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附24例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附24例分析

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损害临床与病理特征——附24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琳琳[1](2020)在《6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及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诊断的6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初次就诊科室、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血钙、血清肌酐、β2微球蛋白、骨髓浆细胞比例、分期、分型等情况。2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3运用SPSS23.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67例MM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36例,男:女0.86:1,年龄范围32-86岁,中位年龄62岁,其中≥60岁占63%(42例)。患者初次就诊科室涉及血液科、骨科、肾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胸外科、肿瘤科、呼吸内科等11个科室,前3位科室分别为血液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起病以骨痛为表现者18例(27%),以恶心、呕吐、纳差为表现者18例(27%),以乏力为表现者16例(24%),以呼吸道感染为表现者6例(9%),以皮肤黏膜出血为表现者5例(7%),以蛋白尿为表现者4例(6%)。IgG型32例(47%),IgA型16例(24%),轻链型12例(18%),IgD型的6例(9%),不分泌型的1例(2%)。血清肌酐≥177μmol/L 27例(40%),高钙血症患者10例(15%),全血细胞减少6例(9%),骨骼损害42例(63%)。根据ISS分期,I期10例(15%),Ⅱ期28例(42%),Ⅲ期29例(43%)。2 MM患者VEGF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MM患者骨髓中VEGF的表达与患者ISS分期、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而与年龄、骨髓中浆细胞比例、血清肌酐值无关。结论1本研究中67例MM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岁,其中≥60岁占63%(42例)。初次就诊科室涉及广泛,以血液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最常见。起病以恶心、呕吐、纳差、骨痛、乏力为常见临床表现。多发性骨髓瘤的ISS分期以Ⅱ、Ⅲ期为主,分型以IgG最常见,其次为IgA型。2 MM患者VEGF表达水平明显增高,VEGF的表达与患者ISS分期、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而与年龄、骨髓中浆细胞比例、血清肌酐值无关。图[1]幅;表[8]个;参[122]篇。

张龙飞[2](2020)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致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例分析,探讨和总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患者的患病特点、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表现及诊断治疗,以增强临床医师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认识及重视,提高其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及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患者的患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表现及诊断、治疗等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结果:患者女性,38岁,主因口干、眼干、夜尿增多伴乏力、低热8个月,发现血肌酐升高5天入院,入院前5天查尿素7.06mmol/L、血肌酐140umol/L、血钾2.48mmol/L、血氯122.4mmol/L、血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11.7mmol/L、阴离子间隙(AG)11.9mmol/L、尿PH7.0、尿蛋白1+,CT提示双肾微小结石,入院后检测血抗SSA、抗SSB抗体阳性;下唇腺活检示干燥综合征,Chisholm分级Ⅳ级;肾脏组织病理表现为间质多灶状纤维化伴单个核细胞(以浆细胞为主)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多灶状萎缩,部分管腔代偿性扩张,大部分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节段性增生,免疫荧光示Ig G、Ig A、C3于系膜区和毛细血管襻沉积;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给予患者甲泼尼龙联合羟氯喹治疗,同时积极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处理,患者血肌酐一定程度下降,低钾血症及酸中毒被纠正后出院。患者出院后对其随访6月余,醋酸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血肌酐波动于99.89-115.46umol/L,多次查血钾、血氯、TCO2等均在正常范围,故患者最终诊断:1.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Ⅰ型肾小管酸中毒双肾微小结石2.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多见且以女性为主,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肾小管酸中毒和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具体可表现为正常阴离子间隙性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乏力、泌尿系结石、多饮、多尿、夜尿增多等,除此之外蛋白尿和血肌酐升高者在初诊患者中也较多见。p SS肾损害病理特点主要为肾间质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不同程度呈多灶状浸润,造成不同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破坏和肾间质纤维化,病理类型以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或合并肾小球病变最常见,肾小球病变以系膜区不同程度增生性病变为主要表现,免疫荧光主要为Ig G、Ig A、C3于系膜区和毛细血管襻沉积为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大部分患者治疗后肾小管酸中毒和低钾血症可被纠正,肾功能可一定程度得到恢复且可长期保持稳定,也有患者对其治疗不敏感,逐渐发展至不可逆性肾损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避免发生不可逆性肾损害的重要举措。

