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试验监测中的应用

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试验监测中的应用

一、集散型控制系统在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试验监控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振[1](2016)在《超临界热电联产汽轮机组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超临界热电联产汽轮机是国内发电厂较新型汽轮机形式,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情况下,其减少了单位功率投资、提高了发电效率、促进了机组余热有效利用、降低了单位产出煤耗、提升了机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供热小锅炉的使用为民生供热提供较为清洁能源。但伴随机组容量的增大、供热功能的加入,造成机组一次建设费用进一步增加、承受蒸汽压力进一步增强、机组保护及辅助系统进一步强化,导致机组发生风险点增多、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危害更严重,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异常重要。此次研究通过对目前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运行方式分析,探究其存在的主要事故隐患,并针对事故情况,找出控制方式,确保机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危害能够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目前取得以下成果:1对超临界热电联产汽轮机整体运行方式及主要系统流程进行剖析,对汽轮机生产全过程进行分解整合,依据汽轮机系统主要设备情况及各系统在运行中的作用,对汽轮机进行专业系统单元性划分。2根据超临界热电联产汽轮机运行特点,在广泛借鉴汽轮机组在以往出现的隐患、风险及事故的情况下,查找出机组客观存在的设备隐患、系统风险和生产过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机组存在的主要风险及有害因素。3依据专业系统单元性划分结果,将汽轮机本体部分定位于轴系、通流、汽缸、轴承四个部分进行剖析,结合主要风险及有害因素,找出其各单元主要事故类型,对相应事故通过采取事故树分析法、可操作性分析法、及蝴蝶领法对汽轮机大轴弯曲、汽轮机轴系断裂、汽轮机叶片损坏、汽轮机进水进汽、汽轮机轴瓦烧损等事故进行分析,分析事故现象、原因,研究控制措施,确保事故得到有效控制。4依据专业系统单元性划分结果,将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油系统、汽水系统在系统运行中的状态及设备情况进行剖析,根据系统情况,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可操作性分析法、工作安全分析法、蝴蝶领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科学分析方法,对相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对风险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对其安全风险进行评价。5结合对本类机组超临界热电联产汽轮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找出汽轮机安全风险控制发展趋势及目前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的安全情况,为同类机组安全控制提供借鉴,为下一步安全控制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王艳红[2](2015)在《汽轮机DCS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某电厂汽轮机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汽轮机的结构、工艺流程以及汽轮机对DCS控制系统的要求。基于西门子PCS7设计平台,对汽轮机控制系统从硬件框架和软件功能进行了设计。根据汽轮机运行工艺要求,采用分阶段控制策略实现汽轮机的转速控制。在汽轮机升速过程中,保证汽轮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当转速达到临界区时,需要快速冲转,为此,采用不同升速速率条件下的顺序控制;达到额定转速后,采用传统PID控制,将汽轮机的转速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当并网运行时,汽轮机的功率输出必须满足外界负荷的要求,同时使调节后的转速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为此采用双闭环控制,内环控制转速,外环控制功率,因为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即使汽轮机的调节汽门开度保持不变,锅炉燃料品质不一致也会引起燃烧工况的波动,导致汽轮机的进汽参数和功率输出的改变,进而使电网频率发生变化,供电品质下降,这种由机组内部因素造成机组有功功率及电网频率波动的扰动称之为“内扰”,为抵御机组的“内扰”的影响,在汽轮机调节系统中引入功率控制信号,在发生“内扰”时,使机组的功率输出维持在外界要求的水平上。汽轮机发生甩负荷时,转速飞速上升,此时必须迅速将转速调整到稳定状态,保证汽轮机组的安全。当汽轮机发生甩负荷时,由于存在很多非线性和不确定因素,使得传统PID控制器在参数整定过程中变得非常的繁琐,控制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这时如仍采用常规PID调节不能较好的满足控制要求,基于此种情况,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相结合起来,通过模糊控制器在线调整传统PID控制器的三个控制参数,利用模糊逻辑推理,使PID控制器的调节参数自动适应系统的动态变化,来实现汽轮机转速快速跟踪、稳定控制的要求。实践证明,本系统达到了工艺生产的要求,实现了汽轮机转速的自动控制。

闫艳荣[3](2014)在《DEH研究及其在石化行业汽轮机控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自从20世纪以来,汽轮机在石化行业里应用广泛。但是随着蒸汽参数的提高和机组容量的增大,传统的机械液压式控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要求。数字电液控制系统,英文缩写DEH,是一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高效的控制系统。本文结合永坪炼油厂干气及余热发电项目所用汽轮机,对DEH控制系统以及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对DEH控制系统分别从概念、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简述了数字电液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对DEH系统调控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说明。并且利用传递函数的相关理论进一步研究了转速、负荷、供热控制环节的传递函数,运用数学方法对DEH控制系统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并且研究了在实践操作中转速,负荷等功能在汽轮机中的实现方法,简要介绍了汽轮机启动前的各种实验、自启动及负荷自动控制功能。通过对汽轮机的调节保安系统的介绍,研究了汽轮机的调节保安功能。最后对实现汽轮机电液控制的支持软件—TD6000系统进行了介绍。实践证明,面对结构日趋复杂的汽轮机,以及电网容量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DEH控制系统可以安全高效的完成任务。TD6000是DEH控制系统的支持软件,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在汽轮机运行现场,运用TD6000软件可以快速对DEH系统进行操作,实现了DEH在实际生产中的人机互动。

