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意见

关于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意见

一、对专业课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意见(论文文献综述)

毕倡源[1](2020)在《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进入21世纪以来进行了多次教学方面的改革,在教案、教材、教法等各个方向都有所突破,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显着提高,但同时也有诸多未被解决的问题。“教师缺乏企业经验,不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教材内容缺乏职教特色,教学案例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等。从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来看,由于近几年教学设备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图样和视图变得可视化和立体化。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尺规制图教学相比,忽略了做图的过程,只注重结果。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忽略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所使用的多是陈旧的,与当下生产相脱离的教学案例。通过研读职业教育内涵,调研和探讨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需求,梳理现有教学方法存在的差距,结合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提出“任务引入阶段、任务分析-完成阶段、任务指导阶段和任务评价阶段”的四阶段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机械制图课程四阶段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设计。将机械制图课程四阶段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1902班,1901班应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通过一学期教学实验,发现1901班课堂参与率为46%,1902班课堂参与率为96%,期中考试及格率分别为64%和90%,期末考试的及格率分别为74%和92%。通过对机械制图课程四阶段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开发与产业贴合的教学案例,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掌握实际生产中的新工艺、新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卢威,陈娜[2](2016)在《高职院校焊接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高职院校焊接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材使用情况的现状,以及目前高职教材开发和编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途径。

翟颖[3](2015)在《职业院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职业院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材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教材开发、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叶云飞,曹巨江[4](2015)在《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中的截拳道》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当前社会上风行的一体化教学大探讨,本文通过截拳道思想的启示,从一体化教学的实质和哲学思想方面探讨和分析了一体化教学的科学内涵,提出从思想深度来研究一体化教学,通过分析教育教学资源的阴阳关系来分析该如何做好一体化教育教学。

谢勇旗[5](2014)在《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反思、批判、吸收、建构”为研究脉络,融入了模块化设计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形成了有解释力的理论成果和有指导性的操作范式,并从制度层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政策提供参考。本文架构共分为九章。第一章详细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相关概念、研究意义与价值,重点梳理和分析了我国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研究现状与问题,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归纳总结了研究内容、研究难点、问题与创新。第二章重点回顾了“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历史发展,分析了“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建设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制约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三大问题:标准与认证问题、培养与发展问题、政策与制度问题。第三章总结了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的经验,从国际视野寻求对我国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借鉴与启示。第四章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必然性,总结了四类八种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模式与方法,从利益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问题之源,认为我国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最根本的问题是机制缺失。第五章重点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四大基础,即理论基础、政策基础、现实基础、关联基础。第六章研究了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利益机制构建的博弈过程,探讨了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实现途径。第七章从合作过程、组织机构、合作路径三个方面研究了运行机制的建立过程;设计了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结果评价系统化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方案开发与实施模式;引入培训成果转化理论,分析了影响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成果转化的因素,提出了促进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成果转化的三大策略。第八章从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强化企业参与责任、建立制度体系、建立经费投入机制等方面,构建了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保障机制。第九章进行了系统总结,梳理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与观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展望。

杜良行[6](2014)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化学对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然而当下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的化学教学现状却远不堪此任。学生兴趣缺乏、教学理念固化、教学方式单一等原因造成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不够有效高效。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后,因化学基础薄弱而带来的学生科学素养、理性思维、实验态度等的缺乏给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带来诸多限制。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和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使得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势在必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文立足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运用文献研究、资料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从梳理知识点、改进教学内容、开发活动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编制课后习题、变革教学评价等几方面切入,进行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实践的探索和研究。研究表明,在五年制高等职业护理专业的化学教学中,化学课的课程意义、模块整合、资源开发、教学方法、实验练习、评价方式等的讨论与改革,都必须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重新评估化学课的地位作用、探索适合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的教学实践研究对于五年制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创新意义与现实作用。

