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与β细胞功能保护》继续教育更新

《胰岛素抵抗与β细胞功能保护》继续教育更新

一、“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保护”继续教育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温俊程[1](2021)在《中老年人群基线血尿酸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基线血尿酸(SUA)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IFG)、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基线及2015年追访数据,选择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基线SUA水平进行分组,分析SUA水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不同SUA水平组之间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的各危险因素有无差异。应用线性回归建模来评估空腹血糖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及糖尿病各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2015年追访数据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受损组、糖尿病组。对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在校正混杂变量之后血尿酸与空腹血糖受损及糖尿病的关系。将研究对象按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各年龄层血尿酸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发病的关系。使用ROC曲线评估血尿酸水平对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的预测价值。结果:(1)基线血尿酸四分位数的基本特征: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FPG水平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HDL-C随血尿酸水平升高而降低。(2)4年随访期间,共有467名研究对象发展为空腹血糖受损及糖尿病,累积发病率为12.7%,其中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分别209、258名,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67%、7.0%。血糖正常、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三组之间比较后结果显示:年龄、不同地区、TC、TG、HDL-C、LDL-C、血尿酸、收缩压、舒张压、BMI、腰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学历、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空腹血糖受损单因素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受损组TG、血尿酸、收缩压、舒张压、腰围水平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而年龄、TC、HDL-C、LDL-C、BMI、性别、学历、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组患者的年龄大于非糖尿病组,TC、TG、LDL-C、收缩压、舒张压、BMI、腰围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HDL-C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而不同地区、性别、学历、血尿酸、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空腹血糖水平与血尿酸、收缩压、腰围、年龄呈正相关(P<0.05),与性别、LDL-C、HDL-C、TC、TG、舒张压、BMI、吸烟、饮酒无相关性(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基线血尿酸水平是空腹血糖受损发生的危险因素(OR=3.848、95%Cl=3.343-4.43,P<0.001)。糖尿病发病与基线血尿酸水平无相关性(OR=0.99,95%Cl=0.887-1.105,P=0.862)。在年龄亚组分析中,基线血尿酸对空腹血糖受损的发生均有相关性。(6)血尿酸对空腹血糖受损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血尿酸的AUC=0.8781,当最佳截断值为5.55mg/dl时,敏感度为76.56%,特异度为91.15%。在年龄亚组分层中,血尿酸对空腹血糖受损的发生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血尿酸预测空腹血糖受损的发生优于腰围、收缩压、BMI。血尿酸并不能很好的预测糖尿病的发生。结论:(1)在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中,血尿酸与空腹血糖受损发生风险相关,血尿酸可能是空腹血糖受损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但血尿酸与糖尿病发生风险无相关性,提示血尿酸可作为空腹血糖受损预防的潜在指标。(2)空腹血糖水平与总体研究人群血尿酸呈正相关。(3)基线血尿酸对空腹血糖受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血尿酸优于腰围、收缩压、BMI,血尿酸对糖尿病的诊断无明显的参考价值。

