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传感器用LED灯条显示装置

压力传感器用LED灯条显示装置

一、压力传感器的LED排光柱显示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郑丽娟[1](2021)在《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的研制》文中认为血压是标志生命活动状态与质量的关键象征,实现其量值的准确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是临床血压监测的主要工作计量器具,其计量性能需要通过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进行评价。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商用的血压模拟器实现对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计量检定。然而,商用的血压模拟器仅能检定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静态压力和血压示值重复性,忽略了更为重要的血压示值准确性参数,此外,血压模拟器通常只设有单一气路,仅适用于单一示波法原理的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计量检定,暂时无法对一些双袖带双导管的新型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开展检定工作。因此,研究新型双袖带双导管的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检定方法,扩展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的检定对象范围,探索血压示值准确检定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计量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详细分析了无创血压测量的量传溯源体系和相关标准,研究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关键参数检定内容与检定流程,基于新型双袖带双导管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测量原理,提出利用两路气动模块模拟脉搏波信号的检定方法,优化了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的硬件结构,可以同时实现了对单一示波法和新型双袖带双导管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计量检定;采集真实人群血压并同步记录振荡波形数据,构建真实人体血压样本曲线并将其导入至检定装置中模拟脉搏波信号,建立检定装置样本曲线与真实人体血压示值间的溯源关系,探索血压示值准确检定的解决方案;基于现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及校准规范要求,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开发软件功能,完成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的研制。实验测试表明,研发的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满足现行校准规范的计量特性要求,符合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用设备的技术要求,可适用于单一示波法及新型双袖带双导管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计量检定,且检定过程安全稳定,检定结果准确可靠。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的研制,为完善现有无创血压量传溯源体系,探索血压示值准确检定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周忠臣[2](2018)在《基于PLC的锅炉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作为将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转换为二次能源(蒸汽)的重要动力设备,锅炉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中,锅炉已经成为其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考虑到锅炉运行环境比较复杂、危险,这就要求锅炉使用单位必须提高其锅炉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对锅炉的运行过程更加合理、安全的控制监测,并以此来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因此完善锅炉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对于提高锅炉的安全性、保证设备高效率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旨在基于PLC控制的基础上结合组态软件,针对某矿锅炉控制系统的设计为具体内容,开发设计适应于现场实际的锅炉自动化监控系统。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阐述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意义,分析目前锅炉控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比了仪器控制、PLC、DCS、以及FCS四种不同的锅炉控制方式,说明了PLC控制方式在成本和功能上的优势。(2)结合锅炉的构造以及锅炉的工艺流程,根据其控制的任务要求,对锅炉控制系统的PLC的控制单元模块,模拟量模块、数字单元模块、执行仪表、传感器等进行了选型配置,并通过SIMATIC编程软件对锅炉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其中包括水温控制程序、蒸汽压力控制程序、炉排控制程序、风机控制程序等。(3)针对锅炉负荷变化大,现场环境干扰因素多,难于实现精确控制等原因,对现有的PID算法进行改进,引入BP神经网络对PID参数在线整定,并对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在实际运行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4)利用力控软件,完成监控画面的设计,实现了系统的界面显示、实时监控、控制参数设定与调整、数据管理及共享、安全管理等功能。