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石自极化基础研究及应用

电气石自极化基础研究及应用

一、电气石自极化及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曹宁,张旺,曹南萍[1](2021)在《电气石辅助芬顿反应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试验》文中研究说明以电气石陶粒辅助芬顿(Fenton)反应降解焦化废水。对比试验表明,常规Fenton反应和电气石陶粒辅助Fenton反应对化学需氧量(COD)降低效果无明显区别,但可生化性效果有显着差别,BOD5与CODCr比值分别为20.3%和73.5%。原因是,电气石阴极的还原性使Fenton试剂的关键要素Fe2+得以持续生成,有利于形成更多的羟基自由基·OH,使废水中的高毒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低毒、无毒的小分子有机物;同时,电气石的静电场和远红外线发挥了辅助作用。

袁敬敬[2](2021)在《基于电气石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染料和氨氮废水方面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迅速增长的世界人口和社会经济对资源供应,特别是淡水资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然而,仍有大量未经处理的染料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会直接排放到河流水域中,造成水污染。电气石(Tourmaline,TM)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无机矿物粒子,表面带有大量的羟基,具有永久自发极化、压电和热电效应,能够减小水分子团簇,调节水体p H值和电导率,对染料和氨氮废水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本研究基于电气石这一优异特点,将电气石分别与PVA/PAM水凝胶和PVDF分离膜共混,不仅研究了电气石粒子对水凝胶和分离膜结构的影响,还研究了含有电气石的水凝胶和分离膜对酸性品红染料和氨氮废水的吸附性能。首先,将电气石粒子加入到PVA/PAM水凝胶中,制备了一系列PVA/PAM/TM水凝胶。结果表明,所有水凝胶的热稳定性能良好;电气石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水凝胶的亲水性和拉伸强度;同时,PVA/PAM/TM水凝胶可以调节水体p H值和电导率。吸附实验表明,P-TM2.0%水凝胶对酸性品红和氨氮废水分别达到了66.90%和72.91%的去除效率,表明电气石是一种功能性的水体净化材料。由于电气石粒子会发生团聚,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电气石进行了改性,然后将改性之后的电气石粒子加入到PVDF铸膜液中,通过NIPS法制备了一系列的PVDF/TMKH-550复合膜。结果表明,改性可以减小电气石的团聚。随着TMKH-550粒子含量的增多,对酸性品红和氨氮废水的去除率逐渐升高。对PVDF/TMKH-550复合膜,TMKH-550粒子的加入可以改善膜的亲水性、孔径和孔隙率,提高渗透通量;同时,复合膜表面的电负性更强,这有利于阴离子型染料废水的清除,对酸性品红和氨氮溶液的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85.11%和75.40%。测试了滤过膜的水体的p H和电导率,在0.2 MPa下,发现p H值和电导率均有所升高,结果表明电气石既可以活化水体又可以达到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效果。

丁慧慧,蒋孝峰,王薇,张技术[3](2020)在《纺织品整理用超细电气石粉的制备与表征》文中认为为了提高电气石粉在纺织品负离子功能整理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研磨的方法制备了超细电气石粉。借助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负离子浓度测量仪等手段,对处理后的电气石粉的结构和负离子发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研磨是一种有效降低电气石粉粒径的方法。相对于干磨法而言,湿磨效果更好,制备的粉体粒径减小显着且分布更加均匀。随着研磨时间的增加,电气石颗粒的层状结构被破坏,粉体粒径变小,负离子发射量逐渐增强。在球料质量比为1∶3,玛瑙球填充率为80%的条件下,湿磨15 h时,粉体粒径和负离子发生量达到最佳。

安文峰[4](2020)在《硅烷偶联剂改性电气石及其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文中指出电气石因为其特殊的晶体结构,使其具有压电性、热释电性、自发极化效应和远红外辐射及负离子释放等特性,因为这些特性使电气石在电子行业、环保领域、保健领域等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然而,由于电气石表面存在羟基,其表面为亲水表面,且表面能较高,这让电气石非常容易在聚合物中大量团聚,严重影响了电气石/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使其难以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应用,也难以充分发挥电气石的功能特性,所以电气石需要通过改性提高其疏水性,以制备性能优良的含电气石高分子基功能复合材料。本文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硅烷偶联剂KH-570、KH-560作为表面改性剂对电气石进行表面改性,将可聚合的碳碳双键或环氧基团引入电气石表面,得到了可聚合的有机化改性电气石,然后与可聚合单体进行共聚合反应,将电气石引入到聚合物中,制备了含电气石的功能复合材料,并表征了该功能复合材料结构、形貌与性能。(1)使用硅烷偶联剂KH-570作为改性剂对电气石进行表面修饰,实验结果表明可聚合的碳碳双键被引入到了电气石表面,得到了可聚合的有机化电气石。通过条件优化,1.2mL改性剂KH-570加入60mL醇水比为1:5的溶液中、90℃下与10g电气石反应2小时得到的改性电气石的改性效果最佳,其接触角为93°,且表面改性没有影响电气石的远红外辐射性能和负离子释放性能。将改性电气石与乙酸乙烯酯、苯乙烯进行共聚反应,制得了改性电气石-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功能聚合物溶液,将功能聚合物溶液流延成膜,制得含电气石的功能复合薄膜,该功能复合薄膜的拉升强度可达3.34MPa,弹性模量可达226MPa。其负离子释放量随着改性电气石添加量的增多而上升,且远红外辐射率0.96高于未改性的电气石0.92。将功能聚合物溶液直接进行纺丝,制备含电气石的功能复合纤维,所得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可达1.74Mpa,弹性模量为52.8MPa。(2)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作为改性剂对电气石进行修饰,将活性基团环氧基引入到了电气石表面,经过条件优化,1mL改性剂KH-560加入60mL醇水比为1:5的溶液中、80℃下与10g电气石反应2小时得到的改性电气石的改性效果最佳,其接触角为21.3°,然后与双酚A、环氧氯丙烷一起聚合制得了含有电气石的环氧树脂基功能复合材料。