陈玮盈[2](2021)在《基于属性偏序原理的李赛美教授辨治中老年2型糖尿病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凝练千年的智慧结晶,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愈显璀璨。现今名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尚欠缺其科学性,如何将名医经验更好地传承是目前需要探讨与解决的问题,以促进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基于偏序形式结构分析的知识发现崭新方法,对李赛美教授辨治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经验进行更完整与更全面的知识发现及对导师学术思想进行凝练总结,以挖掘潜在的隐性知识,并将其转化成具有价值的可传承性知识。通过对比中年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异同点,从而发现不同年龄的辨治规律特色。对于发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有一定的积极促进意义,提高临床疗效水平,为今后推进中医“现代化、精准化、标准化”提供新的借鉴思路。方法:1.病历的采集与录入:本研究收集、整理2016年01月至2020年0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南楼李赛美教授门诊部,就诊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所有病例按照符合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总共收录了300例,其中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尽可能全面收集完整的病历资料,故对病历的采集与录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2.形式背景的构建:主要运用Txt软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证型、症状、舌象、脉象、主方、药物、药物剂量录入Txt格式数据库。以中年组糖尿病为例:1.以病例作为对象,症状为属性,生成病例-症状形式背景;2.以病例作为对象,证型为属性,生成病例-证型形式背景;3.以病例作为对象,舌象为属性,生成病例-舌象形式背景;4.以病例作为对象,脉象为属性,生成病例-脉象形式背景;5.以病例作为对象,方剂为属性,生成病例-方剂形式背景;6.以病例作为对象,中药为属性,生成病例-中药形式背景;7.以病例作为对象,剂量为属性,生成病例-剂量形式背景。老年组糖尿病按照相同的方式构建相应的形式背景。3.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生成:本研究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数学属性偏序表示原理,建立形式背景,形式背景分层优化,生成属性偏序结构图。4.知识发现与经验研究:知识发现方法主要包括,第一为层次和节点,第二为支线,第三为集群。阅览属性偏序结构图,主要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基于偏序形式结构分析的知识发现方法,整理和总结出李赛美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验,发现隐性知识,对比总结出中年与老年的发病特点、治法、处方、用药、剂量的共同点与差异性。结果:1.证型分布:李赛美教授在治疗中年2型糖尿病,临床上多以六经辨证为主。主要涉及到的六经有阳明证、太阴证、太阳证、少阳证,尤其是阳明证与太阴证最为多见,可见中年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是以阳明证与太阴证为主。从脏腑辨证而言,主要是以肝、脾、肾三脏为主。另外,从病性而言,最常见的是湿热证,此外还包括气虚证、虚寒证、气滞证、血虚证、气虚寒凝证、痰热互结证等。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从六经辨证来看,皆涉及到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大多以太阳证和少阳证为主。从脏腑辨证而言,主要是以肝、脾、肾三脏为主。另外,从病性而言,最常见的是肾气虚证,伴有湿热证,此外包括肝肾两虚证、肾阳虚证、肝郁气滞证、阴虚证、痰热互结证、瘀热互结证、胆热脾寒证、脾胃气虚证等。2.症状特点:在这150例中年糖尿病的病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症状总共有7个,依次为口干、寐差、疲乏、口苦、恶寒、汗多、肢体麻木。其中,口干和寐差占有较大的簇集。舌象方面,苔黄腻提示了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存在湿热的表现,提示湿热之邪是中年糖尿病患者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明显与湿热证密切相关。脉象方面,脉弦与脉滑是最常见的脉象,提示了在病性上大多以热证、实证、湿热证为主。在这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的病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症状总共有7个,依次为夜尿多、寐差、口干、汗多、口苦、肢体麻木、疲乏。其中,夜尿多和寐差占有较大的簇集。舌象方面,苔白腻提示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虚证多见,多为本虚标实,兼痰湿或痰热。脉象方面,脉弦与脉滑是最常见的脉象,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虚证,尤其是肾气虚证,脉弦滑也提示了兼夹肝郁气滞证、痰湿中阻证或痰热互结证等。中年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属于寒热错杂的表现,一般都是同时并见,中年患者往往表里相兼、虚实夹杂;而老年患者则大多在虚证的基础上,夹有局部的湿热蕴结表现。3.主方规律:李赛美教授治疗中年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方剂是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汤主要是常与四君子汤、桂枝汤、理中汤、小柴胡汤、四逆散、增液汤和六味地黄丸合用。葛根芩连汤与四君子汤同时运用时,常与理中汤合并加减,为自拟李氏寒温降糖方。李赛美教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方剂是桂枝汤。桂枝汤主要是常与肾四味、小柴胡汤、四逆散、桂枝加葛根汤、理中汤和桂枝加附子汤合用。最常见的是桂枝汤与小柴胡汤合并运用。4.用药规律:李赛美教授治疗中年2型糖尿病中最常用的中药,这组属性序列依次为黄芩、炙甘草、赤芍、柴胡、淫羊藿、桂枝、葛根、黄连、党参、生姜、法半夏。李赛美教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中最常用的中药,这组属性序列依次为炙甘草、赤芍、桂枝、柴胡、黄芩、黑枣、茯苓、生姜、法半夏。5.剂量规律:提取含有葛根、黄芩、黄连的处方。在中年2型糖尿病中,最常用的药量是葛根45g,黄芩15-20g,黄连15-20g,其次为黄芩30g-40g,黄连30g-40g。最常用的剂量序列依次为赤芍20g、葛根45g、玉米须30g、黄芩15-20g、黄连15-20g、甜叶菊2g、淫羊藿30g、干姜10g、党参30g。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最常用的药量是葛根45g,黄芩15-20g,黄连15-20g。未见大剂量黄芩、黄连30g-40g的运用。最常用的剂量序列依次为玉米须30g、黄芩15-20g、黄连15-20g、赤芍20g、葛根45g、茯苓20g、党参30g、甜叶菊2g、生地黄20g、柴胡10g。结论:李赛美教授辨治中老年2型糖尿病学术特色与经验总结为:(1)倡导六经辨证,融其它辨证于一体。临床上不拘于六经辨证,而是结合脏腑辨证与气血津液辨证,李赛美教授认为往往都涉及到六经,而六经之间是具有关联性的,常见的表现为两经或三经合病。李赛美教授在辨证治疗时强调从肝、脾、肾三脏论治。(2)重视临床“抓主症”,疗效为金标准。李赛美教授强调临床辨治中以症状特点为基础,综合分析病因、病情的演变规律,充分把握病机的实质,化繁为简,采用六经辨证结合脏腑与气血津液辨证治疗糖尿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3)遵循“和合”思想,经方与时方合用。李赛美教授在临床治疗上强调“和合”的重要性,并在辨治中遵循着这个思想。治疗各种疾病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体的阴阳得以平衡,以恢复机体的协调,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李赛美教授善于运用寒温并用法,以调整失和的阴阳关系,非常重视方剂观的“配伍和合”。基于“古今接轨”,李赛美教授在临床上非常注重经方的运用,同时常与时方合并运用。李赛美教授认为在临床上可将经方与经方叠加运用或经方与时方合并运用。(4)强调灵活调整“药量”,巧用药对。李赛美教授常强调临床上需熟谙药性,人药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年龄、病情及疾病的演变规律,辨证论治,随“症”施量,精确把握药物剂量,药量往往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5)以调“枢”为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素质。李赛美教授强调“枢机”的重要性,以调“枢”为要,认为调节人体枢机非常重要,翰旋气机,使气机的升降出入得以调和,从而使阴阳恢复平和。这也体现了“和”的思想,只要升降枢纽平和,加上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态平和舒畅,阴阳协调平衡就是疾病向愈的内在动力。(6)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贵在顾护脾胃。李赛美教授认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以及《伤寒论》中的理、法、方、药运用规律,处处体现着预防医学精神。第一,未病先防。李赛美教授认为预防很重要,常强调必须重视调养心神。在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中,注重预防养生,方可达到阴阳平衡。第二,既病早治。旨在突出早期治疗,防微杜渐。李赛美教授认为一般在糖尿病初期,都是因体检发现血糖指标不正常,但无特殊的不适症状。部分患者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故在临床上结合西医诊断检测指标作为向导,结合察言观色、审舌按脉、以六经辨证为体系,给予最适合的治疗方案。第三,已病防变。降糖为基础治疗,但最重要是需要防治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运用中药调理以改善临床症状,个体化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及早发现治疗,就能有效防止脏腑之间的传变,阻止疾病的蔓延。第四,初瘥防复。李赛美教授认为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血糖波动,病情反反复复,应适时处理诱因,血糖随之恢复平稳。李赛美教授非常重视顾护脾胃,无论是在治疗中年或老年2型糖尿病,都强调顾护脾胃的重要性。李赛美教授在临床上善用寒温并调法,提出顾护脾胃贯穿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张成志[3](2021)在《2型糖尿病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了解2型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响,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良性前列腺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共165例,年龄在40-79岁,平均年龄(57.4±9.65)岁。按有无良性前列腺增生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前列腺增生组和2型糖尿病前列腺正常组。收集年龄、糖尿病病程、腰围(WC)、体重、身高、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 P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G)等。以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再以有无良性前列腺增生为因变量,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HOMA-IR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前列腺增生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腰围高于前列腺正常组(P<0.05),而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两组间无差异(P>0.05)。(2)两组间RBC、HGB、HCT、MCV、MCH、MCHC、RET%、RET#、IRON、UIBC、TS、SF无差异(P>0.05)。(3)前列腺增生组患者FBG、PBG、HbA1c及HOMA-IR明显高于前列腺正常组(P<0.05),而HOMA-β、TC、TG、HDL、LDL、APOA-1、APOB、PLIP两组间无差异(P>0.05)。(4)fPSA、tPSA、GLB前列腺增生组明显高于前列腺正常组(P<0.05),而A/G前列腺正常组高于前列腺增生组,两组间ALT、TBLL、DBLL、IBLL、TP、ALB、ALP、GGT、CHE、TBA、AST、LDH、CK、BUN、Cr、UA、RBP、ACP、TSH均无差异(P>0.05)。(5)2型糖尿病合并BPH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有无良性前列腺增生为因变量,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HOMA-IR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bA1c、HOMA-IR是2型糖尿病合并BPH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2型糖尿病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年龄偏高、病程偏长,腰围偏大,FBG、PBG、HbA1c及HOMA-IR高于前列腺正常患者,且有较高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2)年龄、HbA1c、HOMA-IR是2型糖尿病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危险因素。

喻保军[4](2020)在《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药葛根的提取物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CON),高脂模型组(GM),高脂模型治疗组(GM+P),糖尿病心肌病模型组(DCM),葛根素(puerarin,Pue)低剂量治疗组(P+L)、Pue高剂量治疗组(P+H)、阳性对照组(3-MA)。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使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其中,DCM组、P+H组、P+L组和3-MA组使用链脲佐菌素(STZ,25 mg/kg/次)分两次进行腹腔注射,并在干预后72h,鼠尾静脉采血检测,当空腹血糖≥16.7mmol/L时,视为2型糖尿病心肌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继续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腹腔注射葛根素溶液给药,高、低剂量治疗组的Pue浓度分别为200 mg/kg和50 mg/kg,GM+P组Pue浓度为50 mg/kg,3-MA组腹腔注射3-MA溶液(7.5 mg/kg),每日1次,连续4周,其余组使用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开始后,每周记录1次各组大鼠的体重及血糖情况;HE染色检测各组心肌组织学变化;比较大鼠心室重量指数;ELISA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以及胰岛素含量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Beclin1和P62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LC3蛋白表达。结果:与GM组对比,DCM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下降,伴体重明显下降,心室重量指数明显增高(P<0.05),血清中CK-MB和BNP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62蛋白表达显着降低,LC3II/LC3I比值明显升高。此外,与CON组相比,DCM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组织间隙增大,心肌细胞肥大,部分细胞核增大等。与DCM组相比,P+H组大鼠的血糖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水平升高,P+L组、P+H组、3-MA组血清中CK-MB、BNP水平下降;经葛根素和3-MA治疗后,P+L组、P+H组、3-MA组Beclin-1蛋白的表达被抑制、P62蛋白的表达明显上升,LC3II/LC3I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葛根素可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发挥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血糖、血清CK-MB、BNP水平,改善心肌组织形态学表达以及抑制DCM大鼠心肌组织自噬活动有关。

