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虚拟样机技术研究

协同虚拟样机技术研究

一、协同虚拟样机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韩京哲[1](2021)在《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带式输送机驱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带式输送机作为输送行业集机电液一体化的刚柔混合体系统。随着运输量要求的不断增加,使得输送机距离、速度变大,常规的静态化研究思路已经出现弊端,无法研究其启动过程中实际的复杂动态特性。当运量变大时,为减小电机的负荷采用多电机驱动,由于带的粘弹特性和电机传统的直驱动方式等在输送带中产生复杂的动张力波对部分构件造成冲击和因负载的不均匀而导致各电机之间的功率不平衡,无法协同工作甚至发生事故;在对输送机动态特性研究分析的过程中,未考虑载荷在实际中的实时变化性,不能很好地反映输送机真实的动态特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电机变频矢量控制原理结合虚拟样机技术中的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头部单、双驱动输送机模型;利用联合仿真思想,基于Harrison启动曲线驱动电机带动输送机,对空载、恒定负载以及实时变负载不同启动工况仿真分析。主要研究为:(1)在分析输送机工作性能的基础上,计算输送机的主要运行阻力、驱动力从而选取合适的电机功率、型号等;采用逐点法计算双驱动输送机满载工况下的带特殊点处的张力值,分析张力沿输送方向的变化规律,为后文仿真的结果提供一定的参考性;对输送带的力学特性理论分析,通过设计拉伸实验验证带力学特性的正确性。(2)在研究分析电机的驱动方式以及动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矢量变频控制策略,在MABLAB/Simulink中搭建输送机驱动电机的整体仿真模型,结果表明:电机的启动电流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速度能很快响应到目标速度,电机转矩和负载转矩可达到平衡稳定,实现电机的变频软启动。(3)利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在Recu Dryn中建立了头部单、双驱动重锤式张紧的输送机虚拟样机模型;对多种电机协同控制策略仿真分析,建立交叉耦合控制策略双电机模型。基于Simulink与Recur Dyn联合仿真思想,对头部单,双驱动输送机在空载、恒定负载和时变负载不同工况下的动态特性和功率平衡性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输送机在不同工况的驱动过程中,速度能够按照Harrsion启动曲线达到给定速度,分析了速度和张力变化规律,符合实际性;主、从电机速度和转矩输出基本同步一致,达到想要的结果;在两种不同时变负载工况下,证明物料冲击较等差恒负载对带张力变化影响大。

胡盛龙[2](2021)在《三维绞织机织物建模及其织机虚拟样机设计与仿真》文中研究说明纺织复合材料是利用纺织成型技术,通过固化等方式将织物与基体融合制备出的复合材料,纺织复合材料种类繁多,三维纺织复合材料由于组织内织物纤维多向连续,拥有优异的整体机械性能,在实际应用领域得到了青睐。随着科技井喷式发展,市场对性能更加优异的三维纺织复合材料需求扩张,新型三维纺织复合材料的设计,以及高效率织造设备的研发成为趋势。本课题主要以三维绞织机织物及其织机虚拟样机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纱罗织物衍生出三维绞织机织物,使用参数对织物结构进行表征,结合织造工艺,构建织物几何模型,依托MATLAB与Solid Works建立织物结构仿真模型,搭建织物仿真程序,以实现织物性能的可设计性。其次,对织物织造流程进行研究,提出一种45°双向开口织造法,结合金属绞综明确三维绞织机织物织造法,设计基于伺服电动缸与位移传感器的双向绞织开口机构,对综框进行模态分析,研究其运动规律,进行Adams虚拟样机仿真实验,使综框运动稳定、合理。再者,分别对引纬结构、打纬机构进行结构设计,针对引纬机构,在MATLAB环境下绘制修正梯形加速度运动规律曲线图,利用速度曲线作为Adams运行函数,完成引纬机构的运动学仿真;针对打纬机构,分析三维绞织机织物打纬阻力,对钢筘进行强度分析以实现轻量化设计,对曲柄滑块打纬机构,以最小传动角为目标实现优化,得出最小传动角γmin=43°,推导建立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验证平行打纬机构打纬力的合理性。最后,设计送经、卷取机构及机架,对机架进行仿真,为机架优化提供思路,建立三维绞织织机虚拟样机模型,以此证明织机各机构运行协同性、配合度较高。结果表明三维绞织机织物作为纱罗织物的衍生织物,具有稳定可靠的性能,织物结构建模仿真技术可用于复合材料性能研究;在虚拟样机技术基础上,研究三维绞织机织物专机设备,双向绞织开口机构具有较高织造效率,完成三维绞织织机的设计与仿真,织机具有较高协同性、配合度,对纺织装备行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浩,陶飞,王昊琪,宋文燕,张在房,樊蓓蓓,武春龙,李玉鹏,李琳利,文笑雨,张新生,罗国富[3](2019)在《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开发框架与关键技术》文中指出数字孪生是实现物理信息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抓手,复杂产品设计和制造信息物理融合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为最终智能制造的落地提供了有效途径。当前,针对数字孪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车间运行和产品运维等方面,而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复杂产品设计与制造融合的研究较少。产品设计是智能制造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产生数字孪生体的第一个环节,研究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开发对实现后续的智能加工、装配和运维等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分析了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开发内涵,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产品环形设计框架;基于所提出的框架,从需求分析、概念设计、个性化配置设计、虚拟样机、多学科融合设计和数据管理等方面,探索了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通过两个典型应用案例,展示了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在复杂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开发中的应用场景。