侯杰[4](2014)在《某600MW汽轮发电机温度监测的应用实践及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介绍了温度监测在大型汽轮发电机应用实践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以及国内外大型汽轮发电机温度监测的应用实践情况。然后以600MW汽轮发电机为基础,介绍某600MW汽轮发电机结构特点,温度监测方法及内部测温元件分布情况,说明温度监测在大型汽轮发电机中应用实践的可行性。再后,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5个典型案例具体阐述了温度监测在发电机中的应用实践情况的具体方法,包括温度监测应用于发电机外围系统监控、温度监测应用于发电机机内上下层线棒运行状态监控、温度监测应用于发电机机内环境监控、温度监测应用于发电机机内铁心运行状态监控。最后叙述了一个由于部分技术人员不重视发电机温度监测,引起发电机故障范围扩大的典型案例,从反面证实温度监测在发电机监控系统中的重要性。本文侧重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内容来源于生产一线,对现实工作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陈昆亮[5](2012)在《汽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各领域频发汽轮发电机组重大事故,不但给事发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造成极大损失,同时也给我国大型复杂设备的安全使用敲响警钟,保障大型复杂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成为各行业进行智能化、自动化转型过程中的首要条件,这同时对我国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运行状态的安全监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正面临着能源效率、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亟待提高、环境质量迫切需要改善等挑战,同时也面临工业智能化应用的新机遇,许多理念、技术和产品也急待新的突破。本文充分认识到事物间相关性联系,从多层角度对影响和反映汽轮发电机组安全稳定特性的状态变化关系进行研究,在研究机组典型故障模式的表述及分类、故障征兆的分类及优化的基础上,重点从故障发生范围、故障属性、故障概率三个方面进行故障预警,其中包括对征兆的异动搜索、属性识别以及风险概率等关键技术:(1)基于粗糙集的故障特征征兆优化方法研究。在机组各典型故障模式分类表述的基础上,将故障征兆分类为反映故障发生范围的故障范围征兆,反映故障属性发展的故障属性征兆以及反映故障强度的故障强度征兆,并提供对故障征兆归纳分析的解决方法。利用序列模式定义,将在线、离线征兆进行统量化,并进行约简。为避免特征参数的复杂性,利用参数重要度指标进行优化约简,最终综合考虑到故障类型,提出一套有参考价值的故障特征征兆集合。(2)基于多特征征兆模式的汽轮发电机组K-均距异常搜索方法研究。在分析汽轮发电机组监测参数特征及表现的基础上,首次提出采用时间序列分割技术、时间序列管理技术、参数异动搜索技术对故障范围征兆参数的时间序列进行深入分析,利用序列子模式作为搜索规则,利用K-均距方法搜索可能由异常数据组形成的函数指标,依此建立预警机制,实现预测故障发生的范围或部位。(3)基于灰色加权-AR组合预测以及多特征状态识别的识别方法研究。在对比了典型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基于灰色加权-AR的组合预测模型,对可以反映故障属性发展的征兆参数进行预测;为了避免单一征兆预测结果对故障趋势的误判,根据状态空间理论,本文定义了自由状态空间以及基准状态空间的概念,建立了多特征识别模型,同时给出制定状态空间的法则。解决了汽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分析过程中,对故障趋势的预判不精确的缺点,实现了对机组的故障属性质的精确判断,为机组的状态监测提供了指导依据。(4)基于辨识分类逻辑回归的汽轮发电机组故障概率研究方法。在对典型故障发展程度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逻辑回归原理,对反映故障发生概率对应的故障强度征兆历史样本进行综合分析,标准化特征参数表现模式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通过最大似然函数法求解出故障概率回归模型,最终利用当前监测获取的特征参数值,分析得出当前疑似故障类别的各个故障的可能发生的概率,还建立了故障处理措施的查询机制。最后,在上述理论指导下,利用UCML技术平台,设计开发了汽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软件平台。

张仕海[6](2012)在《高速机床主轴内置式双面在线动平衡装置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加工技术作为一种先进、实用的制造技术,正成为制造业的主流,并以其独特的优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高速主轴的转速很高,即使微小的动不平衡量,也会产生很大的离心力,引发振动,进而对机床的可靠性、使用寿命、加工精度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动平衡是高速、高精密数控机床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其优劣程度直接决定机床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对高速机床产品的质量产生巨大影响。机床主轴在线动平衡技术具有避免频繁开关机试重,提高平衡效率和精度,同时可根据机床加工工况的改变而对不平衡量实施自动平衡等优点。因此在线动平衡具有其它平衡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是高速、高精密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首选的平衡方式。本文以主轴系统动力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现高速机床主轴系统高精度在线动平衡为目的,围绕机床主轴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不平衡振动信号的提取,内置式在线动平衡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开发,实验效果及误差分析,双面在线动平衡在柔性主轴上的拓展应用等关键问题开展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床主轴动力学建模及其仿真。以转子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高速机床主轴系统动力学数学模型,运用Labview语言设计系统仿真程序。通过系统仿真对机床主轴动力学特性进行初步分析,给出双平面影响系数以及不平衡校正量沿主轴轴向分布规律等曲线。讨论了最佳校正面的选取、不平衡量大小选取等相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影响系数相位差的最佳校正面的选取方法。(2)机床主轴不平衡振动信号的提取。测量主轴径向振动信号并准确地提取不平衡振动信号是实施不平衡振动控制的前提。为提高主轴不平衡振动信号提取的精度,本课题提出首先分离出主轴测点处的形状误差,然后采用经验模态分解与最小二乘拟合相结合的基频信号提取方法。论文采用理论研究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数理统计法在主轴形状误差分离中的应用,最小二乘法对主轴基频振动信号的拟合及其效果分析,经验模态分解及其自适应滤波原理等方面开展研究。为提高经验模态分解的滤波效果,课题提出采用相关函数对信号中异常事件进行处理的方法。文中分析表明,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不平衡振动信号的提取精度。(3)双面在线动平衡装置及其控制系统设计。针对高速机床主轴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气动盘式在线动平衡装置的结构理念,并针对装置的功能实现、整体结构、硬件控制系统、关键部件的设计或选取等方面开展研究。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采用Labview与Matlab语言混合编程技术,针对信号采集、信号分析与处理、平衡试重、自动监控系统、控制信号输出等方面展开设计研究。(4)实验数据及平衡误差分析。为检验所设计的双面在线动平衡系统的实用性,课题针对平衡盘定位精度、影响系数测算及动平衡效果等方面开展实验研究。并从测量误差、平衡盘位置调整误差、平衡盘固有不平衡量误差、平衡盘与主轴的配合间隙、平衡盘质量分布误差、传感器安装误差等方面分析各种误差对系统平衡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5)当工作转速接近或者高于转子系统第一阶临界转速时,应当按照柔性转子来对待。考虑到课题所设计双面在线动平衡系统的通用性,课题在对柔性转子动平衡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用于在线动平衡的自适应增益调度控制法。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及实验对该方法的平衡效果进行验证。论文整体从实际应用出发,开展高速机床主轴双面在线动平衡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在不平衡振动信号的提取、动平衡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然而,由于系统的复杂性,系统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或改进。