唐君平,黄洁平,张魁正,何敏,曾晓琳[3](2018)在《以腰痛为临床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肾病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为更好地提高骨髓瘤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本研究分析了1例以腰痛为临床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并通过文献复习,总结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的诊治经验。结果显示,本例以腰痛为临床表现的患者,行骨髓穿刺术后明确诊断为骨髓瘤肾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对骨髓瘤肾病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可见骨髓瘤肾病患者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患者可因为骨痛、蛋白尿或贫血表现首诊于骨科、肾内科或血液科,基层医院易误诊误治。

任荣,热孜万古丽·阿布都拉,姜鸿[4](2017)在《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为亚急性肾间质肾炎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恶性疾病,肾损害是MM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由于MM肾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起病隐匿,误、漏诊率高。本例MM肾损害早期症状、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及肾脏病理表现不典型,误诊为亚急性肾间质肾炎。结合相关文献及本例患者,对于MM肾损害早期,患者应及时行血尿固定蛋白电泳、尿轻链蛋白检测及骨髓穿刺,可以提高MM早期检出率。另外,如肾脏病理提示肾脏蛋白管型为嗜酸性、黏稠呈层板状,需要高度警惕MM肾损害,及时行骨髓穿刺明确诊断,积极化疗,降低病死率。

梁丹丹,黄湘华,任贵生,陈文萃,李晓梅,梁少姗,徐峰,刘志红,曾彩虹[5](2016)在《多发性骨髓瘤伴肾脏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伴肾脏病变患者的肾脏病理类型、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112例临床诊断MM伴肾脏病变并行肾活检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析肾脏病理类型谱及各病理类型的临床和预后差异。结果:MM伴肾脏病变患者以男性多见,46.4%表现肾病范围蛋白尿,9.8%为肾病综合征,镜下血尿和肾功能损害的比例分别占25.9%和68.8%。依据肾活检病理,肾脏病变分MM相关(75.9%)、MM不相关肾脏病变(18.8%)、两者合并存在(1.8%)及肾脏病理基本正常(3.5%)。MM相关肾脏病变以管型肾病(MCN)、淀粉样变性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MIDD)最常见。MCN患者行肾活检时血清肌酐水平最高,肾脏病理示肾小管间质急性病变最重。淀粉样变性患者发病时年龄更大,临床多表现肾病综合征,血中升高的轻链以λ为主。MIDD患者临床肾功能不全及血尿发生率高,血中升高的轻链以κ为主,肾脏病理示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慢性病变最重。MM相关肾脏病变患者预后显着差于MM不相关肾脏病变患者。对于前者,AMY组肾存活时间优于MCN和MIDD组,但人中位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M伴肾脏病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各有所不同,预后亦存在差异,肾活检有助于明确肾脏病理类型和程度、判断预后。

杨建兵,彭李,李明鹏,陈德政,张勇,王明莉[6](2016)在《血液净化对多发性骨髓瘤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多发性骨髓瘤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净化+化疗法+急性肾损伤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急性肾损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血清球蛋白和血沉等临床实验室指标情况;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和胱抑素C(CysC)等临床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5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DH、C反应蛋白、血清球蛋白和血沉等临床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DH、C反应蛋白、血清球蛋白和血沉指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BUN、Cr、β2-MG和CysC等临床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BUN、Cr、β2-MG和CysC等临床指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并急性肾损伤进行血液净化疗法,可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肾损害程度,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邵永朝[7](2016)在《浅析尿液肾功能检查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肾病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尿液肾功能检查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肾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诊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对其进行常规肾功能检查,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其尿液肾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将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观察尿液肾功能检查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80例患者通过尿液肾功能检查,有69例患者检查出存有肾损害(86.25%);通过常规肾功能检查出42例患者存有肾损害(52.50%),两种检查方法的肾损害检出率相比较,尿液肾功能检查明显高于常规肾功能检查(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采用尿液肾功能检查进行诊断,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查出患者的肾损害情况,同时对于病变早期患者的也能够检出,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靖泳,王娟,汤华[8](2016)在《多发性骨髓瘤误诊资料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我国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的特点、初诊临床表现以及误诊、漏诊的原因。方法在万方医学网以"多发性骨髓瘤"和"误诊"为关键词,检索20012013年有关MM误诊分析的相关文献,从中筛选出来自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并报道有就诊时临床表现和症状的文献65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5篇文献累计报道MM误诊患者2 373例,男女比例约1.85∶1。MM初诊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骨关节症状39.2%(1 502/3 832)、血液系统症状25.7%(985/3 832)、感染症状12.13%(465/3 832)、泌尿系症状11.01%(422/3 832)、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3.55%(136/3 832)、心血管症状2.06%(79/3 832)、局部包块0.94%(36/3 832)、浆膜腔积液0.16%(6/3 832)。结论 MM男性多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是MM本质特性,加强对MM病因、病理和临床症状的认识,有望提高MM的首诊确诊率,突破误诊、漏诊的瓶颈。