张俊飞,唐萍,毛勇[4](2019)在《基于虚拟样机的发射设备协同设计与仿真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利用虚拟样机技术进行装备协同设计是一种基于集成化产品和过程开发策略的新方法。以典型防空武器系统的发射设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虚拟样机的定义与分类方法,提出了一套发射设备协同设计总体构建的研制流程,结合发射设备随动系统实例进行分析,用于指导在工程设计与制造前的仿真与验证工作,对未来防空武器系统其他分系统优化设计提供借鉴与指导作用。

李明[5](2017)在《雷达电讯虚拟样机构建与仿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是工业4.0的核心特征之一。借鉴MBSE的思想,给出了雷达研发全流程中不同形态的电讯虚拟样机的内涵、作用和模型。提出了支持概念样机、功能样机和工程样机的协同仿真平台架构,研究了多领域专业仿真方法以及模型开发和管理两项关键技术。以机载火控雷达功能样机为例,形象展示了虚拟样机的建模、仿真与评估方法。基于虚拟样机的建模、仿真与虚拟验证手段将是复杂电子系统研制的新模式。

张吉庆[6](2016)在《基于虚拟样机的某型装备并行协同研制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某型装备研制过程的高度一体化,要求全过程全状态设计,各专业设计高度耦合,总体设计在分系统之间权衡和优化的难度较大,传统研制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全型号、一体化工作环境要求,难以解决未来新一代某型装备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短、研制费用减少、研制质量要求高等问题。为保证按期高质量完成型号研制任务,必须在某型装备全生命周期研制过程中全面采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某型装备研制从串行的、物理样机制造和试验模式向并行的、虚拟样机建模和验证模式的革命性转变。本文以此为背景,针对某型装备研制项目管理,开展新型的基于虚拟样机的并行协同研制模式研究。首先,论文借鉴国内外数字化研制模式的应用和发展情况,结合先进数字化技术,建立了某型装备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研制流程的“双V”模型。其次,针对方案阶段基于虚拟样机的并行协同设计与试验模式,在探索某型装备虚拟样机构建与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某型装备研制流程及特点,构建了某型装备数字化设计分析协同流程与数字化试验协同流程。再次,针对工程研制阶段基于模型定义的设计/制造/保障一体化模式,在研究以BOM为核心的三维模型等产品数据组织与管理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某型装备数字化制造协同流程与数字化保障协同流程。最后,针对某型装备的研制项目管理,对本文研究的协同并行研制模式进行模拟应用,对比分析传统研制模式和新模式下研制项目的研制周期、人力资源配置、研制费用、研制质量等情况,验证了本文模式的有效性。

