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数学家王士全教授来访我校

国际知名数学家王士全教授来访我校

一、国际着名数学家王世全教授来我校访问(论文文献综述)

王严淞[1](2018)在《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师生关系一直是高等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的话题,它对大学师生、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当下我国大学师生关系存在诸多问题并广受质疑与诟病。与此同时,社会与高等教育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更使大学关系发展具有不确定性。有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大学师生关系作为主题,通过透视大学师生关系的内涵,构建大学师生关系的分析模型,开发大学师生关系的测量工具,将其应用于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调查,以此获得相关数据,并据此总结、归纳、分析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特征与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预测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未来走向。大学师生关系是大学教师与大学生基于知识发生交往而形成的高等教育联系,是大学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力与作用力。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力,而生成这种力的必备要素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知识、交往,四者缺一不可。与一般人际关系或是普通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相比,大学师生关系具有教育性、独立性、自由性、创造性以及精神性等五大特性。研究大学师生关系,交往与知识两种视角必不可少。基于大学师生交往行为由疏离到紧密的发展趋势以及知识活动由权威到平权的发展趋势,可以将大学师生关系划分为四种模式:权威型知识与紧密型交往结合的父子式关系、权威型知识与疏离型交往结合的师徒式关系、平权型知识与疏离型交往结合的合同式关系、平权型知识与紧密型交往结合的共同体式关系。同时,四种模式的排列顺序也是大学师生关系的演变趋势。根据上述相关理论,研究开发设计了 QCFSR5.0,用以调查当前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现实情况。调查使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了 35所本科院校,回收了 11050份调查问卷,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大学师生关系处于合同式关系模式,其主要问题包括:学生学习主动性偏低,师生交往便利性不足,教师在交往中的主动性较差,师生交往对学生的非学业成长帮助较少以及考试内容倾向于记忆化。当然,我国大学师生关系当前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潜力,诸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关注学生体验,大学生创造性意识较高,课程不确定性内容形式较为多样。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大学师生知识活动仍处于平权型的初级阶段,而交往行为则处于疏离型状态。进一步来说,当前我国大学师生知识活动的最大问题在于流于形式,而忽视本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成了偷懒的“勤奋者”,大学教师成了做戏不做细的“表演者”,师生共同出演了一场“精致的演出”,致使我国大学师生知识活动问题更为隐蔽,更为复杂。此外,制度困境是造成我国大学师生交往疏离的主要原因,包括制度缺位、制度偏向以及制度空转等一系列因素使得我国大学师生交往处在一个“制度真空”的环境中。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我国大学师生关系当前的问题是由于伦理与秩序的对撞导致运行逻辑出现失序,也是由于工具与价值的分裂导致理性取向存在困惑,更是由于传统与现代的差距导致发展环境失衡。面对未来,普及化、信息化、终身化将会对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因而需要我们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分析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其中,普及化对大学师生关系最大的影响在于提高了大学师生关系的地位,因此要求大学师生关系发挥更大的价值;信息化对大学师生关系的影响在于重塑大学师生的知识活动,强调有些知识不必再由大学教师在大学课堂上教授;终身化对大学师生关系最大的影响在于改变大学师生关系观念,使人们不再以学历作为开展大学师生关系的唯一目的,从而有可能实现纯粹的、质朴的大学师生关系。面对普及化、信息化以及终身化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应通过转变观念、完善制度、加强设计、推进改革、营造文化等多方举措迎接新型大学师生关系的到来。

