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浆充填法抢救档案的优势及操作技巧

纸浆充填法抢救档案的优势及操作技巧

一、纸浆补洞法抢救档案的优势及操作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孙超[1](2018)在《古籍污染菌株鉴定及其清洗与加固剂研制》文中指出我国历史悠久,大量的古籍被流传下来。古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直接见证了古代哲学、科技、语言等方方面面的变化过程,也记载了各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取长补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受到酸碱性、温湿度、光照、霉菌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的被保留下来,有的出现粉化现象,有的纸张粘连在一块,变成“档案砖”,造成了人类文明的缺失。目前,我国古籍数量庞大,损毁率很高,损毁进程也快。为抢救、保护我国珍贵古籍,加强古籍整理保护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要求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现有古籍的孤本、善本,要采取必要的挽救和保护措施。本文针对古籍保护中污染治理、清洗和加固三步骤做一些探索。1.古籍污染菌株鉴定与菌株污染档案的建立从辽宁大学“古籍特藏室”的五本古籍上采样复苏菌株,经过分离纯化,并利用16SrDNA/18SrDNA序列分析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形态学观察法,对其中有生长优势且有代表性6株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如下:《西游真诠》(清朝)书脊上1/3处复苏菌株为枝孢属(Cladosporium sp.)。《雍正上谕》(清朝)书口上1/2处复苏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strain)。《中庸大学》(清朝)中间页天头处复苏菌株为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QM6a)。《清实录》(清朝)第二页订口处上复苏菌株为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 gene)。《西游真诠》(清朝)内封上1/3处复苏菌株为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rain)。《朱批谕旨》(清朝)书脊下1/3处复苏菌株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strain)。利用奥梅梁斯基计算公式,计算了古籍室空气菌落数为20.969cfu/m3,测得辽宁大学古籍特藏室目前空气污染等级为清洁。根据菌株鉴定结果,制定古籍菌株污染档案,填充古籍整理工作的相关内容,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建立古籍菌株污染档案,可以作出有效的防霉治霉措施,还可为后人累积经验和数据,使得古籍寿命延长,避免人类文明的缺失。2.古籍霉斑模拟与生物酶清洗剂的制备由于古籍非常珍贵,不可以直接在上面做实验,所以采用鉴定出来的枝孢属配成菌液均匀的喷洒到仿古工艺的宣纸上,待形成霉斑后,用毛刷轻轻去除菌丝,制备成霉斑模拟样品备用。改良的生物酶清洗剂,添加了抗坏血酸与螯合剂,最终确定清洗剂组分为3%木瓜酶,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0.05%抗坏血酸,2g/L乙二胺四乙酸(EDTA),35℃浸润作用时间30min,霉斑清除率达90%以上。3.氯离子溶液处理的细菌纤维素对纸张的加固取N-甲基咪唑与烯丙基氯蒸馏制备氯离子溶液。细菌纤维素经预处理、乙二胺溶液活化、LiCl/DMAC溶解体系溶解,按24:1制备氯离子与细菌纤维素混合溶液,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分别对蒸馏水处理的宣纸及细菌纤维素与氯离子混合液浸润过的宣纸进行表征。实验表明纸张的结晶度降低,说明各向同性增加,纸张耐折性增加,提升加固效果。对于回收的氯离子液体,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仍有效果,不过回收5-6次后,能力会下降,氯离子溶液的回收率也会下降。自古以来,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之魂,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因此古籍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是谁都替代不了的,古籍保护是一种责任,为了更好地去除霉斑,对前期实验的生物酶复配清洗剂进行改良。为了使细菌纤维素更多地浸透到纸张中,使其与植物纤维素形成氢键从而对纸张进行更为有效地加固,增添了氯离子溶液,目的是打开原来的氢键,结果显示研制的清洗与加固剂都具有显着效果。因为古籍的珍贵性所在,所以只是在模拟样品上进行探索,希望本文为古籍的保护可以提供数据上的支撑,引发新的思路,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古籍。