刘燕[5](2020)在《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组以糖脂代谢紊乱、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由胰岛素产生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长期的高血糖可以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肾脏是主要的靶器官。大约40%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有许多方法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包括降糖、控制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抗氧化、抗炎等,但这些方法的单一防治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需要不断寻找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AKT信号转导通路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分化、存活的重要通路。该通路既是药物保护肾脏细胞的重要作用靶点,又是调节抑制细胞凋亡的上游通路。水飞蓟素是从乳蓟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它由水飞蓟宾,水飞蓟宁和水飞蓟亭等组成,其中水飞蓟宾是生物活性最高的成分。据报道,它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脂肪生成、保肝、抗菌、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近年来,水飞蓟素在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方面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尽管有报道称水飞蓟素对链脲佐菌素及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但水飞蓟素对db/db糖尿病小鼠生化参数变化和肾脏损伤的影响,特别是水飞蓟素对db/db小鼠生物学功能的潜在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评估了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并探讨其中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1.通过检测db/db小鼠体重、生化参数及肾脏损伤指标的变化评估水飞蓟宾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2.通过检测db/db小鼠氧化应激、细胞凋亡、AKT信号通路指标探讨水飞蓟宾肾脏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3.进一步评价水飞蓟素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临床应用的疗效,通过检测生化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实验一:C57BL/Ks J db/db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以年龄匹配野生型非糖尿病(db/m)小鼠为对照组。将血糖超过11.1mmol/l的db/db小鼠随机分为三组:db/db小鼠、db/db小鼠+水飞蓟宾(15mg/kg/day)、db/db小鼠+水飞蓟宾(30mg/kg/day)。治疗10周后,采集血液,收集尿液,并测量小鼠体重及生化参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肌酐及尿素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组织病理学分析肾小球系膜扩张指数和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评估肾脏损伤情况。2.实验二:动物造模及分组同实验一。检测血清和肾脏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p-AKT、AKT、p-GSK3β、GSK3β、Bax、裂解Caspase-3蛋白水平。3.实验三:选择了8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水飞蓟素组及安慰剂组。水飞蓟素组接受水飞蓟素胶囊(140mg/次,每日3次,N=40),安慰剂组(N=40)接受相同剂量的安慰剂,持续12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血清生化参数、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氧化应激指标。研究结果:1.实验一:与正常对照组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的体重、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尿素氮、肌酐、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显着升高。水飞蓟宾治疗可以阻止体重增加,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尿素氮、肌酐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且呈剂量依赖性。与正常对照组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的肾小球系膜扩张指数和肾小管损伤指数明显升高,水飞蓟素治疗可使肾小球系膜扩张指数和肾小管损伤指数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2.实验二:与正常对照组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血清及肾脏中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明显降低,给予水飞蓟宾治疗后丙二醛水平明显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的p-AKT水平下降,p-GSK-3β水平增加,下游蛋白Bax和裂解Caspase-3蛋白水平增加,水飞蓟宾治疗使p-AKT水平增加,并且阻止了db/db小鼠p-GSK-3β、Bax和裂解Caspase-3蛋白水平的升高。3.实验三:两组间比较,治疗前的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尿蛋白肌酐比值均无显着差异。治疗后两组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飞蓟素组较安慰剂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丙二醛显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着升高。两组内比较,水飞蓟素组治疗前后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丙二醛水平治疗后显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及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着升高。安慰剂组治疗前后的血压,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素氮、肌酐及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无显着差异。研究结论:水飞蓟宾可以降低db/db小鼠的血糖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改善肾小球和小管间质损伤,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水飞蓟宾可预防db/db小鼠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水飞蓟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同样显示出肾脏保护作用,同时具有改善氧化应激及调脂作用。水飞蓟素肾脏保护作用潜在的机制可能与其活化AKT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和调脂等有关。但是需要进行更大样本量和更长干预时间的进一步研究,以确认水飞蓟素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有益作用,并探讨确切的肾脏保护机制。

应茵[6](2019)在《灵芝蛋白多糖对人胰淀素诱导的β细胞凋亡模型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前期实验证实灵芝提取物灵芝蛋白多糖(Ganoderma lucidum extract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FYGL)有降糖作用[1-4],本研究进一步探讨FYGL对人胰淀素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1)FYGL对正常INS-1胰岛细胞的毒性实验:配置不同浓度的FYGL(1ug/ml,5ug/ml,10ug/ml,50ug/ml,100ug/ml,500ug/ml,1000ug/ml,1500ug/ml,2000ug/ml),培养INS-1细胞株,接种于96孔版,细胞贴壁后加入上述不同剂量FYGL干预24小时,X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2)FYGL对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like polypeptide,IAPP)干预的INS-1细胞活性的影响:细胞培养于96孔板,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细胞组(CON)、MOD组(25u M IAPP)、FYGL小剂量组(25u M IAPP+FYGL 10ug/ml)、FYGL中剂量组(25u M IAPP+FYGL 50ug/ml)、FYGL大剂量组(25u M IAPP+FYGL 100ug/ml),干预24小时,X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3)FYGL对INS-1模型细胞凋亡的干预:细胞培养于24孔板,进行细胞爬片。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细胞组(CON)、MOD组(25u M IAPP)、FYGL小剂量组(25u M IAPP+FYGL 10ug/ml)、FYGL中剂量组(25u M IAPP+FYGL50ug/ml)、FYGL大剂量组(25u M IAPP+FYGL 100ug/ml),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d T-mediated d UTP Nick-End Labelin,TUNEL)实验。(4)FYGL对IAPP干预的INS-1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表达影响:按方法2进行分组,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CHOP、c-Jun氨基末端激酶-1(c-Jun N-terminal kinase,JNK1)表达变化。结果:(1)FYGL各剂量均未对正常INS-1细胞产生毒性作用;(2)XT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25u MIAPP可明显降低细胞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与MOD组相比,各剂量组FYGL可提高细胞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TUNEL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IAPP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经FYGL干预后,凋亡细胞明显下降,100 ug/ml FYGL效果最佳。(P值均<0.01)(4)real-time PCR结果:与con组相比、MOD组中caspase3、CHOP及JNK1在分子水平表达均显着上升,与con组相比、MOD组中bcl-2在分子水平表达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FYGL可抑制IAPP所致caspase3、CHOP及JNK1的表达,相反FYGL可提高bcl-2的表达,且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FYG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类胰岛淀粉样多肽(human islet amyloid-like polypeptide,HIAPP)诱导INS1胰岛细胞凋亡,FYGL可能通过影响内质网应激CHOP、JNK1因子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cl-2的m RNA的表达而抑制h IAPP诱导INS1细胞凋亡,可能作为一种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作用的潜在降糖药物。