(5)使用SIMATIC编程软件完成系统通信网络的组建,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PLC与组态软件之间的通讯。该供暖锅炉控制系统是设计、安装、调试已经完成并已投入使用,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控制效果良好,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蒋朝明[3](2014)在《基于模糊PID的救生舱氧气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煤矿救生舱是保障煤矿遇险人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有效屏障。氧气控制系统作为煤矿井下移动救生舱控制系统分支之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使遇险人员能够在舱内有一段生存过渡时间,需要将救生舱内氧气浓度、温湿度以及废气浓度等参数维持在一个安全范围内。精确地供氧可以提高救生舱系统的可靠性,有利于救援人员及舱内被困人员对于救生舱控制系统运行参数的掌握,有利于有限资源的节约,进而延长救援黄金时间来提高被困人员的生存几率。在煤矿救生舱氧气系统方面,国内相关文献多数停留在供氧方式的选择及其利弊分析、供氧装置的设计,对于救生舱内精确控制氧气方面的文献却寥寥无几。针对目前还没有文献对煤矿井下救生舱氧气控制系统进行数学建模,根据氧气控制系统控制结构创建了煤矿救生舱氧气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氧气系统的控制算法及其利弊做了理论分析并以系统的数学模型为控制对象,利用MATLAB将模糊自整定PID与常规PID进行仿真实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不仅能够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还能够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因此模糊自整定PID更加适合应用于煤矿救生舱氧气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系统以FPGA为控制器核心,按照模块化设计的思路对各个模块分别进行软硬件设计。借助Verilog HDL对控制系统模糊PID算法、系统数据采集输入、时限动态预估、驱动输出模块等系统关键部分进行实现并仿真验证,最后再加以整合对氧气系统自动调节、时限预估、人工辅助调节等基本功能进行实现,从而达到了智能、精确控制氧气的目的。

王长杰[4](2013)在《LNG车载瓶液位及压力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环保的时代,燃油汽车必将被天然气汽车所替代,我们必须满足市场变化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迎接即将到来的天然气汽车时代。LNG车载气瓶作为LNG车载燃料系统的关键部分,也受到广泛关注,一些研究机构、企业、高校加大了对LNG车载气瓶的液位、压力等相关系数的测量研发的力度。本文通过对LNG车载瓶内工作环境的深入了解,设计开发了一个LNG车载瓶液位及压力检测系统。本系统对LNG车载瓶液位及压力的检测是基于电容式传感器和陶瓷压阻压力传感器进行开发的,设计了对电容及压力信号采集、滤波、放大处理电路,并采用了Freescale公司提供的8位微控制器芯片MCS08SH8完成对电容及电压信号的检测和处理电路的设计。MCS08SH8微控制器内部集成了ACMP模拟比较器、模数转换器和HCS08系列微处理器,此芯片可简化外围电路设计,降低了系统开发成本。由于现有汽车显示器配置不统一,根据不同的显示要求设计了三种显示驱动电路,其中包括驱动模拟仪表显示电路,驱动光柱显示器电路和驱动液晶显示电路,使本系统更具有实用性,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选用不同的显示方案。在软件设计上,本文通过对整个系统的架构研究分析,设计了相应的软件系统,编写了电容检测程序和电压信号采集程序,并对电容及电压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将LNG车载瓶的液位及压力转化成微处理器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根据不同的驱动要求设计了不同的驱动程序,模拟仪表驱动电路采用4-16译码器控制的,因此设计了微处理器与译码器通信程序;光柱显示驱动电路采用的PWM输出直接控制,因此设计了PWM驱动程序;液晶显示驱动电路是采用微处理器直接控制,两个微处理器之间采用RS-485串行通信,此部分程序采用主从机之间问答的方式实现多机之间通信。本系统程序编写工具采用的Freescale公司提供的Codewarrior编程软件,该软件可以兼容多种编程语言,本文所介绍程序全部采用的是C语言编写而成。本文介绍了对系统的LNG传感器、变送器和显示装置的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LNG车载瓶液位及压力监测系统可以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有助于加快LNG汽车在现实生活中的推广,可以有效的缓解车用能源的矛盾。

唐培成[5](2012)在《粘土渗透性能测试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洋资源与海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为适应这一新变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在沿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港口建设。我国东南沿海、环渤海以及部分内陆地区广泛分布着粘土上质。在对港口土质的特性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工程设计与建设,将会造成地基失稳,以致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粘土的渗透性参数是保证设计施工方案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重要指标。因此,为配合港口工程设计与建设,必须进行粘土渗透性能试验研究。不同于传统的渗透性能试验,本文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开发平台,构建了粘土渗透性能测试系统,应用于规模化的渗透性试验。该系统由压力传感器、单片机、串口通讯和计算机等组成。试验中会有多个试管并排排列,采用放置于试验试管底部的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A/D转换器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ATmega8单片机进行处理实现数据的集中采集。同时,采集单片机通过RS-485总线与主控单片机ATmega64相连。主控单片机上设有键盘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以实现对各个采集装置的显示和操作控制。主控单片机内通过软件编程将压力数据转换为液位数据,并通过串口通讯与上位机PC相连。上位机采用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软件编程生成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历史数据的储存与查询等系统功能,并由达西定律推导公式计算得到粘土的渗透系数。试验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相对于传统的渗透试验装置大大提高了效率,可应用于大规模的渗透试验,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数据参考。

