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孜然的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孜然的挥发性成分

一、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小茴香的挥发性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宋居易[1](2021)在《基于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对砂仁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砂仁是一种我国中医学中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有“四大南药”之称。目前关于砂仁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表明,砂仁挥发性成分中的活性物质具有诸多药用价值。这促使人们对砂仁挥发性成分的检测及质量监控的需求增加。但是,已报道的砂仁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方法普遍存在前处理耗时、溶剂消耗大等局限性。因此,探索新的、简便的砂仁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研究基于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S-SPME-GC×GC–QTOFMS)建立了一种高效、低消耗、可靠性更好的分析检测方法。(1)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只需对砂仁样品进行极少的处理或根据研究目的不进行任何处理,便可对砂仁挥发性成分进行直接分析。以编织芳环聚合物@聚多巴胺复合材料(KAP@PDA)为萃取头。优化了对砂仁挥发性成分萃取三个萃取条件,最优条件分别为平衡温度50℃、平衡时间5min、萃取时间50min。最终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建立了对砂仁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GC–QTOFMS分析检测方法。结果共鉴定出162种物质,通过峰面积归一法进行了半定量。最终该方法对所选中的样品,其所鉴定出的物质占总挥发性成分的比例均在90%左右,且在复杂基质的环境下分辨率良好。(2)不同机制的提取方法对分析检测结果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SPME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对砂仁挥发性成分中活性物质的检测效果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主成分分析判别(PCA-DA),得出SPME法对产地鉴别质量评估的效果要更好。检出结果分析表明,SPME法对砂仁挥发性成分中的活性物质检测结果更好。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正交最小二乘法判别(OPLS-DA)分析,找出了两种方法对同一个砂仁样品检测导致结果差异的22种特征活性物质,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和热图分析,评价了这22种物质在两种方法下的响应情况。本研究所建立的基于HS-SPME-GC×GC–QTOFMS分析砂仁挥发性成分中活性物质的方法,为砂仁挥发性成分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方法参考。

赫荣强[2](2019)在《豆腐乳特征香气成分鉴定及其对滋味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豆腐乳风味独特、滋味鲜美,是我国传统的大豆发酵制品。本论文以市售桂林花桥原味腐乳为实验原料,分析了花桥腐乳的挥发性化合物,并对其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鉴定。通过感官实验研究了花桥腐乳中重要的香气成分对其鲜味后味和适口性的影响。采用真空同时蒸馏萃取法(V-SDE)提取市售桂林花桥牌原味豆腐乳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市售桂林花桥牌原味豆腐乳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得到88种化合物,其中包含酯类化合物(26)、醇类化合物(14)、醛类化合物(14)、酸类化合物(5)、烯烃类化合物(4)、酮类化合物(4)、烷烃类化合物(6)、酚类化合物(6)、醚类化合物(2)、呋喃类化合物(2)、吡嗪类化合物(1)、含硫化合物(3)、芳香族化合物(1)。采用V-SDE-GC-MS能够很好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花桥腐乳中的挥发性化合物。采用风味剖面感官分析方法对花桥腐乳的香气特征进行了分析。花桥腐乳的气味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显着的发酵味和明显的米酒味,以及介于明显和轻微程度之间的肉味、甜味、油脂味和水果香,同时伴随着介于轻微和极轻微间的花香,以及几乎不存在的酸味。通过气相色谱串联嗅闻检测器(GC-O)技术,鉴别得到了20种化合物。其中包括有着最高FD因子(FD=729)的1-辛烯-3-醇和(E,E)-2,4-癸二烯醛以及有着第二高FD因子(FD=243)的2-甲基丁酸乙酯和丁香酚。计算所得20种香气成分的OAV值,进一步评价其对风味的影响。共得到14种OAV值>1的特征香气成分,其中丁酸乙酯(OAV=55)、2-甲基丁酸乙酯(OAV=212)、1-辛烯-3-醇(OAV=129)、2-正戊基呋喃(OAV=58)、正己酸乙酯(OAV=483)、(E,E)-2,4-壬二烯醛(OAV=151)、(E,E)-2,4-癸二烯醛(OAV=1015)、丁香酚(OAV=291)的香气活性值最高。这些特征香气成分为花桥腐乳提供了显着的油脂味、甜味、水果香、花香,明显的米酒味和极轻微的发酵味和肉味。通过感官评价实验,评价了预实验所确定的九种香气成分对鲜味溶液(由0.5%NaCl和0.06%味精组成)鲜味后味和适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E,E)-2,4-壬二烯醛在10 ppb浓度下能够显着提高适口性,在100ppb浓度下能够显着提高鲜味后味的感知强度;1-辛烯-3-醇在6-60 ppb浓度下能够显着提高适口性;(E,E)-2,4-癸二烯醛在12 ppb浓度下能够显着提高适口性和鲜味后味的感知强度;丁香酚浓度在5-50 ppb时能够显着提高适口性和鲜味后味的感知强度;正己酸乙酯浓度在4 ppb时能显着提高适口性;苯乙醛在180 ppb浓度下,能显着提高适口性;苯乙醇在11.4 ppb浓度下,能显着提高适口性。总的来说,(E,E)-2,4-壬二烯醛、1-辛烯-3-醇、(E,E)-2,4-癸二烯醛、丁香酚、正己酸乙酯、苯乙醛不仅是花桥腐乳中的特征香气成分,而且对其鲜味后味或适口性有重要作用。