韩雅红[5](2019)在《电气石强化SBR脱氮除磷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已成为流域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在低温条件下,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氮磷浓度会有所增加,因此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是缓解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目前,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和增加生物处理工艺冬季运行稳定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为了解决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能量消耗大、低温处理效率低等问题,针对启动过程电气石强化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效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展开研究,进而考察了常温及低温下电气石对SBR反应器脱氮除磷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丰富和完善电气石生物强化原理,为电气石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首先考察了启动期超细电气石颗粒(ultrafine tourmaline particles,UTPs)对SBR启动时间的强化特性,并研究了运行周期内UTPs对COD、溶解性正磷酸盐(Soluble orthophosphate,SOP)、NH4+-N、NO3--N、TN等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UTPs能够缩短SBR反应器的启动周期,且UTPs能够提高运行周期内COD、SOP、NH4+-N、NO3--N、TN的去除速率,使最终出水COD、SOP、NH4+-N、NO2--N、NO3--N分别降至25 mg/L、0.3 mg/L、0.3 mg/L、0.15 mg/L、8.70 mg/L以下。其次,考察了UTPs对活性污泥中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利用DGGE技术对活性污泥中细菌及氨氧化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UTPs能够促进氨氧化菌种类增加,并能够增加部分氨氧化菌的相对丰度,但并不能对各菌群的生物多样性产生显着影响。进一步优化了SBR的运行周期,研究常温运行期UTPs对SBR反应器出水效果的影响。着重考察运行期周期内UTPs对SOP、NH4+-N、NO3--N、NO2--N、TN的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运行期UTPs能够加速SOP、NH4+-N、NO2--N、NO3--N的去除速率。在好氧段实验组(投加1g/L UTPs)和对照组(未投加UTPs)NO3--N的生成速率分别为2.43 mg/(g·h)和1.99 mg/(g·h),NH4+-N的氧化速率分别为4.34 mg/(g·h)和3.93 mg/(g·h),磷酸盐的平均吸收速率分别为10.73 mg/(g·h)和10.04 mg/(g·h)。运行期实验组NH4+-N和TN的出水浓度显着好于对照组,实验组SOP的出水浓度与对照组基本持平。最终实验组SOP、NH4+-N、NO2--N、NO3--N和TN出水浓度分别稳定在0.3 mg/L、1.4 mg/L、0.12 mg/L、11.2mg/L、12.2 mg/L以下,对照组为0.3 mg/L、4.5 mg/L、0.12 mg/L、9.4 mg/L、13.2mg/L以下。同时研究了UTPs对活性污泥中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利用DGGE技术对活性污泥中细菌及氨氧化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运行期UTPs对细菌和氨氧化菌群落结构没有影响。同时Shannon指数显示,运行期UTPs没有改变菌落结构的多样性。针对低温条件下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恶化的情况,着重考察低温条件下UTPs对SBR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通过低温期UTPs对SBR反应器SOP、NH4+-N、NO3--N、NO2--N、TN的分析,考察UTPs在低温条件下对各污染物的去除速率及出水效果的影响。分析表明,UTPs能够降低温度骤降对出水浓度的影响,低温短期UTPs显着降低了TN、NH4+-N和SOP的出水浓度。低温运行期UTPs显着降低了SOP、TN、NO3--N和NH4+-N出水浓度,运行周期内实验组SOP、TN、NO2--N、NO3--N和NH4+-N最终出水浓度分别为0.34 mg/L、14.01 mg/L、8.12mg/L、0.08 mg/L和5.81 mg/L。运行周期内UTPs促进了亚硝酸盐积累率的增加,导致在好氧段末实验组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了88.18%。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了低温期UTPs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低温短期UTPs在门和属水平上并未显着改变活性污泥的优势菌群种类,但改变了主要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低温运行期UTPs在门和属水平上仅部分改变活性污泥的优势菌群种类,但显着改变主要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对低温期各功能微生物的分析显示,低温长期培养条件下,UTPs降低了GAOs的相对丰度,而对PAOs的相对丰度没有显着影响;同时,UTPs能够通过促进AOB增殖,减少NOB增殖,从而实现短程硝化;此外,UTPs通过对FNA的调节能够促进DNB的增殖;UTPs还能通过对碳源和pH值的调节促进DPBs的增殖。