张峰[7](2015)在《航天产品性能样机分布式协同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型复杂航天产品性能样机技术是当前具有挑战性和高难度的研究课题,成为工业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它的设计通常由几百个单位参与论证、设计、制造、试验、使用、保障和管理。目前,由于性能样机的定量描述和建模理论与技术尚不成熟,以超声速飞航武器为代表的大型复杂航天产品面临着地面实验条件模拟难、指标要求高、综合集成性差、建模与仿真难度大、多类目标制导控制一体化优化设计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解决。航天产品性能样机的研制是个多阶段全生命周期的设计过程,包含产品全生命周期内零部件及其设备的完整数字信息模型。而在现有环境条件下,不同子系统的设计建模、仿真与优化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各学科领域模型之间具有不同的依赖关系,不同信息模型在语义层面需要一致表达方法。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复杂航天产品性能样机的分布式协同建模方法、协同仿真方法、协同仿真模型库的构建方法和协同仿真优化方法,并应用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化综合集成技术,实现性能样机的分布式协同建模与仿真统一管理。主要体现在:(1)针对航天产品性能样机的定量描述和建模理论与技术尚不成熟等问题,系统性地提出了UMSLO(Unified-Modeling-Simulation-Library-Optimization)概念模型,并在UMSLO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级性能样机的设计过程和协同建模方法。首先,在对性能样机协同设计仿真业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体建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元模型的性能样机协同概念建模方法。其次,根据所研究的基于本体的性能样机建模方法,给出了性能样机协同概念建模案例,并采用Protégé工具构建了性能样机的本体元模型库。最后,在分析性能样机协同建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Petri网的性能样机协同建模过程动态建模方法。给出了性能样机协同建模工作流模型的形式化定义以及协同概念建模、功能建模、仿真建模和优化建模设计单元的对象Petri网元模型。通过元模型输入输出接口动态描述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过程。所构建的性能样机本体元模型库较好的解决了多学科产品模型的输出缺失和冗余信息的问题,可以显式地表达领域知识并促进不同领域之间概念的语义一致性,实现了UMSLO中的M子模型。(2)针对性能样机仿真系统中多领域元模型统一集成转换问题,在性能样机协同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HLA(High Level Architecture)的数字性能样机协同仿真模型。首先,分析了领域本体元模型与联邦模型的映射方法。然后,对所构建的不同学科领域的本体元模型进行转换与集成,提出了本体元模型与HLA对象模型的转换方法。再次,在本体元模型集成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本体元模型与HLA对象模型的转换方法,通过本体元模型集成与转换案例分析了各学科领域本体概念匹配过程。最后,以所构建的性能样机模型为对象,将其六自由度元模型作为复杂系统的应用实例,进行超声速飞行器性能样机(Performance Digital Mock-Up of Hypersonic Vehicle,HV-PDMU)的建模,提出了HV-PDMU模型整体结构和HV-PDMU联邦仿真实现过程,并设计基于Pertri网的HLA仿真模型。所研究的模型减少了HLA仿真模型中冗余的数据传输、提高模型运行速度,解决了HLA仿真系统中多领域元模型统一集成转换问题,实现了UMSLO模型中的S子模型。(3)为了实现各学科仿真模型的有效积累和重用,运用数据库和元模型共享技术,建立可重用的仿真模型库,分析了性能样机协同仿真模型库的层次框架,划分为顶层系统仿真模型、领域主模型和元模型,并给出了性能样机协同仿真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技术,实现了UMSLO模型中的L子模型。(4)针对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过程中的多学科耦合与多目标优化问题,引入混合软计算方法,提出了性能样机多学科协同仿真优化模型。首先,在分析了性能样机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优化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超声速飞行器性能样机不同学科之间的数据分析关系与耦合关系表达模型。然后,在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优化算法(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enetic Algorithm,MOPSOGA),在构建的性能样机模型和HV-PDMU模型的基础上,应用MOPSOGA算法,对性能样机气动推进一体化、外形气动一体化以及HLA仿真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分配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在设计候选解中求得Pareto优化解,较好的实现了性能样机多学科中的元模型性能目标综合优化与方案评价,实现了UMSLO中的O子模型。(5)针对性能样机全生命周期协同建模与仿真过程中管理系统综合集成性差的问题,构建了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原型系统。首先,在分析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建模任务管理功能需求、建模流程管理功能需求、模型设计管理功能需求、产品本体库管理功能需求、协同仿真管理功能需求和协同建模系统平台管理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与设计。然后,建立了原型系统的数据库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所构建的平台较好地解决了性能样机全生命周期统一建模与仿真以及不同人员、不同工具、不同算法、不同描述语言下的耦合建模、联合仿真问题,实现了UMSLO中的U子模型。以上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均通过winged-cone高超声速概念飞行器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闫雪锋[8](2015)在《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统一建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复杂产品是系统组成复杂、研发过程复杂、管理复杂的一类产品,如航空航天器、汽车等,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关键装备。复杂产品虚拟样机是集成产品全生命周期不同学科领域知识并替代物理样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构建具有良好平台独立性和规约性的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可以更好、更快地产品设计,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已有建模方法主要针对模型规范化定义,模型之间数据关联及语义关系松散,难以实现更高抽象层次的语义表达,不能直接提取学科模型并进行工程应用。为此,本文从统一建模需求和建模过程出发,对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统一建模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以期为汽车自动变速器虚拟样机为典型代表的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的统一建模提供有效的、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研究并定义了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工程体系概念模型,并对模型各维度及其相互关系综合分析,提出了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统一建模方法体系结构。对统一建模方法基本概念、技术框架、主模型、学科模型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模型定义、构成及形式化表示,并从学科模型的构成、构建过程、提取方法及其CAD/CAE信息联动等方面分析、验证统一建模方法,从而建立了实现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生命周期多阶段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统一模型表达、构建方法以及过程表示等基础理论。2.针对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统一模型构建,本文首先分析统一建模的意义和建模过程,提出了基于元模型建模思想的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统一建模方法。并从元模型方法、元模型建模层次、面向对象方法、STEP标准以及基于元数据的统一模型构成五个方面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复杂产品虚拟样机设计元模型表达的统一模型进行分析和形式化表示,从而为主模型的构建和表示提供了方法实现基础。3.为实现复杂产品虚拟样机设计元模型有效表达主模型,本文研究分析了主模型定义及构成,提出了以过程、产品、资源以及知识的元数据表达的主模型,从而对主模型进行了描述。4.构建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生命周期各阶段学科模型是验证并应用主模型的关键。对学科模型的构建过程、映射方法研究分析,提出了利用元模型的组元“方法”由主模型提取学科元模型,并实例化为学科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MBD方法、参数化建模与特征建模相结合的混合建模技术、网格自动划分技术及划分算法,从而实现学科模型的CAD/CAE一体化建模,为工程分析奠定了技术基础。5.为实现以汽车自动变速器虚拟样机为例的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统一建模,搭建自动变速器虚拟样机统一建模设计系统,研究分析自动变速器工作过程、建模过程,并构建自动变速器虚拟样机设计元模型表达的主模型及其学科模型,从而实现工程分析。

闫雪锋,段国林,许红静[9](2014)在《面向复杂机电系统虚拟样机技术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使复杂机电系统虚拟样机替代物理样机并提高复杂机电产品设计的质量和效率,综述了复杂机电系统虚拟样机若干关键支撑技术的研究进展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虚拟样机定义、建模技术、多领域仿真、多学科设计优化、系统集成方法以及模型管理,探讨了复杂机电系统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发展方向。为复杂机电系统虚拟样机设计奠定了研究基础。