刘亚舒[6](2012)在《便携式压力传感器标定系统设计》文中指出压力,特别是100MPa以上的高压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压力传感器作为感知压力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为保证转换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进行标定。传统的压力传感器标定,大都将传感器安装于大型的标定装置上完成,难以满足工况现场的标定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根据现场标定的要求和特点,组建-套以应变筒式压力传感器为前端元件的便携式传感器标定系统,通过对标准传感器和被测传感器同时施加已知压力源,比较两传感器的输入输出曲线以校正被测传感器的性能。标定系统主要由标准应变压力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组成。本文对应变筒式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制作工艺做了细致的研究,制作出的标准压力传感器通过性能考核,可以作为标准器件标定工作级传感器。为达到便携式的目的,控制系统采用电池供电,选用单片机ATmega128(?)口24位高分辨率A/D转换芯片ADS 1274完成信号的高精度采集与处理,配备键盘和LCD显示屏对标定过程进行监控并实时显示标定结果。通过USB的通信方式与上位机传输数据,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最后对实际标定数据进行了误差分析,计算出系统的不确定度,并利用显着性检验方法评定所选拟合曲线符合输入输出客观规律,验证系统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满足现场标定的需要。

王娜丽[7](2010)在《除冰车加热控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文中提出摘要:由于我国冬季下雪比较频繁,下完雪开始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产生了难以预料的影响。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和强降温天气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和损失,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路面积雪结冰问题严重,影响汽车行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针对冬季的路面情况,设计了具有除浮雪和结冰功能的除冰车加热控制系统。除冰液的加热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出口温度的控制,温度、压力、流量的显示和报警等。本系统采用松下FPΣ系列PLC控制器,由它处理相关输入输出信号,驱动各电动阀以及燃烧器,来控制整体除冰液的出口温度。仪表作为显示装置显示各管路信息。本文根据实际除冰液控制的性能指标,设计搭建了除冰液加热控制系统的实验平台,为以后的除冰液加热控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本文在设计当中,着重进行的工作有:研究和分析了除冰液加热、控制系统各个控制量,设计画出除冰系统试验平台原理图,设计控制逻辑。分析被控量确定系统采用可编程的控制方法,选择PLC,设计I/O点,画出I/O连接图和仪表的外部接线图。完成硬件选择及参数的确定,设计控制柜整体布局并完成PLC、仪表、开关量的接线。确定系统加热器、储液灌、执行机构(传感器、电磁阀等)实际场地布局,完成设计上的总体硬件接线。编写可编程控制梯形程序,对硬件进行联机调试。本文的创新点是自行搭建的除冰液加热控制实验平台,采用对流量扰动具有鲁棒性的控制算法,该算法局部有很好的调节跟踪效果,对后续除冰加热系统装备的研发具有借鉴作用。

周进[8](2010)在《塔吊安全监控保护系统及关键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塔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处理器和单片机的塔吊安全监控保护综合方案。文中介绍了塔吊安全监控保护系统的基本原理,给出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工作方式,建立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塔吊运行防摆控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给出了塔吊防碰撞控制的算法流程。首先,本文介绍了课题的背景和意义,概述了塔吊监控系统、塔吊防摆及防碰撞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各个厂家的塔吊安全监控系统产品做了比较,然后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其次,在塔吊的机械组成结构和电气组成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力矩曲线的塔吊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根据系统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ARM处理器和单片机的塔吊安全监控保护系统解决方案。硬件部分包括人机交互模块、数据存储导出模块、实时时钟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传感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传感器标定模块、区域保护模块等。重点对硬件设计的依据以及数据存储的算法作了详细介绍。再次,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分析、建立了塔吊的力学模型,根据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塔吊防摆控制器,对塔吊变幅和回转运动时所吊重物的摆角幅度进行了控制。并将该控制器与传统的鲁棒PID控制器作比较,分析和比较了塔吊模型参数变化对两种控制器性能造成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塔吊可能发生碰撞的两种具体情况,建立了数学模型,分别提出了对应的防碰撞算法。最后,在实验室环境中针对塔吊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精度、超载报警算法以及上位机部分做了测试,给出了测试结果和分析,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及工作的可靠性。