张艳林[6](2017)在《电气石粉在路面环保技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气石由于具有产生负离子、净化空气的功能,在环保领域取得了一些应用。但缺少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室外测量、室内材料试验研究,对电气石粉路面材料的负离子发生量、抑烟效果进行评估。并针对电气石粉发生量较低的问题,实验探索了电气石的负离子发生机理。具体工作与成果如下:为获得福州地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规律。采用动态法离子测试仪实际测量和文献调研的方法,测量和调研校园、风景区、工厂、城市等地的负离子浓度值。测试研究表明: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湿度呈正相关性,与温度呈负相关。雷雨天气能够产生大量的负离子,维持时间不长;林木区域在700个/cm3以上,塑胶跑道、道路、城市区域普遍在200~700个/cm3。制备电气石粉发生负离子的沥青、水泥胶浆,彩色、水性涂料材料。对四种材料的发生量进行测试,按发生量从大到小:水泥材料>水性涂料>彩色涂料>沥青材料。电气石粉掺量为10%,四种材料负离子发生量分别为321个/cm3、264个/cm3、188个/cm3、144个/cm3。电气石粉在周围较小空间内激发产生负离子,在应用电气石粉作为负离子发生材料时,需要将材料置于通风较好的环境下。为评估电气石粉的抑烟效果,采用紫外分光法、重量法、热重分析技术。对不同加热温度、搅拌时间、抑烟剂掺量下沥青的产烟量进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电气石粉对烟量影响较小,温度、加热时间、搅拌对烟气产生的影响很大。温度影响最为明显,加热温度达到170后烟气产生量明显增加。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沥青烟单位时间内烟气增加量变化值先增大后减小,而后趋于稳定。基质沥青加热温度为170℃时,搅拌产生的烟气量是不搅拌的数倍。为找出粒度、成分与负离子发生量的关系。采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对电气石粉和高辐射粉体的粒度、成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降低电气石粉体粒度可以提高负离子的发生量。测试粒度相同的电气石粉与高辐射粉体的负离子发生量。发现高辐射粉体的发生量是电气石粉的十几到几十倍以上。通过成分分析发现,放射性元素(Th、U)可显着提高粉体负离子的发生量。以上研究显示,电气石粉路面材料产生的负离子作用范围小。负离子材料成分对负离子产生量的影响作用大,未来仍有较大的研究提升空间。基于研究结果,可为负离子环保路面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席伯安[7](2015)在《增强电气石释放负氧离子功能的探讨》文中指出负离子又称为"空气维他命",具有调节人体离子平衡,促使身心放松,活化细胞,抑制身体的氧化或老化,提高自然治愈率等作用;电气石晶体具有电位差,可产生永久的微弱电流,释放出负离子。但是电气石微弱电流制造的负离子普遍浓度较低,达不到防病治病的效果。本文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学术成果基础上,通过在选料配伍、增强电极化、涂敷技术、浅肤工艺等方面深入研究,在提高电气石释放负离子浓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使生态负离子浓度达到106个/cm3以上。这为研制开发新一代净化室内空气,降解PM2.5超细颗粒物,提高疾病自然疗效等方面的产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静[8](2013)在《电气石粉/聚氨酯复合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聚氨酯涂料具有优良的低温柔韧性、弹性以及良好的黏结强度等优势,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电气石矿物材料具有永久性自发极化效应等特殊性质,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论文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实验,探讨电气石粉及其复合粉添加到聚氨酯涂料中的电防污效应,以期得到性能优异的防污涂层。本文采用共混法,先制备MDI型聚氨酯预聚体,然后添加电气石粉和TiO2、碳纳米管的电气石复合粉,制备电气石粉/聚氨酯复合涂层。对电气石粉及其复合粉复合涂层浸泡海水前后的结构、表面形貌、力学性能、生物附着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气石粉加入到涂料中,涂层的微相分离程度升高,其玻璃化温度降低,柔性增大。涂层只添加新疆电气石粉,其表面的粗糙度增大,而添加电气石粉和TiO2电气石复合粉、电气石粉和碳纳米管电气石复合粉之后,涂层表面粗糙度降低,拉伸强度降低,添加电气石粉和TiO2电气石复合粉可使涂层的延伸率升高,添加TiO2、电气石粉和碳纳米管电气石复合粉,涂层的拉伸强度降低,延伸率升高。涂层浸泡海水7天后,涂层的-N-H键的伸缩振动峰的峰位向高波数移动,玻璃化温度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涂层的表面较为光滑,涂层的拉伸强度降低。加入新疆电气石的涂层负离子释放率很高,降低细菌的附着。而加入电气石粉和TiO2电气石复合粉、电气石粉和碳纳米管电气石复合粉制备的涂层的负离r释放率降低,抑菌性降低。