颜海斌[7](2012)在《数字电液控制系统及其在1000MW机组上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发展,电能需求日益增强,电力工业进入了大电网、大机组和高度自动化时代。单机组容量进一步扩大、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发展造成的用电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电网峰谷差别进一步拉大。因此对大型单元机组的自动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主要发电设备汽轮机来说,其控制系统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以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控制原理、组成以及控制策略和在浙江浙能舟山超超临界1000MW机组上的实现方式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汽轮机控制的原理与调解特性。介绍现阶段数字电液控制系统的原理与调节特性参数。2.结合数字电液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调解特性,提出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组成。3.根据控制原理提出本课题的控制策略。结合待建的浙江浙能舟山六横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实际情况,提出浙江浙能舟山六横电厂舟山配置的配置方案。

陈滨浩[8](2011)在《大港电厂328.5MW机组DEH调节系统改造》文中研究指明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传统的液压控制系统结合的产物,它采用计算机以数字的方式对一次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策略输出控制指令,驱动执行机构实施控制。天津大港发电厂1、2号机组汽轮机调节系统为机械液压调节方式。该系统具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动态调节品质比较差、操作繁琐、控制精度低、迟缓大、运行维护非常不方便等,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采用一种先进的、新的调节系统代替机械液压式调节系统。新系统能够完全能克服原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机组的响应速度,满足现代化电网对机组的要求。可将机组的控制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运行后经济效益也有明显的提高。本文分析了328.5MW机组调节系统的现状,介绍了汽轮机调节保护系统的任务和系统组成。在深入研究了汽轮机调节特性的基础上比较了DEH系统和传统液调系统之间的功能、特性,根据前者的优越性论证了进行DEH改造的必要性。提出了进行DEH改造的方案以及所要进行的工作,并着重介绍了大港发电厂的改造方案。

严可国[9](2009)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及监测保护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汽轮发电机组是火电厂关键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和不利影响。随着机组朝大型化和高参数方向发展,单台机组投资规模和影响也相应增大,对于机组运行安全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新方法与新技术的研究,对于保障这类大型复杂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大型汽轮发电机结构复杂,而且机、电、液耦合,故障信号具有背景噪声干扰大、非平稳、非线性的特点,其传播过程途径与衰减特性复杂,往往是多故障源信号混叠在一起,对故障信息的正确分析与获取,进而准确地诊断故障造成困难。因此,研究故障信号的特征分析与提取技术,从监测的信号中获取正确的故障特征信息,是进行准确故障诊断的技术关键。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国家863课题“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及其系统研究(2008AA042410)”,开展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在复杂运行环境下振动信号监测与新的故障特征提取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故障源分离新方法;二是基于高阶统计分析的故障特征提取新方法;三是汽轮机监测保护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发。各个部分的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如下:1)研究复杂运行环境下基于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的故障源分离及故障信息提取技术,并利用实际汽轮机转子系统振动信号进行验证,实现从监测的信号中获取准确充分的故障特征信息。分析了以不同测量通道数量、不同振动信号类型组合和不同测点位置组成输入信号的ICA分离效果,并对机组在故障状态下,从测量信号中分离出故障源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为ICA在汽轮机振动故障源分离方面的应用提供丰富的分析实例。2)针对超完备基ICA的工程应用问题,提出附加虚拟通道ICA的新方法,利用某些已经具有先验知识的独立分量构成附加输入信号(称为附加虚拟通道),与其它测量信号组合在一起进行ICA分离,达到增加输入信号数量的目的。首先研究了附加虚拟通道ICA的模型,并对分离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进一步将附加虚拟通道ICA方法应用到汽轮机转子系统振动源分离问题,特别是对在故障源分离方面更具有实际意义的“延时时刻虚拟通道ICA”问题进行了实例验证,即利用某个时刻测量数据分离得到的独立分量作为虚拟通道,去分离未来时刻的独立分量。结果表明虚拟通道ICA对于延时时刻的ICA分离问题同样具有明显的效果。这样就可以使用较少数量的传感器测量信号实现对故障源的分离,为超完备基ICA问题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3)认为卷积性混合ICA模型更适合描述汽轮机转子系统振动源分离问题,并提出用傅立叶变换解决这类具有卷积性混合ICA模型的工程实际的源分离问题。即通过对模型求傅立叶变换,将卷积混合关系转化为线性混合关系,利用线性ICA的计算方法实现独立分量的快速分离。应用实际汽轮机振动测量信号对该方法进行的全面分析验证,结果表明,频域ICA可以分离出轴振测量信号中包含的可能很微弱的故障信息,分离结果清晰,比基本ICA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4)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通过一系列仿真实验有针对性的验证、探究了高阶谱的本质,并利用高阶累积量的双谱、双相干谱、1(1/2)维谱等高阶统计分析方法,对汽轮机异常振动信号进行高阶统计特性分析,提取故障特征值。5)对汽轮机发电机组监测保护系统(TSI)的可靠性设计技术进行攻关,自主研制了具有保护功能的在线状态监测系统和远程化智能化故障诊断系统,并应用于工程实际;对所研究方法、技术和系统进行实验测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方法、技术及系统的可靠性。

李悦[10](2008)在《基于动态负荷的汽轮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识别研究》文中指出同步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是一种常见的电气故障,它将导致转子振动,甚至发展为转子接地、转子绕组烧损、发电机失磁、发电机部件磁化等,危及电机和系统的安全,因此分析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的机理和在线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电厂的现场实际情况,开发研制了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诊断系统,首先通过Ovation OPC Server接口,采集得到发电机励磁电流、有功、无功、相电压、线电流、功率因数、频率等参数,然后传输至服务器数据库,基于所建立的发电机模型及采集的数据编制了转子匝间短路诊断软件,局域网络中的客户机都可通过访问服务器观察当前发电机运行状况。经过近半年的现场运行表明本系统性能稳定、使用方便。