张娟[2](2017)在《酸化糟朽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研究》文中认为造纸术作为我国文明于世的四大发明之一,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使得书写材料由笨重、不易携带变得轻便、柔软而便于携带。纸张是记录和传播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由其所形成的古旧字画、书法作品、古籍善本、图书档案等纸质文物,数量巨大,内容充实,价值珍贵,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的重要根脉,是研究当时历史、政治、科技、文化、艺术的原始材料,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弥足珍贵的纸质文物由于自身材料和外界保存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遭受破坏和损害,出现发黄、变脆、酸化糟朽等病害,导致其保存寿命大大降低,观赏和研究价值也大打折扣。面对已经损坏的文物,只能采取修复、整治的方法,在修复的过程中,清洗去污、揭取画心等过程中都要用到水,而糟朽严重的纸质文物遇水即化,给纸质文物修复过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些纸质文物都弥足珍贵,不能再生产,也不能为任何复制品所替代,一旦受到损害,就难以恢复原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本文旨在解决酸化糟朽的纸质文物在修复过程中遇水即变为纸浆的难题,采用本课题组研制的LC试剂,在酸化糟朽纸质文物修复前进行预加固,增加了纸张的湿强度,避免了文物遇水遭受破坏,使得进一步修复工作得以开展,为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以某档案馆藏民国时期档案为例,对酸化糟朽纸质文物病害进行调研及分析,发现这批档案酸化严重,颜色变化非常大,纸张纤维发生了断裂,受损档案对光的吸收增强,纤维结晶度下降。2.选用纸质文物最常见的生宣和熟宣制作酸化糟朽模拟样品,采用LC试剂对模拟样品进行加固保护,并通过测试未保护和已保护生宣、熟宣的pH、白度、抗张力、抗张强度、撕裂度、湿抗张力、湿抗张强度、湿撕裂度,并对热稳定性、以及结晶度进行评价,充分说明LC试剂能够有效地增加纸张的湿强度,同时对纸张进行脱酸,改善纸张的物理性能,并且不会影响纸张的柔软度、光泽度等,符合文物修复工作中保持原貌的原则。3.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视频光学接触角测定仪、多功能成像光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多晶衍射仪、多站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等通过对未保护和已保护的生宣、熟宣的表面形貌、浸润性、元素组成、物相、孔隙等进行分析,解释了 LC试剂增加纸张湿强度的机理。4.采取湿热老化、紫外老化、干热老化三种人工加速老化实验方法,通过测试经LC试剂加固保护和未经保护的生宣、熟宣老化前和老化后的各物理性能的保持率,对LC试剂保护以后纸张的耐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LC试剂保护以后,纸张的各项物理性能保持率均优于未保护的宣纸,说明LC试剂可以增加纸张的耐久性。5.LC试剂应用于在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藏民国时期交通部南洋大学档案和唐代佛经修复工程中,针对酸化糟朽的纸质文物,形成一套完整的修复工艺。

龚燕华,钱唐根[3](2015)在《派拉纶涂敷档案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派拉纶是一种聚脂保护材料,透明无色,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Union Carbide Co.开发应用的一种新型敷形涂层材料。上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在文物抢救和修复上,本世纪开始对档案应用派拉纶涂敷成膜研究。档案经过涂敷成膜后,可以增强纸张强度,阻止酸化,防档案有害生物,达到防水、防虫害和霉菌、耐高温、抗风化的保护作用。

郑冬青,张金萍,何子晨[4](2014)在《古籍修复中补纸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古籍存量巨大,但是由于纸张材质脆弱,在内因和外因的影响下遭受各种病害侵蚀。对古籍文献的保护以传统手工修复为主,修补用纸的选择是其中的关键。除了从不同途径收集、选择以及定制修补用纸外,南京博物院尝试针对待修复古籍的特征在实验室内复原造纸并将其处理后用于古籍的修复,取得了初步成效,是古籍修复理念革新的一次尝试。

