针对性心理能力训练。

王琳[4](2020)在《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自我反思、心理韧性关系研究》文中认为赛前焦虑通常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表现的重要因素,认知干预和运动员的心理正向资本可以调节比赛焦虑。自我反思作为人们通过自我意识了解事物本质的过程,当人们正确地、系统地进行自我反思时,可以促进积极的自我认知及心理资本发展。然而,自我反思作为元认知如何对运动员的情绪调节以及个性特征产生影响还未有研究进行探讨。因此,该研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自我反思与洞察力量表的结构效度,利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α)检验自我反思与洞察力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对自我反思与洞察力量表进行重测信度测试,为之后探讨运动员认知与运动表现研究提供新的测量手段。此外,该研究采用竞争状态焦虑量表2(CSAI-2),自我反思与洞察力量表(SRIS)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收集第二十届中国中学生乒乓球竞标赛中运动员赛前焦虑、自我反思、心理韧性心理变量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来探讨青少年运动员的自我反思、赛前焦虑和心理韧性间的关系;并通过回归模型找出以上三个变量如何互相影响的机制,进而运用心理学理论提出改善青少年乒乓运动员自我反思、心理韧性以及赛前焦虑的策略。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得出结论:(1)通过量表结构效度等分析,自我反思洞察力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符合心理量表验证性指标,可以用于运动员自我反思水平的测量。(2)青少年运动员关于赛前焦虑、心理韧性以及自我反思心理变量的人口学因素的分析中,赛前焦虑自信心因子的性别及运动等级差异较显着;自我反思洞察力因子的性别差异较显着,未来研究可考虑如何差异性实施心理策略提升不同性别及运动表现运动员的认知水平。(3)研究证明了自我反思与赛前焦虑的负相关关系,利用回归模型解释了洞察力是影响竞赛情绪的主要因素;论证了心理韧性与自我反思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心理韧性与竞赛情绪的负相关关系,运动员的心理韧性变量中人际协助与赛前焦虑关系较显着。因此提高自我反思水平及心理韧性水平有助于调节运动员的竞赛焦虑情绪。(4)青少年运动员自我反思能力可以通过激发运动员反思参与需要、促进洞察力发展以及提升运动员记忆能力实现,其心理韧性水平的发展应重视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支持关系的建立以及自我肯定策略的应用。(5)该研究中的关系讨论是以乒乓球运动员为例,乒乓球运动属于隔网技战术项群,对技术精细要求较高,他们的认知与竞赛焦虑的相关性可能因为该特征而更高,未来研究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验证,找到共性与差异,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手段。

宋晴[5](2020)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研究》文中认为通过深入比赛现场,对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进行竞赛压力的评估、分析,通过运动员竞赛压力的整体情况了解与揭示参赛运动员压力水平。分析运动员的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从而找到缓解和减轻压力的措施,为运动员竞赛压力的调控提供理论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以“竞赛状态”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查阅国内外有关乒乓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研究的论文和着作。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现有的运动员竞赛压力量表,经过前期预发放和信度及专家效度检验后,先后两次深入比赛现场,采取现场发放问卷及现场访谈的方式获得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7.0软件,对调研回收数据进行数理统计。运用观察法,现场观察观察运动员身体行为,生理特征等,获得理论支撑。赛前与大赛组委会取得联系,分别将量表电子版发送至各教练员,再由各教练员发给运动员进行填写。同时深入比赛现场,与运动员同吃同住,对上场前和刚下场的运动员进行现场访谈,获得每一天的真实有效的最新数据。本研究结论说明: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的竞赛压力普遍存在,且来源丰富;男女运动员在竞赛压力水平上并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运动员训练方法一致,目标相同,竞赛压力趋向一致,无明显差别;不同学历运动员在训练、学业、运动损伤、人际关系、社会期望与评价方面,没有显着差异,而在竞赛和自我期望维度上,有明显差异。由于所属阶段特殊性,本科四年级和硕士三年级运动员的竞赛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年级;运动员参加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次数在竞赛维度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在训练和自我期待维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首次参加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的运动员竞赛压力明显高于多次参加的运动员;运动员在适应场地前后,存在着非常显着性差异。适应场地前,运动员的竞赛压力普遍较大,适应场地后,运动员的竞赛压力有所缓解,说明赛前适应场地,是十分有必要的;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不同组别运动员,训练、运动损伤、自我期望、人际关系、社会期望与评价维度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竞赛和学业维度,超级组-运训组、高水平组之间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运训组-高水平组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这两个维度中,超级组的竞赛压力水平明显低于运动训练组和高水平组。

