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标准养殖是健康养虾的根本出路——第二届全国养虾与病害防治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海南召开

严控标准养殖是健康养虾的根本出路——第二届全国养虾与病害防治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海南召开

一、规范养殖严格把关是对虾健康养殖的根本出路──第二届全国对虾养殖与病害防治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海南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何妤如[1](2021)在《渔业伦理视角下的现代渔业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渔业经过数年发展,先后解决了“捕鱼难”、“养鱼难”及“吃鱼难”等问题,奠定了渔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基础,相关治理手段也不断完善。渔业领域主要矛盾已从基本温饱和生计问题,转向更高层次的生境、人权、产权和公平等维度。然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渔业伦理研究并尚未得到应有重视。我国现代渔业治理体系中更强调管理和法律等“硬”手段,忽视了伦理道德的“软法”作用。当前政府和民间推行的多项渔业活动已呈现出鲜明的伦理特征,现代多目标治理场景需要引入价值判断加以权衡。如果说关涉伦理的讨论在中国过去的渔业治理中只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那么到了新时代,伦理研究就好比是万事俱备下的那股“东风”。传统渔业管理关注政策和法律层面的制度突破。政策和法律固然重要,但不能包治百病,尤其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病”。它可以将电鱼、毒鱼、偷渔者绳之以法,却无法强制要求渔民必须善待生态环境、关心鱼类福祉。它可以明示、预防、规范和校正渔业的行为和后果,却无法指导渔业利益相关方的道德行为选择。它可以为失海渔民提供各类政策保障,却无法弥合渔民海洋纽带被切断后的心理创伤。它可以依照科学模型和数据制定总可捕量(TAC)目标,却无法对渔家妇女在职业、情感和生活上的遭遇加以同情和关心。正如决定技术的往往是非技术因素,涉渔法律和政策不应被指望能解决所有问题。倘若文化、伦理不能发挥价值规训作用,那么政策和法律也终将失范。当前,养护渔业资源、维护渔业公正已为时代大势所趋,现代渔业治理不仅要务实,也要务虚,以便从战略全局高度推进治理措施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实际上,人们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影响会渗透到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可持续、负责任渔业的发展依赖于一个具有明确性的规则指引,在治理中开展价值性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渔业资源的衰退趋势,以及不断涌现的现代性社会问题,让形而上学的价值回溯变得更为必要而迫切:渔业行为的善恶是非是什么?伦理判断有哪些原则和标准?何种治理才是伦理意义上具备正当性和合法性的治理?如何破解渔业治理中存在的伦理困境?中国怎样利用已有道德资源和智慧应对渔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基于此种认识,本文从伦理视角出发,反思当前出现渔业生态和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尝试建构渔业伦理的理论体系,详述渔业伦理的由来、定义、主要原则和类别。将抽象的伦理考量运用于对治理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符合渔业价值的治理范式,从渔业治理的“元层次”,谈到相关现代治理理论,再到针对治理实践的分析评估。现代渔业治理在追求各类目标时,容易陷入价值冲突的困境。本文针对治理实践中的普遍问题,提出“应然”层面的解决方案。伦理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我国现代渔业治理。因此,文章结合中国本土的涉渔道德资源和渔业实际状况,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渔业治理路径,以渔业领域的价值尺度和伦理基础为导向,为推动渔业的“天人合一”和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思路。伦理学是哲学中关于道德的价值系统。生态伦理学的兴起从根本上触及了“为什么要对鱼谈伦理?”这一问题。“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论辩突破了传统伦理学的“人伦”语境,让“渔业”和“伦理”的结合有了学理上的支撑。道德共同体得到拓展,将包括渔业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纳入道德考量范畴。但完全以生态为中心又会减损人类福祉,人与自然应当被视作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整体。“为己利TA”的价值取向既能为己谋福,也能在此基础上考虑利TA(既有属人的“他/她”,又有属自然的“它”)因素,因而是渔业伦理所追求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善。渔业资源是渔业存在的基础,具有不确定性、波动性、竞争性、整体性、多样性等五大特性。从价值构成上看,它在使用、生态和选择等层面具有功效价值,在政治、社会、哲学、宗教、伦理、文化等层面具有非功效的内在价值。对渔业资源价值的充分认识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而鱼类为人类所提供的多元价值是人类养护渔业资源的基础。养护伦理强调的是如何科学人道地利用水生动植物资源。鱼类是否能够成为道德主体、权利主体甚至是诉讼主体成为环境伦理学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鱼的道德地位与福利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渔业的伦理维度涉及“渔业”和“伦理”的互动关系。鱼类依次满足了人类基本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类在享受水生动物开发权利的同时,理应履行与之对等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人类自身和生态系统的长期福祉,须建立一套指导渔业行为、受到大众认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渔业伦理规范。渔业伦理以渔业现象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为研究对象,是指导渔业行为的规范和原则的总和。涉渔法律和伦理可共同为基于价值的渔业治理策略提供依据。渔业伦理学主要任务是通过得到普遍认可并经过实践检验的道德原则,对渔业行为的善恶是非开展事前指导和事后评判。在渔业伦理中,渔业正义是最高原则;渔业福祉、渔业自由和渔业公平是三大基本原则;而以《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为代表的伦理性国际文书,以及符合国家/地区具体渔况的纲要构成了具体原则。根据渔业伦理学研究对象的关系属性和所涉问题的不同特征,可将其分为生态伦理、社会伦理、产业伦理和科技伦理四大类别,这四大类在伦理要求上存在差异、各具特色,但都应服从上述伦理原则。将伦理原则和要求融合进现代渔业战略管理过程,可能会产生“为善者诸事顺”的良心效应,从而实现治理的最终目的——“善治”。为克服多元价值冲突带来的治理障碍,元治理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研究治理现象背后的治理逻辑,寻求协同发展科层、市场和网络治理组合的最优解:当参与式治理导致监管过于复杂、进入无休止协商状态时,就启动科层模式;当科层模式无法触及所有渔业问题或获得渔业利益相关方广泛接受时,就开启市场或参与式模式;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当承担起作出最终决策的元治理者的角色。可持续渔业治理研究中涌现出诸多符合伦理的现代渔业治理理论,其中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的管理和基于“价值平衡原则”的管理成为研究热点,前者主要聚焦渔业生态系统方法、预防性原则等整体思维,而后者主要涉及管理策略评估,正当性理论,系统治理等理念工具。在构建起理念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新生物技术的实践伦理发展出的伦理分析矩阵,以及Rapfish评估工具,促进了对伦理原则遵守情况的考察,有助于为负责任渔业实践提供“良善之策”。现代渔业治理时常陷入一种伦理意义上的权利困境,众渔业利益相关方不得不在多项行动方针之间艰难行使选择权。遵循特定伦理原则选择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涉及违反其他某项伦理原则。可持续渔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出现在追求“天时”、“地利”、“人和”三大目标的决策选择过程之中。如何平衡现代人和未来人的资源利益是最首要、最核心的议题;渔业所涉水陆空间差异和相关社会生态问题构成了空间正义研究的一个典型样本;而人际关系中整体、长远利益与个体、短期利益的冲突影响到资源的公平分配,渔家妇女和小型渔业等弱势参与方应当得到更多的道德注意力。导致上述困境的原因既有人与人因抢夺野生资源所导致的公地悲剧或囚徒困境,又有在人与鱼道德地位孰高孰低的辩难中掉入的激进环保主义陷阱,还有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执行障碍。上述困境的破解之道不仅具有制度属性,也深刻地蕴含着价值属性。从制定目标,到开展决策,再到执行、监督和评估,伦理视角可渗透至治理的全部流程。治理者和被治理者可从制定伦理目标和开展伦理决策着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增进民生福祉。我国的渔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离不开丰富道德资源的支持。生态方面,我国渔业治理史就是一部鱼类资源养护史,古今实践中折射出关怀鱼类福利、师法自然等生态感悟。社会方面,我国传统乡土社会文化里蕴含着包括群体意识和互助伦理、涉渔组织的参与式伦理在内的道德及礼俗规范。“三渔”问题是中国渔业发展面临的伦理性挑战,其本质是渔业的过密化,渔民的过溺化,以及渔村的过疏化。为解决渔业渔民渔村的问题,新中国开展了各项改革措施。新中国绿色渔业治理制度体系构建历程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探索、改革攻坚与走向成熟三大阶段。在气候变化、疫情冲击、渔业资源衰退、全球不确定性风险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我国渔业治理者迎难而上,实现生计型治理→发展型治理→可持续治理的价值飞跃,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伦理的中国特色可持续渔业发展道路,培育出政府元治理者主导下,科层、市场和参与式治理协同开合的多元治理形态,形成了顺应自然、生态优先、以养为主、立体复合、科技导向、体系健全、应兜尽兜的发展模式。随着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不断提升,中国渔业发展在收获伟大果实的同时,也为未来可持续、负责任渔业发展积累了大量可贵的实践经验。在今后的渔业治理中,我国各渔业利益相关方应本着福祉、自由和公正的原则,进一步促进渔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亓军红[2](2019)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沿海防护林多重功效的认识愈加深刻,对其综合效益的研究愈加深入,构建科学有效、永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临海国家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苏北沿海拥有长为953.9公里的标准岸线,面积6520.6平方公里的海涂,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受地域位置、海陆交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常遭遇海洋灾害,加快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根据江苏省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第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分为探索准备阶段(1949年初至1956年)、初步成型阶段(1957年至1965年)和迟滞发育(1966年至1978年)三个阶段。