二、集散型控制系统在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试验监控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集散型控制系统在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试验监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超临界热电联产汽轮机组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况
    1.3 研究内容及要求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要求
第二章 发电厂汽轮机的作用及分类
    2.1 发电厂汽轮机简介
        2.1.1 汽轮机的原理
        2.1.2 发电厂主要生产流程介绍
        2.1.3 汽轮机系统发电生产中作用
    2.2 汽轮机分类
        2.2.1 按热力特性分类
        2.2.2 按主蒸汽参数分类
        2.2.3 超临界热电联产汽轮机
    2.3 超临界热电联产汽轮机生产过程简介
    2.4 汽轮机各系统主要设备及生产流程特点
        2.4.1 汽轮机组成
        2.4.2 调节保安系统
        2.4.3 汽轮机油系统
        2.4.4 汽轮机汽水系统
第三章 汽轮机主要风险及有害因素分析
    3.1 汽轮机典型事故案例
        3.1.1 某发电厂动静磨损事故
        3.1.2 某发电厂汽轮机高压转子弯曲事故
        3.1.3 某发电厂#1机组#5轴瓦烧损事故
        3.1.4 某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断裂的特大事故
        3.1.5 某发电厂主蒸汽管道爆裂事故
        3.1.6 某发电厂电工触电死亡
        3.1.7 某发电厂机械伤害事故
    3.2 汽轮机主要风险分析
        3.2.1 汽轮机运转中的风险
        3.2.2 汽轮机超压爆炸危险性
        3.2.3 配套设备机械伤害及高处坠落危险因素
        3.2.4 汽轮机噪声有害风险因素
        3.2.5 有毒物质产生的危害风险
        3.2.6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
第四章 汽轮机各单元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
    4.1 汽轮机各系统划分的研究对象
        4.1.1 汽轮机本体单元划分
        4.1.2 其他配套系统
    4.2 汽轮机轴系风险分析及控制
        4.2.1 汽轮机轴主要事故类型
        4.2.2 汽轮机大轴弯曲事故分析及控制措施
        4.2.3 汽轮机轴系断裂事故分析及控制措施
        4.2.4 汽轮机叶片损坏分析及控制措施
    4.3 汽轮机通流部分风险分析及控制
        4.3.1 通流部分主要事故类型
        4.3.2 通流部分严重磨损分析及控制措施
    4.4 汽轮机汽缸风险分析及控制
        4.4.1 气缸主要事故类型
        4.4.2 汽缸进冷气、进水分析及控制措施
    4.5 汽轮机轴瓦风险分析及控制
        4.5.1 汽轮机轴瓦主要事故类型
        4.5.2 汽轮机轴瓦烧损事故分析与控制措施
    4.6 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风险分析及控制
        4.6.1 调节保安系统流程及风险介绍
        4.6.2 汽轮机超速事故分析与控制措施
    4.7 汽轮机油系统风险分析及控制
        4.7.1 润滑油系统
        4.7.2 顶轴油系统
        4.7.3 油净化系统
    4.8 汽轮机汽水系统风险分析及控制
        4.8.1 汽水系统事故类型
        4.8.2 汽轮机真空急剧下降事故分析及控制措施
        4.8.3 承压部件及压力容器爆裂分析及控制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汽轮机DCS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汽轮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动态
        1.2.1 汽轮机DEH的发展动态
        1.2.2 DCS发展动态
        1.2.3 DCS在热电厂的应用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2章 汽轮机系统工艺流程
    2.1 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
    2.2 汽轮机工作原理
    2.3 汽轮机车间工艺流程
    2.4 生产工艺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轮机调节系统设计
    3.1 汽轮机调节系统的任务
    3.2 汽轮机调节系统工作原理
    3.3 汽轮机调节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3.4 汽轮机控制方案的分析
    3.5 调节系统新策略选择
        3.5.1 转速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设计
        3.5.2 论域、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的选择
        3.5.3 模糊化和清晰化
        3.5.4 汽轮机转速模糊PID控制器系统结构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轮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过程控制层设计
        4.1.1 CPU模块的选择
        4.1.2 电源模块的选择
        4.1.3 I/O模块选择
        4.1.4 抗干扰设计
    4.2 过程管理层设计
    4.3 控制系统网络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汽轮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汽轮机监控画面设计
        5.1.1 汽轮机总体工艺流程设计
        5.1.2 汽轮机油系统设计
        5.1.3 汽轮机水系统的设计
        5.1.4 汽轮机本体监控系统设计
        5.1.5 报警画面设计
        5.1.6 曲线画面设计
    5.2 汽轮机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5.2.1 连锁保护程序设计
        5.2.2 模拟量监视程序设计
        5.2.3 汽轮机启动过程程序设计
        5.2.4 汽轮机甩负荷程序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DEH研究及其在石化行业汽轮机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的应用现状和发展
        1.1.1 电调控制系统技术在国外的发展
        1.1.2 电调控制系统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1.2 电调控制系统国内应用情况简介
        1.2.1 电液并存式控制系统
        1.2.2 模拟电液控制系统
        1.2.3 专用型数字式控制系统
        1.2.4 通用型数字式控制系统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DEH 系统调控技术研究
    2.1 DEH 的基本概念
    2.2 DEH 调控原理
        2.2.1 DEH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及控制框图
        2.2.2 转速控制
        2.2.3 负荷控制
        2.2.4 供热控制
    2.3 系统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EH 系统调控功能及其在汽轮机中实现
    3.1 调节功能