郭芳[6](2020)在《青少年拉丁舞运动员竞赛焦虑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高水平竞技体育也在不断往前发展。体育舞蹈比赛已经不只是单一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展现,而是综合能力的展现,心理素质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不重视赛前心理焦虑,后期运动员在训练中、比赛中会导致运动成绩不太理想。本研究旨在对我国青少年拉丁舞运动员竞赛焦虑现状形成深入的认知,进一步探究导致竞赛焦虑的基本原因,同时实现对竞赛焦虑的有效优化,从而有助于在后期训练中着重把运动员比赛心理素质加强,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稳定,获得理想成绩,并促进体育舞蹈在我国进一步发展;另外丰富国内外运动心理学领域对于竞赛焦虑的各项分析,为后续更好的心理训练提供可靠的支持。本研究选用马腾斯编制的《竞赛状态焦虑问卷》(CSA—2)和叶平编制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CCTAI—C)对2019年第29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锦鲲杯)的202名青少年拉丁舞运动员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在将参加2019年第29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的青少年拉丁舞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各维度及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的各维度数值与中国常模相对比后发现,此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存在一定焦虑问题,不太利于运动员的发挥。2.青少年拉丁舞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这三个维度上可看出青少年拉丁舞运动状态焦虑水平显着大于躯体焦虑,表明在参与赛事时,运动员心理状态焦虑程度高于在生理上的表现,但运动员在比赛时自信心水平相对较高。3.在对竞赛状态焦虑研究分析之中,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在三大维度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运动员焦虑水平随着训练年限增加而减小;不同项目在状态自信心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双人项目较单人项目而言,双人项目自信心更强;不同性别在躯体状态维度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男性拉丁舞运动员在躯体状态焦虑方面要比女性运动员更为焦虑;多个年级在认知状态以及状态自信心两大维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年级较高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焦虑较轻,自信心较强。4.在对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分析中社会评价焦虑和比赛准备焦虑均表明不同性别的运动员有显着性差异,女性运动员比男性运动员社会评价焦虑程度高,但男性运动员在比赛准备方面较焦虑;竞技水平发挥焦虑、失败焦虑和对方实力焦虑这三个维度均表明不同年龄的运动员在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员在这三个维度方面焦虑状况有所改善;竞技水平发挥、对方实力及失败焦虑三个维度均表明不同年级运动员在各维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随着年级升高焦虑情况逐渐改善;比赛准备焦虑、受伤焦虑两个维度均表明不同项目运动员存在显着性差异,在双人项目比赛中焦虑程度要高于单人项目;社会评价焦虑、比赛准备焦虑、受伤焦虑三个维度均表明不同训练年限运动员在这三个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训练年限时间越长焦虑水平越低。5.调节青少年拉丁舞运动员竞赛焦虑可以采用行为习惯法、模拟训练法、呼吸调节法、躯体宣泄法、自我暗示法等,进行调节运动员心理焦虑水平,使运动员焦虑水平达到稳定状态,从而稳定发挥并取得优异竞赛成绩。

田璐璐[7](2019)在《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强度、大负荷和科学化已成为当今竞技体育领域训练的主要特征,加之世界一体化带动科学技术的全方位渗透,使得现代体育竞赛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一贯强盛的乒乓球运动也不例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挖掘运动员的体能潜力是有限的,但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有着无穷的挖掘潜力。因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问卷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探索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总体水平一般,在注意稳定性和运动焦虑消除等方面得分较低;不同性别和不同组别运动员在总得分上两者差异性不明显,但在运动独立性、运动焦虑消除、运动坚持性、成就动机和运动责任心因子方面存在男女差异,情绪稳定性因子上存在组别差异;前四强运动员的总体非智力因素得分显着高于首轮淘汰组选手,表明非智力因素与运动竞赛成绩存在一定相关性。(2)非智力因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并对男子运动员和女子运动员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总体而言,运动焦虑消除、情绪稳定性、运动坚持性、运动自信心和注意稳定性五个因子对竞赛成绩起决定性作用,或至少起重要作用,其他因子只起到基础性作用。运动焦虑消除、情绪稳定性、运动坚持性、注意稳定性及运动自信心五因子对女子运动员竞赛成绩起到重要作用,运动责任心、运动热情、注意稳定性和运动坚持性等四因子对男子运动员竞赛成绩起到重要作用。非智力因素中情感指标的运动焦虑消除、情绪稳定性维度,性格指标的运动自信心维度以及意志指标的注意稳定性和运动坚持性维度能够显着正向预测运动成绩,其可共同解释运动成绩32.6%的变异量。