宋建新[3](2019)在《枣果实成熟及干燥过程中特征性香气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枣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和快速气相电子鼻(GC-flash e-nose)等分析手段,全面研究了枣中的特征性香气物质,明确了枣在鲜熟及干熟过程中特征性香气物质及其前体物质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以及加工方式对枣特征性香气的影响。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10个不同品种鲜枣中共检测到51种香气成分,其中,主要香气成分为己酸、己醛、反式-2-己烯醛、顺式-2-庚烯醛和苯甲醛,它们对鲜枣香气的贡献率超过70%。通过GC-MS结合E-nose将10个品种的鲜枣香气特征分为2类,其中,骏枣、平顶大枣、金丝小枣和灵武长枣分为一类;板枣、圆枣、木枣、相枣和冬枣分为第二类。不同品种的鲜枣香气可以基于电子鼻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气相色谱质谱结果的聚类分析有效判定和区分。气相色谱质谱联合结合电子鼻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不同鲜枣品种间的特征性香气差异。此外,作为市场上的主销品种,骏枣表现出优良的香味(种类丰富、含量高)。(2)在骏枣的绿熟期、黄熟期、半红熟期和红熟期分别检测得到22种、25种、24种和27种香气成分。醇类(2-乙基-1-己醇、苯甲醇),酸类(己酸、辛酸和癸酸)和醛类(己醛、反式-2-己烯醛、苯甲醛和壬醛)是鲜熟期骏枣中最为主要的香气成分。其中,反式-2-己烯醛是最丰富的香气成分,其含量从绿熟期的169.2μg/kg升高到红熟期的733.4μg/kg。从香气的前体物质来看,葡萄糖和果糖在成熟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十六酸,十六烯酸,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要的脂肪酸,其中,十六烯酸呈上升趋势,油酸呈下降趋势;天门冬酰胺(下降趋势)和脯氨酸(上升趋势)是鲜熟期骏枣中的主要氨基酸。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电子鼻技术综合分析结果得出,骏枣在半红熟期总醛香气含量最高(59.33%),表现出最佳的整体香气。(3)在枣的干熟期S1~S6的香气物质种类分别是27种、27种、22种、20种、14种和18种。枣在S5干熟阶段与S6干熟阶段表现出相似的香气,而与S1~S4的香气差异明显。枣在干熟期S1~S6过程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而与蔗糖(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规律相反。同时,还检测到了8种脂肪酸和26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十四烯酸,十六烯酸,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在枣干熟期S1~S6中的含量差异明显(p<0.05)。脯氨酸是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约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0%。利用PCA-X模型分析得到香气成分与其潜在的前体物质呈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枣在干熟期S6香气含量最高且电子鼻的响应结果最强是最佳的采收期。(4)酸类香气成分是干燥枣中的主要香气物质,占香气总量的90%以上。其中,乙酸、丙酸、丁酸、己酸和癸酸是最主要的香气成分,在所有干燥方式的枣中均有检测到。就不同干燥方式的枣中香气组成而言,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的枣香气含量最高为998.5μg/kg。压差闪蒸干燥得到的枣香气种类最多为26种。此外,气相色谱-质谱和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的结果表明:热泵干燥、红外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制得的枣片的香气相似。尽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传感器型电子鼻和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在对不同干燥枣的香气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该三种分析方式的结合可以提供综合性的枣香气分析手段。

张鹏云[4](2019)在《六种药食同源物质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药食同源食品起源较早、种类较多,但是能形成规模、走出国门的非常少。目前,市面上药食同源产品主要存在掺假、成分不纯、功效组分不明确等问题,建立准确识别和定量测定药食同源产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将有效提高我国药食同源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挥发油是药食同源物质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其提取和鉴定方法,建立挥发性组分数据库,将为药食同源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参考。本研究选取葛根(Pueraria lobata)、麦卢卡蜂蜜(Manuka honey)、阿胶(Colla Corii Asini)、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lium Ramat)、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等6种药食同源产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其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本研究以总峰面积和出峰个数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HS-SPME/GC-MS检测葛根、麦卢卡蜂蜜、阿胶、杭白菊、山银花、沙棘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同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SD)提取了山银花和沙棘的挥发油组分,与HS-SPME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HS-SPME法萃取葛根挥发性物质的较佳条件为样品量3.0g、萃取温度90℃、平衡时间13 min、萃取时间50 min、解吸时间5min。在此条件下,鉴定出葛根挥发性成分67种,分别为酯类11种,醛类22种、醇类9种、酮类5种、萜烯类8种和12种其他种类物质。(2)HS-SPME法萃取麦卢卡蜂蜜中挥发性物质的较佳条件为样品量3.0 g、蜂蜜(g)与水(mL)的比例10:2、萃取温度80℃、平衡时间15 min、萃取时间50 min、解吸时间3 min,在此条件下,鉴定出33种组分,分别为酮类5种、酯类4种、醇类5种、醛类7种、烯类6种及6种其他类化合物。(3)HS-SPME法萃取阿胶中挥发性成分的较优条件为样品量5.0g、萃取温度70℃、平衡时间10 min、萃取时间50 min、解吸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鉴定出阿胶挥发性成分41种,分别为吡嗪类10种、醛类8种、酯类5种、酮类6种及13种其他类化合物。(4)HS-SPME法萃取杭白菊中挥发性物质的较佳条件为:0.3 g杭白菊碎片、添加1.0 g NaCl并加入8 mL蒸馏水,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50 min、解吸5 min。