祝爱侠[9](2012)在《超细电气石产品制备及对养殖水质改良效果和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的养殖水质在不断恶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水体的污染和水产品品质的下降,从而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若不进行养殖废水的有效处理,将会威胁人类的健康。电气石(Tourmaline)是解决这一问题有效途径之一,它具有良好的压电特性,存在永久性自发电极,能够辐射远红外线,自发调节养殖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ORP)和pH值,减小水分子团簇(Water molecules cluster),活化水体,还可以选择性的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氨氮等,具有很好的机械化学稳定性和较好的重复利用性,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很好的功能性绿色环保水产养殖水质净化材料。因此,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超细电气石粉(Ultra-fine powder of tourmaline, UPT)的制备工艺参数,并对超细电气石粉在活化水、改善水体pH值、吸附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和氮磷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究,继而在此基础上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得到功能性电气石球(Functional tourmaline balls,FTB),扩宽了电气石在水质处理中的应用范围,弥补了粉态电气石在养殖水质处理中的不足。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不同制备因素对超细电气石粉体粒径的影响:采用机械化学法(The method ofmechanochemistry, MC)对电气石进行超细处理,并以粒径为指标,分析讨论了不同的分散剂、分散剂用量、固形物浓度和研磨时间等因素对电气石粒径的影响。试验数据显示,分散剂多聚磷酸钠用量为5%、固形物浓度为45%、研磨时间为6h时,电气石粉体的超细效果最好,此时超细电气石粉的平均粒径为0.17μm,其粒径分布均匀,且颗粒分散性较好。(2)探讨超细电气石粉对水分子团簇的影响:以去离子水的17O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resonance, NMR)半高幅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intensity, FWHM)为指标,研究电气石用量、处理时间、电气石粒径以及温度对电气石减少水分子团簇的影响。结果显示:超细电气石粉能够使去离子水的17O NMR半高幅宽变窄,降低了水分子缔合度,增强了水的活性。电气石的粒径越小,去离子水的17O NMR半高幅宽越窄,放置120h后仍能保持着良好活性,说明电气石在活化水领域具有重要作用。(3)研究不同条件下超细电气石粉对水体pH值的调控作用:主要考察处不同因素对超细电气石粉调控去离子水、酸碱溶液以及海水pH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细电气石粉在10min内即可使去离子水的pH值从6.86上升至8.91,既可以使酸溶液的pH值上升至中性或弱碱性,也可使碱性溶液的pH值下降;而海水的盐度主要影响电气石调控海水pH值的速率,但对其最终pH值没有影响,电气石的用量越多,粒径越小,其对海水pH值的改变越大。电气石对酸性溶液的pH值的影响要大于对碱性溶液pH值的影响。(4)超细电气石粉对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的研究: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重金属离子的浓度,研究不同因素对超细电气石粉吸附溶液中重金属离子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超细电气石粉对溶液中的Cu2+、Pb2+和Zn2+均有显着吸附作用。电气石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吸附时间为30min、超细电气石粉用量为5g/L、溶液初始pH值为6.07.5、溶液初始浓度为57.2mg/L时,超细电气石粉对Cu2+的去除率和吸附容量分别为99.93%和11.43mg/g;吸附时间为30min、超细电气石粉用量为5g/L、溶液初始pH值为4.06.5、溶液初始浓度为103.6mg/L时,电气石对Pb2+的去除率和吸附容量分别为99.99%和20.57mg/g;吸附时间为30min、超细电气石粉为5g/L、溶液初始pH值为6.07.5、溶液初始浓度为43.6mg/L时,超细电气石粉对Zn2+的去除率和吸附容量分别为98.26%和8.57mg/g。超细电气石粉对三者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其对Cu2+、Pb2+和Zn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8.59、133.33、15.41mg/g。超细电气石粉对混合溶液中的Cu2+、Pb2+和Zn2+的吸附属于竞争性吸附,其选择性吸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b2+、Cu2+和Zn2+。(5)通过改变不同影响因素来探讨超细电气石粉对水体中氮磷的吸附特性:试验通过改变不同影响因素探讨了超细电气石粉对养殖水体中N、P(磷酸盐、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吸附特性。由结果可知,超细电气石粉对溶液中的PO43--P、NO2--N和NH4+-N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超细电气石粉用量为5g/L、吸附时间为80min、溶液初始pH值为2.0、溶液浓度为50mg/L时,其对溶液中PO43--P的去除率为66.74%;超细电气石粉用量为5g/L、吸附时间为60min、溶液初始pH值为2.0、溶液初始浓度为50mg/L时,其对溶液中NO2--N的去除率为78.40%;超细电气石粉用量为5g/L、吸附时间为80min、溶液初始pH值为10.012.0、溶液初始浓度为50mg/L时,其对溶液中NH4+-N的去除率为63.70%。超细电气石粉对以上三者的吸附模型均与Langmuir吸附等温式相一致,其对PO3-+4-P、NO2--N和NH4-N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4.71、11.90和6.76mg/g,且电气石对PO43--P和NO2--N的吸附能力大于对NH4+-N的吸附能力。(6)功能性电气石球的制备及应用:用硅藻土做载体,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得到功能性电气石球,经过400℃高温处理后,电气石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吸收峰强度减弱,峰位置移位现象,说明其晶体化学键和结构发生了变化,活性官能团被激活,但并未使电气石的自发极化现象消失,仍保持着电气石的独特特征。与超细电气石粉一样,经过高温处理的FTB也可快速调控酸碱溶液的pH值,对养殖水体中的Cu2+、Pb2+、Zn2+、PO43--P、NO2--N和NH4+-N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另外,FTB还可以有效减小水分子团簇,使养殖水得到活化,同时增加了水中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含量。(7)在静态养殖水体处理中,功能性电气石球(FTB)既可以显着提高养殖水体的pH值和水体溶解氧含量(DO值),又可以显着降低养殖水体中PO43--P、NO2--N和NH4+-N的浓度;在动态养殖水体处理中,FTB可以显着降低吉富罗非鱼水体中的PO3-+4-P、NO2--N、NH4-N的浓度,水体的COD值也显着低于对照组和SAD组。

赵长春[10](2011)在《鉄—镁电气石热释电性能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气石因具有压电性、热释电性、红外辐射、释放负离子等特性,在环保、化工、保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而热释电性是电气石被发现最早和最重要的性质,但国内外有关电气石热释电性产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一直缺乏深入的基础性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气石作为功能材料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本论文测定了四种不同铁含量电气石原样和分别经过850℃热处理48h、72h后样品的热释电系数。结果显示,热释电性系数随着铁含量增加而减少,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此基础上,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分别收集了它们在室温和低温下的衍射数据,通过计算和比较它们的晶胞参数、固有电偶极矩和结构扭曲参数,发现铁含量与温度变化对电气石晶体结构、固有电偶极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是X和T多面体;其次,利用变温偏振喇曼(PRS)和红外光谱(FTIR)进一步研究了四种原样电气石及热处理后云南云电气石在不同温度下振动谱线的特征。PRS研究表明电气石结构中三个阴离子基团([Si6O18]12-、[BO3]3-、[OH]-)的喇曼光谱在平行于c轴方向比垂直于c轴方向敏锐,而且[OH]-喇曼光谱只有在c轴方向才能观察到。不同铁含量电气石中三个阴离子基团的喇曼谱随温度变化是不同的;利用穆斯堡谱实验数据拟合上述四种不同铁含量电气石和经过热处理的云南电气石的同质异能位移、四极分裂能和γ射线的透射率,通过对比和分析这些参数,确定了二价铁和三价铁在原样晶体内部的占位特征有三种形式(Fe2+(Y)、Fe2+(Z)、Fe3+(Y)),热处理后的晶体有三种占位形式(Fe3+(Y)、Fe3+(Z)、(Fe2 +-Fe3+) (Y-Z))。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Y位置的Fe2+基本被氧化为Fe3+,并有部分移向Z位置,导致Y多面体收缩和Z多面体膨胀,进一步阐明了铁的价态和占位特征对电气石晶体结构及热释电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铁含量铁-镁电气石的电滞回线,并发现其有不同程度的漏导现象。首次探讨了铁含量和热处理时间对电滞回线的影响,利用TEM观察了电气石的电畴分布,证实了电气石具有铁电性。