官步炜[8](2019)在《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乒乓球奥运健儿们屡次夺魁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乒乓球属于隔网对抗型运动,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项目,其具有旋转强、速度快、力量大、落点刁钻等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越来越系统化、深入化、科学化,乒乓球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创新和完善。但是,相较于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改进,对运动员比赛心理的研究显得比较单薄。近几年国际乒联为了更好地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几项重要的改革,例如“38mm的小球改为40+mm”、“21分制改为11分制”、“无遮挡发球”和“有机胶水改无机胶水”等,目的是增强比赛的对抗性、观赏性。特别是球体变大后,球速变慢,旋转变弱,运动员需要消耗更多的体能;加上有些运动员缺乏比赛经验、心理素质不好、忌讳对手的名气、来自教练、家庭或社会的压力过大,他们往往会出现焦虑情绪,影响比赛,导致不能很好地发挥原有的竞技水平。因此,如果运动员能够在赛前采取积极正确的应对方式,不仅可以降低焦虑水平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比赛成绩。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结合问卷《竞赛状态焦虑问卷-2》和《中国运动员应激应对量表》,选取2018年福建省各个地市所有高校(本科、大专)乒协参赛队男女队队员,年级分别从大一到大四作为被调查对象进行分析,来研究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女运动员的比男运动员更焦虑,男运动员的应对方式要比女运动员好,这和男女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生理和性格等特点有关。(2)高水平运动员应对方式比普通运动员好,普通运动员比高水平运动员赛前焦虑均值比高水平运动员高。(3)运动等级越高的运动员的认知焦虑状态和躯体状态焦虑水平越低;不同等级的运动员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着性差异。(4)大学生乒乓球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在赛前焦虑水平和应对方式维度上都有显着性差异。(5)直拍运动员比横拍运动员相比,赛前焦虑水平稍高一些,横拍运动员的应对方式稍好一些,但都无显着性差异。(6)比赛成绩和状态自信心、集中处理情绪应对、解决问题应对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是0.603*、0.540*、0.644*,说明他们之间的是关系是呈中度正相关;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回避应对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是-0.554*、-0.611*、-0.505*,说明他们之间的是关系是呈中度负相关;与超越应对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是0.701*,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呈高度正相关。(7)状态自信心、集中处理情绪应对、解决问题应对和超越应对可以正向预测比赛成绩;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回避应对可以反向预测比赛成绩,两者共同能够解释其70.4%的变异。

王静溶[9](2019)在《残奥会乒乓球冠军李倩赛前备战个案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针对乒乓球残奥会冠军李倩赛前备战情况进行个案研究,通过从赛前训练阶段划分,李倩个人生理生化情况分析,主要对手技战术打法分析,赛前技战术训练计划内容分析,以及赛前体能训练和心理调节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为:1.文献资料法2.访谈法对教练员、运动员进行了访谈,征求他们对本研究的意见及建议。3.个案研究法是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4.观察法通过编制观察记录表,对李倩陪伴中进行实时观察记录,第一时间获得现场真实资料。5.数理统计法用三段统计对李倩主要对手三场比赛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得失分进行统计,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数理归纳。研究的主要内容:1赛前训练阶段的划分;2.李倩生理生化状况分析3.主要对手打法和困难准备;4.技战术训练内容分析;5.赛前体能训练的方分析6.赛前心理调控的手段7.备战期间科学管理。主要得出结论:1.李倩备战北京公开赛期间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精密相连;2.生理生化指标是李倩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3.对主要对手的技战术分析,是李倩制定训练内容中的核心部分;4.赛前训练阶段各技战术训练计划互补协同紧密进行;5李倩体能训练主要针对核心训练和小肌肉群训练;6.李倩的心理训练对参赛前状态的调整积极的作用;7.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在备战期间从饮食、住宿、训练设施、医疗条件等方面,为残疾人乒乓球队提供了保障。

王银磊[10](2018)在《高校乒乓球比赛参赛选手心理训练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出发,对乒乓球的模拟训练、专项心理素质训练、心理素质强化训练等心理训练方法进行了综述,并详细介绍了每种方法的作用,进一步强调了心理训练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已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心理训练中不仅要从运动员本身的特点出发,还要科学的运用心理训练方法。同时这也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心理训练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提供建议和理论依据。