在此条件下,鉴定出杭白菊挥发性成分88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烯烃类(26.48%)、醇类(23.55%)和酮类(5.86%)。(5)HS-SPME法萃取山银花挥发性物质的较优条件为:萃取温度60℃,平衡时间为25 min,萃取时间为60 min,解吸时间为5 min,该条件下鉴定出59种组分,占总量的97.17%,主要成分为萜烯类、醇类和醛类;而SD法的提取物鉴定出68种组分,占总量的91.69%,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和酮类。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组分种类及含量差异较大。(6)HS-SPME法提取沙棘中挥发性物质的较优条件为: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为50 min,解吸时间为7 min,平衡时间为20 min,该条件下鉴定出76种组分,占总量的90.19%,主要成分为酯类、醛类和酮类;SD法的提取物鉴定出56种组分,占总量的91.98%,主要成分为酯类。两种方法有20种共同组分。两种方法提取的沙棘挥发油组分的种类及含量差异较大。

魏泉增,胡旭阳[5](2018)在《不同产地小茴香香气成分差异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水蒸气蒸馏(WD)、同时蒸馏萃取(SD)、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3种方法提取5个不同产地的小茴香香气。采用GC-MS分析得到104种成分,包括15种烃类、24种醇类、10种酯类、4种醛类、1种酚类、2种酸类、11种醚类、13种酮类和24种萜烯,其中WD法93种、SD法39种、SPME法19种。小茴香主要成分是茴香脑、γ-松油烯、葑酮、草蒿脑。采用SPME-GC-MS分析,结合PCA分析,结果表明以γ-松油烯和柠檬烯作为潜在特征标记物,用于区分出5个不同产地的小茴香。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产地相近的小茴香香气差异小,这为5个不同产地小茴香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张飞[6](2017)在《小茴香油树脂的亚临界萃取及其特性和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小茴香(Foenculum vulgare Mill.)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物品,小茴香中含有18%左右的油脂,其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并且含有甾醇、皂苷、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生物碱、黄酮及单宁等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与诸多生理功效。亚临界萃取技术(Subcritical extraction technology)已经在天然产物萃取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与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本研究根据小茴香资源的研究及利用现状,选择利用亚临界萃取技术对小茴香油树脂进行提取,在萃取工艺优化、小茴香粕氨基酸检测、油树脂理化性质检测和成分分析以及提取物在卷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小茴香资源的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研究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小茴香油树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亚临界萃取小茴香油树脂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和验证,获得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固比25 m L/g,萃取时间45 min,萃取温度60℃,此条件下小茴香油树脂的得率为12.79%。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在萃取过程中,液固比和萃取时间对油树脂得率的影响大于萃取温度;萃取温度与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与液固比之间交互作用不显着,萃取时间与液固比之间交互作用显着。其次,对亚临界提取油树脂后的小茴香粕中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须氨基酸7种。分别使用亚临界丁烷萃取、超临界CO2萃取和正己烷萃取法制备小茴香油树脂和净油,所得油树脂主要成分均为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酸组成方面差异不大;在理化性质方面三种油树脂有一定区别,亚临界法在酸值、碘值和过氧化值等指标方面上优于其它两种方法;三种小茴香净油中共鉴定出22种化合物,在化合物组成方面差异不大,但含量上有一些差别,主要成分均为反式茴香脑,且含量顺序为亚临界法>超临界法>有机溶剂法。最后,对小茴香亚临界丁烷提取物在卷烟中进行了应用研究。对添加小茴香油树脂和小茴香净油的实验卷烟进行了主流烟气中活性氧自由基含量的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的测定及卷烟感官品质评价。结果表明:在合适的用量范围内,小茴香净油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比较明显,且对主流烟气中7种有害成分的释放量无明显影响;另外,小茴香油树脂能够改善香气质,提高香气,使烟气柔和细腻,降低刺激性。

傅若农[7](2015)在《固相微萃取(SPME)近几年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在化学分析中样品制备往往是整个分析方法的瓶颈,25多年前固相微萃取(SPME)的出现是样品制备领域极大的进步,大大促进了在现场和活体分析中的应用。本综述介绍近几年SPME的发展,值得介绍的是近年有许多适应于复杂基体的SPME涂层出现,可直接从复杂基体中萃取分析物。

罗静[8](2015)在《储存条件对顶坛花椒挥发性组分的影响及黔产几个香料的挥发性组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储存条件下顶坛花椒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别测定顶坛花椒在五个条件(A:聚乙烯自封袋室外敞口存放;B:聚乙烯自封袋室外封口存放;C:聚乙烯自封袋封口4℃冰箱冷藏;D:双层自封袋4℃冰箱冷藏;E:聚乙烯自封袋封口零下20℃冷冻)下储存12个月的挥发性成分,每两个月测定一次样品。结果:顶坛花椒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萜类、烃类、酯类、醇类、酮类、醛类和醚类等,其中主要是萜类(56.45%)和醇类(43.20%),主要成分是芳樟醇(43.00%),其次为桧烯(20.71%)和柠檬烯(20.62%),此外,β-月桂烯和大根香叶烯D的含量也在1%以上,以上五个成分占总含量的91.22%。在储存过程中,顶坛花椒萜类的相对含量总体减少,而其它种类则总体增加,其中以醇类增加为主。