        3.1.1 转速调节功能
        3.1.2 负荷控制方式
        3.1.3 线速度匹配功能
        3.1.4 高压调节阀预热功能
        3.1.5 功率控制功能
    3.2 限制保护功能
        3.2.1 主蒸汽压力控制功能
        3.2.2 负荷限制功能
        3.2.3 负荷调速器与限制器相互跟随的功能
        3.2.4 超速保护功能
    3.3 试验功能
    3.4 汽机热应力计算、自启动及负荷自动控制功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汽轮机的保安系统
    4.1 概述
    4.2 液压伺服系统
        4.2.1 系统功能介绍
        4.2.2 油动机
        4.2.3 电液伺服阀
    4.3 机组保安系统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EH 控制系统—TD6000
    5.1 系统硬件
        5.1.1 结构和容量
        5.1.2 DEH 系统硬件配置
    5.2 系统软件
    5.3 TD6000 系统在永坪炼油厂汽轮机控制中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某600MW汽轮发电机温度监测的应用实践及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发电机温度监测应用实践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发电机温度监测应用实践的研究背景
        1.1.2 发电机温度监测应用实践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电机温度监测应用实践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发电机结构分析及其温度监测方法
    2.1 某 600MW 发电机的技术参数
    2.2 某 600MW 发电机内部结构
    2.3 发电机的冷却模式
    2.4 发电机的温度监测方法
        2.4.1 发电机表面温度的监测方法
        2.4.2 发电机内部温度的监测方法
    2.5 小结
第三章 温度监测在发电机运行状态监控中的应用
    3.1 红外监测技术的应用
        3.1.1 集电环红外成像监测
        3.1.2 出线 CT 区域成像监测
        3.1.3 发电机系统低压电机监测
    3.2 温度监测在发电机上下层线棒状态监控中的应用
        3.2.1 分析方法解析
        3.2.2 数据分析
    3.3 发电机机内环境温度监测
        3.3.1 氢气冷却器简介
        3.3.2 内部风路情况
        3.3.3 氢气冷却器内部结构
        3.3.4 状态监测分析要点
    3.4 发电机铁心温度的监测
        3.4.1 情况说明
        3.4.2 测温元件干扰排查
        3.4.3 其他原因分析
        3.4.4 制定临时措施
        3.4.5 发电机解体分析
        3.4.6 制定处理措施
        3.4.7 总结
    3.5 2 号发电机烧毁案例总结
        3.5.1 事故经过
        3.5.2 保护动作情况分析
        3.5.3 发电机外观及绝缘电阻检查
        3.5.4 故障前发电机监控数据
        3.5.5 初步分析
        3.5.6 停机解体检查
        3.5.7 案例总结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汽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设备状态监测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设备监测信号异常分析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现状
        1.3.2 存在问题
    1.4 设备故障风险分析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现状
        1.4.2 存在问题
    1.5 设备状态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1.5.1 国内外现状
        1.5.2 存在问题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6.1 论文研究内容
        1.6.2 论文结构
第2章 汽轮发电机组故障模式及征兆的表示及优化
    2.1 汽轮发电机组故障模式的表示
        2.1.1 故障模式的符号表示及分类
        2.1.2 故障模式改进的FMEA表示
        2.1.3 汽轮发电机组典型故障模式表示
    2.2 汽轮发电机组典型故障模式征兆的表示及分类
        2.2.1 典型特征征兆来源
        2.2.2 特征征兆的特征模式量化表示
        2.2.3 特征征兆的功能分类
    2.3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多层次故障模式征兆优化及分类
        2.3.1 粗糙集理论
        2.3.2 多层次故障模式的特征征兆优化模型
        2.3.3 故障模式的特征征兆功能划分模型
    2.4 案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轮发电机组故障异常搜索方法研究
    3.1 聚类分析理论
        3.1.1 常用聚类划分方法
        3.1.2 孤立点搜索技术
    3.2 基于K-均距离的汽轮发电机组异常搜索模型
        3.2.1 输入初始化处理
        3.2.2 时间序列的特征模式计算
        3.2.3 基于K-均距离异常搜索
        3.2.4 模型参数优化
    3.3 实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轮发电机组故障属性识别方法研究
    4.1 故障预测理论基础
        4.1.1 灰色预测理论基础
        4.1.2 自回归预测理论基础
        4.1.3 组合预测模型概述
    4.2 灰色-AR(N)组合预测模型的建立
    4.3 基于多特征的属性识别模型
        4.3.1 多特征状态空间的表示
        4.3.2 基于多特征的属性识别模型建立
    4.4 汽轮发电机组故障振动特征频率属性识别模型
        4.4.1 振动特征频率属性征兆初始化
        4.4.2 振动特征频率属性征兆趋势预测
        4.4.3 属性状态空间识别
    4.5 案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汽轮发电机组故障强度评价方法研究
    5.1 逻辑回归原理
        5.1.1 逻辑回归理论概述
        5.1.2 逻辑回归估计
        5.1.3 累积逻辑回归
    5.2 基于时间序列综合指标的改进逻辑回归模型
    5.3 汽轮发电机组故障概率逻辑回归模型
        5.3.1 不可辨识程度故障模式概率模型
        5.3.2 可辨识程度故障模式概率模型
    5.4 故障措施的FMEA反查
    5.5 案例分析
        5.5.1 不可辨识故障模式概率计算
        5.5.2 可辨识故障模式概率计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汽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
    6.1 基于多智能体的监测与预警系统总体构架
    6.2 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的设计开发需求
        6.2.1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6.2.2 系统开发工具
        6.2.3 系统数据库及接口设计
    6.3 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的功能设计
        6.3.1 信息管理系统
        6.3.2 异常搜索分析系统
        6.3.3 异常属性识别系统
        6.3.4 故障概率计算系统
        6.3.5 故障预警报告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6)高速机床主轴内置式双面在线动平衡装置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及来源