刘小波[9](2010)在《GPS接收机的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研发的一种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能通过卫星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而在某些特殊的场景,如隧道或高楼路段,卫星信号较弱甚至无信号。于是需要一种能在中断GPS信号后继续提供递推导航的GPS信号接收机。本文首先介绍了GPS定位原理,分析了GPS接收机实现导航定位的工作原理,卫星信号的捕获与跟踪,以及GPS的性能。提出了一种递推导航方案,此方案包括了前后向信号、陀螺仪信号、速度脉冲信号以及气压计信号。前后向信号使GPS接收机能够在无信号状态下,判定初始的方向信息,结合里程表速度脉冲信号,能够计算出对应时间里的行驶里程,完成递推导航的距离测量部分。而陀螺仪信号则是通过对陀螺仪输出的模拟电压信号采样,由A/D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GPS接收机对数字信号的处理,能够在递推导航状态判断出准确的行驶方向角度。论文介绍了CAN2.0B协议,并设计出相应的CAN网络节点硬件电路,使GPS芯片能通过此硬件电路与车辆系统的CAN总线进行通讯,并对CAN总线上的信息进行测试和验证,CAN模块实现了协议规范的功能应用。至此,GPS接收机能够与车载的CAN bus进行双向通讯,有利于车载应用的集成化和智能化。论文研究了气压计的工作原理,以及通过气压值计算相应海拔高度的方式。设计了基于BMP085器件的气压计硬件电路,器件通过I2C总线与GPS接收机的MCU进行通讯,并设计了采集气压数据的软件程序。对采集到的气压值进行分析后可知,在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的气压值换算成的海拔高度与GPS定位的海拔高度基本一致。结合Dead Reckoning模块的递推导航和气压计模块的海拔高度信息,能够完整的输出标准的NMEA-0183语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惯性导航定位。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GPS接收机的各个模块进行优化整合。包括惯性导航模块、CAN智能通讯系统和气压计模块进行了整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性能优良的系统,并在实际应用的环境下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该设计达到设计目标,工作性能良好。

张会林[10](2008)在《JX-300X DCS在沸腾焙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业过程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集散控制系统(DC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种先进控制技术。从世界范围来看,集散控制系统已发展为过程控制的主流,为整个工业部门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提高操作、控制管理水平发挥了作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本课题中,50m2鲁奇式沸腾焙烧系统的控制采用了SUPCONJX-300X集散控制系统,取代了以往的控制室盘装仪表,使整个控制系统的配置更加合理,人机对话极其方便并具有良好的性价比,保证了整个工艺流程的稳定运行。在某厂锌系统环保治理改造工程中,根据工艺流程和控制规模,在充分考虑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系统采用了浙大中控SUPCON JX-300X全数字化集散控制系统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技术、仪表和设备。论文中对系统的选型和特点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并对系统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可靠设计和控制回路设计等。目前系统已投入生产,实现了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全面检测及控制,使其在沸腾焙烧生产过程中,起到了优化控制的作用,并充分满足了焙烧工艺生产的要求。本文以沸腾焙烧工艺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DCS在沸腾焙烧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沸腾焙烧工艺流程以及沸腾焙烧过程控制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沸腾焙烧系统控制方案;对沸腾焙烧工艺中的主要控制回路特点和要求进行研究,给出它们的控制方案;结合工厂实际以及控制要求等各方面因素对DCS系统进行选型,对选型系统SUPCON JX-300X集散控制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系统特点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对沸腾焙烧DCS系统主要测量点仪表的选型和应用进行了研究;系统运行状态良好,充分证明了对系统的DCS选型,DCS系统配置和DCS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对系统主要测量点仪表选择的合理性。

二、压力传感器的LED排光柱显示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压力传感器的LED排光柱显示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血压测量研究现状
        1.2.1 有创血压测量方法