刘洪泉[5](2014)在《基于CBR技术的古籍修复中的隐性知识挖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激烈的竞争下,知识对于组织的重要性一目了然,尤其是隐性知识,已成为组织改革创新的源泉。古籍修复行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修复环境、更为苛刻的修复要求,如何更有效的修复破损古籍文献已成为古籍修复行业关心的棘手问题。现在显性化古籍修复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复杂的修复工作的需求,由掌握更多核心隐性知识、修复成功率高古籍修复经成为趋势。但是,当今古籍修复大师人才稀缺、古籍修复隐性知识显性化难已成为该行业发展瓶颈。如何有效地挖掘古籍修复技术中的隐性知识,又通过怎样的方式传承成为研究的难题。本研究将案例推理技术与古籍修复技术中隐性知识的挖掘相结合的的表征方法探讨,谋求以现代人工智能技术打破发展瓶颈。首先,对知识、隐性知识、古籍修复技术的隐性知识、案例推理技术的含义研究,并对个人、群体、社会之间的隐性知识挖掘进行检索分析,并研究中医、律师及教师等行业中利用案例挖掘隐性知识。探求这些对古籍修复技术中的隐性知识特性、挖掘方式的启示。第二,模型建构,本章是本研究的核心与创新之处。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三个假设,利用案例推理技术的智能性,结合古籍修复技术中隐性知识特性,构建了了二者之间相联系的模型——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的古籍修复技术中隐性知识挖掘模型;这是基于表征研究方法的创新,利用案例推理技术的技术优势与古籍修复案及隐性知识特性,架构的隐性知识挖掘模型。第三,案例研究,本章是本研究的核心与创新之处。本文为了验证该模型在古籍修复技术中的隐性知识挖掘有效性及可行性,本文抽取古籍修复中的托裱修复案例,利用新建模型进行古籍修复托表技术中隐性知识挖掘;选取修复大师修复案例,利用实例研究,运用模型中的模糊认知图案例表示、概念格与粗集方法进行知识挖掘,证实该模型可以检索古籍修复技术中隐性知识规则并提取可行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案例推理技术引入到古籍修复技术中隐性知识挖掘的提出了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古籍修复隐性知识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前期基础性意义。

吴腾腾[6](2014)在《论科技进步对档案保护技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档案保护技术学不断发展,积极将档案保护技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抓住机遇,使档案保护技术领域走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高精尖方向发展。科技革命浪潮的推波助澜,新技术、新革命,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这种推动作用更加明显。提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它的便捷之处,同时也带来了它的弊端,因此我们就要提出新的措施来克服弊端。改进一种过时的档案保护技术的同时,也在形成新的技术,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人类历史的发展最终可以总结为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档案工作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它自身的发展也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力和依据的,而档案保护技术在整个档案工作中又把这一推动力体现的更加明显和具体。我国档案保护的八字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不管是从“防”字出发的研究载体或记录材料、以及档案装具和库房,还是从“治”字出发来研究的抢救与修复技术,都是科学技术应用的详细体现。然而,不管是“防”还是“治”,都是档案保护工作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浪潮中都无疑受到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与档案保护工作相关的各个领域飞速发展的大技术背景下,档案保护工作是如何存在和发展的。阐述了新的技术革命对档案保护技术的影响,提出了几点应对时代发展的可行性措施,以期有更多的高效低碳的新技术出现,进而更好的保护好国家珍贵的档案财富。

马静[7](2011)在《台湾《醒报》词汇考察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台湾与大陆同用汉语,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上的影响,两岸的一部分词语出现了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岸人民的交流。本文以台湾《醒报》新闻网“今日必读”栏目的新闻稿作为语料进行词汇考察与研究,对这部分语料进行分析梳理和观察,形成了《醒报》词表,并与大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作对比。根据所选语料和词表,从词形的角度进行考察。在两岸用词有差别的部分中,大陆和台湾的词汇在词形上存在四个方面的不同,即,词形完全相同所指不同、所指相同而词形有异、台湾特有词、台湾保存下来的旧词。本文从这三个方面,结合具体词,分析产生差异的类别,并结合具体例子,得出了结论,产生差异的词主要存在于外来词和新兴事物造词方面;在两岸用词相同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历史传承词和行业词,以及部分词形一致的外来词上。根据所选语料,并对照词表,在对比台湾与大陆词汇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后,结合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知识,探究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历史的影响和台湾与大陆社会生活的不同。再结合语言的发展规律,认为一部分词汇会在两岸交流密切的领域得到融合,消除两岸交流的障碍。

