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节约用水作为革命性举措

把节约用水作为革命性举措

一、把节约用水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论文文献综述)

许文海[1](2021)在《大力推进新时期节约用水工作》文中研究表明节约用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文章全面阐述节约用水的意义,厘清节水相关概念,详细介绍了我国节水发展历程、面临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节约用水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建议在增加相关政策、创新节水技术的同时,全社会能充分认识节水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节水意识。

陈少林[2](2011)在《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资源是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快水利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水土资源组合极端不均衡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西部水资源总量占全国45.9%,而83%集中在西南部。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总量的8%,资源型缺水问题突出。水利是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全局的重要基础。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尤其是对于水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水利建设落后的西部地区,水利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西部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良好的水利发展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本论文遵循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匹配的基本模式,综合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分析工具,从系统阐述水利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与地位入手,全面总结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水利发展进程与现状,就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进行区域比较与评价,运用数理模型实证预测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包括工业和农业的用水需求估算,结合西南大旱旱情以案例形式对高海拔区域水利欠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最后给出今后十年我国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战略选择与政策建议。本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国外水利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国外水利发展政策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有益借鉴和启示。美国、日本、以色列和印度的水利发展给本文如下启示:水利建设和发展以实现灌溉、防洪、抗旱以及饮用水投资均衡发展为根本立足点,以多元化水利筹资方式为战略着眼点,以加大水利科技投入为重要着力点,以充分利用水权与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为关键切入点。这些启示的获得,有助于破解制约我国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水利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性的建议,进而为实现我国水利良性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强大动力和政策保障。第二,第一次系统预测了未来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本文从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动情况入手,利用Malmquist(曼奎斯特指数)方法分析西部各省(区、市)目前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变动情况,再利用灰色系统关联来分别分析影响工业和农业用水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利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受制于直接测算水利需求在数据获取和技术分析方面均有一定难度,目前学术界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预测几无涉猎。本文采用上述计量方法对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进行估算是一次新的尝试。第三,以案例分析为突破口,系统全面的阐释了2010年西南大旱的成因及其教训。本文研究发现,西南大旱的发生,自然气象因素固然是其直接原因,但主观人为因素不可忽视。本次旱灾造成的巨大损失充分暴露出我国高海拔区域水利发展存在的严重问题——水资源丰富但却未能充分利用,即水利欠账太多。原本水资源储量丰富的云南寻甸县发生严重旱情的事实表明,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水生态保护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应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特点,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期望,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从根本上增强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水利支撑和保障。第四,提出了未来十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总体战略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即西部水利事业应把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点,以改善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生产条件为出发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生态保护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人才建设战略和西电东送战略等具体战略措施,针对西北和西南地区不同的水利条件和发展取向分别给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建议。

郭珺[3](2009)在《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的预测方法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灌溉在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浪费的现象同时存在,2006年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仅有0.461左右,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要求到“十一五”末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0(预期性指标)。为了保证实现这一目标,2010年各省(区、市)灌溉水利用系数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是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关键因素;并在分析各省(区、市)及全国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并综合考虑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水平、灌溉面积构成、节水灌溉面积、工程改造投入等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因素的基础上,研究2010年各省(区、市)灌溉水利用系数值的预测方法;最后研究提出各省(区、市)为达到预测值应采取的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是:1、分析了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因素,最关键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灌区的类型和规模、灌溉工程状况、灌水技术、用水管理水平等。2、研究2010年各省(区、市)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值的预测方法:分别采用“因果关系预测法”和“EXCEL曲线拟合法”进行预测,通过分析两种预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3、根据全国各地的水资源、灌区和节水灌溉条件的不同,将全国进行了分区,分为东北区、海河区、黄河上中游区、黄河中下游区、淮河区、东南沿海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和内陆河区九个区域。4、结合各分区的特点和节水灌溉发展现状与经验,研究各分区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应采取的措施。