二、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绪变化与调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绪变化与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2)乒乓球女子双打技战术特征及其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乒乓球运动在竞技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1.1.2 乒乓球双打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1.3 技战术在乒乓球双打中的实践需要
        1.1.4 训练优化是乒乓球女双项目技战术突破的保障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录像观察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个案研究法
3 技战术特征释义
    3.1 技术特征
        3.1.1 技术的合理性
        3.1.2 技术的实效性
        3.1.3 技术的系统性
        3.1.4 技术的依赖性
        3.1.5 技术的动态性
        3.1.6 技术的个体差异性
    3.2 战术特征
        3.2.1 战术的正确性
        3.2.2 战术的基础性
        3.2.3 战术的复杂性
        3.2.4 战术的针对性
        3.2.5 战术的灵活性
        3.2.6 战术的有效性
        3.2.7 战术的目的性
    3.3 技战术特征的内在联系
4 乒乓球女子双打专项技战术特征
    4.1 乒乓球女子双打专项技术特征
        4.1.1 打法类型互补性
        4.1.2 技术组合断续性
        4.1.3 技术表现侵略性
        4.1.4 配对技术独特性
        4.1.5 技术作战立体性
        4.1.6 走位衔接随机性
    4.2 乒乓球女子双打专项战术特征
        4.2.1 战术组合多样性
        4.2.2 战术行动默契性
        4.2.3 战术运用合理性
    4.3 乒乓球女子双打技战术综合表现特征
5 乒乓球女子双打运动员技战术训练优化
    5.1 乒乓球女双运动员训练指导思想
        5.1.1 以长期科学的训练安排为前提
        5.1.2 以高度契合的训练内容为基础
        5.1.3 以精益求精的技术细节为核心
        5.1.4 以高质量的前四板技术为主导
        5.1.5 以竞赛需求的心理训练为辅助
    5.2 乒乓球女双运动员训练内容
        5.2.1 前四板技术训练
        5.2.2 相持段技术训练
        5.2.3 步法移动训练
        5.2.4 战术配合训练
        5.2.5 参赛心理训练
    5.3 乒乓球女双运动员训练方法
        5.3.1 陪同训练法
        5.3.2 多球训练法
        5.3.3 记分训练法
        5.3.4 模拟训练法
        5.3.5 赛练结合法
    5.4 乒乓球女双运动员训练安排
        5.4.1 训练周期划分
        5.4.2 负荷强度特点
        5.4.3 周期训练任务
6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指标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高水平运动员
        2.1.2 心理能力
    2.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2.2.1 乒乓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方面的研究
        2.2.2 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面的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指标的测试结果
    4.2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指标建构结果
    4.3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反应准确性的检验结果
    4.4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状态调控能力的检验结果
    4.5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应对战略能力的检验结果
    4.6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反应能力的检验结果
    4.7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判断能力的检验结果
    4.8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评价
5 讨论与分析
    5.1 建构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控制能力指标
    5.2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心理能力关系
    5.3 专项辅助训练能有效促进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综合反应能力
    5.4 各种模拟训练能有效提高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状态调控能力
    5.5 应对战略训练使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提高竞技心理状态
    5.6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判断能力训练提高比赛的发挥稳定性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乒乓球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的评价问卷
在学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致谢

(4)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自我反思、心理韧性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赛前焦虑研究综述
        1.3.1 赛前焦虑概念界定
        1.3.2 国内赛前焦虑研究进展
        1.3.3 国外赛前焦虑研究综述
        1.3.4 前人研究启示
    1.4 自我反思研究综述
        1.4.1 自我反思概念由来
        1.4.2 运动坏境下国内自我反思研究进展
        1.4.3 运动环境下国外自我反思研究
        1.4.4 前人研究启示
    1.5 运动环境下心理韧性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心理韧性概念及特征
        1.5.2 运动环境下国内心理韧性研究
        1.5.3 运动环境下国外心理韧性研究
        1.5.4 前人研究启示
    1.6 研究理论假设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心理测量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自我反思洞察力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3.1.1 题项相关性检验
        3.1.2 结构效度分析
        3.1.3 信度分析
    3.2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心理韧性及自我反思现状
        3.2.1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现状
        3.2.2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心理韧性现状
        3.2.3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自我反思现状
    3.3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心理韧性及自我反思相关性分析
        3.3.1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与心理韧性相关性分析
        3.3.2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与自我反思相关性分析
        3.3.3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自我反思与心理韧性相关性分析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4.1 自我反思、心理韧性影响运动员赛前焦虑的机制
        4.1.1 自我反思影响运动员赛前焦虑机制
        4.1.2 心理韧性影响运动员赛前焦虑机制
        4.1.3 简述
    4.2 运动员自我反思水平提升策略
        4.2.1 激发运动员反思参与需要
        4.2.2 促进运动员洞察力的发展
        4.2.3 提升运动员记忆能力
    4.3 运动员心理韧性发展
        4.3.1 重视教练员、运动员之间支持关系建立
        4.3.2 自我肯定策略在运动中的应用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单因素方差多重分析数据结果
附录C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
致谢