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至8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提升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因,最初,一方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出“造林是百年大计,要好好搞”;另一方面是由于解放战争中,苏北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倾力支援,农村木材及林木消耗极大,有必要迅速恢复发展苏北林业。其次,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海洋经济亦得到加强发展,为大力发展苏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一开始即按照全国总体部署,以盐碱地改良、选育造林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为重点开展工作。初期的工作主要有:完善行政体系,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专职管理机构,调整教育体系,号召植树造林。1952年到1965年,有计划营造沿海海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与苏北农田水利建设、围垦兴农、盐土治理等相结合。以造林为主线,重点对盐土改良进展、气象资料收集整编、健全造林工作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等。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是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先锋队,国营农场的相继建立、发展,以及围垦区人口的迁移和造林活动,对沿海植树造林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文革”时期,沿海防护林建设亦遭受严重挫折,工作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下放,削弱科研力量,在“以粮为纲”的旗帜下,部分防护林被砍伐,苗圃被改种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亦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开展第二次海岸带综合调查、“908”专项调查,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印了系统性专着,有力地促进防护林建设。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总结造林经验。在建设技术上,积极开展造林种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造林实证研究、引进优良造林树种,开展湿地保护与沿海气候效应研究,极大促进苏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发展。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即: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绿”同步,注重沿海造林与“多林”同建,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网”同构,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种”搭配,注重沿海造林与“多能”并进等。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科技进步和民主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沿海造林面积显着增加、防护林体系快速构建的动力因素。多年来的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防害减灾方面功效明显,并产生了规模经济集成效应。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造林总量有待提增,防护效果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林用地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几项对策建议: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各方利益,科学定位防护林建设公益性质;二是认真查漏补缺,形成高质量的规划制度;三是设立建设引导基金,建立各项奖补机制;四是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五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六是协调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领导;七是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苏北防护林体系,造福一方百姓。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背景,目前的苏北海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苏北沿海基本具备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造林树种选择及林分模式,苏北沿海造林具有许多“江苏特色”和多重动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吴圆圆[3](2019)在《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视对农服务一直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高度关注且付诸实践的重要范畴之一。本论文史论结合,富有独到见解地把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理论框架,全面系统深入的从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数字电视时代为电视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广播电视政策对推进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等多重维度,揭示了我国对农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两个核心要素,共同形成合力,推动对农电视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全方位构建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对农节目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格局。同时,对融合媒体时代,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优化发展予以了若干建设性思考。本论文首先从媒体科技史的研究视角,将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史划分为传统电视时代(即模拟技术时代)和数字电视时代两个部分,通过对传播科技与传播内容相互关系的把握,梳理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与发展。阐明了传统电视时代的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对农节目从无到有,经历了栏目化、频道化的升级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数字技术进入电视实操领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采编播各环节走向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化,电视服务应用空间有力拓展,使传统电视对农节目从形式、内容到服务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传输系统的升级与新媒体传输渠道的拓展使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得到突破。论文继而从政策推动的研究视角,系统论述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政府如何通过惠农政策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供有效的保驾护航。“三农问题”主导了我国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在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方面,政府都有特殊考量和优惠政策。在具体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建构和生产体系上,惠农政策直接推动对农节目生产完整体系的建立,形成从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全方位全体系的对农服务平台。从原来节目的生产,节目中包含一部分对农服务要素,再到专门对农服务栏目再到专业对农频道,再到央视即将把原军事·农业频道分离,单独成立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这都是基于更好的从层级上显示出对农服务政策优惠的国家考量。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一步实行电视惠农,从县级平台到省级乃至全国平台,来发挥拓展基层第一线的传播影响,通过移动手机终端服务农民的新需求,以融媒体中心平台作为依托将基层的、个体的需求放大到更大的层面,从而为点上的农村和农民服务。正是在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两个核心要素的合力推动下,我国对农电视从四级覆盖、村村通、户户通、再到落实到人的电视扶贫产业政策,逐步形成当下我国对农传播的基础设施格局,同时,又在对农节目生产方面,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对农服务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一个完整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体系。论文进而在上述论述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笔者结合电视媒介的供求理论和传播学受众理论指导,基于东中西信息传播的“数字鸿沟”、四级广电媒体网络的平台差异的遴选原则和调研的可行性分析,遴选典型地区、典型节目展开实证调查研究。遴选了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富有代表性的《致富经》、《乡约》栏目(国家级对农频道典型)、安徽亳州电视台(市级专业对农频道)及亳州姜屯村(传统村庄)、浙江磐安电视台(县级频道)及磐安管头村等(特色乡村旅游村)进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新变化的认知。在深入阐释调研发现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新变化的基础上,对依托科技创新更好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移动优先理念下传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更大面积地实现基层的对农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刘泓泉[4](2016)在《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文中研究表明濒江临海的南通自古便有着较为丰厚的渔业资源与发展渔业的独特优势。进入近代以来,虽然张謇于清末开启了南通及我国渔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包括南通在内的我国渔业仍多以传统渔业为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后至2000年间,南通渔业现代化则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其中,既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也经历了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渔业的恢复与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及一定发展,更有改革开放后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发展。