        1.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1.2 本课题的来源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1.2.1 高速主轴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1.2.2 动平衡方法研究现状
        1.2.3 在线动平衡装置研究现状及性能分析
    1.3 基于 LABVIEW 与 MATLAB 语言混合编程简介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4.1 课题研究目的
        1.4.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机床主轴动力学建模及仿真分析
    2.1 转子不平衡量的表示及其标准
    2.2 刚性主轴动力学建模及其仿真设计
        2.2.1 刚性主轴动力学建模
        2.2.2 刚性主轴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设计
    2.3 基于仿真的刚性主轴不平衡振动响应及动平衡分析
        2.3.1 刚性主轴不平衡振动响应分析
        2.3.2 刚性主轴双面动平衡分析
        2.3.3 基于仿真的动平衡设计问题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平衡振动信号提取
    3.1 主轴形状误差的提取
        3.1.1 主轴形状误差提取算法
        3.1.2 数据仿真与算法应用
    3.2 最小二乘法拟合基频振动信号
    3.3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基频振动信号提取
        3.3.1 EMD 方法原理
        3.3.2 端点效应与处理
        3.3.3 经验模态分解中异常事件及其处理
        3.3.4 基于 EMD 的转子基频振动信号提取
    3.4 EMD 与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基频振动信号提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刚性主轴双面在线动平衡系统设计
    4.1 主轴双面在线动平衡系统整体布局
    4.2 双面在线动平衡装置的设计
        4.2.1 一种液压驱动式动平衡系统的设计及其分析
        4.2.2 气动在线动平衡装置的设计
    4.3 控制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
        4.3.1 系统气动控制回路
        4.3.2 信号采集与输出控制系统
    4.4 控制系统软件部分的设计
        4.4.1 控制系统流程图
        4.4.2 主控界面设计
        4.4.3 试重界面设计
        4.4.4 串口输出控制
        4.4.5 平衡盘及测点振动相位的测算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试验数据及平衡误差分析
    5.1 实验数据及平衡效果分析
        5.1.1 实验装置
        5.1.2 监测点处主轴形状误差测量
        5.1.3 初始振动信号测量及其分析
        5.1.4 影响系数的测算
        5.1.5 系统动平衡
    5.2 系统平衡误差分析
        5.2.1 测量误差
        5.2.2 平衡盘位置调整误差
        5.2.3 平衡盘固有不平衡量误差
        5.2.4 平衡盘与主轴配合间隙对动平衡的影响
        5.2.5 平衡盘质量分布误差对动平衡的影响
        5.2.6 传感器安装误差对动平衡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柔性主轴双面在线动平衡分析
    6.1 柔性转子动力学模型及动平衡概述
        6.1.1 柔性转子动力学模型
        6.1.2 柔性转子动平衡概述
    6.2 柔性转子动平衡的影响系数法原理
    6.3 基于自适应增益调度控制的自动平衡
        6.3.1 增益调度控制原理
        6.3.2 增益调度控制的稳定性
        6.3.3 自适应增益原理
        6.3.4 在线动平衡自适应增益调度控制流程
        6.3.5 基于双面动平衡的自适应增益调度控制仿真分析
        6.3.6 实验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数字电液控制系统及其在1000MW机组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1.2 基于现场设备实现探讨
    1.3 研究意义
    1.4 课题的内容和目的
    1.5 本文的主要结构
第2章 汽轮机的控制原理与调节特性
    2.1 汽轮机的控制原理概述
    2.2 汽轮机调节系统的调节特性
        2.2.1 汽轮机调节系统静态特性
        2.2.2 调节系统的动态特性
        2.2.3 影响动态特性的主要考虑的因素
    2.3 中间再热对汽轮机的调节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DEH 设计方案组成、功能模块设计和运行方式
    3.1 DEH 系统的组成
    3.2 DEH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及运行方式
        3.2.1 汽轮发电机组的数据参数采样及测量
        3.2.2 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的控制系统网络组成
        3.2.3 液压部分
        3.2.4 电液转换器
        3.2.5 EH 油压试验组件
        3.2.6 电液转换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六横电厂汽轮机的控制策略
    4.1 浙能舟山六横电厂汽轮机数字电液系统的控制策略
    4.2 DEH 的转速和负荷控制策略
        4.2.1 设定值的形成回路
        4.2.2 转速设定值的形成
        4.2.3 负荷设定值的形成
    4.3 DEH 系统的转速控制
        4.3.1 高压冲转
        4.3.2 中压启动
    4.4 负荷控制
        4.4.1 速度控制回路
        4.4.2 功率回路
        4.4.3 调节级压力校正回路
        4.4.4 负荷控制过程分析
        4.4.5 阀门管理
    4.5 DEH 超速保护控制系统
        4.5.1 中压调门快关控制
        4.5.2 EIV 使能逻辑
        4.5.3 CIV 动作逻辑
        4.5.4 CIV 复位与IV 重开信号
        4.5.5 负荷下跌预测
        4.5.6 超速保护控制
        4.5.7 汽轮机危急遮断保护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浙能舟山六横电厂DEH 设计配置
    5.1 浙能舟山六横电厂DEH 设计硬件配置
        5.1.1 浙能舟山六横电厂DEH 系统的硬件设计要求
        5.1.2 浙能舟山六横电厂DEH 系统设计对处理器模件要求
        5.1.3 浙能舟山六横电厂DEH 系统设计对过程输入输出I/O 要求
    5.2 浙能舟山六横电厂DEH 设计软件配置
    5.3 浙能舟山六横电厂DEH 设计的人机接口配置
        5.3.1 操作员站配置
        5.3.2 工程师站配置要求
    5.4 浙能舟山六横电厂DEH 设计的功能配置
        5.4.1 汽机挂闸
        5.4.2 启动前的控制
        5.4.3 机组转速控制
        5.4.4 负荷控制
        5.4.5 一次调频
        5.4.6 负荷限制控制
        5.4.7 加速度限制回路(ACC)
        5.4.8 功率-负荷不平衡(PLU)
        5.4.9 后备超速保护
        5.4.10 锅炉-汽机协调控制
        5.4.11 甩负荷
        5.4.12 系统在线试验
        5.4.13 自动启动系统功能
        5.4.14 DEH 主-备转换逻辑
        5.4.15 汽轮机保护功能(ETS)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大港电厂328.5MW机组DEH调节系统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引进型328.5MW 机组调节系统现状
    1.2 调节系统改造的必要性
        1.2.1 系统自身的结构特性