吴敏[8](2011)在《我国档案保护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文中提出人类不能没有记忆。档案是人类记忆的真实记录。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对于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保存和参考价值。所以,科学、合理地保护档案安全,最大限度延长档案寿命便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重要任务。档案诞生之初,人类便产生了档案保护思想。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我国档案保护事业经历了萌芽、发展、鼎盛、衰退、复兴、再发展的曲折历程。未来科技水平的发展,社会格局的转变必将给我国档案保护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论文由四大板块组成。第一板块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等内容。第二板块分别回顾我国古代、近代和现当代档案保护发展历程,在总结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每一历史时期的档案保护发展特点、成就、局限进行了挖掘和剖析。其中,古代档案保护发展历程回顾以档案载体为纲,分种类探究了古人的档案保护之道。近代和现当代档案保护发展回顾则以时间为序,总结了主要历史时期我国档案保护的发展历程。第三板块是对我国档案保护发展规律的总结。首先档案载体的发展变迁与保护技术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其次,我国档案保护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系统,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多元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再次,继承与创新是我国档案保护发展的一条主旋律。最后,档案保护的发展轨迹与社会、文化、政治、科技、经济等外部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第四板块以我国档案保护发展规律为参考,对未来我国档案保护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已逝岁月的回溯和对保护规律的正确揭示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认识档案保护发展过程本身所蕴含的因果关系,从而获取智慧,更好地衔接往事与未来。这一部分中,论文分别从档案载体、保护理论、技术的继承与发扬、技术成果转化、科技环境影响、国际交流合作等多个角度对我国档案保护发展趋势作出了大胆预测和猜想。

赵咪咪[9](2010)在《我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文中认为我国档案保护技术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对我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涉及面较广,从历史角度及技术角度的相关研究尤为丰富。而将古代档案保护技术进行综合的利弊分析,并提出可以传承和发展的保护技术的研究仍为空白。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中档案库房建筑技术、档案虫霉防治技术、档案修裱技术的概述以及利弊分析,力求系统总结出当今值得传承的古代档案保护技术精华以及需要摒弃的不合理做法。在此基础上对当今科技条件下档案保护的发展与创新进行梳理,总结出今后档案保护工作中应该提倡的新技术并提出档案保护的新理念,以期更科学合理地指导当今以及未来档案保护工作,为今后档案保护工作指明方向。

于海燕[10](2010)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集成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修复过程中经常会给档案带来一些"保护性破坏",为了使档案在抢救修复过程中少受或不受损害,应该提倡抢救修复技术的集成。本文从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集成的必要性、可行性入手,对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集成的实现、集成时应注意的问题展开研究,为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的集成提供了研究思路。