王华[7](2019)在《加味温胆汤治疗糖耐量异常痰热互结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综述文献研究探讨和总结中西医对于糖耐量异常的认识,并通过临床试验观察加味温胆汤对糖耐量异常痰热互结证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血糖、血脂、体重指数、腰臀比等西医理化指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加味温胆汤防治本病的作用机理,便于本方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方法:临床随机选取糖耐量异常的患者60例,符合糖耐量异常的西医疾病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痰热互结证,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各30例,西药对照组的患者予基础治疗和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组的患者予基础治疗和加味温胆汤水煎剂,两组均观察一个疗程为12周。主要观察指标:(1)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体重、腰围、臀围、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2)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3)脂代谢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4)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6)安全性观察指标: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7)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舌苔、脉象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临床观察评价加味温胆汤对糖耐量异常的痰热互结证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加味温胆汤防治本病的作用机理。结果:1.两组基线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重、腰围、WHR、BMI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药治疗组的疗效较西药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2.糖代谢指标:两组治疗后的FBG、2hPBG、HbA1C、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HOMA-ISI较前改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疗效比较,中药治疗组的FBG、FINS较西药对照组有显着差异性(P<0.01),2hPBG、HbA1C、HOMA-ISI、HOMA-IR较西药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3.脂代谢指标:两组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脂蛋白a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性(P>0.05);组间比较,中药治疗组的疗效较西药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4.炎症因子及IGF-1:两组治疗后的IL-6、TNF-α、hs-CRP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IGF-1较前改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中药治疗组的疗效较西药对照组有差异性(P<0.05)。5.安全性指标:两组治疗后的ALT、AST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Scr、CysC、Ccr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性(P>0.05);组间疗效比较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6.中医临床症状、体征以及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差异性(P<0.05),中药治疗组的证候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优于西药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3%,低于西药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临床研究的结果来看,加味温胆汤治疗糖耐量异常痰热互结证的患者,可降低患者的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炎症反应,改善IGF-1水平,并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无肝肾功能损害,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汪运生[8](2019)在《不同糖代谢人群中肝脏脂肪含量定量诊断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病率的迅速增加与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上升相一致。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临床表现,胰岛素抵抗是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既往研究表明肝脏脂肪沉积对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起关键核心作用,而且它是胰岛素抵抗的一种最强有力的预测指标,研究证实早在糖耐量正常的NAFLD患者已存在胰岛素抵抗,并且伴随着肝脏脂肪含量(Hepatic fat content,HFC)的增加,胰岛素抵抗逐步加重,早期肝内脂肪沉积可预测未来发生2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但目前国内外对定量肝脏脂肪含量与糖代谢的关系报道较少。目前,面临的挑战是明确肝脏脂肪沉积引起糖代谢异常的肝脏脂肪含量的阈值,即起始干预的切点及治疗的目标。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精确定量肝脏脂肪含量,并探索其与糖代谢异常的量化关系。因此需要开展定量检测肝脏脂肪含量与不同糖代谢人群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损害的量化关系研究。本研究采用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选出不同糖代谢人群,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法(Hydrogen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测定受试者肝脏脂肪含量,并探讨定量肝脏脂肪含量与胰岛功能的量化关系,以探讨肝脏不同程度脂肪含量对不同糖代谢水平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为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既往研究认为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是反映糖尿病肾病的较为理想的标记物,亦是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近年有报道发现血清Cys C水平在糖尿病前期阶段迅速增加,亦能预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基础研究表明其有诱导胰岛素抵抗发生的作用,而胰岛素抵抗又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那么,肝脏脂肪沉积和血清Cys C与胰岛素抵抗以及糖尿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定量肝脏脂肪含量和Cys C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关系未见相关报道。因此需要开展不同糖代谢人群中肝脏脂肪含量和Cys C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为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糖代谢人群肝脏脂肪含量和血清Cys C的差异,分析二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Cys C作为肝脏脂肪含量潜在的血清学指标的意义,为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防治研究中血清学指标提供理论依据。NAFLD现已成为2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疾病的后备军,早期干预肝脏脂肪含量对2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需要开展大规模人群中2型糖尿病肝脏脂肪含量与糖代谢的关系研究,而现有的测定肝脏脂肪含量的方法都存在一定缺陷,虽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法有准确定量的优势,但是其检测存在耗时、价格昂贵和设备要求高等临床应用缺陷,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积极探索一种无创简便有效的方法定量肝脏脂肪含量,为临床开展大规模的2型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测定肝脏脂肪含量为标准,利用超声的定量肝肾回声比值和定量肝脏回声衰减系数两项参数,拟探索并建立一种新的无创、简便、准确和可靠的定量超声测定肝脏脂肪含量方法,并为该技术将来在2型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研究一:1.来自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141名首次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组(Newl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NT2DM),48名糖尿病前期患者组(Prediabetes mellitus,PDM),53名糖耐量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其中125名男性和117名女性。2.所有受试者接受问卷调查,人体参数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隔夜禁食10h以上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生化指标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ery Low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VLDL-C),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peptadase,GG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尿素氮(Blood ureanitrogen,BUN),肌酐(Creatine,Cr)和尿酸(Uric acid,UA),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水平。3.所有受试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及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测定空腹、30分钟、60分钟和120分钟血糖(Glucose,G)、胰岛素(Insulin,Ins)及C肽(C-peptide,CP),己糖激酶法检测血糖与化学发光法检测胰岛素和C肽水平,依据OGTT试验的血糖确定入组。评估采用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ticmodel assessment of beta-cell function index,HOMR-β),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sensitivity index matsuda,ISImatsuda),OGTT中30min血糖、30min胰岛素、30min C肽和其空腹的差值为Delta G30、Delta Ins30和Delta CP30,胰岛β细胞早期相功能:OGTT中30min胰岛素和其空腹的差值/30min血糖和其空腹的差值(Ins30/G30)与OGTT中30min C肽和其空腹的差值/30min血糖和其空腹的差值(CP30/G30),整体胰岛β细胞功能:OGTT胰岛素曲线下面积/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InsAUC/GAUC)和OGTT C肽曲线下面积/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CPAUC/GAUC)。4.所有受试者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法(1H-MRS)测定肝脏脂肪含量(HFC),依据HFC四分位数分布进行分组,由低至高分为Q1,Q2,Q3和Q4四组。5.数据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6.探讨定量诊断肝脏脂肪含量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量化关系。研究二1.研究对象选择及分组见论文前一部分所述,所有受试者接受问卷调查、人体参数测量、血生化指标检测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肝脏脂肪含量(HFC)测定同论文前一部分。2.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3.依据肝脏脂肪含量四分位数分布进行分组,由低至高分为Q1,Q2,Q3和Q4四组。4.数据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5.探讨血清Cys C和肝脏脂肪含量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三1.研究对象同论文前一部分所述,所有受试者接受问卷调查、人体参数测量、血生化指标检测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肝脏脂肪含量(HFC)测定同论文前一部分。2.依据肝脏脂肪含量的每5%进行分组,242名受试者共计分为5组,HFC<5%,5%≤HFC<10%,10%≤HFC<15%,15%≤HFC<20%,20%≤HFC。所有受试者接受腹部超声检查,利用图像分析Image软件在超声图像上测定肝肾回身比值和肝脏回声衰减系数,纳入模拟正常人体3D腹部模型对超声参数进行校正,获得定量超声肝肾回声比值(Quantified ultrasound hepatic/renal ratio,QUS HRR)和定量超声肝脏回声衰减系数(Quantified ultrasound hepatic echo-intensity attenuation rate,QUS HAR)。3.数据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运用SPSS版本17.0和Med Calc版本11.4.2.0进行统计分析。4.探讨1H-MRS测定HFC与定量超声参数的关系,建立定量超声参数和人体参数及血清胱抑素C预测HFC公式,1H-MRS和定量超声法测定HFC的Bland-Altman分析,定量超声法诊断NAFLD的ROC分析,对BMI≥28.0的肥胖亚组人群1H-MRS和定量超声法测定的HFC关系分析,定量超声测定HFC与临床特征相关性,不同操作者和不同超声仪器定量超声参数的组内相关性系数及Bland-Altman分析。结果:研究一1.HFC在糖耐量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前期组(PDM)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组(NT2DM)组中分别为5.11%±3.66%、9.62%±4.41%、14.72%±6.37%。三组间BMI、WHR、SBP、DBP、UA、IBIL、ALT、ALT、GGT、LDH、TC、TG、HDL-C、LDL-C、VLDL-C、Apo-A1、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load Glucose,2h PG)(OGTT)、HOMA-IR、HOMA-β和HFC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HFC和HOMA-IR在NC组、PDM组和NT2DM组间依次升高(均P<0.0125)。HOMA-β在NC组、PDM组和NT2DM组间依次降低(均P<0.0125)。2.相关分析显示,NT2DM组中HFC水平与BMI,WHR,SBP,DBP,FPG,HOMA-IR呈正相关,与TBIL,DBIL和IBIL呈负相关(均P<0.05)。PDM组中HFC水平与BMI,FPG,UA和HOMA-IR呈正相关(均P<0.05)。NC组HFC水平与FPG,BUN,ALT,ALP和HOMA-IR呈正相关,与Apo-A1呈负相关(均P<0.05)。3.依据HFC四分位数分布进行分组,分为Q1(HFC<5.89%),Q2(5.89%≤HFC<11.62%),Q3(11.62%≤HFC<16.26%)和Q4(HFC≥16.26%)四组,FPG和2h PG四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从Q2开始出现升高(P<0.0083),Q4较Q2进一步升高(P<0.0083);HOMA-IR指数四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从Q3开始有统计学差异(P<0.0083),Q4较Q2进一步升高(P<0.0083);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matsuda四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从Q3开始有统计学差异(P<0.0083);胰岛β细胞早期相功能Ins30/G30和CP30/G30在四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Q2开始出现下降(P<0.0083);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整体胰岛β细胞功能InsAUC/GAUC和CPAUC/GAUC在四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HOMA-β和InsAUC/G AUC从Q2开始出现下降(P<0.0083),CPAUC/GAUC从Q3开始出现下降(P<0.0083)。随着HFC增加FPG、2h PG和HOMA-IR呈现逐步升高趋势,ISImatsuda、Ins30/G30、CP30/G30、HOMA-β、InsAUC/GAUC和CPAUC/GAUC呈现逐步下降趋势4.相关性分析显示,HFC与FPG、2h PG(OGTT)、HOMA-IR和Delta G30之间呈现正相关(均P<0.001),与HOMA-β、ISImatsuda、Ins30/G30、CP30/G30、InsAUC/GAUC、CPAUC/GAUC、Delta Ins30、Delta CP30之间呈现负相关(均P<0.01)。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FC是HOMA-IR的预测因素(P<0.001)。研究二1.与糖耐量正常对照组(NC)相比,糖尿病前期组(PDM)Cys C水平明显升高(P<0.001),新诊断2型糖尿病组(NT2DM)中Cys C水平显着升高(P<0.001)。NT2DM,PDM和NC三组间血清Cys 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1)。2.依据HFC四分位数分布进行分组,由低至高分为Q1(HFC<5.89%),Q2(5.89%≤HFC<11.62%),Q3(11.62%≤HFC<16.26%),Q4(HFC≥16.26%)四组,四组间血清Cys 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Q1组相比,Q3和Q4组Cys C水平显着升高(P<0.0083)。3.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 C水平与BMI、WHR、SBP、DBP、2h PG(OGTT)、Cr、IBIL、ALT、GGT、ALP、TG、TC、LDL-C、HDL-C、VLDL-C、Apo-A1、HOMA-IR和HFC均呈显着相关(均P<0.05);HFC与Age、BMI、WHR、SBP、DBP、FPG、2h PG(OGTT)、UA、ALT、GGT、TG、TC、HDL-C、LDL-C、VLDL-C和Apo-A1均呈显着相关(均P<0.05);HOMA-IR与BMI、WHR、SBP、DBP、FPG、2h PG(OGTT)、TG、TC、HDL-C、LDL-C和VLDL-C均呈显着相关(均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WHR、FPG、TC和Cys C是HFC的预测因素,BMI、DBP、FPG、Cys C和HFC是HOMA-IR的预测因素(均P<0.05)。研究三1.HFC在5组中分布:HFC<5%(n=48),HFC:2.96%±1.12%;5%≤HFC<10%(n=65),HFC:7.39%±1.33%;10%≤HFC<15%(n=50),HFC:13.18%±1.42%;15%≤HFC<20%(n=55),HFC:17.03%±1.33%;20%≤HFC(n=24),HFC:24.60%±2.86%。5组间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WHR、SBP、DBP、FPG、2h PG、BUN、UA、TBIL、IBIL、ALT、GGT、TG、TC、HDL-C、LDL-C、VLDL-C、Apo-A1、HFC、QUS HRR和QUS HAR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2.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定量超声肝肾回声比值和定量超声肝脏回声衰减系数与1H-MRS测定肝脏脂肪含量呈高度线性正相关(r=0.946,P<0.001和r=0.936,P<0.001)。3.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为因变量,以定量超声肝肾回声比值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调整R2为0.895(P<0.001),联合定量超声肝脏回声衰减系数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肝脏脂肪含量模型,调整R2为0.935(P<0.001),预测公式为:肝脏脂肪含量(%)=-8.892+28.965×定量超声肝肾回声比值+218.045×定量超声肝脏衰减系数。在该模型基础上,纳入血清胱抑素C指标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调整R2为0.936(P<0.001)。在该模型基础上,纳入人体参数的年龄、性别、BMI和WHR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调整R2为0.937(P<0.001)。在模型基础上,纳入人体参数的年龄、性别、BMI、WHR和血清胱抑素C指标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调整R2为0.937(P<0.001)。4.1H-MRS和定量超声参数两种方法测定所有受试者HFC行Bland-Altman分析,以1H-MRS测定HFC基线标准,95%一致性界限(下限-3.3790,上限3.3777)。对1H-MRS测定HFC<11.12%亚组人群做Bland-Altman分析,以1H-MRS测定HFC基线标准,定量超声参数测定HFC平均高估基线水平0.54%,95%一致性界限(下限-3.6761,上限2.5857)。5.以1H-MRS测定肝脏脂肪含量>5.56%作为诊断NAFLD的标准,ROC分析显示定量超声方法诊断NAFLD的最佳切点为6.71%,灵敏度为94.15%,特异度96.3%;对1H-MRS测定肝脏脂肪含量<11.12%亚组人群分析,ROC分析表明定量超声方法诊断NAFLD,灵敏度为95.31%,特异度90.74%。6.对BMI≥28kg/m2肥胖人群进行亚组分析,定量超声法测定肝脏脂肪含量与1H-MRS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高度相关(r=0.953,P<0.001)。7.偏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BMI、性别后,定量超声测定肝脏脂肪含量与WHR、SBP、FPG、ALT、UA、TC和LDL-C等参数呈正相关,而与LDH呈负相关(均P<0.05)。8.不同操作者定量超声肝肾回声比值和定量超声肝脏回声衰减系数组内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70,P<0.001;0.978,P<0.001);不同超声仪器的定量超声肝肾回声比值和定量超声肝脏回声衰减系数组内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72,P<0.001;0.981,P<0.001)。不同操作者和不同超声仪器定量超声参数测定HFC行Bland-Altman分析,不同操作者利用定量超声法重复测定同一受试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其差值有97.0%在±2.5%误差范围内,不同超声仪器上利用定量超声法重复测定同一受试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其差值有95.0%在±2.5%误差范围内。结论:研究一:当肝脏脂肪含量达到5.89%时,胰岛β细胞早期相和整体分泌功能轻度受损,胰岛素抵抗出现,伴血糖轻度升高;当肝脏脂肪含量升高11.62%时,胰岛素抵抗明显加重,胰岛β细胞早期相和整体功能恶化并伴血糖升高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肝脏脂肪沉积可能主要通过胰岛素抵抗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研究二:当肝脏脂肪含量升高11.62%时和糖尿病前期阶段时,胱抑素C水平明显升高。胱抑素C可能作为肝脏脂肪含量和HOMA-IR的预测因素。研究三:定量超声测定肝脏脂肪含量方法具有较佳的临床实用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可作为1H-MRS方法检测肝脏脂肪含量的替代方案选择,适合于大规模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肝脏脂肪含量定量诊断研究。血清胱抑素C预测肝脏脂肪含量模型意义有限。