对比敞口、聚乙烯自封袋和双层自封袋密封三个不同密封条件下的挥发性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储存4个月以前,密封条件对成分影响不显着,但在4个月以后,密封条件对顶坛花椒挥发性成分有重要影响,总体是密封越好,挥发物变化越小,以瓶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最小。对比室温、4℃和-20℃三个封装存储温度的挥发性成分变化表明,存储温度对顶坛花椒的挥发性成分也有重要影响,室温存储条件下,主要成分萜类持续减少,醇类增加显着,低温有利于减小萜类的挥发和醇类的增加;在-20℃条件下存储4个月时,其主要挥发物烯烃的含量明显增加而芳樟醇的含量明显下降,随后又呈相反的变化。结论:顶坛花椒挥发性成分主要种类为萜类和醇类;主要成分是芳樟醇(43.00%),其次为桧烯(20.71%)和柠檬烯(20.62%)。双层自封袋密封和低温存储可明显抑制顶坛花椒挥发性成分的存储变化。目的:分析贵州沙姜的挥发性成分,并与广西沙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贵州沙姜的挥发性成分,同时,采用相应技术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将贵州沙姜与广西沙姜的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从贵州沙姜中共鉴定出47个挥发性成分,爱草脑(匹配度99%,其保留时间与标准品出峰时间完全吻合)含量最高,达到了61.53%,除爱草脑外,主要成分还有2,4,6,7,8,8a-六氢-3,8-二甲基-4-(1-甲基亚乙基)-5(1H)-薁酮(15.54%)和塞舌尔烯(7.19%),三成分的总含量达到了84.26%。鉴别出的47个挥发性成分的分布是醚类4个、酮类3个、萜类28个、酚类3个、醇类2个、酯类2个、醛类2个、烃类3个,其中醚类、酮类、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分别为62.22%、15.83%、13.68%。结论:贵州沙姜的挥发性成分与广西沙姜显着不同。目的:探讨小茴香储存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定小茴香室温避光在聚乙烯自封袋中储存12个月中的挥发性成分,每三个月测定一次。结果:小茴香储存中除主要成分反式茴香脑和爱草脑的含量相对稳定外(在储存初始及3、6、9和12个月的总含量分别是72.2%、85.49%、93.06%、95.89%和90.13%),其他成分含量变化较大,其中,茴香醛含量增加,由起初的0.47%不断增加到6.1%;芳樟醇和萜类成分含量减小,且都在储存前半期,芳樟醇由初期的9.72%减少到0.28%,而萜类成分个数由14个减少到10个,总含量也由14.87%减少到2.51%(主要成分柠檬烯由初期的7.98%减少到1.52%)。此外,小茴香在储存中期还有少量酯类产生,尾期主要是酸类和醇类,它们的含量均不高。结论:小茴香储存中挥发性成分有明显变化。

赵秀玲[9](2013)在《小茴香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对小茴香的生理活性成分及其提取分离、保健作用等研究作了归纳与论述,为小茴香在食品和医药上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于翠[10](2012)在《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超声雾化前处理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改进的超声雾化萃取方法对香料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富集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两种新型的挥发性成分测定用样品前处理方法:超声雾化萃取-萃取小柱-液相微萃取和超声雾化萃取-活性炭-固相萃取。在这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中,通过将超声雾化萃取法、高效萃取小柱、液相微萃取法、活性炭固相萃取法和吹扫捕集技术相结合起来,不仅形成了快速有效地萃取和富集等前处理,还利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手段,将其应用于香料中挥发性成分的萃取富集和分析。采用超声雾化萃取-萃取小柱-液相微萃取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萃取和富集,并对各部件的结构参数以及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了该方法与静态超声雾化-单滴微萃取法和动态超声雾化-单滴微萃取法的萃取结果。利用该方法对小茴香中的3种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检测。该法为常温提取,适合于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分析;该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大量基体水的干扰,适合于复杂基体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和富集。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和富集效率高的特点,可用于香料中挥发性成分的萃取和富集。将超声雾化萃取-活性炭-固相萃取和吹扫捕集技术结合起来,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对小茴香中的4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萃取和富集,并以气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了分析鉴定,所检测到的化合物的含量与传统水蒸馏法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克服了水蒸馏法中的样品用量大、时间长、耗能大等缺点,是一种简便、快捷、有效的分析检测手段,可用于植物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的萃取和富集。

二、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小茴香的挥发性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小茴香的挥发性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对砂仁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砂仁的概述
    1.2 砂仁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
        1.2.1 挥发性成分
        1.2.2 非挥发性成分
    1.3 砂仁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3.1 前处理方法
        1.3.2 检测分析方法
        1.3.3 四级杆质量分析质谱与飞行时间质谱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2 基于HS-SPME-GC×GC-QTOFMS的检测方法分析砂仁的挥发性物质
    2.1 实验材料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样品
    2.2 SPME萃取过程
    2.3 萃取头对砂仁挥发性成分萃取的影响因素