二、纸浆补洞法抢救档案的优势及操作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纸浆补洞法抢救档案的优势及操作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古籍污染菌株鉴定及其清洗与加固剂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古籍简介
        1.2.1 古籍的定义
        1.2.2 纸张的成分与性质
        1.2.3 古籍毁损的因素及危害
    1.3 古籍保护现状
    1.4 本文创新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2章 古籍污染菌株鉴定及其污染档案的建立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药品与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培养基的制备
        2.2.2 古籍污染菌株的复苏
        2.2.3 复苏菌株的分离纯化
        2.2.4 复苏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2.2.5 复苏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2.6 古籍特藏室空气菌落数检测
        2.2.7 建立古籍菌株污染档案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菌株采集与分离纯化结果
        2.3.2 显微镜检测结果
        2.3.3 18SrDNA和16SrDNA检测结果
        2.3.4 分子进化树的构建
        2.3.5 古籍室空气菌落数检测结果
        2.3.6 建立古籍污染菌株档案
    2.4 分析与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古籍霉斑模拟与生物酶清洗剂的制备
    3.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药品与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耗材
    3.2 实验方法
        3.2.1 培养基的制备
        3.2.2 古籍霉斑模拟样品的制备
        3.2.3 清洗步骤
        3.2.4 抗坏血酸在清洗过程中的作用检测
        3.2.5 改良生物酶清洗剂浓度的摸索
        3.2.6 抗坏血酸对酶活性保护的检测
        3.2.7 螯合剂浓度的摸索
        3.2.8 数据统计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霉斑模拟样品结果
        3.3.2 不同清洗剂清洗效果比对
        3.3.3 抗坏血酸在生物酶清洗剂中的作用
        3.3.4 抗坏血酸浓度的选择
        3.3.5 抗坏血酸对酶活性保护的验证
        3.3.6 螯合剂的选择
    3.4 分析与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氯离子溶液处理的细菌纤维素对纸张的加固研究
    4.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1.4 实验耗材
    4.2 实验方法
        4.2.1 氯离子溶液的制备
        4.2.2 纤维素溶液的制备
        4.2.3 氯离子溶液对细菌纤维素加固的影响的XRD检测
        4.2.4 氯离子溶液的回收
    4.3 实验结果
        4.3.1 氯离子与细菌纤维素混合溶液对纸张加固的XRD分析
        4.3.2 氯离子溶液再生及XRD分析
    4.4 分析与讨论
    4.5 小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的情况