二、电气石自极化及应用基础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气石自极化及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电气石辅助芬顿反应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原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1.2 电气石陶粒制备
    1.3 样水
2 结果与讨论
    2.1 常规Fenton反应与电气石陶粒辅助Fenton反应对比试验
    2.2 机理分析
3 结论

(2)基于电气石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染料和氨氮废水方面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污染
        1.1.1 染料废水
        1.1.2 氨氮废水
    1.2 电气石
        1.2.1 电气石简介
        1.2.2 电气石的应用
    1.3 水凝胶复合材料
        1.3.1 水凝胶简介
        1.3.2 .无机纳米颗粒/水凝胶
        1.3.3 电气石/水凝胶
    1.4 分离膜复合材料
        1.4.1 分离膜简介及制备方法
        1.4.2 膜分离技术
        1.4.3 无机粒子/分离膜
        1.4.4 电气石/分离膜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PVA/PAM/TM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主要仪器
        2.2.3 PVA/PAM/TM水凝胶的制备
        2.2.4 PVA/PAM/TM水凝胶的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VA/PAM/TM水凝胶的化学组成
        2.3.2 PVA/PAM/TM水凝胶的热稳定性
        2.3.3 PVA/PAM/TM水凝胶的形貌
        2.3.4 PVA/PAM/TM水凝胶的机械性能
        2.3.5 PVA/PAM/TM水凝胶的亲水性
        2.3.6 PVA/PAM/TM水凝胶的溶胀度
        2.3.7 PVA/PAM/TM水凝胶对水质影响
        2.3.8 PVA/PAM/TM水凝胶对酸性品红的吸附性能
        2.3.9 PVA/PAM/TM水凝胶对氨氮的吸附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VDF/TMKH-550 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主要仪器
        3.2.3 KH-550 改性纳米电气石
        3.2.4 PVDF/TMKH-550 复合膜的制备
        3.2.5 TMKH-550 纳米粒子的性能表征
        3.2.6 PVDF/TMKH-550 复合膜的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改性剂用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3.3.2 反应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3.3.3 反应温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3.3.4 TMKH-550 纳米粒子的化学组成
        3.3.5 TMKH-550 纳米粒子的SEM和粒径分析
        3.3.6 TMKH-550 纳米粒子对水的影响
        3.3.7 TMKH-550 纳米粒子对酸性品红的吸附性能
        3.3.8 TMKH-550 纳米粒子对氨氮的吸附性能
        3.3.9 PVDF/TMKH-550 复合膜的形貌
        3.3.10 PVDF/TMKH-550 复合膜的AFM
        3.3.11 PVDF/TMKH-550 复合膜的亲水性
        3.3.12 PVDF/TMKH-550 复合膜的渗透分离性能
        3.3.13 PVDF/TMKH-550 复合膜的过滤水的水质
        3.3.14 PVDF/TMKH-550 复合膜的表面电荷
        3.3.15 PVDF/TMKH-550 复合膜对酸性品红吸附
        3.3.16 PVDF/TMKH-550 复合膜对氨氮吸附
        3.3.17 去除效率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3)纺织品整理用超细电气石粉的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粉体的研磨处理
    1.2 晶体结构测试
    1.3 微观形貌测试
    1.4 粒径测试
    1.5 粉体负离子发射量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研磨方式对电气石粉体的影响
        2.1.1 研磨方式对物相的影响
        2.1.2 研磨方式对微观形貌的影响
    2.2 研磨时间对电气石粉体的影响
        2.2.1 研磨时间对物相的影响
        2.2.2 研磨时间对微观形貌的影响
        2.2.3 研磨时间对粒径分布的影响
        2.2.4 研磨时间对负离子发射量的影响
        2.2.5 不同粒径整理后的棉织物效果对比
3 结 论