秦俊巧[2](2013)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家办大学研究》文中指出从温家宝总理提出“教育家办学”以来,这一命题已成为全国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家办大学的经验与教训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战争贯穿南京国民政府整个时期,战争当前,军事为先,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虽然重视教育,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来管教育,无形之中为中国的教育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改革环境。先进的知识分子们把救亡图存之责任寄予高等教育的发展之上,掀起了教育救国的浪潮,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迅速崛起,一大批教育家在极其艰苦的办学条件下,不计个人得失,克服重重危机,为祖国发展培养出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成为近代中国大学的先驱者,对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战火纷飞、内外战不断,经济形势虽有所好转,但军费开支浩大,通货膨胀严重,再加上新旧文化、东西文化矛盾冲突的交织,使得教育家办大学面临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教育家们不停地“内修外练”,办学思想不断走向成熟,最终把大学办成一所所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的大学”。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但任何个体都是群体的一分子,不可能脱离群体而存在。个体的集合即是群体,每一个个体都带有群体性,通过分析有代表性的个体,可以总结出群体的特征。虽然梅贻琦、张伯苓、陈裕光的办学之路存在很大差异,如,梅贻琦的目标是“通才”,张伯苓的目标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陈裕光“要拿整个人生作为教育目标”,但从这些差异中不难看出他们之间的共性,即,他们都有明确的办学目标。还有,虽然梅贻琦尊崇的是“教授治校”,张伯苓制定的是“校务公开、责任分担、师生合作”,陈裕光的组织管理方式是“共和”,但从中可以看到,他们都主张民主治校。另外,无论是张伯苓的“土货化”办学方针,还是陈裕光的“三一制”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举措,都反映出他们立足中国实际,以“中”化“西”的办学思路。总之,从梅贻琦的清华大学办学之路(国立大学)、张伯苓的南开大学办学之路(一般私立大学)、陈裕光的金陵大学办学之路(特殊的私立大学:教会大学)中,可以透视到属于教育家群体的特质及教育家办大学的共同特点。即,教育家群体的特质:有远大的教育理想与毕生的教育追求、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丰硕的教育业绩、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与重大的创新成果、有深厚的民族精神与广阔的国际视野、有广泛的社会认可度与深远的社会影响;教育家办大学的共同特点:1.心怀历史责任,明确办学目标;2.立足中国实际,以“中”化“西”;3.注重学校“软”、“硬”环境建设;4.民主治校;5.注重基础,办出特色。通过研究可以引发我们很多思考,宏观层面:为什么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大学却取得如此大的发展?微观层面:为什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一个或几个教育家即能成就一所好大学?是什么样的治校方略和办学措施使他们所办的大学影响如此深远?历史不是“故纸堆”,不是“陈年老账”,而是一面镜子,它由过去的素材做成,用于照亮现在与未来,丢掉历史就如同人失去了记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办大学的教育家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治校经验,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在历史观照中,批判地继承与创新,探索更好的大学治校方针与方式,促进大学的发展。

刘子云[3](2012)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以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为研究个案》文中研究表明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学术素养的学术型高层次人才,一直是各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懈追求。系统研究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问题,对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揭示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特殊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广西区域生境为考察背景,以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个案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探索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问题。论文主体部分对个案选择的缘由及其所挂靠组织的历史变革、民族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状态、民族学研究生培养的学科平台搭建、民族学科研特色与研究生科研性格的养成、民族学学术素养的系统培育等命题进行了探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我们认为民族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为:坚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为学术型研究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诸如学术演讲、田野调查等,并通过这些平台,系统培育学术型研究生应该具备的理论和方法、把握学科前沿、独立探究问题等学术素养,最终培养满足民族地区乃至东南亚国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需要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人才。