曹雯[9](2018)在《交泰丸联合运动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实验一交泰丸联合降糖康复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复杂,脂肪细胞因子如脂联素等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最新的国内外糖尿病防治指南均建议包括运动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贯穿糖尿病全程管理之中。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降糖康复操对2型糖尿病具有显着的降糖作用,但患者很难长期坚持。近年来,中药的降糖的效果愈加得到肯定,其中,交泰丸作为中医经典降糖方剂,具有组方精炼、安全有效等特征,但其作用机制如何,与降糖康复操联用是否更具优势,尚不清楚。目的:明确交泰丸联合降糖康复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包括对照组(n=18)、降糖康复操组(运动组,n=21)和交泰丸联合降糖康复操组(联合组,n=21)。三组维持原有降糖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按照现有生活方式不予干预;运动组及联合组每日30分钟运动操锻炼,每周活动4天;后者每日加用交泰丸口服。总疗程共12周。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并比较其变化情况,干预前后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肝肾功能、血脂谱等,计算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同时检测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结束,运动组脱落1例(n=20),联合组脱落2例(n=19)。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三组体重、腰围、BMI与各组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三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组及运动组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比运动组下降更为显着(p<0.05),且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和运动组(p<0.05)。治疗前,三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β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联合组糖化血红蛋白较前下降(p<0.05),HOMA-β指数上升(p<0.05),同时联合组糖化血红蛋白和HOMA-β改善情况优于运动组(p<0.05)。三组治疗前血脂联素水平比较无显着差异,治疗后联合组比治疗前显着升高,且联合组较运动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1、交泰丸联合降糖康复操治疗能够显着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并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β细胞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降糖康复操组。2、交泰丸联合降糖康复操可能是通过提高血脂联素水平达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目的。实验二基于Sirt1/FoxO1/APN信号通路探讨交泰丸联合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的机制研究背景:我们的临床研究发现,交泰丸联合降糖康复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肯定,可能与提高APN水平有关,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是机体内重要的信息调节因子,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叉头状转录因子01(FoxO1)是Sirt1的下游分子,Sirt1可以通过使FoxO1去乙酰化,上调脂联素的转录水平。Sirt1/FoxO1/APN信号通路在胰岛素分泌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交泰丸联合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Sirt1/FoxO1/APN信号通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方法:84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包括正常组(n=14),模型组(n=70),正常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均给予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mg/kg)造模,2周后检测小鼠血糖,空腹血糖超过11.1mmol/L,确认造模成功,纳入后续试验。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5组,包括糖尿病组(n=12),二甲双胍组(n=12),游泳组(n=13),交泰丸组(n=12),交泰丸联合游泳组(联合组,n=12)。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二甲双胍、交泰丸药液灌胃;游泳组每周游泳5天,每次30分钟,疗程4周。干预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谱及脂联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疗程结束,行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及胰岛素释放实验(IRT),计算HOMA-卩、早时相胰岛素分泌评价指标(AI30/△G30值)。试验结束取胰腺组织,HE染色观察胰岛病理变化,采用Westen blot方法对胰腺组织内Sirt1及FoxO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高脂饮食联合STZ腹腔注射,诱导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成模率为87.14%;(2)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血糖、血脂上升(p<0.01),空腹胰岛素、HOMA-[P(p<0.05)及血脂联素(p<0.01)水平下降,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3)干预治疗后,各组肝功能、血脂谱比较无明显差异。联合组血脂联素水平明显上升,优于其他糖尿病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糖尿病组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明显低于正常组,联合组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糖尿病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明显低于正常组,联合组高于糖尿病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6)对照组的HOMA-[p、A130/△G30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联合组HOMA-β值较糖尿病组升高(p<0.05);(7)与糖尿病组相比,联合组胰岛病变较轻,胰岛体积增大,胰岛内细胞数量增多,岛内细胞排列较为规整,但二甲双狐组、运动组和交泰丸组改变不明显;(8)同糖尿病组比较,二甲双胍组、运动组、交泰丸组和联合组胰腺组织Sirt1表达增强,FoxO1表达降低;其中,联合组Sirt1、FoxO1表达改变更为明显(p<0.01)。结论:1、交泰丸联合游泳运动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2型糖尿病C57BL/6小鼠的血糖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2、交泰丸联合运动通过调节Sirt1/FoxO1/APN信号通路达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目的。