胡勇[10](2013)在《支持数字样机协同评审的网格虚拟现实环境支撑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面向数字样机的设计评审是复杂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产品功能和结构的日趋复杂,产品研发及制造过程中的分工越来越精细,给产品数字样机的设计评审和质量风险管理带来了困难,基于网格的协同虚拟现实环境为处于异地设计环境下进行复杂产品数字样机设计评审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虚拟现实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成为设计公司、生产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手段;网格技术作为一种前瞻的面向广域网的分布式计算模式,是传统的并行和分布式计算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为虚拟现实应用在更广的范围内利用资源和提供服务成为可能。为支持异地复杂机械产品研发,本文对数字样机协同评审的支撑技术进行了研究,对网格环境下实时评审资源与任务管理、复杂产品海量数据模型可视化方法以及网格评审环境中协同交互模式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灵活、可扩展的网格虚拟现实环境,较好地满足了复杂机械产品数字样机的设计及协同评审需求。本文的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复杂机械产品设计的特点及现有数字样机评审环境在分布式协同评审支持上的不足,基于网格计算模型,构建了一个面向数字样机协同评审的多层体系结构,并给出基于网格虚拟现实环境的协同评审方法。该体系结构的关键由私有网格支撑平台、基于服务的分布式并行渲染模块和协同评审应用服务三个部分组成。(2)从多用户实时协同评审的需求出发,通过分析网格系统中资源的异构问题,提出了适合多用户实时协同评审的资源与任务管理模型,该模型使用基于Web Services的信息索引中心保存系统的资源和任务信息,为用户任务的资源分配和启动提供任务代理服务,而在各个网格节点上由本地资源管理服务负责节点资源的注册和本地作业进程的启动和监控,形成新的专属网格支撑服务平台,这有助于提高评审的灵活性,降低异构资源共享及参与的实现难度。(3)建立了基于服务的分布式并行渲染技术框架。面向机械产品数字样机协同评审的需求,研究了复杂产品设计评审中的难点,设计了基于网格动态资源进行分布式渲染计算的实现方案,并给出了实现原型。面向大规模数据实时处理的需求,研究了大规模数据分布式协同评审中的效率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线程的并行数据处理算法,提高了处理效率。(4)提出了多用户协同交互操作方案,该方案能够支持将地理分散的用户接入到一个统一的虚拟环境中,共同对虚拟产品进行装配操作评审。用户可以采用多种自然的虚拟现实交互手段,如数据手套、位置跟踪设备等,同时也支持键盘鼠标等常规交互方式。每个用户在虚拟空间中都有一个独立的映射对象,该对象代表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位置等属性,并可与其他用户对象进行交互。该方案提供了一致的接口规范,建立了统一的基于协同用户对象的交互和管理视图,便于各领域开发者进行评审或仿真工具的集成与开发。(5)开发了一个面向机械产品数字样机装配评审的网格虚拟现实环境VRGrid,并进行了实例的设计应用。VRGrid系统可以汇聚当前的空闲计算资源,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完成单个计算机所不能完成的大规模数据可视化任务。通过汽车整车数字样机协同评审进行了应用示范,即开发实现了多用户协同虚拟评审应用服务。该应用服务充分验证了网格虚拟现实环境及其协同评审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持机械类产品的设计评审。

二、协同虚拟样机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协同虚拟样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带式输送机驱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带式输送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输送机动态特性的研究现状
        1.2.2 输送机虚拟样机的研究现状
        1.2.3 输送机驱动控制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输送机力学特性的研究
    2.1 带式输送机的结构与功能
    2.2 带式输送机的力分析
        2.2.1 输送机阻力的运算
        2.2.2 输送带张力分析及特殊点处张力的运算
        2.2.3 输送机驱动电机的选型设计
    2.3 输送带力学特性与模型分析
        2.3.1 带的力学特性
        2.3.2 带的数学模型
    2.4 输送带特性验证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带式输送机驱动电机矢量控制研究
    3.1 驱动特性分析
    3.2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
        3.2.1 异步电机控制策略的分析与建立
        3.2.2 异步电机的物理模型和静止坐标下动态数学模型
        3.2.3 坐标变换和旋转坐标下动态数学模型
        3.2.4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方程建立
    3.3 异步电机变频调速模型建立
        3.3.1 坐标变换模块及各PI调节器的设计
        3.3.2 转子磁链的估算设计
        3.3.3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
    3.4 输送机驱动电机的变频控制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输送机头部单电机驱动特性的研究
    4.1 多体动力学理论分析
    4.2 头部单电机驱动带式输送机建模
        4.2.1 启动曲线的选取分析
        4.2.2 头部单驱动带式输送机模型搭建
    4.3 单电机驱动输送机不同载荷工况下的动态特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输送机头部双电机驱动特性的研究
    5.1 头部双电机驱动特性的研究
        5.1.1 多电机驱动控制策略分析
        5.1.2 双电机速度协同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5.1.3 头部双电机驱动的输送机模型搭建
    5.2 带式输送机头部双电驱动特性研究
        5.2.1 双电机驱动输送机空、恒载动态特性分析
        5.2.2 双电机驱动输送机不同变负载动态特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三维绞织机织物建模及其织机虚拟样机设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织物结构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1.2.2 三维纺织技术研究现状
        1.2.3 虚拟样机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2.三维机织物与织机总体结构
    2.1 三维机织物概述
        2.1.1 正交织物
        2.1.2 角连锁织物
        2.1.3 三向交织织物
    2.2 三维织机的核心机构
        2.2.1 三维织机组成
        2.2.2 开口机构
        2.2.3 引纬机构
        2.2.4 打纬机构
    2.3 第一代实验样机
        2.3.1 实验样机总体设计
        2.3.2 实验样机不足之处
    2.4 本章小结
3.三维绞织机织物结构建模仿真
    3.1 三维绞织机织物结构
        3.1.1 三维绞织机织物特点
        3.1.2 三维绞织机织物结构参数
    3.2 三维绞织机织物几何建模
        3.2.1 经纱中心轨迹线的确定
        3.2.2 纬纱中心轨迹线的确定
        3.2.3 纱线截面的确定
    3.3 三维绞织机织物结构仿真
        3.3.1 织物结构仿真模型
        3.3.2 单胞结构仿真模型纤维体积含量
        3.3.3 基于MATLAB的三维绞织机织物仿真程序
    3.4 本章小结
4.开口机构的设计与仿真
    4.1 双向开口机构的设计
        4.1.1 三维绞织机织物织造法
        4.1.2 双向绞织开口机构设计
    4.2 综框的设计与分析
        4.2.1 综框与综丝的结构设计
        4.2.2 综框运动规律分析
        4.2.3 综框的模态分析
    4.3 双向开口机构建模与仿真
        4.3.1 双向绞织开口机构模型建立
        4.3.2 双向绞织开口机构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引纬机构与打纬机构的设计与仿真
    5.1 引纬机构的设计
        5.1.1 双向引纬机构的设计
        5.1.2 剑杆引纬机构运动规律分析
    5.2 双向引纬机构建模与仿真
        5.2.1 双向剑杆引纬机构模型建立
        5.2.2 基于MATLAB的双向剑杆引纬机构运动规律
        5.2.3 双向剑杆引纬机构运动学仿真分析
    5.3 打纬机构的设计
        5.3.1 平行打纬机构的设计
        5.3.2 三维绞织织机打纬阻力计算
        5.3.3 钢筘的强度分析
    5.4 打纬机构的优化设计与仿真
        5.4.1 平行打纬机构优化设计
        5.4.2 平行打纬机构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6.三维绞织织机的虚拟样机
    6.1 织机的机构设计
        6.1.1 送经机构的设计
        6.1.2 卷取机构的设计
    6.2 织机机架的有限元分析
        6.2.1 机架的结构设计
        6.2.2 机架的模态与谐响应分析
        6.2.3 机架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6.3 三维绞织织机整机分析
        6.3.1 三维绞织织机的关键问题
        6.3.2 三维绞织织机运动学仿真
    6.4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开发框架与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于数字孪生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1.1 基于数字孪生的产品设计方法
    1.2 复杂产品多学科优化
    1.3 虚拟样机技术
2 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开发内涵
3 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产品设计制造开发框架
    3.1 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产品环形设计框架
    3.2 产品生命周期环
    3.3 数字孪生体环
    3.4 设计方法环
    3.5 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产品设计与制造协同开发框架
4 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开发关键技术
    4.1 基于数字孪生的需求获取与个性化体验方法
    4.2 基于数字孪生的概念设计方法
    4.3 基于数字孪生的个性化配置设计技术
    4.4 基于数字孪生的虚拟样机技术
    4.5 基于数字孪生的多学科融合设计技术
    4.6 数字孪生体的数据建模与管理技术
5 典型应用
    5.1 应用案例:西门子多学科融合设计
    5.2 应用案例:波音飞机设计与制造协同
6 结束语