苏于泰[9](2016)在《46例伴肾脏病理学改变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伴肾脏病理学改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肾脏病理、临床特征和预后,为伴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线索。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行肾脏穿刺活检的MM患者,共46例。根据肾脏病理结果,将46例患者分为三组:管型肾病组(24例)、淀粉样变组(15例)、其他类型组(7例)。回顾性分析三组肾脏病理类型的MM患者的肾脏病理、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DS分期结果显示,管型肾病组中0%分布于Ⅰ期、29.2%(7/24)分布于Ⅱ期、70.8%(17/24)分布于Ⅲ期,9.1%(4/24)分布于亚型A、90.9%(20/24)分布于亚型B;淀粉样变组中53.3%(8/15)分布于I期、20%(3/24)分布于Ⅱ期、26.7%(4/24)分布于Ⅲ期,60%(9/15)分布于亚型A、40%(6/15)分布于亚型B;其他类型组中28.6%(2/15)分布于I期、0%分布于Ⅱ期、71.4%(5/7)分布于Ⅲ期,42.9%(3/7)分布于亚型A,57.1%(4/7)分布于亚型B;三组间在分期和亚型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管型肾病组VS淀粉样组,P<0.05;管型肾病组VS其他类型组,P<0.05)。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显示,管型肾病组75%(18/24)未检测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轻链型,相较于淀粉样变组、其他类型组主要为Ig G型,分别为73.3%(11/15)、71.4%(5/7)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型肾病组血清白蛋白为38.8±6.1g/L,肾淀粉样变组为21.5±3.8g/L,其他类型组为29.7±6.2g/L,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尿蛋白蛋白定量结果显示,管型肾病组3.3(1.3-5.0)g/d,淀粉样变7.5(2.7-11)g/d,其他类型组2.9(1.2-8.8)g/d,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管型肾病组VS淀粉样变组,P<0.05)。管型肾病组、淀粉样变组、其他类型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个月、19个月、1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结论伴肾功能损害的MM患者有不同的肾脏病理和临床特征。肾脏病理类型中,管型肾病最常见,淀粉样变次之。多发性骨髓瘤管型肾病时,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多为轻链型;肾淀粉样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低蛋白血症和大量蛋白尿。肾淀粉样变患者多有较轻的临床表现,可能预后相对较好。在非淀粉样变患者中,尤其是管型肾病患者有更严重的临床表现,可能预后较差。

关金[10](2014)在《610例肾穿刺活检患者临床与病理类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我院610例行肾穿刺活检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4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610例行肾活检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参照WHO1982年及改良的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修订方案,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肾脏病理明确诊断,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原发病的构成、肾脏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并比较我院2004年1月~2014年1月前后5年肾脏病理类型的变化。结果:1.共收集610例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468例占(76.7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N)142例占(23.28%),PGD中IgA肾病(IgAN)占(32.69%),其次分别为膜性肾病(MN)占(27.99%),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炎(MsPGN)(26.06%);SGN中最常见的3种疾病依次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占(35.91%),狼疮性肾炎占(26.76%),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占(24.64%)。2.性别分布特点:男性306例占(50.16%),女性304例占(49.84%)。在PGD中男性248例占(52.99%),女性220例占(47.01%),在SGN中,男性58例占(40.85%),女性84例占(59.15%),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男女分布有显着差异(P<0.01)。3.年龄分布特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25~3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IgAN、MsPGN和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3种在25~3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MN在55~6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另外5种病理类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35~44岁年龄组发病最多.狼疮性肾炎在25~3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在14~3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则以35~4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4.分析前后5年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改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2009~2014年间MN检出率提高明显,与其他病理类型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病因变化从总体上看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5.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关系,本组患者肾病综合征(NS)(44.10%)最为常见,其次是肾炎综合征(GH)(39.20%)、慢性肾功能衰竭(14.60%)、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80%)、隐匿性肾小球肾炎(0.30%)。结论: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IgA肾病所占比例最高,膜性肾病发病率升高;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是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病因。2.青壮年为肾小球肾炎的高发人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男女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以女性占优势。3.肾病综合症是最常见的临床分型。