代志刚[4](2008)在《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环境生态严重破坏,我国出现了用水供需紧张的严峻形势。水资源的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和低利用,给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紧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在我国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类的协调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对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认真分析了我国目前用水供需紧张的严峻形势,指出了我国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中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在明晰节水型社会建设一般概念的基础上,确定了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所要达到的各项指标,学习先进发达国家节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借助于社会学、消费文化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优势,较为细致地梳理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五大理论支撑体系,针对当前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实际存在的几方面问题,阐述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构想。

袁先江[5](2007)在《安徽省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资源特点出发,总结了安徽省灌溉历史与现状、灌溉发展的基础条件、灌溉特征以及灌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节水灌溉的内涵、途径以及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安徽省多年发展灌溉特别是节水灌溉推广与应用的实践经验,结合全省灌溉试验研究成果与国内外节水灌溉现有成果,通过对全省各类节水灌溉技术实践的调查与评价,研究分析了各类节水灌溉技术措施与特点、适应性与技术经济指标。同时在总结各地节水灌溉建设与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对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促进节水灌溉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意见与建议。根据地形、气候、水资源、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本文研究提出了安徽省节水灌溉发展的总体思路、节水灌溉分区及分区发展模式。总体上,全省节水灌溉发展可分为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圩区、皖南山区、皖西山区五大区域;节水灌溉重点布局应放在淮北地区和江淮丘陵地区,工农业、城乡用水矛盾突出的城市郊区,取用水过量、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节水灌溉发展模式为:大、中型灌区应以渠系防渗为中心进行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井灌区主要发展低压管道灌溉和喷灌技术,其中喷灌以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为主;田间灌水技术应重视长沟改短沟,大畦改小畦,土地平整等节水技术;以水稻种植为主灌区应以渠道防渗、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为主;淮北地区小麦、玉米等旱作物以低压管道、优化灌溉制度、田间工程改造为主,对作物种植连片,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适度发展大宗作物的喷灌;花卉、蔬菜、果树等高效经济作物应以发展喷、微灌为重点;同时应重视雨水资源利用技术、耕作保墒技术、覆盖技术和化学保水剂技术的推广应用。

张乾元,王修贵[6](2005)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先导性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经验与政策取向》文中研究表明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一项重大的、根本性制度变革,对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质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创新,关键在创建参与主体协调制约的社会运行机制,根本在于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规章制度和组织保障制度,这些经验对于节约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修贵,段永红,张乾元,雷声隆,刘丹,严冬,谢学军[7](2004)在《节水型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状况1、总量大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全国多年平均河川年径流总量为27115亿m3,位居世界第四位。根据1997年人口统计,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20m3。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等7个有关组织在1997年对全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所做的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排在第121位。1993年国际人口行动计划提出的“持续水——人口和可更新水的供给前景”,报告认为: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m3的国家为用水紧张国家,少于1000m3的为缺水国家,少于500m3的为严重缺水国家。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接近1700m3,濒临“用水紧张国家”的边缘,将进入全国性用水紧张时期。

刘义强[8](2003)在《高扬程电力提水灌区节水灌溉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节水灌溉是21世纪新的农业革命,也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在高扬程电力提水灌区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制约节水灌溉的因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只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做到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工程节水与非工程节水相结合,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形成多种节水灌溉技术的合理组合与配套,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使高扬程提水灌区逐步走上自我维持、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路子。

翟浩辉[9](2003)在《狠抓大型灌区“两改一提高” 促进节水农业再上新台阶》文中研究表明

翟浩辉[10](2003)在《狠抓大型灌区“两改一提高” 促进节水农业再上新台阶》文中提出

二、把节约用水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节约用水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论文提纲范文)

(1)大力推进新时期节约用水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充分认识节约用水的重大意义
    1.1 节水是形成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的基本需要
    1.2 节水是破解复杂水问题的关键举措
    1.3 节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1.4 节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厘清节水相关概念
    2.1 节水
    2.2 节水优先
    2.3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4 深度节水控水
    2.5 节水产业
3 准确把握节约用水现状和形势
    3.1 我国节水发展历程
    3.2 我国节约用水现状水平
    3.3 我国节水面临主要问题
4 大力推动节水工作开创新局面
    4.1 总体思路
    4.2 主要目标
    4.3 重点任务