陈望[10](2018)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血糖波动及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2型糖尿病(T2DM)是常见的以血糖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慢性疾病,由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之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糖尿病患病率及发病率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糖尿病患病人数与既往相比也急剧增加,但更糟糕的是,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以及已被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满意情况却极其不容乐观。血糖升高引起的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及心理上极大的危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控制血糖平稳,减轻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与负担,是一件极其重要且刻不容缓的事情。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在糖尿病的进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T2DM患者在疾病发生的开始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而随着血糖的升高,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弱直至功能完全衰竭,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则会越来越差,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也越大,肥胖、糖毒性、脂毒性、胰岛淀粉样多肽的沉积、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因素均会诱导胰岛β细胞的凋亡,影响胰岛β细胞的功能。在早期相关研究就表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随着动态血糖监测技术(CGMS)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患者全身组织器官的危害甚至比持续升高的血糖的危害还要大,血糖波动也是评估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研究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探讨血糖波动及高血糖对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工作中应注重控制血糖平稳,减少血糖波动,减少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99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26例,所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排除不适合纳入本研究的患者,收集患者年龄(age)、性别(sex)、病程(dur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身高(height)、体重(weight)等基本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OGTT(糖耐量试验)或100 g标准馒头餐试验,并抽血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甘油三酯(TG)等指标,同时监测患者入院第1、2天的指尖血糖,计算日内血糖标准差(SDBG)评估患者的血糖波动,CPRindex(serum C-peptide immunoreactivity index)、SUIT(secretory units of islets in transplantation)、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CP 2 h)评估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CPR index=空腹C肽(μg/L)×100/空腹血糖(mg/dl),SUIT=C肽(μg/L)×1 500/[血糖(mg/dl)-61.7]。统计学分析胰岛β细胞功能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此外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HbA1c≤7.5%、7.5%<HbA1c≤10%及HbA1c>10%3组,分析3组之间胰岛β细胞功能是否有差异。研究结果:1.所选患者的CPRindex、SUIT0、SUIT120、FCP、CP2h分别与SDBG呈负相关性(r分别为-0.314、-0.274、-0.483、-0.245、-0.346,P分别为0.002、0.006、0.000、0.014、0.000)。(SUIT0为根据OGTT或馒头餐试验时空腹时的C肽、血糖计算得出的指标,SUIT120为根据OGTT或馒头餐试验时120分钟后的C肽、血糖计算得出的指标)2.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分组后3组间经方差分析后,除SUIT0在7.5%<HbA1c≤10%组与HbA1c>10%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CP在HbA1c≤7.5%组与7.5%<HbA1c≤10%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它指标在3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与血糖波动有着显着的相关性,不同控制血糖水平的患者间胰岛β细胞功能有差异,临床中应重视控制血糖平稳、减少血糖波动。