(2)酸化糟朽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纸张主要化学成分
        1.2.1 纤维素
        1.2.2 半纤维素
        1.2.3 木素
        1.2.4 施胶和加填
    1.3 古代手工纸
    1.4 纸张耐久性及影响因素
        1.4.1 影响纸张耐久性的内因
        1.4.2 影响纸张耐久性的外因
    1.5 纸质文物保存要求
        1.5.1 温湿度控制
        1.5.2 防光措施
        1.5.3 通风换气
        1.5.4 虫害防治措施
    1.6 纸质文物修复技术
        1.6.1 去污
        1.6.2 脱酸
        1.6.3 加固
        1.6.4 修裱技术
    1.7 研究思路
第2章 民国时期档案病害分析
    2.1 引言
    2.2 主要病害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仪器
        2.3.2 实验样品
        2.3.3 酸碱度分析
        2.3.4 色差分析
        2.3.5 表面形貌分析方法
        2.3.6 纤维结晶度测试方法
        2.3.7 元素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酸碱度结果分析
        2.4.2 色差分析
        2.4.3 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
        2.4.4 结晶度分析
        2.4.5 纤维素酸降解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LC试剂对纸张性能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用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模拟样品的制备
        3.2.4 试剂筛选
        3.2.5 样品处理
        3.2.6 实验测试
    3.3 LC试剂增加纸张湿强度性能评价
        3.3.1 纸张酸度测试结果
        3.3.2 纸张白度测试结果
        3.3.3 纸张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3.3.4 LC试剂对纸张柔软度的影响
        3.3.5 LC试剂对纸张光泽度的影响
        3.3.6 LC试剂对国画颜料色变的影响
        3.3.7 热重分析
        3.3.8 结晶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LC试剂增加纸张湿强度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表面形貌分析方法
        4.2.3 接触角分析测试方法
        4.2.4 吸水性测试方法
        4.2.5 孔径分布测试方法
        4.2.6 元素分析测试方法
        4.2.7 XRD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表面形貌分析
        4.3.2 接触角分析
        4.3.3 吸水性分析
        4.3.4 孔径分布
        4.3.5 元素分析
        4.3.6 XRD分析
        4.3.7 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LC试剂对纸张耐久性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
        5.2.2 人工加速老化实验
        5.2.3 物理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物理性能评价
        5.3.2 热重分析结果
        5.3.3 结晶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程应用
    6.1 引言
    6.2 酸化糟朽现状
    6.3 修复过程
        6.3.1 民国时期档案修复过程
        6.3.2 唐代佛经修复过程
    6.4 修复效果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派拉纶涂敷档案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派拉纶涂敷成膜档案的工艺及方法
2派拉纶涂敷成膜后的纸张物理强度增加
3派拉纶涂敷成膜能增强档案耐水性防纸张酸化
    3.1派拉纶涂敷成膜后档案的耐水性增强
    3.2派拉纶涂敷成膜对档案纸张酸化有阻隔作用
4派拉纶涂敷成膜后不会发生虫害
5派拉纶涂敷成膜对于濒危双面有字档案和实物档案的抢救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5)基于CBR技术的古籍修复中的隐性知识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隐性知识理论溯源
        (二) 隐性知识挖掘研究
    三、 研究的创新点
    四、 研究内容及框架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隐性知识挖掘的相关概念、基础理论与方法启示
    一、 有关隐性知识概念界定
        (一) 隐性知识的内涵与分类
        (二) 隐性知识的特征
    二、 相关隐性知识的挖掘基础理论
        (一)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隐性知识挖掘理论
        (二) 基于“知识螺旋”理论的隐性知识挖掘理论
        (三) 基于激励机制理论的隐性知识挖掘模型理论
    三、 案例推理技术的概念
        (一) 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的概念
        (二) CBR技术的工作原理
    四、 古籍修复类隐性知识挖掘方法
        (一) 中医界使用对案例挖掘隐性知识
        (二) 建筑业使用案例挖掘隐性知识
        (三) 教育界使用案例挖掘隐性知识
    五、 古籍修复隐性知识挖掘障碍与方法启示
        (一) 古籍修复技术中隐性知识挖掘障碍
        (二) 其他行业案例挖掘隐性知识的启示
第三章 基于CBR技术的古籍修复中的隐性知识挖掘路径与模型构建
    一、 古籍修复隐性知识挖掘的路径分析
        (一) 古籍修复隐性知识分析
        1、古籍修复隐性知识的界定
        2、古籍修复隐性知识的特点
        (二) 古籍修复隐性知识路径分析与探讨
        1、个体之间的古籍修复隐性知识挖掘路径分析
        2、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古籍修复隐性知识挖掘路径分析
        3、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古籍修复隐性知识挖掘路径分析
    二、 基于CBR的古籍修复技术中隐性知识挖掘模型的架构
        (一) 基本假设
        (二) 系统模型设计思路与模型架构
        (三) 基于CBR的隐性知识挖掘模型的案例表示
        1、典型案例