(2)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0.2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0.3 研究的内容框架
    0.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0.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0.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0.5 研究的主要创新
1 水利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与地位
    1.1 水利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1.1.1 水资源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1.1.2 水利发展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1.2 水利发展对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作用
        1.2.1 水利发展推动西部地区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1.2.2 水利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1.2.3 水利发展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1.2.4 水利发展保障西部地区改善民生
        1.2.5 水利发展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1.3 水利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
        1.3.1 水利发展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3.2 水利发展在西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
        1.3.3 水利发展在西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
        1.3.4 水利发展在西部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2 西部大开发十年水利发展概况
    2.1 西部地区水土资源状况
        2.1.1 西北地区
        2.1.2 西南地区
    2.2 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2.2.1 前期规划夯实发展基础
        2.2.2 骨干工程支撑西部发展
        2.2.3 民生水利普惠人民群众
        2.2.4 节水改造推进节水社会
        2.2.5 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
        2.2.6 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2.3 西部大开发中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2.3.1 调控能力不足与工程性缺水问题导致的水资源短缺
        2.3.2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
        2.3.3 防洪标准低,抗灾能力与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
        2.3.4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稳定增产的水利基础亟待加强
3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水利发展比较研究
    3.1 东部地区水利十年发展概况
        3.1.1 东部地区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3.1.2 东部地区典型省份10 年水利发展情况
    3.2 中部地区水利十年发展概况
        3.2.1 中部地区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3.2.2 中部地区典型省份10 年水利发展情况
    3.3 西部地区水利十年发展概况
        3.3.1 西部地区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3.3.2 西部地区各省份10 年水利发展情况
    3.4 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发展比较
        3.4.1 水利投资情况比较
        3.4.2 水利发展政策的比较
        3.4.3 东中部水利发展对西部水利建设的启示
4 国外水利发展情况及对西部水利发展的启示
    4.1 美国水利发展情况
        4.1.1 美国水资源概况
        4.1.2 美国水资源管理结构
        4.1.3 美国水利政策的特点
    4.2 印度水利发展情况
        4.2.1 印度水资源概况
        4.2.2 印度水资源管理结构
        4.2.3 印度水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4.3 以色列水利发展情况
        4.3.1 以色列水资源概况
        4.3.2 以色列水资源管理结构
        4.3.3 以色列水利政策的特点
    4.4 日本水利发展情况
        4.4.1 日本水资源概况
        4.4.2 日本的水资源管理结构
        4.4.3 日本水利政策的特点
    4.5 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启示
        4.5.1 以实现灌溉、防洪、抗旱以及饮用水投资均衡发展为根本立足点
        4.5.2 以多元化水利筹资方式为战略着眼点
        4.5.3 以加大水利科技投入为重要着力点
        4.5.4 以充分利用水权与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为关键切入点
5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西部大开发对水利需求的特征分析
    5.2 目前西部各省(市、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动情况分析
        5.2.1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5.2.2 MALMQUIST 指数分析
        5.2.3 西部各省(市、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动情况分析
    5.3 基于灰色关联的西部水资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5.3.1 灰色关联模型
        5.3.2 西部地区用水需求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5.4 西部地区用水量需求预测
        5.4.1 灰色系统预测的基本分类
        5.4.2 GM(1,1)预测模型
        5.4.3 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高海拔区域水利欠账与西南大旱—云南寻甸教训与启示
    6.1 西南大旱旱情回顾
    6.2 寻甸基本县情及水情
        6.2.1 基本县情
        6.2.2 水资源概况
        6.2.3 降雨概况
    6.3 寻甸县水利发展现状
        6.3.1 蓄水工程概况
        6.3.2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现状