在这一历程中,南通的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之发展逐渐迈向现代化。渔业生产方面,南通渔业生产的渔船与网具在传承基础上逐步得到了改进与革新。改革开放后,现代渔船与网具的生产更是呈现出了规模化之势;捕捞渔业在经历了兴盛、受阻、恢复、发展、产业调整及转型等后,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养殖渔业历经兴起、发展、推进、快速与产业化发展后,不断彰显了其日益现代化的程度与水平;水产品的保鲜与加工则在传承中实现了创新与规模化发展;水产品的销售与贸易也渐次由鱼行主导化、国营化走向现代市场化。渔民方面,解放前南通渔民困窘的生活处境、受损的权益、薄弱的教育及卑微的社会地位等在解放后均发生了巨变。渔民生活逐渐改善并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富裕,权益受到了切实的维护与保障,教育获得了持续的注重和提高,社会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渔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及信仰也渐渐变迁与移风易俗。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上,解放前,南京国民政府对渔村与渔港的建设虽有关注,但渔村除了衰败根本无建设,渔港建设也进展甚微。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南通渔村进行了整治与初步建设,渔港的建设提上日程并正式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渔村(区)与渔港的建设发展和推进的步伐加快。在南通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渐行向现代化推进的同时,对其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渔业管理也日渐现代化。其中,渔业生产管理除不断注重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外,还通过渔业指导与合作、渔业集体生产与计划调控、渔业生产承包与渔政管理及目标管理等不断推进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渔民与渔村的管理也由钳制渔民的保甲制向民主化等管理方式嬗变。改革开放后,现代渔民与渔村(港)的管理则在改革中继续推进。作为近现代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典型,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历程折射出了渐进的我国渔业现代化之曲折与不易。南通渔业现代化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渔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举足轻重之地位倍显,并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示范引领与促进作用。而南通渔业现代化在其发展与推进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且为我国渔业现代化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无疑对我们今天继续推进渔业现代化有着较好的借鉴。

董啸天[5](2014)在《我国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水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后海水养殖业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年我国海水养殖经济总产值达到了2264.54亿元,海水养殖总产量达到了1643.81万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安全的海水养殖产品成为了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真实、客观地描述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状况与管理成效?建立全面、完善和有效的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便是一条保障食品安全的康庄大道。本文主要运用管理学的分析方法,以食品安全理论、水产品相关理论、质量管理模型理论以及农产品品牌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国外发达国家水产品安全管理经验作为参考,结合博弈分析模型,将海水养殖产品的供应链分为养殖、加工和市场三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海水养殖产品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研究,并通过建立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以及两项重点环节,辅以统计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最终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理论框架。论文共分为十一章,其中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相关理论综述,第三章是国外发达国家水产品安全管理经验研究,第四章是我国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概况描述,第五章是对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制度保障在推进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影响,第六章养殖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第七章加工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第八章市场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第九章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以及第十章重点环节建设是论文的核心章节。论文第六、七、八和九章属于主体结构章节,养殖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属于海水养殖产品供应链的上游环节,也是生鲜海产品和海产品加工原料的生产环节,饲料、渔药、水质和苗种是影响海水养殖产品质量的四个关键因素,该章就以这四项制度为基础,然后辅以海水健康养殖模式、海水养殖疾病防治和检测、海水养殖业灾害保障以及产地监督抽查抽样等四项制度。加工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属于加工海产品的生产环节,对于加工海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该章就以GMP、SSOP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为开篇,然后将水产品加工原料、加工环境、加工人员因素以及食品添加剂等内容也纳入研究范畴。市场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涵盖的主要环节是运输、储藏、批发与零售等,所以该阶段是海水养殖产品进入市场的把关环节,包括了水产品可追溯、水产品流通安全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以及水产品召回等内容。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涵盖的内容并不独立存在于养殖、加工和市场任何一个单独的阶段,而是自始至终都可以发挥保障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的功能,因此该章是四章主体框架中体系最为繁琐、结构最为复杂的,包括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水产品品牌建设、水产品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预警体系、渔业产业化发展、人员培养培训机制、企业文化建设、水产品安全信息平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渔业科技创新等内容。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第十章重点环节建设,本文提出建立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就是建立CPMC体系,全称为Cultivation(养殖)、Process(加工)、Market(市场)与Complex(综合)体系,实际上就是将第六章养殖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第七章加工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第八章市场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与第九章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进行有效整合,重点突出第十章HACCP体系与标准化体系建设,力求全面覆盖海水养殖产品供应链的所有环节,追求食品安全管理零死角、零漏洞、零容忍和零风险的“四零原则”,希望能为推动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苏燕卿[6](2013)在《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调查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渔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渔业中的养殖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中对虾养殖业发展迅速,取得的经济效益良好,特别是凡纳滨对虾的养殖。我国凡纳滨对虾全人工养殖经过全国沿海的大规模推广已经成了一项支柱产业,实现了养殖所需种虾和虾苗完全国内自给,使我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养殖对虾生产国。福建省龙海地区属于养殖凡纳滨对虾的密集区域,包括海澄、东泗、白水等镇,2003年-2004年和2005年-2007年分别通过省级和国家级“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凡纳滨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面积达3万多亩,占闽南地区的50%左右,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地水产支柱行业之一。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凡纳滨对虾的生物学特点及相关养殖基础知识,分析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和影响因素等,为凡纳滨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调查、结合历史数据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对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总结,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了当前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发展瓶颈,并借助SWOT分析法对当前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策和总体发展趋势,以促进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于会娟[7](2013)在《成员异质性视角下中国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传统合作社制度框架下,合作社是基于相同或相似特征社员的联合,所有社员同时作为惠顾者和所有者参与合作社运营。社员的相对同质性和惠顾者与所有者同一的特征,为传统合作社的按惠顾额分配盈余和社员民主管理提供了条件,在客观存在的代理关系上基本保证了代理人与委托人利益的一致性。因此,传统合作社制度框架下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相对简单。然而,从目前我国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践来看,成员异质性已成为合作社发展的常态。