        2、基于CBR技术的模糊认知图案例表示方法
        3、模糊认知图的案例表示
        (四) 隐性知识挖掘模型中的知识挖掘
        1、概念格与粗集方法
        2、隐性知识挖掘过程
第四章 实证研究
    一、 案例选择及数据准备
        (一) 古籍修复技艺简介——托裱
        (二) 案例数据的属性选择
    二、 案例表示
    三、 案例托表技术中的隐性知识挖掘
        (一) 隐性知识挖掘的相容决策表
        1、决策表的属性约简
        2、决策表的核约简
        (二) 隐性知识规则的提取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 研究结论
    二、 本研究局限性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6)论科技进步对档案保护技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趋势
        1.3.1 国内发展趋势
        1.3.2 国外发展趋势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归纳法
        1.4.2 比较分析法
        1.4.3 定性分析法
        1.4.4 跨学科研究法
    1.5 研究思路
    1.6 创新点及特色
2 科技进步给档案保护客体对象带来的变化
    2.1 档案制成材料
        2.1.1 科技进步给档案记录材料带来的变化
        2.1.2 科技进步给档案载体材料带来的变化
    2.2 档案所处外部环境
        2.2.1 科技进步给档案所处自然环境因素带来的变化
        2.2.2 科技进步给档案所处社会环境因素带来的变化
        2.2.3 科技进步给档案所处技术环境带来的变化
3 科技进步给档案保护技术主体自身带来的变化
    3.1 新技术的应用
        3.1.1 物理学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举例
        3.1.2 化学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举例
        3.1.3 生物学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举例
    3.2 新型器材设备的发明
        3.2.1 智能化档案库房
        3.2.3 档案装具
    3.3 档案保护工作模式的转变
4 科技进步给档案保护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1 科技进步给档案保护技术带来的机遇
        4.1.1 科技进步激发对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热情
        4.1.2 各学科科技成果助推档案保护技术的丰富与发展
        4.1.3 创新技术的应用加深档案保护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结合
        4.1.4 新技术的应用拓宽了档案保护工作的范围
        4.1.5 有助于跨学科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与挖掘
    4.2 科技进步给档案保护技术带来的挑战
        4.2.1 传统档案保护技术的落后淘汰与创新求存
        4.2.2 档案载体种类复杂多样
        4.2.3 电子文件的安全保障成为世界难题
        4.2.4 修复手段研究难度增加
        4.2.5 新的技术环境要求新的档案保护机制
    4.3 如何应对科技进步给档案保护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3.1 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
        4.3.2 继承传统的同时不忘创新
        4.3.3 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5 我国档案保护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5.1 档案保护对象方面
    5.2 档案保护人才方面
    5.3 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方面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台湾《醒报》词汇考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语料来源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第2章 《醒报》词汇统计与分析
    2.1 《醒报》词表
        2.1.1 《醒报》词表的获取
        2.1.2 《醒报》词表分析
    2.2 《醒报》词表与大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对比分析
        2.2.1 《醒报》词表与《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存在差异的部分
        2.2.2 《醒报》词表与《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相同的部分
第3章 《醒报》与大陆存有差异的词汇的分析
    3.1 词形完全相同所指不同
        3.1.1 使用范围有大小之别
        3.1.2 所指对象有别
        3.1.3 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3.1.4 由缩略语产生的词形相同的词
    3.2 所指相同而词形有异的词语
        3.2.1 外来词的差异
        3.2.2 词序相反
        3.2.3 语素相近
        3.2.4 新兴事物命名不同造成词形不同
        3.2.5 由于缩略造成的词形略有不同
    3.3 台湾特有词
        3.3.1 社会制度的不同产生的特有词
        3.3.2 具有特色的社会生活产生的特有词
    3.4 台湾保留下来的旧词语
第4章 《醒报》新闻用词中与大陆普通话用词的相同部分
    4.1 历史传承词
    4.2 使用一致的外来词
        4.2.1 来源于英语的外来词
        4.2.2 来源于日语的词
    4.3 行业词采用一致的用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我国档案保护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我国档案保护发展状况的系统研究
        1.2.2 关于我国古代档案保护发展状况的研究
        1.2.3 关于我国近代档案保护发展状况的研究
        1.2.4 关于我国现当代档案保护发展状况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创新点及特色
2 我国古代档案保护发展状况
    2.1 我国古代档案保护发展简史
        2.1.1 甲骨档案
        2.1.2 金石档案
        2.1.3 简牍档案
        2.1.4 缣帛档案
        2.1.5 纸质档案
    2.2 我国古代档案保护发展评述
        2.2.1 我国古代档案保护发展特点