        6.3.3 防洪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情况
        6.3.4 农村饮水安全及农田小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6.3.5 水资源保护及水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现状
        6.3.6 引水工程概况
    6.4 大旱至灾凸显的水利发展问题
        6.4.1 水利“欠账”太多,远远滞后于现实需要
        6.4.2 水利投资方向有问题,农田水利建设不受重视
        6.4.3 社会抗灾减灾意识薄弱,抗旱非工程措施不完善
        6.4.4 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6.5 特大干旱灾害带给人们的启示
        6.5.1 应从战略上重视水利与水务工作
        6.5.2 应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6.5.3 应尽快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
        6.5.4 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6.6 对策与建议
        6.6.1 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
        6.6.2 以工代赈,贮水于民
        6.6.3 完善抗旱非工程性措施
        6.6.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7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研究
    7.1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总体思路
        7.1.1 指导思想
        7.1.2 基本原则
        7.1.3 基本目标
    7.2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选择
        7.2.1 总体战略
        7.2.2 具体战略
    7.3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7.3.1 西北地区水利发展措施
        7.3.2 西南地区水利发展战略
    7.4 实施建议
        7.4.1 编制实施西部水利专项规划
        7.4.2 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7.4.3 探索多元化投资融资途径
        7.4.4 创新西部水利发展机制
        7.4.5 加大对西部水利工作的领导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的预测方法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内涵
    1.3 研究意义
        1.3.1 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1.3.2 改善生态环境
        1.3.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1.3.4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1.3.5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3.6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内研究概况
        1.4.2 国外研究概况
    1.5 已有工作基础
    1.6 课题来源
    1.7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关键因素
    2.1 自然条件
        2.1.1 气候条件
        2.1.2 水资源条件
        2.1.3 土壤质地和计划湿润层深度
    2.2 灌区类型和规模
        2.2.1 灌区类型
        2.2.2 灌区规模
    2.3 灌溉工程状况
        2.3.1 渠道防渗措施
        2.3.2 低压管道输水
        2.3.3 畦田平整和畦田规格
    2.4 灌水技术
        2.4.1 喷灌技术
        2.4.2 微灌技术
        2.4.3 改进地面灌水技术
        2.4.4 非充分灌溉技术
        2.4.5 农艺节水技术
    2.5 用水管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因果关系法”预测2010 年各省(区、市)灌溉水利用系数
    3.1 因果关系预测法简述
    3.2 预测过程
        3.2.1 限定条件
        3.2.2 预期目标
        3.2.3 参数确定
        3.2.4 计算方法
        3.2.5 计算结果
        3.2.6 流程图
    3.3 对初步预测结果的校核
        3.3.1 用发展的有效灌溉面积上的灌溉需水量校核
        3.3.2 用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和措施面积节省下的灌溉水量来校核
    3.4 最终预测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EXCEL 曲线拟合法”预测2010 年各省(区、市)灌溉水利用系数
    4.1 EXCEL 曲线拟合法简述
    4.2 预测过程
    4.3 预测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方案比较
    5.1 因果关系预测法的优缺点
        5.1.1 因果关系预测法的优点
        5.1.2 因果关系预测法的缺点
    5.2 EXCEL 曲线拟合法的优缺点
        5.2.1 EXCEL 曲线拟合法的优点
        5.2.2 EXCEL 曲线拟合法的缺点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分区
    6.1 东北区
    6.2 海河区
    6.3 黄河上中游区
    6.4 黄河中下游区
    6.5 淮河区
    6.6 东南沿海区
    6.7 长江中下游区
    6.8 西南区
    6.9 内陆河区
    6.10 本章小结
第7章 分区发展对策
    7.1 东北区
    7.2 海河区
    7.3 黄河上中游区
    7.4 黄河中下游区
    7.5 淮河区
    7.6 东南沿海区
    7.7 长江中下游区
    7.8 西南区
    7.9 内陆河区
    7.10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4)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1.5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概况
    2.1 水资源总量及特点
    2.2 水资源供需变化趋势分析
    2.3 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4 小结
第3章 国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1 精准驾驭水权,合理配置使用水资源
    3.2 完善管水法律体系,建高效水管理机构
    3.3 重视农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
    3.4 搞好社会综合协调工作支持节水事业
    3.5 小结
第4章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
    4.1 可持续发展观理论