除了在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生产规模、生产成本、技术水平、收入状况、社会关系等方面存在的显着差异外,渔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异质性还集中表现在要素贡献的异质化、参与动机和参与目的的异质化以及参与角色的异质化三个方面,其中要素禀赋和要素贡献的差异化是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的本质表现。成员异质性对我国渔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安排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使合作社社员联合所有的产权制度在实现形式上逐步多样化,在具体的产权安排上,对社员平等出资和社员民主控制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使其不再拘泥于绝对的等额出资和绝对的一人一票,股份合作制成为成员异质性合作社中最为普遍的产权形式。产权是合作社治理的基础,成员异质性合作社变化了的产权安排对合作社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样本合作社的调研和对案例合作社的深入分析发现,成员异质性渔民专业合作社中,由于社员要素禀赋和要素贡献的差异,合作社社员出现了分层,责权利在不同要素提供者之间的分配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稀缺要素所有者普遍掌握了合作社的实际控制权,合作社委托代理关系演化为不同层级要素提供者之间的代理关系。在此背景下,作为一般要素所有者的委托人与掌握稀缺要素的代理人的利益一致性面临挑战,合作社治理衍变为以稀缺要素所有者为核心的“大户治理”、“资本控制”和“稀缺要素所有者治理”,偏离了经典合作社“一人一票”、“按惠顾额分配”和“资本限制”的民主管理的一般要求。论文指出,不能简单地以经典合作社原则和合作社法的具体条目来判断成员异质性合作社治理的科学性,成员异质性渔民专业合作社中向稀缺要素所有者倾斜的治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尊重社员要素禀赋和要素贡献差异的有效率的制度设计,它充分调动了稀缺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合作社的决策效率和经营绩效,同时也满足了一般渔户的价格改进和技术指导等需求,有利于实现全体社员的帕累托改进。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这种制度倾斜超出了一定范围,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大农吃小农”、“普通社员边缘化”等问题,并加重“道德风险”、“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成员异质性合作社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应是这样一种制度设计,它能在不伤害稀缺要素所有者社员的积极性的前提下,确保一般社员的利益不被核心社员所侵占。同时,合作社治理的关键问题也不应是对稀缺要素所有者社员权利的绝对削减,而是要通过不断提升一般社员的合作参与度和监督能力,实现对核心社员权利的相对约束和限制。依据上述逻辑,成员异质性渔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应以“有效激励、保障公平、提高效率、机构分权与制衡、制度约束与文化凝聚相结合”等五项原则为指导,通过规范合作社的产权基础、优化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构建“能人治社”与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完善合作社激励机制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约束与监督机制等多项措施,实现合作社治理的科学化。

姚国成[8](2012)在《广东现代渔业发展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渔业是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形成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十一五"时期,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先后召开了全省第六次海洋工作会议、全省现代渔业工作会议和全省淡水渔业工作会议,高度重视现代渔业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渔业经济建设,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科技兴渔、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和依法治渔等战略,转变增长方式,落实支渔惠渔政策,实现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2010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660亿元,比2005年增长63%,

张宗锋[9](2012)在《以湛江、茂名海南为例探究我国凡纳滨对虾、罗非鱼养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文中指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是广温广盐性的热带虾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抗病力强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罗非鱼是我国主要的养殖水产品种,具有生长快、食物杂、饲料源广、抗逆性强、繁殖快、易养殖、产量高等特点,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广东省湛江市和茂名市分别是“中国对虾之都”和“中国罗非鱼之都”。2010年两地对虾产量和罗非鱼产量分别为25万吨和15.74万吨,分别占全国对虾产量的1/5和罗非鱼产量的1/8。对虾产业和茂名罗非鱼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对虾产业遭遇病害频发,种质退化,养殖风险大等问题;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病害连年爆发,水质不断恶化,产品价格太低或波动过大,种苗质量参差不齐等。为了探索湛江凡纳滨对虾和罗非鱼养殖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养殖的可持续性,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2010年10月--2011年3月,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选取了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指标,采用多重分层随机抽样(multiple-stratifying and random sampling),google earth随机分区等方法,对200家凡纳滨对虾和207家罗非鱼养殖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湛江对虾养殖主要包括高位池和土池两种养殖,在2009年77%的对虾养殖场处于盈利状态。湛江凡纳滨对虾养殖在1996-2001年和2005-2007出现两个高峰期,期间高位池数量迅速增加。对受访者是否希望让其子女继续从事对虾养殖的调查表明,82%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户持否定态度。阻碍凡纳滨对虾养殖的主要消极因子为水质,其次为天气变化,病害,苗种质量和化学品使用。要保证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以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合理配套小型温和肉食性鱼类和布局养殖设施,在养殖区实现规范给排水;科学投饵,广泛使用生物制剂替代化学制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安排增氧机时间;定期进行病害检测,整顿苗种市场,集中供苗,完善亲虾、虾苗的检验检疫制度,实行苗种和养殖场准入制度。政府还要加大对对虾养殖业的扶持力度,采取相应措施稳定虾价,保证养殖户对行业的信心。茂名的罗非鱼有精养和立体养殖两种模式。影响罗非鱼可持续发展的消极因素分别为天气变化、病害、水质、产品价格、种苗质量、饲料质量等。超过其70%的受访者均表示不愿让自己的子女从事罗非鱼养殖这一行业。为保证罗非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推动无公害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建立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出口原料示范基地,推广HACCP质量管理体系及与国际接轨的认证体系是一条必经之路。政府应该加大罗非鱼养殖的宣传力度,让养殖者理解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以及罗非鱼养殖的前景和风险。借鉴越南巴沙鱼的成功经验,设定最低收购保护价,保证养殖户对罗非鱼养殖业的信心。最后,本文对巴沙鱼和罗非鱼在养殖模式、养殖产量、养殖区域、养殖现状、国际贸易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中国罗非鱼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方向。

本刊编辑部[10](2011)在《硕果累累 成绩斐然 “十一五”全国渔业工作亮点回顾》文中指出"十一五"这五年,对很多行业来说都是辉煌的五年。渔业也不例外,五年来,渔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强渔惠渔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全面推进,渔业综合管理能力明显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国渔业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回顾"十一五"全国渔业工作成绩,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二、规范养殖严格把关是对虾健康养殖的根本出路──第二届全国对虾养殖与病害防治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海南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规范养殖严格把关是对虾健康养殖的根本出路──第二届全国对虾养殖与病害防治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海南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渔业伦理视角下的现代渔业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第二章 渔业伦理的理论建构
    2.1 渔业伦理的立论基础
        2.1.1 逻辑起点
        2.1.2 资源养护
        2.1.3 可持续利用
    2.2 渔业伦理的概念、地位和原则
        2.2.1 概念溯源及研判
        2.2.2 学科关联
        2.2.3 相关原则
    2.3 基本分类
        2.3.1 渔业生态伦理
        2.3.2 渔业社会伦理
        2.3.3 渔业产业伦理
        2.3.4 渔业科技伦理
第三章 基于伦理的渔业治理范式分析
    3.1 渔业治理的元层次
        3.1.1 合法性与正当性
        3.1.2 渔业元治理
    3.2 符合伦理的现代渔业治理理论
        3.2.1 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的治理理论
        3.2.2 基于“价值平衡原则”的治理理论
    3.3 渔业伦理分析和评估
        3.3.1 伦理分析矩阵
        3.3.2 伦理评估工具
第四章 现代渔业治理的伦理进程
    4.1 可持续渔业中的维度指向
        4.1.1 时间维度
        4.1.2 空间维度
        4.1.3 人际维度
    4.2 渔业治理之伦理难题
        4.2.1 人与人的博弈
        4.2.2 人与鱼的博弈
        4.2.3 知与行的脱节
    4.3 渔业治理之伦理突围
        4.3.1 制定渔业伦理目标
        4.3.2 开展渔业伦理决策
第五章 中国渔业治理的伦理议题
    5.1 中国渔业道德基础与现代问题
        5.1.1 中国传统智慧中的渔业伦理元素
        5.1.2 中国现代渔业问题的伦理之维