        1.2.2 无创血压测量方法
    1.3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技术研究现状
    1.4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研究现状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5.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关键参数检定原理
        2.2.1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原理
        2.2.2 新型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原理
    2.3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关键参数检定流程
    2.4 小结
第三章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总体设计
    3.1 引言
    3.2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需求分析
    3.3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方案设计
        3.3.1 血压样本曲线单元
        3.3.2 硬件体系结构
        3.3.3 软件功能体系
    3.4 小结
第四章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研制
    4.1 引言
    4.2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的血压样本曲线单元
        4.2.1 真实人体血压样本曲线的数据采集
        4.2.2 真实人体血压样本曲线的数据处理
        4.2.3 真实人体血压样本曲线单元的构建
    4.3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的硬件设计
        4.3.1 电源模块
        4.3.2 主控模块
        4.3.3 Flash存储模块
        4.3.4 气路控制模块
        4.3.5 数据采集模块
        4.3.6 数据通信模块
        4.3.7 血压信号模拟模块
    4.4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的软件设计
        4.4.1 压力计模式
        4.4.2 压力源模式
        4.4.3 血压模拟模式
        4.4.4 泄露测试模式
        4.4.5 其他辅助模式
    4.5 小结
第五章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实验与分析
    5.1 引言
    5.2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的测试
        5.2.1 静态压力参数检定
        5.2.2 模拟血压范围及血压示值重复性
        5.2.3 脉率误差
        5.2.4 气密性
    5.3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计量检定
        5.3.1 静态压力测量范围及示值误差
        5.3.2 血压示值重复性
        5.3.3 气压系统气密性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2)基于PLC的锅炉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锅炉控制技术的发展
        1.3.1 纯手动锅炉控制阶段
        1.3.2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控制阶段
        1.3.3 PLC控制阶段
        1.3.4 DCS控制阶段
        1.3.5 FCS控制阶段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供暖锅炉工作过程分析及控制回路设计
    2.1 供暖锅炉的系统组成
        2.1.1 锅炉的工艺参数
        2.1.2 锅炉的本体
        2.1.3 锅炉的辅助设备
    2.2 供暖锅炉的工作过程
        2.2.1 炉内的工作过程
        2.2.2 锅内的工作过程
    2.3 供暖锅炉控制任务分析
    2.4 锅炉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4.1 锅炉的总体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2.4.2 水位控制设计
        2.4.3 炉膛控制设计
        2.4.4 风煤比控制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PLC简介
    3.2 系统的硬件配置
    3.3 变频器的选型
    3.4 测量仪表的选型
        3.4.1 温度变送器的选型
        3.4.2 水位计的选型
        3.4.3 压力变送器的选型
        3.4.4 蒸汽流量变送器的选型
        3.4.5 给水流量计的选型
        3.4.6 氧含量变送器的选型
    3.5 一种用于连接双绞线式网线的装置
    3.6 监控柜的设计
        3.6.1 各模块的安装及连接
        3.6.2 供电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PID控制器的设计与改进
    4.1 数字PID控制
    4.2 Smith-PID温度控制器
        4.2.1 Smith算法
        4.2.2 Smith-PID控制器的设计
        4.2.3 控制算法仿真
    4.3 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
        4.3.1 单神经元模型
        4.3.2 BP算法简介
        4.3.3 BP算法原理
        4.3.4 BP网络权系数的调整
        4.3.5 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设计
        4.3.6 系统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5.1 SIMATIC编程软件概述
    5.2 主要控制回路的设计
    5.3 锅炉监控画面的开发