(5)第二十四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1.1 竞赛压力来源的相关研究
        2.1.2 竞赛压力管理的相关研究
    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竞赛压力源的相关研究
        2.2.2 竞赛压力分类的相关研究
        2.2.3 竞赛压力反应与评价机制的相关研究
    2.3 相关概念界定
        2.3.1 压力
        2.3.2 竞赛压力
        2.3.3 压力源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观察法
    3.3 本研究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基本信息分析
    4.2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现状分析
        4.2.1 运动员竞赛压力的总体情况
        4.2.2 竞赛压力各维度情况
    4.3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的基本特征
        4.3.1 竞赛压力来源的多元性
        4.3.2 竞赛压力反应的差异性
    4.4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影响因素
        4.4.1 性别对运动员压力的影响情况
        4.4.2 学历对运动员的影响情况
        4.4.3 大乒赛参赛经历对运动员竞赛压力的影响因素
        4.4.4 适应性对运动员竞赛压力的影响
        4.4.5 竞赛组别对运动员竞赛压力的影响情况分析
    4.5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动态分布情况
    4.6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所产生的反应
        4.6.1 身体行为反应
        4.6.2 心理活动反应
        4.6.3 生理现象反应
        4.6.4 社会交往反应
    4.7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的调控策略
        4.7.1 归因方式调控策略
        4.7.2 任务目标设置调控策略
        4.7.3 呼吸放松调控策略
        4.7.4 暗示训练调控策略
        4.7.5 音乐舒缓调控策略
        4.7.6 谈话交流调控策略
        4.7.7 分析对手调控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青少年拉丁舞运动员竞赛焦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评述
    2.1 焦虑的概念
    2.2 竞赛焦虑的概念
    2.3 青少年的概念
    2.4 国内外关于竞赛焦虑测量工具的相关研究
    2.5 国内外关于不同项目间运动员竞赛焦虑的研究
    2.6 国内外关于竞赛焦虑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相关研究
    2.7 国内外关于运动员竞赛焦虑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8 国内外关于运动员竞赛焦虑调节方法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研究对象描述分析
    4.2 青少年拉丁舞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调查与分析
        4.2.1 青少年拉丁舞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总体水平分析
        4.2.2 青少年拉丁舞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水平与中国常模的对比与分析
        4.2.3 不同类别青少年拉丁舞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水平的差异分析
    4.3 青少年拉丁舞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的调查与分析
        4.3.1 测谎分数统计
        4.3.2 青少年拉丁舞运动员认知特质焦虑总体水平分析
        4.3.3 运动特质焦虑总体水平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
        4.3.4 不同类别青少年拉丁舞运动员认知特质焦虑水平的差异分析
    4.4 青少年拉丁舞运动员竞赛焦虑的调节方法
        4.4.1 行为习惯法
        4.4.2 模拟训练法
        4.4.3 呼吸调节法
        4.4.4 躯体宣泄法
        4.4.5 自我暗示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7)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2.1.2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2.1.3 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2.2 非智力因素相关研究
        2.2.1 研究趋势概况
        2.2.2 关于非智力因素及其发展的研究
        2.2.3 关于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得分情况分析
        4.1.1 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总体得分情况分析
        4.1.2 不同性别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3 不同组别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4 不同竞赛名次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5 小结和讨论
    4.2 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分析
        4.2.1 非智力因素与竞赛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4.2.2 非智力因素各因子与竞赛成绩的相关性比较
        4.2.3 非智力因素与竞赛成绩的回归分析
        4.2.4 小结和讨论
    4.3 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对策分析
        4.3.1 加强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中情感的培养
        4.3.2 注重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中意志的培养
        4.3.3 重视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中性格的培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8)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赛前焦虑的概念界定
        1.1.2 应对方式的概念界定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赛前焦虑的研究概述
        1.2.2 国内外关于应对方式的研究概述
        1.2.3 国内外关于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关系的研究概述