    5.2 中国现代渔业治理的绿色转型
        5.2.1 发展阶段与模式进化
        5.2.2 基于伦理的转型实践
        5.2.3 未来发展的伦理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缩略语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和研究框架
    五、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政治背景
    第二节 经济背景
    第三节 历史背景
    第四节 自然背景
第二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建设时段的划分方式
    第三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阶段
    第四节 江苏的主要林业机构及其成果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探索准备阶段
    第二节 初步成型阶段
    第三节 迟滞发育阶段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恢复发展阶段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完善提高阶段
第五章 苏北沿海造林的特点及动因
    第一节 造林特点
    第二节 动因分析
第六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效、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多重功效
    第二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系的存在问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语
附录
    案例一 苏北沿海林地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案例二: 苏北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明显增加
    案例三: 苏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案例四: 苏北沿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案例五: 苏北沿海气候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价值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 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
    第一节 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
        一、广播对农服务的滥觞
        二、广播对农节目的社会效应
    第二节 电视科技促进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
        一、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导作用
        二、电视问世催生对农节目多彩新形态——从节目到栏目化、频道化
第三章 数字时代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
    第一节 节目制作环境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
        一、电视节目采编制作的便捷高效
        二、数字电视服务的应用空间拓展
    第二节 数字电视技术促进对农电视新格局的产生
        一、节目内容生产的多样化与节目形态的变迁
        二、传输系统的升级拓展有力突破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
        三、对农传播新格局的形成
第四章 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
    第一节 互联网思维引发重新认识电视及其对农服务节目的传播理念与模式
        一、“互联网思维”及其在传播业的核心理念
        二、互联网思维对整个电视传播理念的颠覆与重塑
        三、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及传播理念与模式的突破
    第二节 互联网环境引发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生产的变化
        一、受众的变化:受众构成、需求和审美趣味
        二、传播环境的变化:从传统电视到三网合一的传输格局
        三、节目的变化:节目形态、传播渠道与盈利模式
第五章 我国广播电视政策对推动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
    第一节 由“三农问题”主导的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
        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政策深化
        二、党和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政策安排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惠农政策
        一、传媒产业化的双重效益目标及其关系
        二、“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在对农节目生产供给中的特殊考量
第六章 从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
    第一节 典型案例的遴选
        一、典型案例的遴选依据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
    第二节 传统农民信息需求升级——安徽亳州调研发现
        一、亳州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二、具体调研的实施
        三、调研发现:基层农民对信息需求走向更高层次
    第三节 “走进来”:基于新型农村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浙江磐安调研发现
        一、磐安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二、调研的具体实施
        三、调研发现:农村新兴产业推动农民对农需求的多样化
    第四节 国家级对农节目的创新实践——央视《致富经》、《乡约》调研发现
        一、《致富经》、《乡约》基本情况
        二、《致富经》的创新探索
        三、《乡约》的创新探索
第七章 总论:对农传播优化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变化
        一、电视对农服务须适应农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二、新兴产业形态下的农民:主动传播需求有待满足
    第二节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县级对农服务节目发展提供新指南
        一、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解决县级电视媒体发展困境的迫切需要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经验
        三、县级融媒体建设对对农服务持续优化的思考
    第三节 移动优先理念下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
        一、“内容为王”升级,大小屏差异化的战略布局
        二、传统优势对农节目走向移动终端的实现路径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实现对农服务节目分级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4)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历史进程
    第一节 传统渔业在南通
        一、远古至明代以前的南通渔业
        二、明清时期的南通渔业
        三、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的南通渔业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
        一、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1927~1937)
        二、渔业现代化的被迫中断(1938~1945)
        三、渔业现代化的被迫搁浅(1946~1949)
    第三节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与发展
        一、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1949~1965)
        二、渔业现代化的一定发展(1966~1978)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
        一、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1979~1986)
        二、渔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1987~2000)
第二章 渔业生产的现代化
    第一节 张謇与我国近现代渔业生产的开启
        一、张謇与南通吕四渔业公司
        二、张謇与江浙渔业公司
        三、张謇为渔业生产现代化所作的其它努力
    第二节 近现代渔业生产工具的使用与革新
        一、渔船的使用与革新
        二、渔网具的使用与革新
    第三节 捕捞产业之兴衰与现代转型
        一、捕捞渔业的兴盛与困境
        二、捕捞渔业发展的受阻
        三、捕捞渔业的恢复与初步发展
        四、海洋捕捞的继续推进与淡水捕捞的下滑
        五、捕捞渔业的产业化发展与调整
        六、捕捞产业的加速发展与转型
    第四节 养殖渔业的兴起与产业化
        一、淡水养殖渔业的兴起
        二、淡水养殖的恢复发展与海水养殖的起步
        三、养殖渔业的整体推进
        四、养殖渔业的突飞猛进
        五、养殖渔业发展的产业化
    第五节 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之演进
        一、传统的水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二、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在传承中的新进展
        三、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第六节 水产品销售与贸易方式的嬗变
        一、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鱼行主导化
        二、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国营化
        三、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市场化
第三章 渔民生活与观念的变化
    第一节 渔民的生活
        一、渔民生活处境的变迁
        二、渔民权益维护与保障的“虚实之变”
    第二节 渔民的教育与社会地位
        一、渔民教育的注重与提升
        二、渔民社会地位的变迁
    第三节 渔民的习俗与信仰
        一、渔民的生产习俗及变化
        二、渔民的生活习俗及变化
        三、渔民的信仰及变化
第四章 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无实质性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渔村的关注
        二、渔港建设进展甚微
    第二节 党和政府正式启动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旧时渔村的整治与初步建设
        二、渔港建设的正式启动与初具规模
    第三节 现代渔村与渔港建设的加速
        一、现代渔村(区)建设的迅猛推进
        二、现代渔港建设的加速
第五章 渔业管理的现代迈进