(4)基于虚拟样机的发射设备协同设计与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发射设备虚拟样机定义与视图
    1.1 发射设备虚拟样机的定义
    1.2 发射设备虚拟样机的视图分析
2 基于虚拟样机的发射设备协同设计流程
    2.1 通用研制流程分析
    2.2 协同设计的实现
3 实例分析
4 结语

(5)雷达电讯虚拟样机构建与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雷达电讯虚拟样机的概念
2 雷达电讯虚拟样机的组成和原理
3 雷达电讯虚拟样机的形态与模型
    3.1 概念样机与模型
    3.2 功能样机与模型
    3.3 工程样机与模型
4 雷达电讯虚拟样机协同仿真平台
    4.1 雷达电讯虚拟样机协同仿真平台架构
    4.2 多领域协同仿真集成技术
        1) 基于软件接口转换的方法
        2) 基于方程的方法
        3) 基于HLA/RTI的多领域仿真方法
    4.3 模型库开发及管理技术
5 雷达电讯虚拟样机仿真与评估
    5.1 环境模型
    5.2 机载火控雷达功能样机
    5.3 评估模型与仿真结果
        1) 探测威力
        2) 抗干扰性能
         (1) 不施加干扰
         (2) 施加干扰
         (3) 计算改善因子
6 结束语