二、“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保护”继续教育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保护”继续教育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中老年人群基线血尿酸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纳入标准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内容
        2.2.1 收集及整理数据
        2.2.2 相关定义标准及分组
    2.3 统计学方法
    2.4 研究技术路线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SUA四分位数的研究人群的特征
    3.2 血糖正常组与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组临床指标比较
    3.3 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的单因素分析
    3.4 血糖水平与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5 空腹血糖受损或糖尿病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6 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相关因素的亚组logistic回归分析
    3.7 各项危险因素对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3.8 各项危险因素对空腹血糖受损或糖尿病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亚组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血尿酸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4.2 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危险因素
    4.3 血尿酸与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4.4 血尿酸与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差异
    4.5 血尿酸对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的预测价值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基于属性偏序原理的李赛美教授辨治中老年2型糖尿病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古代消渴病的历史源流
        一、消渴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
        二、先秦两汉时期:消渴病学术原创期(公元220年以前)
        三、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期(公元 960 年-公元 1368 年)
        四、明清时期:消渴病学术提升期(公元1369 年-1840 年)
        五、《内经》“三因制宜”之学术思想
    第二节 现代糖尿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概述
        一、单验方降糖作用的研究
        二、中药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
        三、中成药降糖作用的研究
        四、现代医家治疗糖尿病经验
        五、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管窥
        六、小结
    第三节 糖尿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概述
        一、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二、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三、不同年龄段2型糖尿病差异与治疗特点分析
    第四节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现状
        一、李赛美教授辨治糖尿病的经验与学术思想概述
        二、经方传承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属性偏序结构图知识发现的理论基础
        一、偏序结构图的哲学原理基础
        二、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基础
        三、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生成与原理
        四、基于属性偏序理论在中医知识发现中的运用与可行性
第三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标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
        二、数据录入与质量控制
        三、知识库的构建
        四、形式背景的构建
        五、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生成
        六、技术路线图
第四章 基于属性偏序原理的李赛美教授辨治中老年2型糖尿病经验知识发现
    第一节 李赛美教授辨治中年2型糖尿病经验的知识发现
        一、病例入选情况
        二、证型分布
        三、症状特征
        四、主方规律
        五、用药规律
        六、剂量规律
    第二节 李赛美教授辨治老年2型糖尿病经验的知识发现
        一、病例入选情况
        二、证型分布
        三、症状特征
        四、主方规律
        五、用药规律
        六、剂量规律
第五章 讨论
    第一节 李赛美教授辨治中年与老年2型糖尿病之间的差异性分析
    第二节 李赛美教授辨治中老年2型糖尿病学术特色与经验总结
        一、倡导六经辨证,融其它辨证于一体
        二、重视临床“抓主症”,疗效为金标准
        三、遵循“和合”思想,经方与时方合用
        四、强调灵活调整“药量”,巧用药对
        五、以调“枢”为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素质
        六、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贵在顾护脾胃
    第三节 验案赏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1:伦理审查批件
附件2:统计学检测合格证明
附件3:学位论文原始数据和资料真实性承诺

(3)2型糖尿病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资料收集
        2.4.1 一般资料收集
        2.4.2 检验指标的收集
        2.4.3 收集前列腺径线数值
        2.4.4 主要仪器与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3.2 红细胞、血红蛋白及其相关指标比较
    3.3 血糖、血脂代谢等生化指标比较
    3.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他检验指标比较
    3.5 2型糖尿病合并BPH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4.2 脂质代谢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4.3 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4.4 体重指数、腰围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4.5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4.6 高血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4.7 吸烟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4.8 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综述 2型糖尿病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4)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DCM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DCM的中医辨证论治
        1.3 葛根治疗DCM的理论依据
    2 现代医学对DCM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对DCM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DCM治疗的研究进展
    3 自噬与DCM
        3.1 自噬的概念及标志分子
        3.2 DCM与自噬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1.4 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SD大鼠的饲养及分组
        2.2 取材
        2.3 生化指标检测
        2.4 HE染色
        2.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6 Western Blot检测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2型糖尿病SD大鼠的模型建立及其生理指标的变化
        3.3 葛根素干预可提高DCM大鼠血清中胰岛素的水平
        3.4 葛根素干预可降低DCM大鼠血清中相关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
        3.5 葛根素干预可以通过调节自噬对DCM大鼠心肌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4 讨论
        4.1 糖尿病心肌病模型的建立
        4.2 葛根素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心肌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4.3 葛根素可以抑制2型糖尿病心肌病SD大鼠心肌组织的自噬活性
        4.4 自噬抑制剂3-MA可以对糖尿病心肌病SD大鼠的心肌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 细胞外基质重塑
    2 氧化应激
    3 钙稳态失衡
    4 线粒体功能障碍
    5 糖、脂代谢异常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1 发表论文
        1.2 参与科研项目
    2 参加学术会议
    3 获奖
致谢

(5)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水飞蓟宾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主要材料及试剂
        2.3 实验动物
        2.4 实验设计
        2.5 血液和组织标本的收集
        2.6 生化参数测量
        2.6.1 体重的测量
        2.6.2 空腹血糖测量
        2.6.3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2.6.4 空腹胰岛素测定
        2.6.5 肾功能测定
        2.6.6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测定
        2.7 组织学分析
        2.7.1 肾组织石蜡包埋
        2.7.2 PAS染色
        2.7.3 肾小球系膜扩张评分和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
        2.8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水飞蓟宾对db/db小鼠的代谢参数的影响
        3.1.1 体重
        3.1.2 空腹血糖
        3.1.3 糖化血红蛋白
        3.1.4 空腹胰岛素
        3.2 水飞蓟宾对db/db小鼠肾脏功能损伤的影响
        3.2.1 尿素氮
        3.2.2 肌酐
        3.2.3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3.3 水飞蓟宾对db/db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3.3.1 PAS染色结果
        3.3.2 肾小球系膜扩张评分和肾小管损伤评分
    4 讨论
        4.1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4.2 水飞蓟素的特征
        4.3 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
        4.4 水飞蓟素的肾脏保护作用
        4.4.1 水飞蓟素对体重的影响
        4.4.2 水飞蓟素对血糖的影响
        4.4.3 水飞蓟素对血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4.4.4 水飞蓟素对肾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水飞蓟宾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主要材料及试剂
        2.3 动物和处理
        2.4 氧化应激指标的测量
        2.4.1 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测量
        2.4.2 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指标的测量
        2.5 肾脏组织中AKT信号通路的检测
        2.5.1 组织蛋白提取
        2.5.2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
        2.5.3 Western Blot操作流程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水飞蓟宾对db/db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3.1.1 水飞蓟宾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3.1.2 水飞蓟宾对肾脏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3.2 水飞蓟宾对db/db小鼠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3.2.1 水飞蓟宾对AKT蛋白的影响
        3.2.2 水飞蓟宾对GSK-3β蛋白的影响
        3.2.3 水飞蓟宾对Bax和裂解Caspase-3 蛋白的影响
    4 讨论
        4.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4.2 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
        4.3 水飞蓟素的肾脏保护机制——抗氧化应激
        4.3.1 糖尿病肾病与氧化应激
        4.3.2 水飞蓟素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4.4 水飞蓟素的肾脏保护机制——抗细胞凋亡
        4.4.1 糖尿病肾病与细胞凋亡
        4.4.2 糖尿病肾病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
        4.4.3 AKT信号通路与细胞凋亡
        4.4.4 水飞蓟素对肾组织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4.5 水飞蓟素肾脏保护作用的其他机制探讨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水飞蓟素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人群
        2.2 研究方法
        2.3 人体指标测量
        2.4 生化参数指标测定
        2.5 氧化应激指标测定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特征比较
        3.2 人体测量指标比较
        3.3 生化参数指标比较
        3.4 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4 讨论
        4.1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现状
        4.2 水飞蓟素的作用及安全性
        4.3 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
        4.4 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4.5 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作用探讨
        4.5.1 水飞蓟素与高血糖
        4.5.2 水飞蓟素与高血压
        4.5.3 水飞蓟素与肥胖
        4.5.4 水飞蓟素与脂质代谢
        4.5.5 水飞蓟素与氧化应激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水飞蓟素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
    参考文献