二、国际着名数学家王世全教授来我校访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着名数学家王世全教授来我校访问(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选题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方法论基础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师生关系内涵透视
    第一节 大学师生关系概念
        一、大学师生关系的一般界定
        二、基于“关系”的概念界定
        三、大学师生关系概念一解
    第二节 大学师生关系的价值
        一、教育价值
        二、认识价值
        三、情感价值
        四、文化价值
        五、幸福价值
    第三节 大学师生关系的特性
        一、教育性
        二、独立性
        三、自由性
        四、创造性
        五、精神性
第三章 大学师生关系分析模型
    第一节 大学师生关系与交往
        一、交往及其特征
        二、交往与大学师生关系
    第二节 大学师生关系与知识
        一、知识与大学知识活动
        二、知识与大学师生关系
    第三节 大学师生关系的基本模式
        一、两种知识
        二、两种交往
        三、四种模式
第四章 大学师生关系测量工具
    第一节 调查工具的编制
        一、QCFSR编制原理
        二、QCFSR修订过程
    第二节 调查工具的预测
        一、预测样本的构成分析
        二、预测样本的描述分析
        三、知识量表的质量分析与完善
        四、交往量表的质量分析与完善
        五、大学师生关系量表维度结构效度分析
        六、满意度量表的质量分析与完善
    第三节 调查的实施与数据回收
        一、抽样方法
        二、抽样对象的编码与命名
        三、问卷的回收与筛选
        四、样本的具体构成分析
第五章 我国大学师生关系实证研究
    第一节 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现状
        一、我国大学师生关系模式
        二、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状况
        三、我国大学生师生关系满意度
        四、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特征
    第二节 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差异性
        一、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院校差异
        二、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学科差异
        三、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学生差异
第六章 我国大学师生关系问题探源
    第一节 真实的演戏——我国大学师生知识活动
        一、我国大学师生知识活动的一般状况
        二、偷懒的“勤奋”我国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做戏不做细——我国大学教师的典型教学行为
        四、一场精致的“演出”——我国大学师生知识活动的实质
    第二节 制度的真空——我国大学师生交往行为
        一、我国大学师生交往行为的制度困境
        二、我国大学师生交往投诉制度缺位
        三、我国大学师生交往奖励制度偏向
        四、我国大学师生交往促进制度空转
    第三节 我国大学师生关系问题的深层原因
        一、我国大学师生关系伦理与制度的对撞
        二、我国大学师生关系工具性与价值性的分裂
        三、我国大学师生关系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断裂
第七章 未来我国大学师生关系及其调整策略
    第一节 普及化与大学师生关系的发展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
        二、普及化与大学师生关系的发展
        三、内涵式发展战略背景下大学师生关系的实践要求
    第二节 信息化与大学师生关系的发展
        一、信息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将重塑大学师生的知识活动
        三、信息化时代下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实践要求
    第三节 终身化与大学师生关系的发展
        一、终身教育的内涵与高等教育终身化的必然性
        二、高等教育终身化对大学师生关系的影响
        三、终身化背景下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实践要求
第八章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不足
    四、研究展望
附件 大学师生关系调查问卷5.0(本科生版)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后记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家办大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及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价值
    二、对本选题相关问题的一些说明
        (一)“教育家”的概念辨析
        (二)研究范围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第1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家办大学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渊源
    1.1 历史背景
        1.1.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状况
        1.1.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状况
        1.1.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化状况
    1.2 思想渊源
        1.2.1 民国早期的各种教育思潮
        1.2.2 早年的留学经历
        1.2.3 北大改革——民国大学改革的先锋
第2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家办大学概述
    2.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家办大学的历史阶段
        2.1.1 快速发展期
        2.1.2 极度困难期
        2.1.3 回迁与恢复期
    2.2 教育家在办大学过程中“内修外练”
        2.2.1 对外:妥善处理与教育部的关系
        2.2.2 对内:努力使大学“本土化”
第3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家办大学的群体分析
    3.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家们的共同特征
        3.1.1 远大的教育理想与毕生的教育追求
        3.1.2 长期的教育实践与丰硕的教育业绩
        3.1.3 先进的教育理论与重大的创新成果
        3.1.4 深厚的民族感情与广阔的国际视野
        3.1.5 密切关注和积极促进社会发展
    3.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家办大学实践的共同特点
        3.2.1 心怀社会责任,明确办学目标
        3.2.2 立足中国实际,以“中”化“西”
        3.2.3 注重学校“硬”、“软”环境建设
        3.2.4 民主治校
        3.2.5 注重基础,突出特色
第4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家办大学的个案分析
    4.1 梅贻琦的清华大学办学之路
        4.1.1 担任母校校长
        4.1.2 培养目标:“通才”
        4.1.3 办学指导思想:学术自由
        4.1.4 组织管理模式:“教授治校”
    4.2 张伯苓的南开大学办学之路
        4.2.1 弃武从文办学堂
        4.2.2 培养目标:“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4.2.3 办学指导思想:私立非私有
        4.2.4 组织管理方式:校务公开、责任分担、师生合作
        4.2.5 办学方针:土货化
    4.3 陈裕光的金陵大学办学之路
        4.3.1 金陵大学的第一任华人校长
        4.3.2 办学目标:“拿整个人生作为教育目标”
        4.3.3 组织管理方式:“共和”
        4.3.4 办学方针:“三一制”
        4.3.5 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举措
第5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家办大学对当今的启示
    5.1 教育家办学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根本保证
    5.2 明确的办学目标是大学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5.3 民主治校是大学保持活力的源泉
    5.4 学术自由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命脉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以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为研究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五、 论文框架
    六、 概念界定
第二章 作为研究个案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
    一、 民族学所挂靠组织的历史变迁
    二、 选择民族学作研究个案的缘由
    小结
第三章 民族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态
    一、 民族学研究生教育规模
    二、 民族学研究生教育结构
    三、 民族学研究生教育质量
    四、 民族学研究生教育评价
    五、 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分析
    小结
第四章 民族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学科平台搭建
    一、 历史视域中民族学的学科发展
    二、 学科方向的分形与聚形
    三、 从重点学科到特色学科
    四、 从单体学科到群体学科
    五、 与民族学学科发展共生共进的研究生教育
    小结
第五章 民族学科研特色与研究生科研性格的养成
    一、 科研是学术型研究生应然的遗传性格
    二、 民族学科研成果及其研究特色
    三、 民族学科研对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影响
    小结
第六章 民族学学术型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系统培育
    一、 学术型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系统性
    二、 田野调查与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系统培育
    三、 学术演讲与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系统培育
    四、 科研项目与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系统培育
    五、 学术报告与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系统培育
    小结
结语
附录
    附录 1: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生培养情况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 2:研究生培养情况之访谈录
        勇开先锋执着以对铸就辉煌
        民族学学科发展及其研究生培养的创新
        着名民族学学者徐杰舜教授谈研究生培养
        “老小”的大教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严谨为学因材施教
        躬身亲为以德育人
    附录 3:研究生培养情况之访谈提纲
    附录 4: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科研成果
    附录 5: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生科研成果统计表
    附录 6: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录 7: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大事记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国际着名数学家王世全教授来我校访问(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研究[D]. 王严淞. 厦门大学, 2018(07)
  •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家办大学研究[D]. 秦俊巧. 河北大学, 2013(11)
  • [3]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以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为研究个案[D]. 刘子云. 广西民族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国际知名数学家王士全教授来访我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