    第一节 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的演变与完善
        二、渔业生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三、渔业生产管理的运作模式变迁
        四、渔业生产管理中相关问题研究
    第二节 渔民与渔村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四甲制”
        二、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保甲制
        三、渔民与渔村管理方式的嬗变及渔港管理的起步
        四、渔民与渔村(港)管理的改革及推进
第六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评价
    第一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与作用
        一、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
        二、南通渔业现代化的作用
    第二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所呈现的特点与经验
        一、特点
        二、经验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着目录
后记

(5)我国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食品安全体系问题
        1.3.2 基于管理学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1.3.3 基于经济学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1.3.4 小结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论文主要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6.1 论文的创新点
        1.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2 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相关理论综述
    2.1 食品安全相关理论综述
        2.1.1 食品安全性概述
        2.1.2 良好行为规范
        2.1.3 食品质量管理
    2.2 水产品相关理论综述
        2.2.1 概念解析
        2.2.2 水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水产品质量管理的外部性理论
        2.2.4 水产品消费者的消费有限理性问题
        2.2.5 水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制分析
        2.2.6 水产品供应链理论
        2.2.7 我国水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 SWOT 分析
    2.3 质量管理模型理论
        2.3.1 PDCA 循环
        2.3.2 OPT
        2.3.3 甘特图
        2.3.4 零缺陷管理理论
        2.3.5 6σ
        2.3.6 5S 现场管理法
        2.3.7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3.8 朱兰三部曲
        2.3.9 品管圈理论
    2.4 农产品品牌理论
        2.4.1 农产品品牌的内涵和分类
        2.4.2 农产品品牌特性分析
3 发达国家水产品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启示
    3.1 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3.1.1 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3.1.2 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趋势
    3.2 美国
        3.2.1 美国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3.2.2 美国水产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3.3 日本
        3.3.1 日本水产品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3.3.2 日本海水养殖产品可追溯体系
        3.3.3 日本水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3.3.4 日本水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3.3.5 日本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3.3.6 日本水产品食品安全“110”报警制度
        3.3.7 日本水产品加工零排放发展
    3.4 韩国
    3.5 挪威
    3.6 发达国家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3.6.1 建立健全水产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3.6.2 建立完善的水产品食品安全行政管理体系
        3.6.3 重视水产品养殖海域环境保护
        3.6.4 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产品食品安全意识
        3.6.5 建设水产品科技支撑体系
        3.6.6 建立水产品可追溯体系
        3.6.7 加强标准化建设,确保水产品食品安全
4 我国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概况
    4.1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4.2 我国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发展现状
        4.2.1 行政管理体系
        4.2.2 法律法规体系
        4.2.3 标准体系
        4.2.4 检验检测体系
        4.2.5 认证体系
    4.3 水产品安全危害因素分析
        4.3.1 自源性危害
        4.3.2 外源性危害
    4.4 建立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4.5 建立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5 水产品安全管制作用机制的博弈分析
    5.1 水产品食品安全博弈模型的假设及变量的选取
        5.1.1 水产品食品安全博弈模型假设
        5.1.2 博弈模型中变量的选取及符号意义
    5.2 水产品食品安全博弈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5.2.1 混合策略下政府与企业博弈模型的建立
        5.2.2 博弈模型的求解
    5.3 基于水产品食品安全博弈模型的政府行为动机分析
        5.3.1 从政府监管的收入部分来分析其行为动机
        5.3.2 从政府监管的成本角度分析其行为动机
    5.4 基于水产品食品安全博弈模型的企业行为动机分析
    5.5 小结
6 养殖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6.1 加强对投放饲料的管理和开发
        6.1.1 饲料安全的重要性
        6.1.2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
        6.1.3 加强对海水养殖投放饲料的管理
        6.1.4 加强对海水养殖投放饲料的开发
    6.2 加强对投放苗种的管理和开发
        6.2.1 加强对水产苗种的管理
        6.2.2 加强对水产苗种的开发
    6.3 提高渔业水域海水污染的监测强度和治理水平
        6.3.1 海水养殖对于海水环境的影响
        6.3.2 我国海水养殖水质标准
        6.3.3 提高对海水水质的监测强度
        6.3.4 加强对海水养殖水域海水污染的治理
    6.4 加强对投放药物的管理和开发
    6.5 鼓励海水健康养殖模式的推广
    6.6 建立海水养殖疾病防治和检测体系
    6.7 建立完善的海水养殖业灾害保障机制
    6.8 建立水产品产地监督抽查抽样制度
    6.9 小结
7 加工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7.1 GMP 与 SSOP
        7.1.1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7.1.2 SSOP(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7.2 建立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
    7.3 加强水产品原料控制和管理
        7.3.1 水产品原料造成的危害
        7.3.2 加强水产品原料控制
        7.3.3 加强水产品原料管理
    7.4 加强水产品加工环境管理
        7.4.1 水产品加工环境不当引起的危害
        7.4.2 加强水产品加工环境管理
    7.5 加强水产品加工人员管理
        7.5.1 水产品加工人员造成的危害
        7.5.2 加强水产品加工人员管理
    7.6 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
        7.6.1 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
        7.6.2 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
    7.7 小结
8 市场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8.1 建立水产品可追溯体系
        8.1.1 食品安全追溯技术
        8.1.2 建立水产品可追溯体系
    8.2 建立水产品流通安全管理体系
        8.2.1 流通环节水产品安全监管的基本制度
        8.2.2 建立水产品流通安全管理体系具体措施
    8.3 建立严格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8.3.1 水产品检验检测内容
        8.3.2 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8.4 建立水产品召回制度
    8.5 小结
9 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9.1 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9.1.1 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9.1.2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9.1.3 无公害产品认证
        9.1.4 绿色食品认证
        9.1.5 有机食品认证
        9.1.6 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具体措施
    9.2 建立健全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9.3 推进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
    9.4 推进水产品品牌建设
        9.4.1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特性
        9.4.2 推进水产品品牌建设
    9.5 建立水产品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预警体系
        9.5.1 水产品风险评价机制
        9.5.2 水产品风险管理机制
        9.5.3 水产品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9.5.4 水产品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
    9.6 提升海洋渔业产业化水平
        9.6.1 海洋渔业产业化内部发展机制