    5.4 系统通讯的实现
    5.5 系统调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模糊PID的救生舱氧气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数学建模必要性及其发展
    1.3 智能控制发展及其应用
    1.4 FPGA 现状及发展趋势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系统构成及其数学建模
    2.1 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
    2.2 系统数学建模
    2.3 本章小结
3 控制算法研究
    3.1 PID 控制
    3.2 模糊控制
    3.3 系统控制算法
    3.4 本章小结
4 模糊 PID 控制器的设计与 FPGA 的实现
    4.1 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
    4.2 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器的设计及其 SIMULINK 仿真
    4.3 模糊自整定 PID 的 FPGA 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氧气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5.1 FPGA 选型与配置方式
    5.2 A/D 采集部分设计
    5.3 内部功能实现模块
    5.4 驱动输出部分设计
    5.5 系统通信设计
    5.6 程序架构及平台展示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LNG车载瓶液位及压力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串行通信技术
        1.2.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1.2.2 RS-485 通信
第二章 系统方案模型及主要技术
    2.1 系统方案模型
    2.2 系统中主要技术
第三章 LNG 车载瓶液位及压力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3.1 电容式传感器简介
        3.1.1 基本工作原理与分类
        3.1.2 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
    3.2 电容式 LNG 液位传感器
        3.2.1 电容式 LNG 液位传感器测量原理
        3.2.2 电容式 LNG 液位传感器硬件结构及相关参数的设计
    3.3 LNG 车载瓶液位及压力监测系统变送器
        3.3.1 系统微控制器简介
        3.3.2 电容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3.3.3 压力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
        3.3.4 显示驱动电路的设计
第四章 LNG 车载瓶液位及压力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
    4.2 电容检测模块软件设计
        4.2.1 Flash 模块仿真 EEPROM 程序设计
        4.2.2 获取标定值的软件设计
    4.3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4.3.1 驱动模拟仪表的软件设计
        4.3.2 光柱显示的软件设计
        4.3.3 RS-485 通信的软件设计
    4.4 LCD 液晶显示的软件设计
第五章 系统实现及测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粘土渗透性能测试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粘土地基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3.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渗透试验的原理
    2.1 达西定律
    2.2 渗透系数的测定
    2.3 渗透试验装置及操作步骤
    2.4 系统对传统渗透试验的改进
3 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设计思路和整体框架
    3.2 系统软硬件选择原则
4 系统硬件设计
    4.1 传感器的选择
        4.1.1 传感器的选择原则
        4.1.2 压阻式传感器简介
        4.1.3 154N传感器
    4.2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4.2.1 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4.2.2 A/D转换器的选定
        4.2.3 A/D转换器外围电路的设计
    4.3 控制电路的设计
        4.3.1 AVR单片机简介
        4.3.2 采集装置中单片机的选择
        4.3.3 主控单片机的选择
        4.3.4 主从单片机之间的通讯
    4.4 键盘模块的设计
        4.4.1 键盘电路驱动芯片
        4.4.2 键盘电路的设计
    4.5 显示模块的设计
        4.5.1 显示模块电路驱动芯片
        4.5.2 显示模块电路的设计
    4.6 时钟/日历芯片的设计
    4.7 电源模块的设计
    4.8 PCB制版过程介绍
5 系统软件设计
    5.1 单片机程序设计
        5.1.1 AVR单片机的编程环境
        5.1.2 AD7705的编程
        5.1.3 液晶显示部分的编程
        5.1.4 键盘模块的编程
        5.1.5 主控芯片的编程
    5.2 上位机程序设计
        5.2.1 虚拟仪器概述
        5.2.2 LabVIEW的特点及优势
        5.2.3 单片机与PC串口通讯程序的编写
        5.2.4 上位机用户界面的功能介绍
6 抗干扰技术
    6.1 工业现场的干扰源及其产生的后果
    6.2 硬件抗干扰技术
    6.3 软件抗干扰技术
7 试验结果与分析
    7.1 试验步骤及结果
    7.2 试验结果分析
8 结论
9 展望
10 参考文献
1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2 致谢

(6)便携式压力传感器标定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 国外的发展