田琳[7](2011)在《职业技能鉴定在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的渗透》文中研究表明在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渗透职业技能鉴定,有利于中职学校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促进一体化教学的质量提升,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质量,促进中职学校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姚丽霞[8](2010)在《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现象的现状调查及成因与对策研究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张家港职教中心办班点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学制,五年制高职教育以其独有的优势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逐步发展壮大。一方面,社会对五年制高职毕业生需求加大,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等原因,五年制学生中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数量也相当多。厌学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五年制高职教育却是一个建办只有二十多年的学制类型,在这样一个新学制下,学生的厌学原因有哪些,是值得去研究和探索的。本文以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查找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符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的对策。文章除结束语外,共分五章内容。文章的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叙述了国外五年制学校发展概况和学生学习的状况;第二章,对厌学、五年制高职学生、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等相关概念作了界定;第三章,主要阐述了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的消极影响,围绕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的现状所做的调查,从学生厌学的总体状况、入校后对学校、学习的态度、对学习内容的反应、对作业的反应、对考试的反应、以及学生课堂行为所表现出的厌学反应、在课外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来分析学生厌学的调查结果。第四章,针对第三章的调查结果,查找原因。学生厌学与社会环境对五年制高职教育认识不足,对其地位不是充分肯定有关;与学生家庭的氛围、家长的观念、家长的素质等有关;与学校的校风、班风、学风有关,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生学习的内容、教材、实训环境和设施有关,与教师教学的态度、方法、手段有关;学生厌学还与其自身思想认识不足,态度不端,缺乏自信等有关。第五章,围绕厌学原因,查找对策。要消除厌学,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社会地位被认同,家长才会转变观念,学生才不会自卑;其次,要转变家长的观念,提升家长的素质,学校要加强家校联系,有目的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而消除厌学的重点在学校。学校要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加强校企合作,改革专业设置、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当然消除厌学还离不开深入实际做好学生思想的转变工作。第六章,简单介绍了针对学生厌学的问题,学校积极采取对策,通过实施“三性五化六合一”的职教课堂教学新模式,对学生的厌学进行了一系列有意、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并初步取得实效。

王卫红[9](2007)在《五年制高职化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文中提出五年制高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将三年职业高中(中专)和两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专)合并,初中毕业后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大专学历教育(也称五年制大专班)。统编教材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本文通过对校本理论的研究,结合学校实际、专业实际和学生实际,尝试开发了一套适用于本校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化学校本教材,主要突出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时代性与生活性,教学内容的辅助性及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注重过程评价,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本论文分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第四部分校本教材的教学实践及反思。

高宝立[10](2007)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人文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人文教育缺失反映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偏差与办学目标的错位。通过职业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人文素质和职业人文精神,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本质体现与办学目标的应然选择。在现实教育生活中,人文教育应该是具体的、生动的,尤其应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及将来的社会角色或职业角色密切联系。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活动包含着不同性质和内容的人文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不同内涵的人文素质。笔者通过对我国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师生问卷调研和访谈,发现这一类型学校的师生对于人文教育内容的需求与其他类型院校有很大的不同,故经理论辨析,形成了“职业人文教育”这一核心概念。所谓职业人文教育,是在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一种形成其职业素质、养成职业精神的教育活动;其内容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其特点就在于它的职业性、完整性、综合性、开放性、渗透性、活动性。以职业性为其本质特征的职业人文教育,以其完整性和综合性构成职业教育的灵魂,以其渗透性和活动性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其开放性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实现。本文围绕“职业人文教育”这一主题,通过对全国15个城市26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职业人文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特点,以及实施职业人文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论文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现状、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调查表明,目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人文教育水平很不平衡,一些院校对于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尤其缺乏以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内容的职业人文教育。第二部分,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失的历史与现实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科学主义价值观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居支配地位,至今仍对高等职业教育有着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存在偏差,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导致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唯技术主义教育观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定位偏差导致人文教育的针对性不强;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未能紧密契合其人才培养规格,并且缺乏激励教师进行职业人文教育的机制。第三部分,通过分析高等职业院校独特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课程设计以及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出“职业人文教育”这一核心概念,总结出职业人文教育内容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概括了职业人文教育的特点在于它的职业性、完整性、综合性、开放性、渗透性、活动性,并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职业人文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第四和第五部分,结合部分高职院校的成功案例,探讨了实施职业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包括: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办学理念、以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建构体现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等,试图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完善的职业人文教育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二、对专业课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意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专业课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案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际意义
    (三)研究现状分析
        1.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现状
        2.机械制图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实地研究法
        3.调查法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理论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特征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多元智力理论
    (四)任务设计原则
        1.目标明确
        2.设计合理
        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4.注重教学情境创设
三、中职学校情况调查分析
    (一)机械制图教学现状
        1.教学高耗低效
        2.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3.课程脱离实际
    (二)企业人才需求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优势
        1.树立岗位意识
        2.让知识简单易学
        3.向专业课程自然过渡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了解不全面
        2.任务设计受限
        3.任务跨度大
        4.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五)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策略
        1.课前充分准备
        2.任务理论联系实际
        3.任务设置合理
        4.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四、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一)授课对象介绍
    (二)对照组授课模式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模式
        1.理论依据
        2.教学目标
        3.操作程序
        4.实现条件
        5.教学评价
        6.专家意见
    (四)教学案例实施
        1.教学准备
        2.教学过程
        3.教学总结
    (五)教学实施对比分析
        1.师生对教改看法
        2.期中考试成绩
        3.日常作业完成情况
        4.期末考试成绩
        5.教学效果对比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机械制图授课教师及企业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C 中职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运用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2)高职院校焊接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焊接自动化专业教材的现状
二、焊接专业一体化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部分的知识缺乏介绍
    (二)各教材知识点介绍存在多处重复
    (三)教材的编写缺乏企业和市场调研
三、改进焊接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材的几点意见
    (一)统一制定模块教学计划
    (二)强调基础知识教学
    (三)整合知识点,避免重复讲解
    (四)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行业调研