        2.3.1 萃取条件优化
    2.4 检测方法
    2.5 结果与分析
        2.5.1 定量分析
        2.5.2 定性分析
    2.6 小结
3 SPME与同时蒸馏萃取对砂仁挥发性成分中活性物质检测性能对比
    3.1 实验材料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样品
    3.2 同时蒸馏萃取法对砂仁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3.3 检测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定量分析
        3.4.2 定性分析
        3.4.3 提取处理方法对砂仁挥发性成分检测结果的影响
    3.5 前处理方法对产地及质量一致性评价的影响
    3.6 前处理方法对砂仁挥发性成分的特征分析
    3.7 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笔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豆腐乳特征香气成分鉴定及其对滋味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豆腐乳简介及豆腐乳研究现状
        1.1.1 豆腐乳简介
        1.1.2 豆腐乳研究现状
        1.1.3 豆腐乳风味
    1.2 挥发性成分分析鉴定方法
        1.2.1 食品挥发性成分的前处理方法
        1.2.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1.2.3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方法(GC-O)
        1.2.4 香气活性值法(OAV)
    1.3 研究的目和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豆腐乳的特征香气成分分析鉴定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豆腐乳风味剖面的感官分析
        2.3.2 市售桂林花桥原味腐乳挥发性成分鉴定
        2.3.3 GC-O分析鉴定结果
        2.3.4 GC-O分析所得香气成分OAV值计算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香气成分对鲜味后味及适口性的影响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感官评价员的选择、培训和筛选
        3.2.3 感官评价方法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各香气成分在水中最低检测浓度
        3.3.2 不使用鼻夹条件下,香气成分对鲜味后味、适口性的影响
        3.3.3 使用鼻夹条件下,添加香气成分对鲜味后味、适口性的感官评价结果
        3.3.4 添加香气成分对豆腐乳鲜味后味和适口性的感官评价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文章创新点
    4.3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3)枣果实成熟及干燥过程中特征性香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枣种质资源概述
    1.2 枣香气的形成
    1.3 枣香气的提取和检测技术
        1.3.1 枣香气的提取技术
        1.3.2 枣香气的检测技术
    1.4 枣香气的研究进展
        1.4.1 鲜食枣特征香气研究进展
        1.4.2 红枣特征香气研究进展
        1.4.3 枣加工产品香气研究进展
    1.5 枣香气影响因素
        1.5.1 内部因素
        1.5.2 外部因素
    1.6 立题依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6.1 立题依据及意义
        1.6.2 项目来源及研究目的
        1.6.3 研究内容
        1.6.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GC-MS耦合E-nose的鲜枣特征香气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和试剂
        2.1.2 试验仪器
        2.1.3 香气测定
        2.1.4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鲜枣香气成分
        2.2.2 鲜枣香气成分定量分析
        2.2.3 聚类分析
        2.2.4 鲜枣香气的电子鼻分析
        2.2.5 感官分析
    2.3 结论
第三章 枣的鲜熟期特征香气及其前体物质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和试剂
        3.1.2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3.1.2.1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
        3.1.2.2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3.1.2.3 香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1.3 电子鼻分析不同成熟度枣香气
        3.1.4 不同成熟度枣的大小、水分、维生素 C 和香气前体的测定
        3.1.5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不同成熟期骏枣的香气
        3.2.2 电子鼻分析不同成熟期骏枣的香气成分
        3.2.3 果实大小、含水量和维生素C含量
        3.2.4 糖含量分析
        3.2.5 脂肪酸含量分析
        3.2.6 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
    3.3 结论
第四章 红枣干熟期特征挥发性香气及其相关前体的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和试剂
        4.1.2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香气分析
        4.1.2.1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
        4.1.2.2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4.1.2.3 香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4.1.3 电子鼻分析不同成熟度枣香气
        4.1.4 不同干熟度枣的质量、水分含量、维生素C和香气前体的测定
        4.1.4.1 不同干熟度枣的质量、水分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4.1.4.2 糖测定
        4.1.4.3 脂肪酸测定
        4.1.4.4 游离氨基酸测定