(6)基于虚拟样机的某型装备并行协同研制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虚拟样机的协同仿真模式研究现状
        1.2.2 基于模型的定义(MBD)研究现状
        1.2.3 基于并行工程的数字化研制模式研究现状
        1.2.4 现状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传统研制模式缺陷分析
    2.1 目前的组织结构
    2.2 传统研制模式的工作分解结构WBS
    2.3 传统研制流程
    2.4 传统研制模式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虚拟样机的并行协同研制模式的引入分析
    3.1 新型研制模式构建的原则
    3.2 新型研制模式构建的思路
    3.3 新型研制模式总体框架
    3.4 基于虚拟样机的并行协同研制模式构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虚拟样机的并行协同设计与试验模式分析
    4.1 某型装备虚拟样机构建与管理
    4.2 数字化设计分析协同流程
        4.2.1 总体专业与分专业协同设计流程
        4.2.2 专业间协同设计流程
        4.2.3 专业内协同设计流程
        4.2.4 总体单位与分系统单位协同流程
        4.2.5 设计单位与协作单位协同流程
    4.3 数字化试验协同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模型定义的设计/制造/保障一体化模式分析
    5.1 以BOM为核心的产品数据组织与管理
    5.2 数字化制造协同流程
        5.2.1 设计与工艺协同
        5.2.2 工艺/工装设计
        5.2.3 制造资源管理
        5.2.4 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
        5.2.5 制造装备数字化应用环境
    5.3 数字化保障协同流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虚拟样机的并行协同研制模式应用验证和效能分析
    6.1 基于协同设计分析系统的并行协同设计与试验模式应用验证
        6.1.1 协同流程搭建
        6.1.2 气动外形设计专业模块应用
        6.1.3 气动外形设计实例
    6.2 基于Teamcenter系统的设计/制造/保障一体化模式功能验证
        6.2.1 三维模型成熟度管理
        6.2.2 三维模型审批与发放管理
        6.2.3 三维模型更改管理
    6.3 基于虚拟样机并行协同研制模式的效能分析
        6.3.1 研制周期对比分析
        6.3.2 人力资源对比分析
        6.3.3 研制成本对比分析
        6.3.4 产品质量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7)航天产品性能样机分布式协同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性能样机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1.2.2 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方法综述
        1.2.3 性能样机多学科优化方法综述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课题来源
    1.4 本文主要工作
        1.4.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2 全文章节安排及内容概要
第2章 航天产品性能样机协同设计支撑环境分析
    2.1 性能样机多学科协同设计过程综合集成分析
    2.2 性能样机协同设计模型分析
        2.2.1 性能样机建模与仿真集成模型
        2.2.2 性能样机协同设计业务流程分析
    2.3 性能样机多学科协同设计与建模过程
    2.4 性能样机建模与仿真支撑环境的关键技术分析
        2.4.1 多学科领域协同建模技术
        2.4.2 系统工程领域建模语言技术
        2.4.3 多学科优化设计技术
        2.4.4 性能样机高层建模与仿真技术
        2.4.5 分布式协同仿真技术
    2.5 性能样机的实现关键技术分析
    2.6 本章总结
第3章 航天产品性能样机多学科协同建模
    3.1 性能样机功能的划分及设计流程分析
    3.2 基于本体的性能样机协同建模
        3.2.1 性能样机技术对建模语言的基本要求
        3.2.2 本体建模的构建方法
        3.2.3 本体元模型的分析过程
        3.2.4 本体元模型建模语言
    3.3 基于本体元模型的性能样机协同概念建模
        3.3.1 基于本体元模型的复杂系统建模
        3.3.2 本体元模型的构建
    3.4 基于本体元模型的性能样机协同概念建模案例
        3.4.1 性能样机领域本体的规划
        3.4.2 性能样机领域本体的设计
        3.4.3 性能样机领域本体的实现
        3.4.4 高超声速飞行器本体OWL描述
    3.5 性能样机本体库的构建
        3.5.1 性能样机本体库存储方法
        3.5.2 性能样机关系数据库建模
    3.6 基于Petri网的性能样机协同动态建模过程
        3.6.1 过程建模方法Petri网分析
        3.6.2 性能样机协同建模工作流模型的形式化定义
        3.6.3 性能样机协同概念建模设计单元的对象Petri网元模型定义
        3.6.4 性能样机协同功能建模设计单元的对象Petri网元模型定义
        3.6.5 性能样机协同HLA仿真建模设计单元的对象Petri网元模型定义
        3.6.6 性能样机多学科协同优化建模设计单元的对象Petri网元模型定义
    3.7 基于有色Petri网的性能样机协同设计案例
        3.7.1 有色Petri网的建模过程
        3.7.2 基于有色Petri网的性能样机协同建模
    3.8 本章总结
第4章 航天产品性能样机多学科协同仿真
    4.1 分布式协同仿真本体元模型与联邦模型的映射
    4.2 分布式协同仿真统一建模过程分析
    4.3 协同仿真对象模型
        4.3.1 分布式协同仿真对象模型
        4.3.2 分布式协同仿真对象模型的组成
    4.4 基于本体的协同仿真对象模型
    4.5 分布式协同仿真本体元模型转换与集成
        4.5.1 本体元模型的转换方法
        4.5.2 本体元模型的本体集成规则
        4.5.3 本体模型集成混合算法
        4.5.4 本体模型集成应用实例
    4.6 本体元模型与分布式协同仿真对象模型的转换
        4.6.1 本体元模型与FOM的转换规则
        4.6.2 本体元模型集成与转换案例
    4.7 基于Pertri网的分布式协同仿真控制模型设计
        4.7.1 基于Petri网的分布式协同仿真中的事件定义
        4.7.2 基于Petri网的分布式协同仿真联邦仿真模型
    4.8 性能样机分布式协同仿真模型的实现
        4.8.1 性能样机分布式协同仿真模型结构
        4.8.2 分布式协同仿真联邦服务的定义
        4.8.3 分布式协同仿真联邦对象模型的构建
        4.8.4 分布式协同仿真联邦成员数据交互模型
        4.8.5 分布式协同仿真联邦执行数据的设计
        4.8.6 分布式协同仿真联邦对象类的发布与订阅
        4.8.7 分布式协同仿真实现
    4.9 本章总结
第5章 某航天器性能样机建模及协同仿真模型库的构建
    5.1 构建协同仿真模型库的作用与意义
    5.2 性能样机仿真模型的定义
    5.3 性能样机元模型仿真库的构建
        5.3.1 性能样机系统模型结构分析
        5.3.2 性能样机六自由度仿真元模型的构建
        5.3.3 性能样机气动力系统参数计算仿真模型
        5.3.4 性能样机推进系统参数计算仿真模型
        5.3.5 性能样机控制系统参数计算仿真模型
        5.3.6 性能样机气动热参数计算仿真模型
        5.3.7 性能样机弹道与控制参数计算仿真模型
    5.4 性能样机仿真模型库数据集成管理方法
        5.4.1 性能样机协同仿真模型库的层次框架分析
        5.4.2 性能样机协同仿真数据集成研究
        5.4.3 性能样机协同仿真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技术
    5.5 本章总结
第6章 航天产品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优化
    6.1 性能样机多学科协同优化建模
        6.1.1 多学科耦合系统
        6.1.2 多学科协同优化算法
        6.1.3 性能样机MDO协同建模
    6.2 性能样机多学科协同优化算法
        6.2.1 多目标优化分析
        6.2.2 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
        6.2.3 粒子群算法
        6.2.4 基于PSO-GA的多目标优化混合软计算模型
        6.2.5 MOPSOGA算法性能测试及分析
    6.3 某航天器性能样机气动推进一体化多目标优化设计
        6.3.1 多目标模型设计
        6.3.2 多目标优化模型设计
        6.3.3 多目标优化结果分析
    6.4 某航天器性能样机性能样机外形气动一体化多目标优化设计
        6.4.1 多目标模型设计
        6.4.2 多目标优化模型设计
        6.4.3 多目标优化结果分析
    6.5 性能样机协同仿真系统可靠性指标分配优化
        6.5.1 复杂系统可靠性指标分配理论
        6.5.2 分布式协同仿真系统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
        6.5.3 基于MOPSOGA的性能样机系统可靠性分配多目标优化
    6.6 本章总结
第7章 航天产品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平台架构
    7.1 复杂航天产品设计单位组织机构分析
    7.2 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平台基础框架
        7.2.1 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管理发展架构分析
        7.2.2 云服务模式分析
    7.3 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系统架构设计
        7.3.1 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平台架构
        7.3.2 系统物理平台架构的设计
        7.3.3 系统集成开发环境设计
    7.4 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7.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及需求分析
        7.4.2 建模任务管理功能需求分析与设计
        7.4.3 建模流程管理功能需求分析与设计
        7.4.4 模型设计管理功能需求分析与设计
        7.4.5 产品本体库管理功能需求分析与设计
        7.4.6 协同仿真管理功能需求分析与设计
        7.4.7 协同建模系统平台管理功能需求分析与设计
    7.5 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平台数据库建模与设计
        7.5.1 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平台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7.5.2 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平台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
    7.6 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平台的实现
        7.6.1 系统集成开发应用案例
        7.6.2 性能样机综合集成建模与仿真
        7.6.3 应用效果分析
    7.7 本章总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
    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情况
    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附录
    附录 1:航天产品性能样机顶层系统的OWL形式化代码
    附录 2:用于HV-PDMU联邦的FED文件代码
    附录 3:MOPSOGA算法Matlab实现代码