        1.2.2 机组自动化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1.2.3 电网发展
        1.2.4 新管理体制
    1.3 国内外调节系统改造的情况
第2章 汽轮机调节保护系统的任务和系统组成
    2.1 汽轮机调节保护系统的基本任务
    2.2 调节保护系统的特点
    2.3 组成数字电液控制系统的机构
        2.3.1 机械液压调节系统
        2.3.2 模拟电液调节系统
        2.3.3 数字电液控制系统
第3章 汽轮机的调节特性
    3.1 汽轮机调节系统静态特性
        3.1.1 静态特性曲线
        3.1.2 速度不等率δ
        3.1.3 迟缓率
        3.1.4 调频
    3.2 调节系统的动态特性
        3.2.1 动态特性的性能指标及判断
        3.2.2 影响动态特性的主要因素
    3.3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的调节特点
        3.3.1 功率滞后控制
        3.3.2 中压调节汽门控制
        3.3.3 单元制的旁路控制
        3.3.4 机炉协调控制
第4章 DEH 系统在液调系统改造中的应用
    4.1 DEH 系统与液调系统的比较
        4.1.1 系统结构
        4.1.2 系统的动、静态特性
    4.2 DEH 系统的主要功能
        4.2.1 汽轮机自动程序控制(ATC)功能
        4.2.2 汽轮机自动调节功能(供热抽汽压力)
        4.2.3 汽轮机的自动保护功能
        4.2.4 机组和 DEH 系统的监控功能
    4.3 对液调系统进行DEH 改造及改造的可行性
        4.3.1 改造的必要性
        4.3.2 液调系统进行 DEH 改造的可行性
    4.4 机组进行 DEH 改造以后应具有的功能
第5章 汽轮机控制系统改造的研究
    5.1 改造方案介绍
        5.1.1 同步器控制方案
        5.1.2 抗燃油纯电调控制方案
        5.1.3 透平油纯电调控制方案
        5.1.4 电液并存控制改造方案
    5.2 以下表格是上述各种改造方案之间的对比
    5.3 其他的一些相关的问题
        5.3.1 调节油的油源选择
        5.3.2 阀门管理功能简介
        5.3.3 DEH 功能应用
    5.4 结论
第6章 大港发电厂#1 机组调速系统改造
    6.1 原机组调节、保护系统简介
    6.2 对调节和保护系统的部分改造
    6.3 高压调门的改造
    6.4 联合汽门油动机的改造
    6.5 对高压主汽门的驱动机构进行改造
    6.6 危急遮断控制块
    6.7 隔膜阀
    6.8 EH 供油装置
    6.9 测速齿盘
    6.10 改造后汽轮机 DEH/ETS 系统具有的功能
    6.11 ETS 系统
    6.12 改造后汽轮机 DEH/ETS 系统的相关指标
    6.13 技术要求
    6.14 液压伺服系统
    6.15 设备规范
        6.15.1 液压系统(EH)
        6.15.2 执行机构(油动机)
        6.15.3 基本结构
        6.15.4 调节型执行机构
        6.15.5 开关执行机构
        6.15.6 危急遮断系统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详细摘要

(9)大型汽轮发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及监测保护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设备故障机理及状态监测技术与系统
        1.2.1.1 故障机理
        1.2.1.2 状态监测技术与系统
        1.2.2 典型故障特征提取与分析技术
        1.2.2.1 经典信号分析技术
        1.2.2.2 时频分析
        1.2.2.3 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
        1.2.2.4 高阶统计分析
        1.2.3 故障识别与诊断技术
        1.2.3.1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1.2.3.2 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
    1.3 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3.1 问题提出与课题来源
        1.3.2 本文研究内容
        1.3.3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汽轮机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基础
    2.1 汽轮机振动监测技术概述
    2.2 转子动力学基础
        2.2.1 转子系统运动方程
    2.3 汽轮机振动激励
        2.3.1 概述
        2.3.2 典型故障源
        2.3.2.1 转子不平衡
        2.3.2.2 动静部件碰磨
        2.3.2.3 转子不对中
        2.3.2.4 油膜振荡
        2.3.2.5 蒸汽振荡
    2.4 汽轮机工作特性对机组振动的影响
        2.4.1 机组结构对于振动的影响
        2.4.2 机组运行参数对于振动的影响
        2.4.3 机组变工况运行对于振动的影响
    2.5 振动标准
    2.6 振动测量与信号分析技术
        2.6.1 振动测量
        2.6.2 汽轮机振动监测系统
        2.6.3 振动信号分析技术
        2.6.3.1 时间域分析
        2.6.3.2 频率域分析
        2.6.3.3 分析结果显示技术
    2.7 研究对象描述
        2.7.1 850MW亚临界汽轮机组
        2.7.2 1430MW核电机组
        2.7.3 国产600MW超临界机组
第三章 独立分量分析基本理论及基本ICA的应用
    3.1 概述
    3.2 相关数学基础
        3.2.1 概率与统计特征
        3.2.1.1 连续随机变量的主要关系
        3.2.1.2 随机向量
        3.2.1.3 相关性与白化
        3.2.1.4 统计独立性
        3.2.2 信息论的基础知识
        3.2.2.1 熵(Entropy)
        3.2.2.2 Kullback-Leibler散度和互信息
        3.2.2.3 负熵
    3.3 独立分量分析基本理论
        3.3.1 独立分量分析模型
        3.3.1.1 基本ICA模型
        3.3.1.2 基本ICA的假设条件及不确定因素
        3.3.2 基本ICA估计方法
        3.3.2.1 非高斯性极大化方法
        3.3.2.2 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和信息极大化方法
        3.3.2.3 互信息极小化方法
        3.3.2.4 非线性不相关方法
        3.3.3 独立分量分析算法
        3.3.3.1 数据的白化预处理
        3.3.3.2 FastICA算法
        3.3.3.3 Infomax算法
        3.3.4 扩展ICA模型
        3.3.4.1 带噪声的ICA模型
        3.3.4.2 非线性ICA模型
    3.4 基本ICA模型的应用实例
        3.4.1 不同通道及不同振动信号类型的ICA分离
        3.4.2 不稳定振动源分离
        3.4.3 机组T1的基本ICA振动信号分离结果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附加虚拟通道ICA及其应用
    4.1 超完备基ICA问题概述
    4.2 附加虚拟通道ICA
        4.2.1 基本方法
        4.2.2 评价分离效果的相关系数
        4.2.3 仿真验证
    4.3 实际应用
        4.3.1 相同时刻虚拟通道ICA
        4.3.2 延时时刻虚拟通道ICA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傅立叶变换法的卷积性混合盲分离及其应用
    5.1 引言
    5.2 盲去卷积与卷积性混合盲分离基本方法
        5.2.1 盲去卷积
        5.2.1.1 基本模型
        5.2.1.2 主要算法
        5.2.2 卷积性混合的盲分离
        5.2.2.1 基本模型
        5.2.2.2 转化为线性ICA的计算方法