    4.2 循环经济理论
    4.3 水权理论
    4.4 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力理论
    4.5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4.6 小结
第5章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现状
    5.1 节水型社会的沿革、定义及其内涵
    5.2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5.3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五”期间取得的成就
    5.4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
    5.5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尚存的主要问题
    5.6 小结
第6章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构想
    6.1 “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重点领域
    6.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6.3 推进法制建设,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6.4 强化服务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制度体系建设
    6.5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
    6.6 加大节水技术攻关,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6.7 加大政府投入,拓展融资渠道,解决节水资金短缺问题
    6.8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安徽省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安徽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节水灌溉内涵、途径及技术特点
    2.1 节水灌溉内涵、途径
        2.1.1 节水灌溉内涵
        2.1.2 节水灌溉的途径
        2.1.3 节水的生物学基础
    2.2 主要节水灌溉技术特点
        2.2.1 主要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特点
        2.2.2 主要节水灌溉非工程技术特点
第三章 安徽省灌溉发展及特征
    3.1 灌溉发展基础条件
        3.1.1 地形地貌
        3.1.2 水文气象
        3.1.3 河流水系
        3.1.4 土壤植被
        3.1.5 水资源及其特点
        3.1.6 社会经济
    3.2 安徽省农田灌溉用水分析
        3.2.1 供水工程概况
        3.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3.2.3 灌溉用水分析
    3.3 安徽省灌溉发展及特征分析
        3.3.1 灌溉发展历程
        3.3.2 节水灌溉发展历程
        3.3.3 农业干旱机遇与特征分析
        3.3.4 灌溉的特点与形式
        3.3.5 灌溉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安徽省节水灌溉技术适应性及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4.1 节水灌溉工程与种植结构适应性分析
        4.1.1 喷灌适应性
        4.1.2 微灌适应性
        4.1.3 管道输水和渠道防渗适应性
        4.1.4 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4.2.1 投资指标
        4.2.2 灌溉水利用率及水分生产率
        4.2.3 节水指标
        4.2.4 增产指标
第五章 节水灌溉分区及发展模式分析
    5.1 节水灌溉分区
        5.1.1 分区的原则
        5.1.2 分区的指标
        5.1.3 分区
    5.2 节水灌溉总体发展思路与技术选型原则
        5.2.1 节水灌溉发展的总体思路
        5.2.2 节水灌溉技术选型原则
    5.3 分区发展模式
        5.3.1 淮北平原
        5.3.2 江淮丘陵区
        5.3.3 沿江好区
        5.3.4 皖西山区
        5.3.5 皖南山丘区
        5.3.6 城郊型现代农业灌溉区
    5.4 综合节水技术模式
第六章 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6.1 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现状
        6.1.1 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主要形式
        6.1.2 存在问题
    6.2 现阶段适宜的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与运行模式
        6.2.1 灌溉供水社会化有偿服务的管理模式
        6.2.2 股份合作经营管理模式
        6.2.3 水利专业户有偿服务经营模式
    6.3 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把节约用水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力推进新时期节约用水工作[J]. 许文海. 水利发展研究, 2021(03)
  • [2]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D]. 陈少林.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 [3]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的预测方法及对策研究[D]. 郭珺. 河北工程大学, 2009(S2)
  • [4]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代志刚. 南昌大学, 2008(05)
  • [5]安徽省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模式研究[D]. 袁先江. 河海大学, 2007(05)
  • [6]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先导性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经验与政策取向[J]. 张乾元,王修贵.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11)
  • [7]节水型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报告[A]. 王修贵,段永红,张乾元,雷声隆,刘丹,严冬,谢学军. 建设节水型社会与现代节水技术论文及有关材料选编集, 2004
  • [8]高扬程电力提水灌区节水灌溉的思考[J]. 刘义强. 甘肃农业, 2003(09)
  • [9]狠抓大型灌区“两改一提高” 促进节水农业再上新台阶[J]. 翟浩辉. 中国水利, 2003(16)
  • [10]狠抓大型灌区“两改一提高” 促进节水农业再上新台阶[J]. 翟浩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3(08)

标签:;  ;  ;  ;  ;  

把节约用水作为革命性举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