(4)硅烷偶联剂改性电气石及其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气石的研究概况
        1.1.1 电气石的晶体结构特征及种类
        1.1.2 电气石的特性
        1.1.3 电气石的应用
        1.1.4 电气石的表面改性
    1.2 电气石功能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2.1 聚合物基电气石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2.2 无机物/电气石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2.3 其他含电气石的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电气石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KH-570 改性电气石及其功能复合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2 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
        2.2.3 样品的制备
        2.2.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KH-570 对电气石表面改性条件优化
        2.3.2 改性电气石结构与形貌表征
        2.3.3 电气石远红外辐射性能测试
        2.3.4 含电气石的功能复合纤维力学性能测试
        2.3.5 含电气石的功能复合纤维的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电气石的功能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含改性电气石的功能复合薄膜的制备
        3.2.2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苯乙烯含量(体积分数)对含改性电气石的功能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
        3.3.2 改性电气石含量对功能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
        3.3.3 含改性电气石的功能复合薄膜的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KH-560 改性电气石及其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与试剂
        4.2.2 样品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KH-560 对电气石表面改性条件优化
        4.3.2 改性电气石结构与形貌表征
        4.3.3 含电气石的环氧树脂基功能复合材料的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电气石强化SBR脱氮除磷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1.2.1 传统生物脱氮原理
        1.2.2 传统生物除磷原理
    1.3 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1.3.1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
        1.3.2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工艺
        1.3.3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
        1.3.4 好氧颗粒污泥工艺
    1.4 电气石的基本特性及应用研究
        1.4.1 电气石的理化特点
        1.4.2 电气石的基本性质
        1.4.3 电气石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装置及材料
        2.1.1 实验装置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材料
    2.2 实验用水及水质
    2.3 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
        2.3.1 常规检测方法
        2.3.2 非常规检测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计算
        2.4.1 比氨氧化速率
        2.4.2 比反硝化速率
        2.4.3 亚硝酸盐氮积累率
        2.4.4 污染物去除率
        2.4.5 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
        2.4.6 比释磷速率
        2.4.7 比吸磷速率
第3章 UTPs对 SBR常温启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1 引言
    3.2 常温启动期UTPS对系统运行效能的影响
        3.2.1 COD的去除
        3.2.2 含氮化合物的去除
        3.2.3 总磷的去除
        3.2.4 典型周期内污染物变化规律
    3.3 常温启动期UTPS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3.1 UTPs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统计分析
        3.3.2 UTPs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
        3.3.3 UTPs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UTPs对 SBR常温运行期处理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1 引言
    4.2 常温运行期UTPS对系统运行效能的影响
        4.2.1 含氮化合物的去除
        4.2.2 总磷的去除
        4.2.3 典型周期内污染物变化规律
    4.3 常温运行期UTPS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3.1 UTPs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统计分析
        4.3.2 UTPs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
        4.3.3 UTPs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分析
    4.4 常温启动期与运行期UTPS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温期UTPs对 SBR处理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5.1 引言
    5.2 低温短期UTPS对系统运行效能的影响
        5.2.1 含氮化合物的去除
        5.2.2 总磷的去除
    5.3 低温运行期UTPS对系统运行效能的影响
        5.3.1 含氮化合物的去除
        5.3.2 总磷的去除
        5.3.3 典型周期内污染物去除效果
    5.4 低温期UTPS强化微生物群落结构
        5.4.1 低温期UTPs对微生物形态的影响
        5.4.2 低温期UTPs对 OTU聚类分析影响
        5.4.3 低温期UTPs对菌群丰度影响
        5.4.4 低温期UTPs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电气石粉在路面环保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空气净化类功能材料研究概况
        1.2.2 负离子的特性和形成机理研究
        1.2.3 负离子浓度测试方法
        1.2.4 电气石负离子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
        1.2.5 电气石矿物质学特性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问题提出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福州地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调查
    2.1 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测试
        2.1.1 测试仪器
        2.1.2 测试指标和方法
        2.1.3 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分级评价方法
    2.2 校内空气负离子监测分析
        2.2.1 测试时间、地点的选择
        2.2.2 部分地点负离子浓度分布特征
    2.3 实测结果与讨论
        2.3.1 校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情况
        2.3.2 实测数据
        2.3.3 温、湿度对负离子浓度的影响
        2.3.4 AQI与空气负离子浓度间的关系
        2.3.5 季节与空气负离子浓度间的关系
        2.3.6 雷雨与空气负离子浓度间的关系
        2.3.7 风与空气负离子浓度间的关系
        2.3.8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掺加电气石粉路面材料负离子发生性能研究
    3.1 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
        3.1.1 测试方法
        3.1.2 测试材料试验分组
    3.2 沥青混合料负离子发生量及性能测试
        3.2.1 原材料与级配设计
        3.2.2 试验结果分析
    3.3 负离子水泥路面材料
        3.3.1 负离子半柔性路面材料
        3.3.2 负离子透水混凝土材料
        3.3.3 试验结果分析
    3.4 负离子路面涂料发生量及性能研究
        3.4.1 涂料原材料的选择与制备
        3.4.2 负离子发生量试验结果分析
        3.4.3 彩色涂料力学性能
        3.4.4 水性涂料力学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气石粉抑烟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4.1 沥青挥发性气体评价指标方法与抑烟剂选择
        4.1.1 沥青烟的评价指标
        4.1.2 产烟量的评价方法
        4.1.3 沥青抑烟剂的分类
    4.2 烟气量测试方案与收集装置
        4.2.1 试验原材料与分组
        4.2.2 沥青烟收集装置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抑烟剂对轻、重组分产生量的测试效果
        4.3.2 基质沥青烟气产生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4.3.3 热重分析评价
        4.3.4 不同抑烟剂的抑烟机理分析
        4.3.5 抑烟剂抑烟效果讨论
    4.4 抑烟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4.4.1 测试方法与试验分组
        4.4.2 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气石粉负离子发生特性与机理研究
    5.1 实验测试与表征方法
    5.2 原材料与试验分组
    5.3 电气石粉的负离子发生特性
        5.3.1 电气石粉的粒度分析
        5.3.2 放射性元素对电气石粉发生量的影响
        5.3.3 电气石粉表面处理
        5.3.4 热处理温度对发生量的影响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增强电气石释放负氧离子功能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电气石产生负氧离子原理
3 提高电气石产生负离子的途径
    3.1 电气石粉体中加入二氧化铈
    3.2 浅肤工艺
        3.2.1 试验条件
        3.2.2 试验方法
        (1)试验第一层。
        (2)试验覆盖层。
        (3)试验结果。
    3.3 蜂窝技术
    3.4 阿基米德螺线技术
        3.4.1 基本原理
        3.4.2 原理的应用
        3.4.3 对比试验
        (1)用阿基米德螺线体与蜂窝体所产生的负离子释放效果做对比试验。
        (2)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3.5 电气石负离子发生器与电晕式负离子发生器对比
4 结语