(3)职业院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汽修专业一体化教材的现状
二、汽修专业一体化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 基础知识缺乏介绍
    (二) 知识点介绍与其他教材存在重复
    (三) 编写教材时缺乏市场、企业调研
三、改进汽修专业一体化教材的几点意见
    (一) 统筹安排, 统一制定模块教学计划
    (二) 合理安排基础知识教学
    (三) 避免重复讲解
    (四) 合理安排进度, 编制相应的教学讲义
    (五) 进行行业、企业调研, 适应实际岗位需求

(4)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中的截拳道(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一体化教学存在的几种不完全正确的认识
    1. 将一体化教学看成把教师和教学设施、场地等的堆积
    2. 把一体化教学简单地看成工学交替学习过程
    3. 将一体化教学简单理解成将理论课搬到实习场完成
    4. 将一体化教学完全视为校本位教育教学工作
二、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中的截拳道
三、一体化教学实际操作中的思考

(5)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分析
        1.1.2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界定
        1.1.3 研究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现状
        1.2.1 研究途径及形式
        1.2.2 内涵和标准研究
        1.2.3 专业实践能力研究
        1.2.4 校企合作培养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1.4.1 主要内容
        1.4.2 创新之处
第二章“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历史回顾
    2.1“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发展脉络
        2.1.1 改革开放前:“双师型”职教师资“不自觉”培养期
        2.1.2 改革开放至1988年:“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萌芽期
        2.1.3 1989至1998年:“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理论探讨与实践期
        2.1.4 1999年至今:“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行政推进与创新期
    2.2“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现状分析
        2.2.1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现状
        2.2.2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现状
    2.3“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主要问题
        2.3.1“双师型”职教师资标准与认证
        2.3.2“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与发展
        2.3.3“双师型”职教师资政策与制度
第三章“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视野
    3.1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
        3.1.1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经验
        3.1.2 借鉴与启示
    3.2 英国职教师资培养
        3.2.1 英国职教师资培养的经验
        3.2.2 借鉴与启示
    3.3 澳大利亚职教师资培养
        3.3.1 澳大利亚职教师资培养的经验
        3.3.2 借鉴与启示
    3.4 美国职教师资培养
        3.4.1 美国职教师资培养的经验
        3.4.2 借鉴与启示
第四章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实践
    4.1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提出
        4.1.1“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
        4.1.2 实践能力是“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重点和难点
        4.1.3“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离不开企业的真实环境
    4.2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基本模式
        4.2.1 合作共建培养模式
        4.2.2 企业实践培养模式
        4.2.3 政府购买培养模式
        4.2.4“师徒结对”培养模式
    4.3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问题之源
        4.3.1 利益机制缺失
        4.3.2 运行机制尚未建立
        4.3.3 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第五章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基础分析
    5.1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理论基础
        5.1.1“教劳结合”理论
        5.1.2 情境学习理论
        5.1.3 资源依赖理论
        5.1.4 利益相关者理论
        5.1.5 终身教育理论
    5.2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政策基础
        5.2.1 支持校企合作是建国以来一贯的政策导向
        5.2.2 近年出台的文件更加明确了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
        5.2.3 现有政策包含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的内容
    5.3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现实基础
        5.3.1 校企合作的逐步推开
        5.3.2 职教师资标准的转变
        5.3.3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5.4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关联基础
        5.4.1 内在的关联性
        5.4.2 外在的关联性
第六章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利益机制
    6.1“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分析
        6.1.1 职业学校利益诉求
        6.1.2 政府利益诉求
        6.1.3 企业利益诉求
        6.1.4 社会公众利益诉求
    6.2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利益机制建立的博弈分析
        6.2.1 职业学校与政府的博弈
        6.2.2 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博弈
        6.2.3 职业学校与社会公众的博弈
    6.3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利益诉求的实现途径
        6.3.1 合理引导利益诉求
        6.3.2 提升学校自身实力
        6.3.3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6.3.4 构建信息披露机制
第七章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运行机制
    7.1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运行机制的建立
        7.1.1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基本流程
        7.1.2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组织机构
        7.1.3“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校企合作的途径选择
    7.2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方案的开发与实施
        7.2.1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需求分析
        7.2.2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方案设计
        7.2.3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方案实施
        7.2.4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效果评价
    7.3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成果转化
        7.3.1 培训成果转化的理论依据
        7.3.2 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
        7.3.3 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策略
第八章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保障机制
    8.1 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中的职能作用
        8.1.1 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思路
        8.1.2 构建校企合作的信息资源服务机制
    8.2 明确并强化落实企业参与“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责任
        8.2.1 明确企业参与的法律地位与责任
        8.2.2 强化行业组织的约束与监督作用
    8.3 建立推动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制度体系
        8.3.1 实行有利于校企合作的税收政策
        8.3.2 推进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
    8.4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经费投入机制
        8.4.1 稳定公共财政投入的体制
        8.4.2 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