        9.6.2 海洋渔业产业化外部辅助机制
    9.7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机制
        9.7.1 政府及政府授权第三方机构
        9.7.2 企业
        9.7.3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9.7.4 海水养殖户和个体摊贩
    9.8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9.8.1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9.8.2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当着重强调企业社会责任
    9.9 建立水产品安全信息平台
        9.9.1 水产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
        9.9.2 水产品安全信息发布内容
        9.9.3 建立水产品安全信息管理监督机制
    9.10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9.11 建立海水养殖产品科技创新机制
        9.11.1 渔业科研机构建设
        9.11.2 渔业硬件设施建设
        9.11.3 渔业科技推广
        9.11.4 渔业科技成果转化
    9.12 小结
10 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重点环节
    10.1 重点环节之一——推行 HACCP 体系
        10.1.1 HACCP 原理简介
        10.1.2 HACCP 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
        10.1.3 HACCP 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10.1.4 小结
    10.2 重点环节之二——推进标准化建设
        10.2.1 产品标准制定和修改的基本原则
        10.2.2 推进海水养殖标准化建设
        10.2.3 推进水产品加工标准化建设
        10.2.4 推进水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
    10.3 小结
11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11.1 研究结论
    11.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语表
致谢
个人简历

(6)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调查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水产养殖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1.1.2 凡纳滨对虾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1.1.3 凡纳滨对虾养殖对龙海市经济的作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对虾养殖种类的概括
        1.3.2 世界上不同时期的对虾养殖概况
        1.3.3 中国对虾养殖的概括
        1.3.4 凡纳滨对虾的优势及在中国对虾养殖业中的概况
    1.4 国内外对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1.4.1 种苗的质量问题越来越明显
        1.4.2 放养密度的不合理性突出
        1.4.3 滥用药物引发的问题较为严重
        1.4.4 病毒问题依旧十分严重
        1.4.5 育种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待解决
    1.5 研究内容、方法和研究框架图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图
第二章 凡纳滨对虾的生物学特性与主要养殖模式
    2.1 凡纳滨对虾生物学特性
        2.1.1 形态特征
        2.1.2 生活习性
        2.1.3 产卵习性
        2.1.4 繁殖与幼体发育
        2.1.5 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2.2 对虾的主要养殖方式
        2.2.1 粗养方式
        2.2.2 半精养方式
        2.2.3 精养方式
        2.2.4 超精养
    2.3 养殖由海水向半咸水、淡水发展
    2.4 对虾的生态养殖
        2.4.1 对虾生态养殖的原理
        2.4.2 对虾生态养殖的意义
    2.5 对虾生态养殖的基本模式
        2.5.1 虾蟹混养
        2.5.2 虾鱼混养
        2.5.3 虾藻混养
        2.5.4 虾贝混养
        2.5.5 多元混养
第三章 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
        3.1.1 凡纳滨对虾的引进及推广
        3.1.2 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概况
        3.1.3 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的演变
    3.2 龙海凡纳滨对虾的养殖模式
        3.2.1 池塘条件
        3.2.2 水源条件
        3.2.3 苗种选择
        3.2.4 苗种放养
        3.2.5 饲料投喂
        3.2.6 养殖管理
        3.2.7 成虾收获
        3.2.8 养殖成本与效益
    3.3 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3.3.1 种苗质量不高导致成虾质量偏低
        3.3.2 病害的预防与控制有待提高
        3.3.3 养虾发展速度快,但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
        3.3.4 养殖户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3.5 多数养殖户对饲料质量重视不足
第四章 龙海市发展凡纳滨对虾养殖业的 SWOT 分析
    4.1 龙海市发展凡纳滨对虾养殖的优势分析
        4.1.1 良好的区位优势
        4.1.2 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量占主导地位
        4.1.3 龙海市养殖的凡纳滨对虾经济效益更明显
        4.1.4 大力推进凡纳滨对虾养殖培训
    4.2 龙海市发展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劣势分析
        4.2.1 多数虾塘面临老化及改造问题
        4.2.2 养殖户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的现象
        4.2.3 龙海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4.3 龙海市发展凡纳滨对虾养殖的机会分析
        4.3.1 大力推进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设项目
        4.3.2 养殖业在全省的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
        4.3.3 加大推广项目经费支持
    4.4 龙海市发展凡纳滨对虾养殖的挑战分析
        4.4.1 培育优质种苗的意识及积极性不高
        4.4.2 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制约养殖业发展
第五章 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趋势
    5.1 养殖模式应向有利于防控病害发生的方向发展
    5.2 养殖模式应向有利于提高凡纳滨对虾质量的方向发展
    5.3 养殖模式应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
    5.4 养殖模式应向有利于综提高合养殖效益的方向发展
第六章 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发展对策
    6.1 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和扶持作用
    6.2 不断完善病害防控机制,提高凡纳滨对虾的质量安全
    6.3 扩大标准化示范区,促进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6.4 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养殖水平
    6.5 重视凡纳滨对虾品牌的建设,开拓国内外市场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成员异质性视角下中国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0.2.1 国外相关研究
        0.2.2 国内相关研究
        0.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0.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0.3.1 主要研究内容
        0.3.2 论文技术路线
    0.4 采用的研究方法
    0.5 论文创新之处
1 合作社及其治理的理论基础
    1.1 农民分化理论
        1.1.1 农民分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1.1.2 农民分化与合作社社员异质化
    1.2 委托代理理论
        1.2.1 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1.2.2 有关合作社的委托代理问题
    1.3 交易成本理论
        1.3.1 交易成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1.3.2 有关合作社的交易成本问题
    1.4 内部人控制理论
        1.4.1 内部人控制理论的主要观点
        1.4.2 有关合作社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1.5 公司治理理论
        1.5.1 公司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1.5.2 有关合作社的治理问题
2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内涵及其制度特征
    2.1 合作社及其本质特征
        2.1.1 合作社的定义
        2.1.2 合作社的本质特征
    2.2 渔民专业合作社与合作社成员异质性
        2.2.1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内涵
        2.2.2 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的内涵及本质
    2.3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特征:与其它渔业产业组织形式的比较
        2.3.1 渔民专业合作社与渔村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比较
        2.3.2 渔民专业合作社与投资者所有企业的比较
        2.3.3 渔民专业合作社与渔业行业协会的比较
    2.4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特殊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较
3 中国渔民专业合作社的生成与发展
    3.1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生成机理
        3.1.1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生成动力
        3.1.2 渔民专业合作社生成的根本原因
        3.1.3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生成条件
    3.2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历史沿革