        1.2.2 国内的发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章节安排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章节安排
2 便携式压力传感器标定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方案概述
    2.2 标准压力传感器方案确定
    2.3 总体设计
        2.3.1 硬件系统设计
        2.3.2 软件系统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标准应变压力传感器设计
    3.1 工作原理简介
    3.2 设计制作工艺分析
        3.2.1 弹性管性能分析
        3.2.2 应变片的选用
        3.2.3 应变片粘贴工艺
        3.2.4 导线焊接工艺
        3.2.5 传感器防护处理
    3.3 测量桥路分析
    3.4 传感器性能评定
    3.5 本章小结
4 便携式压力传感器标定系统硬件设计
    4.1 硬件设计概述
    4.2 系统方案分析
    4.3 系统硬件的设计
        4.3.1 电阻平衡电路
        4.3.2 信号放大电路
        4.3.3 A/D转换芯片选型与电路设计
        4.3.4 单片机最小系统
        4.3.5 通信电路
        4.3.6 键盘控制与显示电路
        4.3.7 稳压电源
    4.4 硬件电路实物图
    4.5 本章小结
5 便携式压力传感器标定系统软件设计
    5.1 概述
    5.2 下位机软件模块
        5.2.1 主程序模块
        5.2.2 键盘控制及显示模块
        5.2.3 数据采集模块
        5.2.4 信号处理思想及软件实现
        5.2.5 USB通信固件模块
    5.3 上位机软件模块
        5.3.1 人机交互界面
        5.3.2 USB通信模块
        5.3.3 数据处理存储模块
        5.3.4 打印、帮助模块
    5.4 本章小结
6 标定实验及误差分析
    6.1 实验
    6.2 误差分析
        6.2.1 误差分析理论
        6.2.2 实验结果分析
    6.3 线性回归方程显着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7 结束语
    7.1 全文总结
    7.2 进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获奖情况

(7)除冰车加热控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除冰系统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1.3 除冰液介绍
第二章 除冰整体系统分析
    2.1 除冰系统各部分描述
    2.2 设计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章 除冰加热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3.1 设计要求
    3.2 输入/输出设备
    3.3 PLC 选型
    3.4 分配I/O 点并设计PLC 外围硬件线路
    3.5 程序设计
    3.6 硬件实施及联机调试
第四章 除冰液加热控制平台改进研究
    4.1 除冰液加热系统模型实验分析
    4.2 滑模控制在控制系统中的研究
    4.3 结果分析
    4.4 系统理论改进
    4.5 小结
第五章 网络及通信
    5.1 计算机链接
    5.2 PLC 链接
    5.3 本设计系统的通信连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1 PLC2 控制量与输出量编程地址对照表
    附录 2 除冰液加热控制可编程程序清单

(8)塔吊安全监控保护系统及关键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塔吊安全监控保护系统
        1.2.2 塔吊的防摆控制
        1.2.3 塔吊防碰撞控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塔吊安全监控保护系统总体设计
    2.1 典型塔吊系统
        2.1.1 塔吊工作原理
        2.1.2 塔吊系统存在的问题
    2.2 现代塔吊系统
        2.2.1 现代塔吊系统特点
        2.2.2 塔吊安全监控保护系统原理
        2.2.3 系统功能需求与结构
    2.3 系统实现方案比较与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塔吊安全监控保护系统详细设计
    3.1 系统硬件设计
        3.1.1 主控制器硬件设计与数据安全
        3.1.2 数据采集器设计与数据可靠性
        3.1.3 人机交互模块硬件设计与操作
        3.1.4 传感器选择与互换性
    3.2 系统软件设计
        3.2.1 主控制器软件设计
        3.2.2 数据采集器软件设计
        3.2.3 上位机软件设计
        3.2.4 通信协议设计
        3.2.5 数据存储算法
        3.2.6 数据安全与加密算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塔吊关键算法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塔吊负载的防摆控制
        4.2.1 塔吊力学模型的建立
        4.2.2 塔吊控制模型建立及分析
        4.2.3 基于鲁棒PID 控制的防摆算法
        4.2.4 基于模糊控制的防摆算法
        4.2.5 两种算法性能分析
    4.3 塔吊防碰撞算法
        4.3.1 塔吊防碰撞问题
        4.3.2 塔吊与固定建筑物之间的防碰撞算法
        4.3.3 避免塔吊间相互碰撞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测试与分析
    5.1 数据采集部分采集精度测试
    5.2 报警及数据显示部分测试
    5.3 上位机界面显示部分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9)GPS接收机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GPS 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2.1 GPS 测距的原理