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损害临床与病理特征——附24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损害临床与病理特征——附24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6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及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实验方法
        1.1.3 实验相关试剂及器材
        1.1.4 实验步骤
        1.1.5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初次就诊科室
        1.2.2 年龄和性别分布
        1.2.3 临床表现
        1.2.4 血常规参数
        1.2.5 血清学检查
        1.2.6 骨髓浆细胞比例
        1.2.7 免疫球蛋白分型
        1.2.8 临床分期
        1.2.9 VEGF在 MM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参数的关系
    1.3 讨论
        1.3.1 初次就诊科室
        1.3.2 年龄和性别
        1.3.3 临床特征分析
        1.3.4 骨髓浆细胞比例
        1.3.5 VEGF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相关研究
    2.1 多发性骨髓瘤及VEGF概述
        2.1.1 多发性骨髓瘤
        2.1.2 VEGF
    2.2 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相关研究
        2.2.1 VEGF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2.2 关于miRNA调节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
        2.2.3 关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
        2.2.4 细胞遗传学与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
        2.2.5 关于Survivin与 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
    2.3 靶向血管生成的抗骨髓瘤治疗
        2.3.1 沙利度胺
        2.3.2 蛋白酶体抑制剂
        2.3.3 血管内皮抑素
        2.3.4 MPO250
        2.3.5 青蒿琥酯
    2.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致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病例简介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以腰痛为临床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肾病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4)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为亚急性肾间质肾炎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2 讨论

(5)多发性骨髓瘤伴肾脏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
    病理资料
    治疗随访资料及观察终点
    统计方法
结果
    MM肾损害病理类型分布
    MM伴肾脏病变临床特点
    不同病理类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治疗及随访情况
讨论

(6)血液净化对多发性骨髓瘤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7)浅析尿液肾功能检查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肾病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的肾损害检出情况
    2.2 不同分期患者的肾损害检出情况
3 讨论

(8)多发性骨髓瘤误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MM误诊患者就诊时首发临床症状频数分布表。见表1。
    2.2 MM患者相关初发症状
3 讨论

(9)46例伴肾脏病理学改变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关键词索引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伴肾脏病理学改变的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610例肾穿刺活检患者临床与病理类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损害临床与病理特征——附24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6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及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D]. 刘琳琳.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致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 张龙飞.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3]以腰痛为临床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肾病1例并文献复习[J]. 唐君平,黄洁平,张魁正,何敏,曾晓琳. 中国当代医药, 2018(06)
  • [4]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为亚急性肾间质肾炎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任荣,热孜万古丽·阿布都拉,姜鸿. 中国全科医学, 2017(14)
  • [5]多发性骨髓瘤伴肾脏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J]. 梁丹丹,黄湘华,任贵生,陈文萃,李晓梅,梁少姗,徐峰,刘志红,曾彩虹.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6(05)
  • [6]血液净化对多发性骨髓瘤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分析[J]. 杨建兵,彭李,李明鹏,陈德政,张勇,王明莉.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07)
  • [7]浅析尿液肾功能检查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肾病中的价值[J]. 邵永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47)
  • [8]多发性骨髓瘤误诊资料分析[J]. 周靖泳,王娟,汤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10)
  • [9]46例伴肾脏病理学改变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分析[D]. 苏于泰. 郑州大学, 2016(03)
  • [10]610例肾穿刺活检患者临床与病理类型分析[D]. 关金. 大连医科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附24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