        2.2.2 我国古代档案保护发展成就
        2.2.3 我国古代档案保护发展局限
3 我国近代档案保护发展状况
    3.1 我国近代档案保护发展简史
    3.2 我国近代档案保护发展评述
        3.2.1 我国近代档案保护发展特点
        3.2.2 我国近代档案保护发展成就
        3.2.3 我国近代档案保护发展局限
4 我国现当代档案保护发展状况
    4.1 我国现当代档案保护发展简史
    4.2 我国现当代档案保护发展评述
        4.2.1 我国现当代档案保护发展特点
        4.2.2 我国现当代档案保护发展成就
        4.2.3 我国现当代档案保护发展局限
5 我国档案保护发展规律
    5.1 载体发展变迁与保护技术发展
    5.2 档案保护发展过程的曲折性
    5.3 档案保护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
    5.4 影响档案保护发展的环境因素
6 我国档案保护发展趋势展望
    6.1 档案保护的主要对象
    6.2 理论研究将获得加强
    6.3 传统技术的发扬与改革
    6.4 科技创新助推保护发展
    6.5 保护技术成果的市场化
    6.6 国际交流与合作频繁、深入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我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一、研究现状
    二、写作思路与结构
    三、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三)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我国档案库房建筑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古代档案库房建筑技术概述
    二、古代档案库房建筑技术的利弊分析
    三、档案库房建筑技术的传承与摒弃
        (一) 传承
        (二) 摒弃
    四、档案库房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一) “绿色低碳档案库房”
        (二) 重视人文因素,提倡以人为本
        (三) 智能化档案库房
        (四) 档案库房建筑的环廊设计
第三章 我国档案虫霉防治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古代档案虫霉防治技术概述
        (一) 防虫技术
        (二) 防霉技术
    二、古代档案虫霉防治技术的利弊分析
    三、档案虫霉防治技术的传承和摒弃
        (一) 传承
        (二) 摒弃
    四、档案虫霉防治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一) “绿色环保”的指导思想
        (二) 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法
        (三) 植物性虫霉防治药剂的研发
        (四) 多功能环保档案盒
        (五) 低温冷冻杀虫法
        (六) 纳米技术防治虫霉
第四章 我国档案修裱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古代档案修裱技术概述
    二、古代档案修裱技术的利弊分析
    三、档案修裱技术的传承与摒弃
        (一) 传承
        (二) 摒弃
    四、档案修裱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一) 修裱机
        (二) 纸浆补洞技术
        (三) 新型加固技术
        (四) 酶制剂的使用
        (五) 纳米保护剂
        (六) 修裱过程中的同步脱酸处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10)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集成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集成的必要性
    (一) 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集成是贯彻档案修复“最小干预原则”的需要
    (二) 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集成是减小“保护性破坏’的需要
二、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集成的可行性
    (一) 档案修复步骤的集成
    (二) 档案修复技术方法的集成
    (三) 档案修复技术成果的集成
三、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集成的实现
    (一) 注重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二) 加强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
    (三) 与图书、情报等领域开展横向合作
    (四) 要逐步培养掌握集成技术的人员
四、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集成中的相关问题
    (一) 技术集成必须始终贯彻国家重点档案修裱原则
    (二) 集成的技术必须是成熟技术的融合, 实施过程和具体操作都必须细化
    (三) 处理好集成技术通用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四) 使用集成技术修复的档案必须建立修复档案

四、纸浆补洞法抢救档案的优势及操作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古籍污染菌株鉴定及其清洗与加固剂研制[D]. 孙超. 辽宁大学, 2018(01)
  • [2]酸化糟朽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研究[D]. 张娟.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
  • [3]派拉纶涂敷档案的应用研究[J]. 龚燕华,钱唐根. 档案学研究, 2015(05)
  • [4]古籍修复中补纸的研究[J]. 郑冬青,张金萍,何子晨. 文物修复与研究, 2014(00)
  • [5]基于CBR技术的古籍修复中的隐性知识挖掘研究[D]. 刘洪泉. 沈阳师范大学, 2014(09)
  • [6]论科技进步对档案保护技术的影响[D]. 吴腾腾. 安徽大学, 2014(08)
  • [7]台湾《醒报》词汇考察与分析[D]. 马静. 河北大学, 2011(11)
  • [8]我国档案保护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 吴敏. 安徽大学, 2011(04)
  • [9]我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D]. 赵咪咪. 苏州大学, 2010(01)
  • [10]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集成化研究[J]. 于海燕. 档案学通讯, 2010(02)

标签:;  ;  

纸浆充填法抢救档案的优势及操作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