第九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1.1.2 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1.1.3 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现状急待改变
    1.2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方法
        1.2.1 课题研究的价值
        1.2.2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2章 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
    2.1 职业教育理念的研究
    2.2 五年制高职化学课程设置的问题研究
    2.3 有效教学的研究
    2.4 化学活动课程开发的研究
第3章 护理专业化学教与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3.1 问卷调查
        3.1.1 问卷的设计
        3.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学生调查情况
        3.2.2 教师调查情况
第4章 护理专业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4.1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所需化学知识点的梳理
    4.2 优选课堂教学内容,体现护理专业特色
    4.3 改革创新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4.3.1 端正实验态度,养成良好习惯
        4.3.2 改革实验内容,对接岗位技能
        4.3.3 利用小组实验,培养协作能力
        4.3.4 强化操作技能,重视实验考核
    4.4 重新编制课后习题,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4.4.1 结合后续课程需要,将专业问题引入习题
        4.4.2 结合护士执考要求,提高学生执考能力
        4.4.3 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增加习题信息容量
    4.5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5.1 注重评价内容的科学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5.2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6 开发设计活动课程,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5.1 重新认识职业教育
    5.2 重视高职护理人才培养
    5.3 确立化学在卫生职业学校重要地位和作用
    5.4 教师转变思想,敢于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附录1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学习情况调查表
附录2 专业教师观点调查表
附录3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课程标准(节选)
附录4 选修课活动图片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职业技能鉴定在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的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现状分析
    1. 职业院校各专业具有教委版和行业版的教学计划、大纲,
    2. 职业院校各专业的教学大纲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应工种的职业标准和鉴定标准的内容不相符。
    3. 教学活动组织与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对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分配比率不同。
    4. 近年, 学校虽然也进行教学改革, 加大技能训练的力度,
    5. 学校在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时, 因其所授内容不能全面涵
    6. 从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来看, 职业教育师资不足。
    7. 社会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 并且存在这样一种偏见, 认
二、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渗透职业技能鉴定的意义
    1. 有利于教学实践改革的深入。
    2. 有利于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3. 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开展。
    4. 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职业技能鉴定在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的渗透
    1. 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职业标准, 结合地方经济的发
    2. 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职业标准,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
    3. 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职业标准, 以配套的专业课程
    4. 实行考教分离。
    5. 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建设。
    6. 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环境。
    7. 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评价体系。

(8)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现象的现状调查及成因与对策研究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张家港职教中心办班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文献综述
第二章 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厌学的概念界定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概念界定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的概念界定
第三章 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的消极影响
    二、当前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的现状调查与基本情况概述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 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的社会环境影响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的家庭原因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的学校因素分析
    四、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的自身原因分析
第五章 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的对策研究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提升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三、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学校管理
    四、树立自觉学习意识,自我纠正厌学思想
第六章 改变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现状的实践探索
    一、“三性五化六合一”职教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成
    二、围绕这种新模式,学校积极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味
    三、关于“三性五化六合一”职教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论证及效果评价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五年制高职化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
        1.1.1 国内的情况
        1.1.2 国外的情况
    1.2 五年制高职的特点分析
        1.2.1 五年制高职的涵义
        1.2.2 五年制高职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1.2.3 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
    1.3 五年制高职课程改革
        1.3.1 江苏职校课程改革形势
        1.3.2 我校课程改革情况
    1.4 基础文化课改革
        1.4.1 基础文化课教学现状
        1.4.2 基础文化课课程内容改革纲要
    1.5 五年制高职化学课程改革
        1.5.1 五年制高职化学课程改革思路
        1.5.2 五年制高职现行化学教材使用中的问题
        1.5.3 校本教材的提出
第二部分 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基础
    2.1 课程及教材的内涵
        2.1.1 课程的概念及分类
        2.1.2 课程内容的选择
        2.1.3 教材的涵义
    2.2 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的内涵
        2.2.1 校本课程的涵义
        2.2.2 校本课程的3 个基点
        2.2.3 校本教材的涵义
第三部分 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
    3.1 我校情况分析
    3.2 化学校本教材开发的指导思想
    3.3 化学校本教材开发的目标
    3.4 化学校本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
        3.4.1 分析学生需求
        3.4.2 分析专业需求
        3.4.3 从化学与生活的角度分析
    3.5 化学校本教材开发的结构和编排顺序
第四部分 校本教材的教学实践及反思
    4.1 校本教材的使用对象
    4.2 校本教材使用示范
    4.3 教材使用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及结果分析
    4.4 校本教材开发和使用的反思
        4.4.1 校本教材开发过程的总体分析
        4.4.2 个人反思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编文献
附录
后记
详细摘要