        3.2.1 解放前的渔民合作实践
        3.2.2 改革开放前渔民合作组织的变迁:一个具体案例
        3.2.3 改革开放以来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3.3 现阶段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评价
        3.3.1 渔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提升渔民组织化水平的重要载体
        3.3.2 渔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3.3.3 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其它表现特征
    3.4 制度异化:现阶段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
4 中国渔民专业合作社异质性成员构成及其影响
    4.1 渔民专业合作社异质性成员构成及其特征描述
        4.1.1 一般渔民(渔户)
        4.1.2 生产大户
        4.1.3 运销组织和个人
        4.1.4 水产龙头公司
        4.1.5 渔村基层组织及政府相关人员
    4.2 成员异质性对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效率的影响
        4.2.1 成员异质性对合作社效率的消极影响
        4.2.2 成员异质性对合作社效率的积极影响
    4.3 成员异质性背景下我国渔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安排
        4.3.1 几种典型合作社产权安排模式
        4.3.2 我国渔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联合所有的产权制度及其产权安排
        4.3.3 成员异质性对我国渔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安排的影响
    4.4 成员异质性与我国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的复杂性
        4.4.1 委托代理关系更加复杂
        4.4.2 内部人控制更为突出
        4.4.3 机会主义行为趋于强化
5 成员异质性背景下中国渔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特征及问题
    5.1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成员异质性问题的回应
    5.2 成员异质性渔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现状
        5.2.1 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
        5.2.2 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
    5.3 成员异质性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5.3.1 监督机构地位不明确,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5.3.2 忽视人力资本的价值,缺乏针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设计
        5.3.3 民主决策机制难以有效坚持,内部人控制和能人控制现象普遍
        5.3.4 优秀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决策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5.3.5 财务会计制度不完善,财务监督不力
    5.4 成员异质性对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的影响——基于案例的分析
        5.4.1 SY 水产专业合作社:一个社会资本所有者主导下的合作社及其治理
        5.4.2 RJ 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个资金资本控制型合作社及其治理
    5.5 案例背后的逻辑:尊重社员要素贡献差异的合作社治理
    5.6 成员异质性背景下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特征的总结
        5.6.1 在表面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之下,人治的力量仍起主导作用
        5.6.2 股份合作制是成员异质性视角下合作社治理的产权基础
        5.6.3 内部治理一直是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的核心
6 成员异质性视角下渔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原则及治理机制的完善
    6.1 基于成员异质性的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原则
        6.1.1 有效激励原则
        6.1.2 保障公平原则
        6.1.3 效率与质量并重原则
        6.1.4 机构分权与制衡原则
        6.1.5 制度约束与文化凝聚相结合的原则
    6.2 成员异质性视角下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的焦点
        6.2.1 降低道德风险,弱化内部人控制问题
        6.2.2 提高社员参与度,避免“机会主义行为”
        6.2.3 调动稀缺要素,增强合作社成长能力
    6.3 基于成员异质性的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的完善
        6.3.1 规范合作社的产权基础
        6.3.2 优化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
        6.3.3 构建“能人治社”与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6.3.4 完善合作社激励机制
        6.3.5 建立行之有效的约束与监督机制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以湛江、茂名海南为例探究我国凡纳滨对虾、罗非鱼养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凡纳滨对虾的生物学特征
        1.1 生活习性
        1.2 食性与生长
        1.3 繁殖习性
    2 凡纳滨对虾在中国的发展
        2.1 凡纳滨对虾的引进
        2.2 凡纳滨对虾养殖发展概况
        2.3 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罗非鱼的简介
        3.1 罗非鱼的生物学特征
        3.2 中国罗非鱼养殖概况
        3.3 中国罗非鱼养殖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 湛江凡纳滨对虾的养殖现状及持续发展的问题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对应的养殖种类
        2.2 凡纳滨对虾养殖场 2009 年盈亏情况
        2.3 湛江市各县市区养殖模式分布图
        2.4 凡纳滨对虾养殖场备案情况
        2.5 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因子
        2.6 不同规模不同养殖模式的养殖场的发展趋势
        2.7 父母对子女从事凡纳滨对虾养殖所持态度
    3 讨论
        3.1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3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茂名、海南罗非鱼的养殖现状及持续发展的问题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罗非鱼养殖模式对应的养殖种类
        2.2 罗非鱼养殖场 2009 年盈亏情况
        2.3 茂名市受访的县市区养殖模式分布图
        2.4 罗非鱼养殖场认证情况
        2.5 罗非鱼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因子
        2.6 不同规模不同养殖模式的养殖场的发展趋势
        2.7 父母对子女从事罗非鱼养殖所持态度
    3 讨论
        3.1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3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中国罗非鱼与越南巴沙鱼比较
    1 罗非鱼、巴沙鱼简介
    2 巴沙鱼和罗非鱼的比较
        2.1 养殖模式
        2.2 养殖区域
        2.3 养殖产量
        2.4 出口量
        2.5 出口市场的变化
    3 巴沙鱼和罗非鱼的竞争
        3.1 市场方面
        3.2 养殖方面
        3.3 引种推广方面
    4 中国罗非鱼的竞争优势及发展策略
        4.1 罗非鱼营养价值丰富,蛋白含量高
        4.2 罗非鱼适应性强
        4.3 良种选育技术成熟
        4.4 发展罗非鱼的海水养殖,拓展养殖空间
        4.5 拓展罗非鱼产业链,开展副产品的深加工
        4.6 将退税转移分配,引导健康养殖
        4.7 借鉴成功经验,实施出口配额制
        4.8 加强认证,建立防病的长效机制
        4.9 拓展销售渠道,开发内销市场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加会议情况
致谢

四、规范养殖严格把关是对虾健康养殖的根本出路──第二届全国对虾养殖与病害防治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海南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渔业伦理视角下的现代渔业治理研究[D]. 何妤如.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2]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D]. 亓军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3]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D]. 吴圆圆. 上海大学, 2019(02)
  • [4]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D]. 刘泓泉. 苏州大学, 2016(06)
  • [5]我国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 董啸天.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2)
  • [6]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调查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D]. 苏燕卿. 集美大学, 2013(01)
  • [7]成员异质性视角下中国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研究[D]. 于会娟. 中国海洋大学, 2013(12)
  • [8]广东现代渔业发展分析[A]. 姚国成. 2012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 2012
  • [9]以湛江、茂名海南为例探究我国凡纳滨对虾、罗非鱼养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D]. 张宗锋. 上海海洋大学, 2012(03)
  • [10]硕果累累 成绩斐然 “十一五”全国渔业工作亮点回顾[J]. 本刊编辑部. 中国水产, 2011(01)

标签:;  ;  ;  ;  ;  

严控标准养殖是健康养虾的根本出路——第二届全国养虾与病害防治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海南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