    1.3 研究假设及相关变量
        1.3.1 研究假设
        1.3.2 相关变量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赛前焦虑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结果与分析
        3.1.1 赛前焦虑的性别差异结果分析
        3.1.2 赛前焦虑的组别差异结果分析
        3.1.3 赛前焦虑的运动员等级差异结果分析
        3.1.4 赛前焦虑的运动员训练年限结果分析
        3.1.5 赛前焦虑的运动员握拍方式结果分析
    3.2 应对方式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结果与分析
        3.2.1 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结果分析
        3.2.2 应对方式的组别差异结果分析
        3.2.3 应对方式的运动员等级差异结果分析
        3.2.4 应对方式的运动员训练年限结果分析
        3.2.5 应对方式的运动员握拍方式结果分析
    3.3 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3.4 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关系的回归分析
    3.5 讨论分析
        3.5.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差异分析
        3.5.2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3.5.3 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相关分析
        3.5.4 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回归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第五章 研究创新、局限与展望
    5.1 研究创新
    5.2 研究局限
    5.3 研究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残奥会乒乓球冠军李倩赛前备战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残奥会
        2.1.2 赛前训练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1 关于残疾人体育的研究
        2.2.2 关于赛前备战的研究
        2.2.3 关于个案研究
    2.3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3.1 关于残疾人乒乓球运动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个案研究法
        3.2.4 观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李倩备战北京公开赛赛前训练阶段划分
    4.2 李倩的生理生化情况分析
    4.3 李倩的主要对手情报收集与分析
        4.3.1 李倩TT3 级别主要对手李闵珠技战术特点分析
        4.3.2 李倩TT3 级别主要对手ALTINTAS Nergi技战术特点分析
        4.3.3 李倩TT3 级别主要对手DUMAN hatice技战术特点分析
        4.3.4 李倩应对对手策略分析
    4.4 李倩备战北京公开赛各阶段训练内容
        4.4.1 赛前第一阶段训练计划内容与分析
        4.4.2 赛前第二阶段训练计划内容与分析
        4.4.3 赛前第三阶段训练计划内容与分析
        4.4.4 备战期间击球上台命中率、失误率对比统计
    4.5 李倩公开赛赛前体能训练内容和分析
        4.5.1 赛前体能训练计划安排
        4.5.2 李倩备战前原始数据与体能训练后数据对比
    4.6 李倩公开赛赛前心理训练内容与分析
        4.6.1 赛前心理准备
        4.6.2 赛前心理状态
    4.7 备战期间科学化管理措施
        4.7.1 思想政治工作
        4.7.2 医务监督
        4.7.3 饮食营养与卫生
        4.7.4 运动训练场地设施及装备
        4.7.5 日常生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高校乒乓球比赛参赛选手心理训练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模拟训练
    1.1 适应竞争对手打法特点训练
    1.2 比赛气氛训练
    1.3 比赛关键球处理训练
2 乒乓球运动员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1 帮助运动员确立适宜的训练目标明确训练目的
    2.2 以适当的强化手段对运动员进行个别帮助
    2.3 抓好运动员赛后心理恢复
3 乒乓球运动员专项心理素质的培养
    3.1 培养强烈的求胜欲望
    3.2 注意力集中训练
    3.3 培养坚强的毅力
4 调节心理状态训练
    4.1 诱导训练
    4.2 生物反馈训练
    4.3 放松训练
    4.4 阻断思维
5 心理素质强化训练
    5.1 增强竞赛自信心训练
    5.2 抗挫能力训练
    5.3 情绪控制能力训练
6 消除赛前焦虑训练
    6.1 表象调节训练
    6.2 教练员心理指导
7 结语

四、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绪变化与调节(论文参考文献)

  • [1]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缓解运动员竞技心理压力研究 ——以w兵兵球运动员为例[D]. 张可佳. 辽宁大学, 2021
  • [2]乒乓球女子双打技战术特征及其训练研究[D]. 刘凌鸿.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3]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指标建构[D]. 张捷羚. 吉林大学, 2020(08)
  • [4]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自我反思、心理韧性关系研究[D]. 王琳.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第二十四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研究[D]. 宋晴.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青少年拉丁舞运动员竞赛焦虑的研究[D]. 郭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7]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研究[D]. 田璐璐.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8]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研究[D]. 官步炜.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残奥会乒乓球冠军李倩赛前备战个案研究[D]. 王静溶.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10]高校乒乓球比赛参赛选手心理训练模式研究[J]. 王银磊. 当代体育科技, 2018(32)

标签:;  ;  ;  ;  ;  

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的情绪变化与调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