        4.1.5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分析
        4.2.1 不同干熟期骏枣的香气分析
        4.2.2 香气的电子鼻分析
        4.2.3 果实重量、含水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分析
        4.2.4 糖分析
        4.2.5 脂肪酸分析
        4.2.6 游离氨基酸分析
        4.2.7 PCA-X模型分析
    4.3 结论
第五章 不同干燥方法对枣香气影响的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枣的不同干燥方法
        5.1.3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5.1.3.1 样品准备
        5.1.3.2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
        5.1.3.3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5.1.4 传感器型电子鼻分析
        5.1.5 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
        5.1.6 数据统计分析
    5.2 结果讨论
        5.2.1 不同干燥方式枣的香气分析
        5.2.2 传感器电子鼻分析
        5.2.3 气相色谱快速电子鼻分析
        5.2.4 气相色谱质谱、传感器型电子鼻和快速电子鼻的比较分析
    5.3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6.3.1 香气提取检测技术的结合
        6.3.2 香气前体物质及代谢途径的研究
        6.3.3 香气的调控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文章

(4)六种药食同源物质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药食同源简介
    1.3 药食同源物质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1.3.1 挥发性成分的定义
        1.3.2 药食同源物质挥发性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1.3.3 药食同源中药挥发性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4 HS-SPME-GC-MS的应用领域
        1.4.1 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1.4.2 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1.4.3 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1.4.4 烟草领域的应用
        1.4.5 司法领域的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HS-SPME-GC-MS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分析葛根的挥发性成分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2.2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2.2.3 仪器条件
        2.2.4 单因素试验设计
        2.2.5 正交试验设计
        2.2.6 定性分析
        2.2.7 数据统计及图像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2.3.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3.3 较优条件下葛根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HS-SPME-GC-MS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麦卢卡蜂蜜的挥发性成分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2.2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3.2.3 仪器条件
        3.2.4 单因素试验设计
        3.2.5 正交试验设计
        3.2.6 定性分析
        3.2.7 数据统计及图像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3.3.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3.3.3 较优条件下麦卢卡蜂蜜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HS-SPME-GC-MS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阿胶的挥发性成分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4.2.2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4.2.3 仪器条件
        4.2.4 单因素试验设计
        4.2.5 正交试验设计
        4.2.6 定性分析
        4.2.7 数据统计及图像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4.3.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4.3.3 较优条件下阿胶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HS-SPME-GC-MS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分析杭白菊的挥发性成分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5.2.2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5.2.3 仪器条件
        5.2.4 单因素试验设计
        5.2.5 正交试验设计
        5.2.6 定性分析
        5.2.7 数据统计及图像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5.3.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5.3.3 较优条件下杭白菊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HS-SPME法与SD法提取山银花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6.2.2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6.2.3 仪器条件
        6.2.4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的选择
        6.2.5 定性分析