    2.2 利用伪随机噪声(PRN)码确定位置
        2.2.1 测量卫星到用户的距离
        2.2.2 用户位置的计算
    2.3 GPS 接收机的组成和原理
        2.3.1 天线和天线前端
        2.3.2 GPS 信号接收机的捕获与跟踪.
第三章 GPS 惯性导航模块设计
    3.1 惯性导航的定义及应用
    3.2 惯性传感器的分类及其误差修正
        3.2.1 里程表
        3.2.2 陀螺仪
    3.3 惯性导航的硬件电路设计
    3.4 DR 模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第四章 GPS 车载CAN 通讯模块设计
    4.1 汽车系统CAN 网络的简介
    4.2 CAN 网络的通讯协议
        4.2.1 CAN 节点的架构
        4.2.2 基本概念
        4.2.3 报文传输的帧类型与帧结构
    4.3 CAN 节点的硬件设计
        4.3.1 典型的CAN 节点电路设计
        4.3.2 CAN 通讯模块电路设计
    4.4 GPS 接收机与CAN 节点的通讯测试
第五章 GPS 接收机的气压计设计
    5.1 气压计设计的背景
    5.2 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5.2.1 气压计的原理及海拔高度测量
        5.2.2 气压计对天气状况的判定
    5.3 BMP085 气压计设计
        5.3.1 BMP085 气压计硬件电路设计
        5.3.2 气压计软件程序设计
    5.4 气压计的数据采集分析
第六章 GPS 接收机的模块优化整合
    6.1 GPS 接收机的模块化硬件电路设计
    6.2 模块数据采集与分析
        6.2.1 NMEA-0183 协议的介绍
        6.2.2 路测NMEA 信息的分析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JX-300X DCS在沸腾焙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复杂控制过程的特点
    1.3 沸腾焙烧系统的控制特点和难点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沸腾焙烧系统及其控制研究
    2.1 锌冶炼系统简介
    2.2 沸腾焙烧系统概述
        2.2.1 沸腾炉的物料平衡
        2.2.2 沸腾炉的热平衡
        2.2.3 余热锅炉的热平衡
    2.3 沸腾焙烧过程控制的要求
    2.4 沸腾焙烧控制系统方案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沸腾焙烧系统主要控制回路研究
    3.1 沸腾炉和余热锅炉工艺流程简述
        3.1.1 鲁奇式沸腾炉焙烧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特点
        3.1.2 锌精矿余热锅炉特点
    3.2 沸腾焙烧的主要控制回路
        3.2.1 炉膛温度控制
        3.2.2 炉膛负压控制
    3.3 余热锅炉的主要控制回路
        3.3.1 汽包液位控制
        3.3.2 锅炉主蒸汽压力控制装置(蒸汽压力控制装置)
        3.3.3 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控制
        3.3.4 除氧器压力自动调节系统
        3.3.5 除氧器水位自动调节系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沸腾焙烧系统控制方案的确定
    4.1 沸腾焙烧控制系统的选型
    4.2 JX-300X DCS系统特点
        4.2.1 系统整体结构
        4.2.2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4.2.3 通信网络
        4.2.4 控制站硬件
        4.2.5 操作站硬件
    4.3 沸腾焙烧DCS系统热工量检测
        4.3.1 沸腾焙烧炉热工测量仪表系统
        4.3.2 沸腾焙烧炉DCS控制系统测量控制对象及其仪表
    4.4 JX-300X系统配置
        4.4.1 硬件系统
        4.4.2 软件系统
        4.4.3 沸腾炉系统控制与保护
        4.4.4 余热锅炉系统控制与保护
    4.5 JX-300X控制系统的功能组成
        4.5.1 在线监控
        4.5.2 运行档案
        4.5.3 打印功能
        4.5.4 系统维护
        4.5.5 控制功能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沸腾焙烧DCS系统的调试和运行
    5.1 DCS系统调试
    5.2 DCS系统试运行
    5.3 DCS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压力传感器的LED排光柱显示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的研制[D]. 郑丽娟.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2]基于PLC的锅炉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周忠臣.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5)
  • [3]基于模糊PID的救生舱氧气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蒋朝明.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2)
  • [4]LNG车载瓶液位及压力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王长杰. 济南大学, 2013(05)
  • [5]粘土渗透性能测试系统研究[D]. 唐培成. 天津科技大学, 2012(07)
  • [6]便携式压力传感器标定系统设计[D]. 刘亚舒.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7]除冰车加热控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D]. 王娜丽. 天津大学, 2010(02)
  • [8]塔吊安全监控保护系统及关键算法研究[D]. 周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6)
  • [9]GPS接收机的优化设计[D]. 刘小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3)
  • [10]JX-300X DCS在沸腾焙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张会林.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压力传感器用LED灯条显示装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