(8)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统一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设计技术分析
        1.2.1 产品设计及虚拟样机技术发展历程
        1.2.1.1 产品设计
        1.2.1.2 虚拟样机技术与产品设计发展历程
        1.2.2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设计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1.3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1.3.1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
        1.3.2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建模技术
        1.3.3 多领域仿真
        1.3.4 多学科设计优化
        1.3.5 系统集成
    1.4 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1.4.1 虚拟样机统一模型构建
        1.4.2 统一模型表达
    1.5 研究内容
    1.6 全文结构
第二章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统一建模方法体系结构研究
    2.1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统一建模方法体系结构研究
        2.1.1 基本概念
        2.1.2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统一建模方法
    2.2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统一建模方法体系结构研究
        2.2.1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工程体系
    2.3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主模型
        2.3.1 主模型分析
        2.3.2 主模型的实例化模型表示
    2.4 学科模型的CAD/CAE一体化建模
        2.4.1 学科模型建模过程
        2.4.2 学科模型提取方法
        2.4.3 学科模型的几何信息与工程特征属性信息关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设计元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3.1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统一建模
        3.1.1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
        3.1.2 统一建模
        3.1.2.1 统一建模的意义
        3.1.2.2 统一建模过程分析
    3.2 元模型建模
        3.2.1 元模型与元模型建模
        3.2.2 元模型基本要素
        3.2.3 元模型建模层次
        3.2.3.1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元模型建模设计分析
        3.2.3.2 虚拟样机元模型建模层次分析
        3.2.4 面向对象的元模型表达
        3.2.4.1 面向对象方法
        3.2.4.2 面向对象的元模型表达
    3.3 元模型的建模数据分析
        3.3.1 元数据概念模型
        3.3.2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元数据表示
        3.3.2.1 过程元数据
        3.3.2.2 产品元数据
        3.3.2.3 资源元数据
        3.3.2.4 知识元数据
    3.4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设计元模型形式化表示
        3.4.1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设计元模型
        3.4.2 STEP标准简介
        3.4.2.1 STEP标准的体系结构
        3.4.2.2 中性文件的表达
        3.4.2.3 中性文件实施原理
        3.4.2.4 ROSE库
        3.4.3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设计元模型形式化表示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主模型表达与学科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4.1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主模型
        4.1.1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主模型定义
        4.1.2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主模型构成及表达
        4.1.2.1 过程元数据模型
        4.1.2.2 产品元数据模型
        4.1.2.3 资源元数据模型
        4.1.2.4 知识元数据模型
        4.1.3 主模型的表达
    4.2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学科模型构建方法
        4.2.1 学科模型构建过程分析
        4.2.2 学科模型建立
        4.2.2.1 学科元模型映射方法
        4.2.2.2 学科模型
        4.2.3 基于模型的数字化定义(MBD)方法
        4.2.4 基于MBD的学科模型CAD/CAE一体化建模
        4.2.4.1 学科模型集成数据构成
        4.2.4.2 学科模型集成数据表示
        4.2.4.3 学科模型的CAD/CAE集成数据联动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学科模型实现
    5.1 运动学结构仿真模型
        5.1.1 运动结构仿真模型及其数据信息分析
        5.1.2 运动结构仿真模型
        5.1.2.1 运动结构仿真模型的提取过程分析
        5.1.2.2 运动结构仿真模型的CAD/CAE一体化建模
        5.1.2.3 运动结构仿真模型实现
    5.2 有限元分析模型
        5.2.1 有限元模型及其数据信息分析
        5.2.2 有限元模型的提取过程分析
        5.2.3 有限元模型的CAD/CAE一体化建模
        5.2.4 有限元模型实现
    5.3 电子控制模型
        5.3.1 电子控制模型及其数据信息分析
        5.3.1.1 AP210介绍
        5.3.1.2 电子控制模型的模式
        5.3.2 电子控制模型的提取过程分析
        5.3.3 电子控制模型的信息关联
        5.3.4 电子控制模型的实现
    5.4 液压分析模型
        5.4.1 液压分析模型及其数据信息
        5.4.2 液压分析模型的提取过程分析
        5.4.3 液压分析模型的CAD/CAE一体化建模及模型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汽车自动变速器的虚拟样机统一建模及应用
    6.1 自动变速器的虚拟样机统一建模设计系统
        6.1.1 自动变速器的虚拟样机统一建模设计系统框架
        6.1.2 自动变速器的虚拟样机统一建模设计系统的建立
        6.1.2.1 统一建模设计系统中性文件的读取模块
        6.1.2.2 自动变速器的虚拟样机中性文件的生成模块
        6.1.2.3 自动变速器的虚拟样机中性文件实体属性的显示模块
        6.1.2.4 自动变速器的虚拟样机读取数据库的属性值模块
        6.1.2.5 自动变速器的虚拟样机的CAD/CAE工具接口模块
    6.2 自动变速器虚拟样机设计过程建模分析
        6.2.1 自动变速器
        6.2.1.1 自动变速器结构分析
        6.2.1.2 自动变速器各系统协同工作过程分析
        6.2.2 自动变速器的虚拟样机设计信息模型构建过程分析
        6.2.3 自动变速器虚拟样机的设计信息模型
    6.3 自动变速器的虚拟样机设计主模型构建
        6.3.1 自动变速器的虚拟样机元数据模型
        6.3.2 自动变速器的虚拟样机主模型构建
    6.4 自动变速器虚拟样机的学科模型提取及工程分析
        6.4.1 行星齿轮机构运动学结构仿真分析
        6.4.2 输出轴有限元分析
        6.4.3 电子控制仿真分析
        6.4.4 液力变矩器流场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9)面向复杂机电系统虚拟样机技术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面向复杂机电系统虚拟样机建模
2 多领域仿真
3 多学科设计优化
4 系统集成
5 模型管理
    5.1 模型表示
    5.2 模型获取
    5.3 模型重用
6 结束语