(8)电气石粉/聚氨酯复合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气石矿物粉
        1.1.1 电气石的结构特点
        1.1.2 电气石的性能特点
        1.1.3 电气石粉在涂料中的应用
    1.2 聚氨酯材料
        1.2.1 聚氨酯材料的结构特点
        1.2.2 多异氰酸酯分类
        1.2.3 软段的特点
        1.2.4 硬段的特点
        1.2.5 微相分离的原理
        1.2.6 聚氨酯材料的应用
        1.2.7 聚氨酯预聚体制备的影响因素
        1.2.8 聚氨酯预聚体的固化
    1.3 纳米聚氨酯复合涂料
        1.3.1 纳米材料的特点
        1.3.2 纳米聚氨酯复合涂料的制备
        1.3.3 双组份聚氨酯涂料的固化
        1.3.4 纳米聚氨酯复合涂料的功能
    1.4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目的意义
        1.4.2 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2.3 涂层的制备
        2.3.1 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
        2.3.2 纳米聚氨酯复合涂层的制备
        2.3.3 海水浸泡方法
        2.3.4 涂层结构与性能的测试方法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涂层的结构
        3.1.1 红外光谱(FTIR)
        3.1.2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3.1.3 接触角及表面能
        3.1.4 吸水率和溶解率
    3.2 涂层的表面形貌
        3.2.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试
    3.3 涂层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
        3.3.1 邵氏硬度
        3.3.2 拉伸性能
    3.4 涂层的生物附着性能测试
        3.4.1 负离子率
        3.4.2 细菌附着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超细电气石产品制备及对养殖水质改良效果和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水产养殖水质的污染
        1.1.1 重金属
        1.1.2 有机污染物
    1.2 水产养殖水质的净化
        1.2.1 物理法
        1.2.2 化学法
        1.2.3 生物法
    1.3 电气石的基本特性及应用研究
        1.3.1 电气石的成分
        1.3.2 电气石的结构
        1.3.3 电气石的基本性质
        1.3.4 电气石的应用研究进展
        1.3.5 电气石在水产养殖水质净化中的应用
    1.4 电气石粉体超细化的研究进展
    1.5 立题背景和意义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超细电气石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2.4 超细电气石粉体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分散剂及用量
        2.3.2 固形物浓度
        2.3.3 研磨时间
        2.3.4 最佳工艺参数
        2.3.5 喷雾干燥
        2.3.6 超细电气石粉体的表征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超细电气石粉对水分子团簇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水分子团簇结构的表征方法
        3.2.4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超细电气石粉用量对去离子水~(17)O NMR 半高幅宽的影响
        3.3.2 超细电气石粉处理时间对去离子水~(17)O NMR 半高幅宽的影响
        3.3.3 不同温度对去离子水~(17)O NMR 半高幅宽的影响
        3.3.4 电气石粒径对去离子水~(17)O NMR 半高幅宽的影响
        3.3.5 超细电气石粉改变去离子水~(17)O NMR 半高幅宽的时效性
        3.3.6 电气石改变水分子团簇的机理探讨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超细电气石粉对水体 pH 值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3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超细电气石粉对去离子水 pH 值的影响
        4.3.2 超细电气石粉对酸碱溶液 pH 值的影响
        4.3.3 超细电气石粉对海水 pH 值的调控作用
        4.3.4 超细电气石粉的回收处理
        4.3.5 超细电气石粉调控水体 pH 值的机理分析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超细电气石粉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5.3.2 超细电气石粉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5.3.3 溶液初始 pH 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5.3.4 初始溶液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5.3.5 吸附等温线
        5.3.6 超细电气石粉对 Cu~(2+)、Pb~(2+)和 Zn~(2+)的选择性吸附
        5.3.7 超细电气石粉对 Cu~(2+)、Pb~(2+)和 Zn~(2+)的吸附的最佳工艺参数
        5.3.8 超细电气石粉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理分析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超细电气石粉对 N 和 P 的吸附特性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仪器与设备
        6.2.3 试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超细电气石粉对水溶液中磷酸盐的吸附作用
        6.3.2 超细电气石粉对水溶液中亚硝酸盐氮的吸附作用
        6.3.3 超细电气石粉对水溶液中氨氮的吸附作用
        6.3.4 吸附等温线
        6.3.5 机理探讨
    6.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功能性电气石球的制备及应用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材料
        7.2.2 仪器与设备
        7.2.3 试验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3.1 FTB 的理化特性
        7.3.2 热处理对 FTB 红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7.3.3 FTB 对水分子团簇大小的影响
        7.3.4 FTB 对酸碱溶液 pH 值的影响
        7.3.5 FTB 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7.3.6 FTB 对溶液中氮磷的吸附作用