        6.2.6 数据统计及图像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的优化
        6.3.2 较优条件下HS-SPME-GC-MS法的结果与分析
        6.3.3 SD-GC-MS法的结果与分析
        6.3.4 HS-SPME法与SD法提取物挥发性组分比较
    6.4 小结
第七章 HS-SPME法与SD法提取沙棘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7.2.2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7.2.3 仪器条件
        7.2.4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的选择
        7.2.5 定性分析
        7.2.6 数据统计及图像处理
    7.3 结果与分析
        7.3.1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的优化
        7.3.2 较优条件下HS-SPME-GC-MS法的结果与分析
        7.3.3 SD-GC-MS法的结果与分析
        7.3.4 HS-SPME法与SD法提取物挥发性组分比较
    7.4 小结
第八章 总结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不同产地小茴香香气成分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试剂与仪器
    1.3香气萃取
        1.3.1水蒸气蒸馏
        1.3.2同时蒸馏萃取
        1.3.3顶空固相微萃取
    1.4 GC-MS分析条件
    1.5香气物质的定性与半定量
    1.6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方法提取小茴香香气成分
        2.1.1 SD提取小茴香香气成分的分析
        2.1.2 SPME提取小茴香香气成分的分析
        2.1.3 WD提取小茴香香气成分分析
    2.2不同产地小茴香香气成分比较
        2.2.1醇类香气物质比较
        2.2.2酯类香气物质比较
        2.2.3醛类香气物质比较
        2.2.4酮类香气物质比较
        2.2.5萜烯类香气物质比较
        2.2.6醚类香气物质比较
        2.2.7烃类物质
    2.3主成分分析
    2.4聚类分析
3结论

(6)小茴香油树脂的亚临界萃取及其特性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茴香的研究概况
        1.1.1 小茴香简介
        1.1.2 小茴香的应用
        1.1.3 小茴香的主要成分研究
    1.2 植物油的主要提取工艺
        1.2.1 水蒸气蒸馏法(SD)
        1.2.2 压榨法
        1.2.3 有机溶剂浸提法
        1.2.4 微波辅助萃取(MAE)
        1.2.5 超声波萃取(UE)
        1.2.6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
        1.2.7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SCFE)
    1.3 亚临界萃取技术
        1.3.1 亚临界萃取技术介绍
        1.3.2 亚临界萃取技术的设备及流程
        1.3.3 亚临界萃取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亚临界萃取小茴香油树脂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 亚临界萃取小茴香油树脂的技术路线
    2.3 样品预处理和溶剂选择
        2.3.1 小茴香样品的预处理
        2.3.2 萃取溶剂的选择
        2.3.3 小茴香油树脂得率计算公式
    2.4 亚临界萃取小茴香油树脂单因素实验
        2.4.1 萃取时间对小茴香油树脂得率的影响
        2.4.2 萃取温度对小茴香油树脂得率的影响
        2.4.3 萃取次数对小茴香油树脂得率的影响
        2.4.4 液固比对小茴香油树脂得率的影响
    2.5 亚临界小茴香油树脂的响应面优化
        2.5.1 响应面实验设计
        2.5.2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统计学分析
        2.5.3 响应面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茴香油树脂的理化性质检测和成分分析
    3.1 主要材料、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小茴香油树脂的制备
        3.2.2 小茴香样品的品质分析
        3.2.3 小茴香粕中氨基酸组成分析
        3.2.4 小茴香亚临界油树脂理化性质检测
        3.2.5 不同方法制备小茴香油树脂脂肪酸成分和含量检测
        3.2.6 不同方法制备小茴香油树脂净油成分和含量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小茴香样品品质分析结果
        3.3.2 小茴香粕中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
        3.3.3 不同方法制备小茴香油树脂理化性质检测结果
        3.3.4 不同方法制备小茴香油树脂脂肪酸成分和含量检测结果
        3.3.5 不同方法制备小茴香净油成分和含量检测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茴香亚临界提取物在卷烟中的应用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4.1.2 烟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参比卷烟的定义及制作
        4.1.3 实验方法
    4.2 结果和讨论
        4.2.1 小茴香亚临界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结果
        4.2.2 小茴香提取物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4.2.3 小茴香提取物对卷烟主流烟气中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结果
        4.2.4 小茴香提取物在卷烟中的感官作用评价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固相微萃取(SPME)近几年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SPME的自动化和高通量分析
2用新材料制备萃取涂层
3设计新的解决方案以适应新的需要
    (1)设计不同的SPME结构
    (2)提高萃取效率
    (3)提高萃取速度
    (4)提高选择性
    (5)扩大SPME的应用范围
4近几年有关SPME的论文
5总结