(10)支持数字样机协同评审的网格虚拟现实环境支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数字样机技术
        1.3.2 协同设计与仿真进展
        1.3.3 基于网格的交互仿真环境及可视化研究
        1.3.4 数字样机协同评审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1.3.5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本文内容和章节安排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支持数字样机协同评审的网格虚拟现实体系结构
    2.1 引言
    2.2 支持数字样机评审的协同环境研究
        2.2.1 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数字样机评审
        2.2.2 产品数字样机评审的共性需求
        2.2.3 面向协同工作的分布式体系结构
    2.3 支持数字样机协同评审的网格虚拟现实体系结构
        2.3.1 产品数字样机协同评审服务需求分析
        2.3.2 支持数字样机协同评审的网格虚拟现实体系结构
        2.3.3 支持数字样机协同评审的网格虚拟现实环境功能组成
    2.4 支持数字样机协同评审的网格虚拟现实环境工作流程
        2.4.1 主要概念
        2.4.2 支持数字样机协同评审的网格虚拟现实环境工作流程
    2.5 支持协同评审的网格虚拟现实环境关键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协同评审资源与任务管理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协同评审资源描述及管理
        3.2.1 协同评审应用服务对网格资源管理的需求
        3.2.2 网格资源的统一描述
        3.2.3 网格资源的封装
        3.2.4 资源运行时的信息维护
    3.3 协同评审任务管理与调度
        3.3.1 协同评审应用服务对任务管理的需求
        3.3.2 任务描述及任务描述文件
        3.3.3 协同评审任务的调度执行
    3.4 协同评审网格平台的数据管理
        3.4.1 协同评审应用对数据管理的需求
        3.4.2 数据描述
        3.4.3 数据管理内容与要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服务的并行渲染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并行渲染算法支持
    4.3 基于服务的 Sort-last 策略并行渲染框架
        4.3.1 分布式场景树构建
        4.3.2 场景数据分发策略
        4.3.3 子场景渲染
        4.3.4 图像深度合成
        4.3.5 远程视频分发
    4.4 资源节点上的并行优化技术
        4.4.1 基于发布/订购模式的异步通信模式
        4.4.2 PPL 算法的多线程并行优化
        4.4.3 图像合成的指令级并行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用户协同交互操纵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协同实现方案与技术
        5.2.1 信息通信模式
        5.2.2 对象所有权模型
        5.2.3 冲突检测与协调
        5.2.4 协同用户的权限管理
    5.3 基于视频流的远程实时交互技术
    5.4 面向对象的交互方案设计及其实现
        5.4.1 自然交互模式支持
        5.4.2 支持多模式输入的交互对象模型
        5.4.3 面向对象的多模式 VR 设备统一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原型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6.1 引言
    6.2 应用场景描述
    6.3 VRGrid 原型系统实现
        6.3.1 系统概述
        6.3.2 网格支撑平台开发过程
        6.3.3 VRGrid 系统关键功能与运行流程
    6.4 汽车整车数字样机协同评审应用
        6.4.1 协同评审任务执行过程
        6.4.2 任务执行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申请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协同虚拟样机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带式输送机驱动特性研究[D]. 韩京哲.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三维绞织机织物建模及其织机虚拟样机设计与仿真[D]. 胡盛龙. 中原工学院, 2021(08)
  • [3]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开发框架与关键技术[J]. 李浩,陶飞,王昊琪,宋文燕,张在房,樊蓓蓓,武春龙,李玉鹏,李琳利,文笑雨,张新生,罗国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9(06)
  • [4]基于虚拟样机的发射设备协同设计与仿真技术研究[J]. 张俊飞,唐萍,毛勇.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9(02)
  • [5]雷达电讯虚拟样机构建与仿真技术研究[J]. 李明. 现代雷达, 2017(04)
  • [6]基于虚拟样机的某型装备并行协同研制模式研究[D]. 张吉庆.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7]航天产品性能样机分布式协同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D]. 张峰. 西北工业大学, 2015(01)
  • [8]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统一建模方法研究[D]. 闫雪锋.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7)
  • [9]面向复杂机电系统虚拟样机技术研究综述[J]. 闫雪锋,段国林,许红静.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4(11)
  • [10]支持数字样机协同评审的网格虚拟现实环境支撑技术研究[D]. 胡勇.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协同虚拟样机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