        7.3.7 FTB 对去离子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7.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功能性电气石球对罗非鱼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8.1 前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试验材料
        8.2.2 仪器与设备
        8.2.3 试验方法
        8.2.4 分析测定方法
    8.3 结果与分析
        8.3.1 FTB 对静态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
        8.3.2 FTB 对动态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
    8.4 小结
    参考文献
论文主要结论
展望
论文创新点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鉄—镁电气石热释电性能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实验方案
    1.5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电气石简介
    2.1 电气石的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
        2.1.1 电气石的化学组成
        2.1.2 电气石的晶体形貌
        2.1.3 电气石的晶体结构
    2.2 电气石的物理特性
        2.2.1 电气石的自发极化性
        2.2.2 电气石的压电性
        2.2.3 电气石的热释电性
        2.2.4 电气石的红外辐射性
        2.2.5 电气石的负离子发生特性
    2.3 电气石成因及资源分布
        2.3.1 电气石的成因
        2.3.2 电气石的资源分布
第三章 铁含量与温度变化对铁-镁电气石结构及固有电偶极矩的影响
    3.1 电气石成分分析
        3.1.1 样品与实验
        3.1.2 原样成分分析
        3.1.3 热处理样品的成分分析
    3.2 电气石结构测定
        3.2.1 样品与实验
    3.3 电气石固有电偶极矩的计算
        3.3.1 计算模型的选取
        3.3.2 电气石在不同温度下的固有电偶极矩
        3.3.3 热处理后电气石的固有电偶极矩
        3.3.3.1 热处理时间及温度对晶胞参数和键长的影响
        3.3.3.2 热处理后样品电偶极矩的计算
    3.4 电气石多面体扭曲参数的计算
        3.4.1 电气石在室温和液氮温度下的结构多面体扭曲参数
        3.4.2 热处理后电气石的结构多面体扭曲参数
    3.5 铁含量和价态对电气石结构多面体扭曲和固有电偶极矩的影响
        3.5.1 铁含量对电气石结构多面体扭曲和固有电偶极矩的影响
        3.5.2 铁的价态对电气石结构多面体扭曲和固有电偶极矩的影响
    3.6 温度变化对电气石结构多面体扭曲和固有电偶极矩的影响
    小结
第四章 铁-镁电气石热释电性能研究
    4.1 电气石热释电系数的测定
        4.1.1 样品制备
        4.1.2 实验
        4.1.3 结果与讨论
    4.2 热处理电气石的热释电系数测定
        4.2.1 样品的热处理
        4.2.2 热释电系数测定
        4.2.3 结果与讨论
    4.3 铁对电气石热释电性能的影响
    小结
第五章 铁-镁电气石的变温喇曼和红外光谱研究
    5.1 样品制备与温度点的选择
    5.2 实验
    5.3 电气石样品的变温喇曼光谱
        5.3.1 电气石原样的变温偏振喇曼光谱分析
        5.3.1.1 室温下不同铁含量电气石的偏振喇曼光谱
        5.3.1.2 不同温度下电气石的偏振喇曼光谱
        5.3.2 热处理电气石的变温偏振喇曼光谱分析
        5.3.2.1 热处理电气石在不同温度下的偏振喇曼光谱分析
        5.3.2.2 不同温度下热处理电气石的偏振喇曼光谱分析
    5.4 电气石的变温红外光谱
        5.4.1 电气石原样的红外光谱分析
        5.4.1.1 不同铁含量电气石的变温红外光谱分析
        5.4.1.2 同一电气石不同温度下的红外光谱分析
        5.4.2 热处理电气石的红外光谱分析
        5.4.2.1 热处理时间对电气石红外光谱的影响
        5.4.2.2 不同温度下热处理电气石的红外光谱分析
    小结
第六章 铁-镁电气石的穆斯鲍尔谱研究
    6.1 穆斯鲍尔谱参数简介
    6.2 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电气石原样的穆斯鲍尔谱分析
        6.3.2 热处理电气石的穆斯鲍尔谱分析
    小结
第七章 铁-镁电气石的电滞回线和电畴研究
    7.1 不同铁含量电气石电滞回线和电畴的测定
        7.1.1 样品制备
        7.1.2 电气石原样电滞回线的测定与分析
        7.1.2.1 实验
        7.1.2.2 电气石原样电滞回线的测定
        7.1.2.3 结果与讨论
        7.1.3 热处理电气石电滞回线的测定与分析
        7.1.3.1 热处理电气石电滞回线的测定
        7.1.3.2 结果与讨论
        7.1.4 电气石电畴的测定
        7.1.4.1 样品制备
        7.1.4.2 透射电镜分析
第八章 结 论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化学成分检测方法简介
附录 2 室温下四种电气石的晶体结构数据
附录 3 低温(-100℃)下四种电气石的晶体结构数据
附录 4 热处理电气石的晶体结构数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电气石自极化及应用基础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电气石辅助芬顿反应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试验[J]. 曹宁,张旺,曹南萍. 非金属矿, 2021(01)
  • [2]基于电气石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染料和氨氮废水方面的应用[D]. 袁敬敬.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3]纺织品整理用超细电气石粉的制备与表征[J]. 丁慧慧,蒋孝峰,王薇,张技术. 毛纺科技, 2020(12)
  • [4]硅烷偶联剂改性电气石及其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D]. 安文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5]电气石强化SBR脱氮除磷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 韩雅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6]电气石粉在路面环保技术中的应用研究[D]. 张艳林. 福州大学, 2017(05)
  • [7]增强电气石释放负氧离子功能的探讨[J]. 席伯安.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5(02)
  • [8]电气石粉/聚氨酯复合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李静. 大连海事大学, 2013(09)
  • [9]超细电气石产品制备及对养殖水质改良效果和机理的研究[D]. 祝爱侠. 江南大学, 2012(06)
  • [10]鉄—镁电气石热释电性能的机理研究[D]. 赵长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5)

标签:;  ;  ;  

电气石自极化基础研究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