(8)储存条件对顶坛花椒挥发性组分的影响及黔产几个香料的挥发性组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储存条件对顶坛花椒挥发性组分的影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黔产几个香料的挥发性组分分析
    (一)贵州沙姜挥发性成分分析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二)小茴香储存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花椒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总表1 顶坛花椒三个密封下储存2-12个月的挥发性成分及其所占相对含量
附总表2 顶坛花椒三个温度下储存2-12个月的挥发性成分及其所占相对含量

(10)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超声雾化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超声雾化
        1.1.1 超声雾化的原理
        1.1.2 超声雾化的应用
        1.1.2.1 空气加湿
        1.1.2.2 雾化治疗
        1.1.2.3 金属的超声雾化
        1.1.2.4 超声清洗
        1.1.2.5 其他方面
        1.1.3 超声雾化萃取法的原理及应用
    1.2 液相微萃取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1.2.1 液相微萃取法的原理和分类
        1.2.2 液相微萃取法的应用
    1.3 固相萃取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1.3.1 固相萃取法的原理
        1.3.2 固相萃取法的应用
    1.4 吹扫捕集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
        1.4.1 吹扫捕集技术的原理
        1.4.2 吹扫捕集技术的特点
        1.4.3 吹扫捕集技术的应用
    1.5 挥发油的应用和提取
        1.5.1 挥发油简介
        1.5.2 挥发油的应用
        1.5.3 挥发油的提取
        1.5.3.1 水蒸馏提取法
        1.5.3.2 压榨法
        1.5.3.3 溶剂浸提法
        1.5.3.4 超声提取法
        1.5.3.5 微波萃取法
        1.5.3.6 固相微萃取法
        1.5.3.7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1.6 立题依据
第2章 超声雾化萃取-萃取小柱-液相微萃取法对小茴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前处理方法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
        2.2.2 仪器和设备
        2.2.3 超声雾化萃取-萃取小柱-液相微萃取(UNE-EC-LPME)
        2.2.4 动态-超声雾化-单滴微萃取 (dynamic UNE-SDME)
        2.2.5 静态-超声雾化-单滴微萃取 (static UNE-SDME)
        2.2.6 水蒸馏提取 (HD)
    2.3 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萃取条件的优化
        2.4.1.1 萃取小柱的形状
        2.4.1.2 萃取温度的选择
        2.4.1.3 萃取溶剂的选择
        2.4.1.4 萃取溶剂体积的选择
        2.4.1.5 吹扫气流速的选择
        2.4.1.6 吹扫时间的选择
        2.4.1.7 静置时间的选择
        2.4.2 不同萃取方法的比较
        2.4.3 样品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超声雾化萃取-活性炭-固相萃取对小茴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前处理方法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
        3.2.2 仪器和设备
        3.2.3 萃取过程
        3.2.3.1 超声雾化萃取-活性炭-固相萃取法 (UNE-AC-SPE)..
        3.2.3.2 超声辅助萃取-活性炭-固相萃取法 (UAE-AC-SPE)..
        3.2.3.3 超声辅助萃取法 (UAE)
        3.2.3.4 水蒸馏提取法 (HD)
    3.3 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的条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萃取条件的优化
        3.4.1.1 不同洗脱溶剂的影响
        3.4.1.2 洗脱溶剂体积的影响
        3.4.1.3 活性炭用量的影响
        3.4.1.4 吹扫气流速的影响
        3.4.1.5 吹扫时间的影响
        3.4.2 不同萃取方法的比较
        3.4.3 样品分析
    3.5 小结
本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研究情况
致谢

四、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小茴香的挥发性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对砂仁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D]. 宋居易. 贵州民族大学, 2021(12)
  • [2]豆腐乳特征香气成分鉴定及其对滋味的影响研究[D]. 赫荣强. 广西大学, 2019(06)
  • [3]枣果实成熟及干燥过程中特征性香气的研究[D]. 宋建新.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4]六种药食同源物质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研究[D]. 张鹏云.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 [5]不同产地小茴香香气成分差异分析[J]. 魏泉增,胡旭阳. 中国调味品, 2018(05)
  • [6]小茴香油树脂的亚临界萃取及其特性和应用研究[D]. 张飞. 郑州大学, 2017(11)
  • [7]固相微萃取(SPME)近几年的发展[J]. 傅若农. 分析试验室, 2015(05)
  • [8]储存条件对顶坛花椒挥发性组分的影响及黔产几个香料的挥发性组分分析[D]. 罗静. 遵义医学院, 2015(05)
  • [9]小茴香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 赵秀玲. 食品工业科技, 2013(04)
  • [10]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超声雾化前处理技术的研究[D]. 于翠. 吉林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孜然的挥发性成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