(10)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Summary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一) 人文教育
        (二) 人文素质
        (三) 职业人文教育
    五、研究目的、方法、思路和步骤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步骤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
    一、人文教育实施面临的困境
        (一) 人文教育未列入学校整体规划
        (二) 对人文教育存在认识误区
    二、学生的人文素质亟待提高
        (一) 学生素质偏低
        (二) 学生基本文史知识欠缺
        (三) 学生诚信问题凸显
    三、人文教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
        (一) 学生对人文教育有比较强烈的需求
        (二) 人文教育课程所占比重不足
        (三) 师生对人文教育课程的内容满意度低
        (四) 人文教育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四、职业人文教育缺失
        (一) 高等职业院校对职业人文教育的实施缺乏系统规划
        (二)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学生课外活动与普通高等学校趋同
第二章 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培养目标定位偏差
        (一) 模糊的办学理念导致培养目标的偏差
        (二) 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
    二、科学主义教育观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 科学主义价值观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居于支配地位
        (二) 唯技术主义教育观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办学定位不准导致人文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一) 人文教育未能紧密契合人才培养规格
        (二) 人文教育未能适应岗位需求
        (三) 缺乏激励教师进行职业人文教育的机制
第三章 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人文教育
    一、职业人文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一) 职业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二) 职业人文教育以其完整性和综合性功能构成职业教育的灵魂
        (三) 职业人文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中具有导向作用
        (四) 职业人文教育为潜在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发展提供动力
        (五) 职业人文教育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实现具有根本性作用
    二、职业人文教育的内容
        (一) 职业价值观
        (二) 职业道德
        (三) 职业能力
        (四) 职业生涯规划
    三、职业人文教育的特点
        (一) 职业性
        (二) 整体性
        (三) 开放性
        (四) 渗透性
        (五) 活动性
第四章 高等职业院校职业人文教育的实施(上)
    一、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办学理念
        (一)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是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的必然选择
        (二)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有助于学校形成特色办学模式
    二、以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为目标进行专业渗透和课程整合
        (一) 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
        (二) 实行体现职业人文教育的课程整合
    三、优化人文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产学结合”
第五章 高等职业院校职业人文教育的实施(下)
    一、建构具有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 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
        (二) 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职业内涵
        (三) 建设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教育环境
        (四) 面向企业和行业开展社会实践
        (五) 开展具有职业人文特点的社团活动
    二、建设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一)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二)加强对教师职业人文素质的培训
        (三)改革教师的评价体系
    三、建立对学生职业人文素质的评价体系
        (一)确立对学生职业人文素质的评价指标
        (二)建立科学灵活的职业人文素质评价机制
        (三)加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对专业课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意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案例设计[D]. 毕倡源.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2]高职院校焊接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研究[J]. 卢威,陈娜. 职教通讯, 2016(09)
  • [3]职业院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的几点思考[J]. 翟颖. 机械职业教育, 2015(09)
  • [4]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中的截拳道[J]. 叶云飞,曹巨江. 新丝路(下旬), 2015(08)
  • [5]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机制研究[D]. 谢勇旗. 天津大学, 2014(08)
  • [6]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实践研究[D]. 杜良行. 南京师范大学, 2014(12)
  • [7]职业技能鉴定在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的渗透[J]. 田琳. 成功(教育), 2011(16)
  • [8]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现象的现状调查及成因与对策研究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张家港职教中心办班点为例[D]. 姚丽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10(08)
  • [9]五年制高职化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D]. 王卫红. 苏州大学, 2007(11)
  • [10]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 高宝立. 厦门大学, 2007(07)

标签:;  ;  ;  ;  ;  

关于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意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