(6)灵芝蛋白多糖对人胰淀素诱导的β细胞凋亡模型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及细胞
        1.1.2 试剂
        1.1.3 仪器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
        1.2.2 实验分组
        1.2.3 XTT实验
        1.2.4 TUNEL实验
        1.2.5 real—time PCR
        1.2.6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FYGL对正常INS-1 胰岛细胞的毒性实验(XTT)
    2.2 FYGL对 IAPP干预的INS-1 细胞活性的影响
    2.3 FYGL对 INS-1 模型细胞凋亡的干预(TUNEL)
    2.4 real-time PCR检测caspase3、bcl-2、CHOP、JNK1 m RNA表达变化
3.讨论
4.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药保护胰岛细胞功能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7)加味温胆汤治疗糖耐量异常痰热互结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糖耐量异常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论治
        1.4 分期治疗
        1.5 单方验方
        1.6 单味药研究
        1.7 实验研究
        1.8 其他疗法
        1.9 导师王旭教授对本病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糖耐量异常的认识
        2.1 糖耐量异常的定义及现状
        2.2 糖耐量异常的发病机制
        2.3 糖耐量异常与炎症反应
        2.4 糖耐量异常与IGF-1
        2.5 糖耐量异常与脂代谢紊乱
        2.6 糖耐量异常的预防及治疗
    3. 本研究的相关基础
    4. 袁士良清化论治糖耐量异常
        4.1 学术思想特点
        4.2 传承与创新
        4.3 审证求因
        4.4 病机特点
        4.5 辨证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标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数量及来源
        2.2 试验设计与分组对照
    3. 病例选择
        3.1 疾病诊断标准
        3.2 证候诊断标准
        3.3 病例纳入标准
        3.4 病例排除标准
        3.5 病例脱落标准
        3.6 病例剔除标准
    4. 治疗方法
        4.1 治疗方案
        4.2 药品来源
        4.3 方药组成
    5. 观察指标
        5.1 般观察指标
        5.2 疗效观察指标
        5.3 安全性观察指标
    6. 疗效判断标准
        6.1 证候疗效判断标准
        6.2 综合疗效判断标准
        6.3 安全性评价标准
    7. 数据监察与质量控制
    8. 统计学结果处理
    9. 病例一般情况及研究结果
        9.1 病例入选及试验完成情况
        9.2 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9.3 疗效观察指标比较
        9.4 安全性观察指标比较
        9.5 不良反应的比较
    10. 讨论
        10.1 立论依据
        10.2 方药解析
        10.3 机理探讨
        10.4 临床疗效分析
        10.5 创新点
        10.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编写论着
参与科研基金项目
致谢
个人简历

(8)不同糖代谢人群中肝脏脂肪含量定量诊断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语缩略词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定量肝脏脂肪含量与不同糖代谢人群胰岛功能的关系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2.1.2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2.2 问卷调查
        2.3 一般资料收集及分析
        2.4 生化指标检测
        2.5 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
        2.5.1 静态指标
        2.5.2 动态指标
        2.6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测定肝脏脂肪含量
        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研究人群临床特征
        3.2 肝脏脂肪含量频数分布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3.3 肝脏脂肪含量四分位分组与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分析
        3.4 肝脏脂肪含量与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相关分析
        3.5 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5.1 胰岛素抵抗
        3.5.2 胰岛β细胞功能
    4 讨论
    5 总结
    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法定量肝脏脂肪含量与不同糖代谢人群中胱抑素C的关系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2.1.2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2.2 问卷调查
        2.3 一般资料收集及分析
        2.4 生化指标检测
        2.5 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
        2.6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测定肝脏脂肪含量
        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不同糖代谢人群的临床特征
        3.2 不同糖代谢人群血清Cys C水平的变化
        3.3 肝脏脂肪含量四分位分组血清Cys C水平的变化
        3.4 血清Cys C与临床特征和HOMA-IR及肝脏脂肪含量相关性分析
        3.5 肝脏脂肪含量与临床特征和HOMA-IR的相关性分析
        3.6 HOMA-IR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3.7 肝脏脂肪含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8 HOMA-IR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定量超声法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法测定肝脏脂肪含量的方法对比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2.1.2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2.2 问卷调查
        2.3 一般资料收集及分析
        2.4 生化指标检测
        2.5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测定肝脏脂肪含量
        2.6 超声图像采集
        2.7 分析超声图像
        2.7.1 定量超声肝肾回声比值
        2.7.2 定量超声肝脏回声衰减系数
        2.7.3 定量超声参数的校正
        2.7.4 定量超声方法的一致性分析
        2.8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3.2 不同肝脏脂肪含量人群的临床特征
        3.3 定量超声参数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测定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
        3.4 定量超声参数预测肝脏脂肪含量的公式模型
        3.5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和定量超声测定肝脏脂肪含量的Bland-Altman分析
        3.6 定量超声法测定肝脏脂肪含量诊断NAFLD的ROC分析
        3.7 肥胖亚组人群定量超声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测定肝脏脂肪含量结果的相关性
        3.8 定量超声测定肝脏脂肪含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3.9 定量超声参数肝脏脂肪含量方法的一致性分析
        3.9.1 组内相关性系数评价定量超声参数在不同操作者和不同超声仪器间一致性
        3.9.2 Bland-Altman分析评价定量超声参数在不同操作者和不同超声仪器间一致性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新进展
    1 NAFLD和T2DM流行病学特点
    2 NAFLD和T2DM共同的发病机制
        2.1 胰岛素抵抗
        2.2 .脂代谢异常
        2.3 炎症反应
        2.4 肝细胞因子
    3 NAFLD和T2DM共同的遗传易感性
    4 NAFLD和T2DM共同的环境因素
        4.1 饮食和生活方式
        4.2 肠道微生物
        4.3 环境化学物品
    5 参考文献

(9)交泰丸联合运动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中医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1、病名和病因病机
        2、辨证论治
        3、消渴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3.1 经方
        3.2 现代经验方
        3.3 单味药
        3.4 运动疗法
        3.5 其他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交泰丸联合降糖康复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3 疗效观察
        3、讨论
        3.1 交泰丸联合降糖康复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确切
        3.2 交泰丸联合降糖康复操通过提高血脂联素水平保护胰岛功能
        4、结论
第三部分 基础研究
    基于Sirtl/FoxOVAPN信号通路探讨交泰丸联合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的机制研宄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高脂喂养联合STZ诱导对小鼠的影响
        2.2 干预疗效的观察
        2.3 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
        2.4 胰腺组织Sirt1、FoxO1表达情况
        3、讨论
        3.1 交泰丸联合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小鼠治疗的效果确切
        3.2 Sirt/FoxO1信号通路促进APN分泌调节体内胰岛素代谢
        3.3 交泰丸联合游泳运动通过调节Sirt1/FoxO1/APN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异常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绩
致谢
作者简介

(10)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血糖波动及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保护”继续教育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老年人群基线血尿酸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D]. 温俊程. 南昌大学, 2021(01)
  • [2]基于属性偏序原理的李赛美教授辨治中老年2型糖尿病经验研究[D]. 陈玮盈.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2型糖尿病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因素分析[D]. 张成志. 青海大学, 2021(01)
  • [4]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保护作用[D]. 喻保军.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5]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刘燕.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6]灵芝蛋白多糖对人胰淀素诱导的β细胞凋亡模型的实验研究[D]. 应茵.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加味温胆汤治疗糖耐量异常痰热互结证的临床研究[D]. 王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不同糖代谢人群中肝脏脂肪含量定量诊断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研究[D]. 汪运生.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9]交泰丸联合运动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机制的研究[D]. 曹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9)
  • [10]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血糖波动及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分析[D]. 陈望. 安徽医科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胰岛素抵抗与β细胞功能保护》继续教育更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