    5.3 基于傅立叶变换法的卷积性混合盲分离
        5.3.1 分离模型
        5.3.2 实现步骤
    5.4 频域ICA分析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高阶统计分析的汽轮机故障特征提取
    6.1 引言
    6.2 高阶统计分析
        6.2.1 基本概念
        6.2.1.1 随机变量的矩和累积量
        6.2.1.2 平稳随机信号的矩和累积量
        6.2.1.3 高阶矩和高阶累积量的性质
        6.2.1.4 高斯信号的高阶矩和高阶累积量
        6.2.2 高阶谱
        6.2.2.1 高阶谱定义
        6.2.2.2 双谱性质
        6.2.3 双谱估计方法
        6.2.3.1 直接法
        6.2.3.2 间接法
        6.2.4 二次相位耦合
        6.2.5 K阶相干函数与双相干谱
        6.2.6 切片概念—1(1/2)维谱估计
        6.2.6.1 切片定义
        6.2.6.2 1(1/2)维谱
        6.2.6.3 其它常用切片
    6.3 汽轮机振动信号的高阶统计特性分析
        6.3.1 双谱分析
        6.3.2 双相干谱分析
        6.3.3 1(1/2)维谱分析
        6.3.4 故障特征提取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汽轮机智能在线振动监测保护和故障诊断系统
    7.1 概述
    7.2 智能在线振动监测保护系统的设计
        7.2.1 系统的设计思想
        7.2.2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7.2.3 系统硬件设计
        7.2.4 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
        7.2.4.1 系统的主要功能
        7.2.4.2 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7.3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
        7.3.1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思想
        7.3.2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方法
        7.3.3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结构
        7.3.4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知识库设计
        7.3.4.1 故障诊断的知识获取和表示
        7.3.4.2 诊断知识库的设计
        7.3.5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征兆获取
        7.3.5.1 故障征兆的类型
        7.3.5.2 征兆获取的原则
        7.3.5.3 征兆获取的方法
        7.3.6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主要功能
        7.3.7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主要特点
        7.3.8 远程WEB智能故障诊断系统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和申请专利
    一、科研工作
    二、申请专利

(10)基于动态负荷的汽轮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原因
        1.2.1 制造/检修方面
        1.2.2 运行方面
    1.3 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主要研究方法
        1.3.1 微分线圈动测法
        1.3.2 回复波检测法
        1.3.3 开口变压器法
        1.3.4 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法
        1.3.5 直流电阻法
        1.3.6 空载及短路特性试验法
        1.3.7 基于励磁电流的诊断方法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数据采集的设计原则
        2.1.1 发电机数据采集系统的状况
        2.1.2 发电厂 DCS系统概述
    2.2 OPC技术简介
    2.3 OPC数据访问服务器的程序结构
    2.4 数据采集系统的 Visual Basic实现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 Web方式诊断系统的设计
    3.1 Web方式简介
        3.1.1 Web服务
        3.1.2 Web Service特点
    3.2 基于Web方式的设计思路
        3.2.1 对原RDST代码的改写
        3.2.2 Web方式设计
    3.3 诊断数据库系统
        3.3.1 数据库分析对比
        3.3.2 数据库设计设计与创建表
        3.3.3 基于 Visual Basic语言的实现方案
    3.4 小结
第四章 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系统的判据推导
    4.1 匝间短路后的电磁特性分析
    4.2 稳态条件下短路电流和故障程度的关系
第五章 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系统的动态判据推导
    5.1 动态条件判据推导的必要性
    5.2 动态条件判据推导
第六章 发电厂转子绕组匝间短路诊断系统(RDST)
    6.1 系统设计原则
    6.2 系统内容及技术要求
    6.3 操作方法介绍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集散型控制系统在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试验监控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超临界热电联产汽轮机组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 张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7)
  • [2]汽轮机DCS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艳红. 东北大学, 2015(06)
  • [3]DEH研究及其在石化行业汽轮机控制中的应用[D]. 闫艳荣.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7)
  • [4]某600MW汽轮发电机温度监测的应用实践及案例分析[D]. 侯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5)
  • [5]汽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研究[D]. 陈昆亮. 华北电力大学, 2012(10)
  • [6]高速机床主轴内置式双面在线动平衡装置及关键技术研究[D]. 张仕海. 北京工业大学, 2012(11)
  • [7]数字电液控制系统及其在1000MW机组上的研究[D]. 颜海斌.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7)
  • [8]大港电厂328.5MW机组DEH调节系统改造[D]. 陈滨浩. 华北电力大学, 2011(04)
  • [9]大型汽轮发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及监测保护系统研究[D]. 严可国.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9(10)
  • [10]基于动态负荷的汽轮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识别研究[D]. 李悦.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8(11)

标签:;  ;  ;  ;  ;  

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试验监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