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口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护理体会

吻合口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护理体会

一、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郭明昌[1](2021)在《带蒂胸大肌皮瓣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缺损重建中的应用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游离股前外侧皮瓣(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与带蒂胸大肌皮瓣(Pedicled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PMMF)在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辽宁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病区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受头颈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瓣修复重建111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111例患者,根据术后皮瓣修复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MMF69例,ALT42例。111例患者均行肿瘤根治性切除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联合放化疗。记录并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时长及皮瓣大小)、皮瓣血运存活情况及皮瓣并发症、供区并发症、全身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改良版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评价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量表包括吞咽、咀嚼、情绪、外貌、疼痛、语言等12项,各项采用3~5级评分,范围0~100分,总分换算百分制,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高。并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描述,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为统计学上有意义。结果:111例皮瓣修复中(带蒂胸大肌皮瓣69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42例),带蒂胸大肌皮瓣成活率为100%,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例坏死,成活率为92.86%。发生局部皮瓣边缘坏死4例,PMMF3例(下咽癌、口腔癌、口咽癌各1例),ALT1例(上颌窦恶性肿瘤)。手术时长方面应用带蒂胸大肌皮瓣组低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t=-4.205,P<0.001);皮瓣大小方面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明显高于带蒂胸大肌皮瓣(t=-3.101,P=0.003<0.05)。术后皮瓣并发症(感染、血肿)PMMF8例ALT6例;供区并发症(感染、皮片脱落、积液、裂开、出血)PMMF3例ALT6例;全身并发症(多重细菌感染、心肺功能低下、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咽瘘、低氧血症)PMMF22例,ALT16例。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卡方检验,带蒂胸大肌皮瓣(PMMF)及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在皮瓣并发症(感染、血肿,P=0.8>0.05);供区并发症(感染、皮片脱落、积液、裂开、出血,P=0.1>0.05);全身并发症(多重细菌感染、心肺功能低下、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咽瘘、低氧血症,P=0.5>0.05)的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量表评分(PMMF:67.82±11.54、ALT:66.59±10.5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37>0.05),术后6个月量表评分(PMMF:83.42±13.76、ALT:80.23±11.53)均上升,但两组上升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0.05)。同时皮瓣并发症、供区并发症、全身并发症3个组的并发症相对危险度置信区间均包含1,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与带蒂胸大肌皮瓣(PMMF)在头颈恶性肿瘤术后修复重建中,两组皮瓣的存活率均较高,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2.在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上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修复方式都可以选择的情况下,PMMF手术时间短、组织量充足,无需显微外科技术,若PMMF无法修复相应缺损处再选择ALT,且ALT皮瓣边缘坏死发生率较低。3.临床工作中,应结合缺损病变部位及需要修复组织学特点选择个体化的修复重建方式。例如部分下咽癌病例患者多选择ALT修复缺损,皮瓣相对薄,保留喉功能方面较为理想,PMMF较臃肿。

文根[2](2020)在《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是以皮下静脉网作为供血系统的特殊类型的组织瓣,具有供区选择范围大,供区损伤小,切取容易等优势。然而也存在静脉淤血、动脉血供不足、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等并发症。为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率,本课题探讨动脉灌注量及灌入位置对其影响,从而指导动脉化静脉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第一部分:血管灌注量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取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36只)和对照组(12只)。对照组麻醉后画出皮瓣区域而不进行血管离断处理。实验组36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三组(A/B/C)。首先,建立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动物模型:腹部正中设计一个10cm×10cm的动脉化静脉皮瓣,近心端边缘恰好低于双侧第一乳头连线的水平,远心端位于双侧腹股沟连线区域;皮瓣尾端掀起,皮瓣平面包括表皮,真皮,肉膜组织,于皮瓣远端分离右侧胸腹静脉后切断;分离右侧股动脉于膝关节平面结扎,近端向大腿根部游离,扭转后用8-0无损伤缝线与右侧胸腹静脉近端吻合。其次,A、B两组分别以直径1mm、1.5mm血管吻合器限制股动脉直径,以控制动脉血流灌注量,C组不使用血管吻合器。三组均仅保留皮瓣头端胸腹静脉完整以形成皮瓣流出血管,皮瓣游离完全后原位缝合。最后,术后即刻、术后3天以激光多普勒检测皮瓣血流相对值、术后3天取皮瓣局部组织分别测定水、蛋白、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第二部分:血管灌入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采用12只新西兰兔,每只兔子在腹部依前法设计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再沿腹正中线将皮瓣均分为左、右两块皮瓣,每个皮瓣大小为10cm×5cm。分离双侧股动脉于膝关节平面结扎,股动脉近端向大腿根部游离,使用8-0无损伤缝线将股动脉近端与同侧胸腹静脉近端吻合,所有皮瓣均保留头端胸腹静脉完整以形成皮瓣流出血管。将24块皮瓣均分为两组:边缘蒂组(输入血管位于皮瓣边缘)12块(左右各6)和内部蒂组(输入血管位于皮瓣内部4cm)12块(左右各6)。每只动物两块皮瓣分别纳入边缘蒂组和内部蒂组。皮瓣游离完全后原位缝合。术后即刻、术后3天以激光多普勒检测皮瓣血流相对值、术后3天取皮瓣局部组织分别测定水、蛋白、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第三部分:改善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根据前二部分的实验结果,在动脉化静脉皮瓣设计及受区血管选择方面进行了适当改进,应用于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在不影响受区远端血供的情况下,尽量选取较粗大的动脉血管进行吻合;其二,静脉皮瓣中灌入动脉血的静脉向皮瓣内部适当游离。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皮瓣血流相对值、皮瓣水含量、葡萄糖含量、乳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通过血管吻合器直径控制血流灌注量,结果显示A、B两组与C相比血流量更小,水含量、葡萄糖含量低、乳酸含量高,两组之间亦有差别。第二部分:皮瓣灌注部位内部蒂与边缘蒂相比,血流量更大,葡萄糖含量更高,水含量及乳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第三部分:12例动脉化静脉皮瓣都完成了重要组织结构的覆盖,10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好转。术后随访6-18月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满意,无挛缩。结论:通过新西兰兔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增加血管灌注量和内部灌入均能有效提高静脉皮瓣血流量及改善代谢状态,有利于皮瓣的早期成活;将此实验发现应用于手足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汪淼[3](2020)在《连续皮瓣转移技术修复上臂内侧皮瓣供区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应用背部岛状皮瓣或肌皮瓣修复上臂内侧皮瓣供区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应用预扩张的上臂内侧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头颈部皮肤与软组织缺损;同期应用岛状背阔肌肌皮瓣或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上臂内侧供区缺损。本组共11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5~36岁,平均12.64岁。其中,烧伤后头颈部瘢痕5例,先天性头颈部黑色素细胞痣6例。病程1~35年,平均7.64年。术中切除病变组织后遗留头面部的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0cm×6cm~15cm×11cm,平均118.82±32.12cm2。修复头颈部软组织缺损的上臂内侧皮瓣中,包括近端蒂皮瓣3例,远端蒂皮瓣8例;皮瓣面积范围为18cm×8cm~27cm×14cm,平均229.27 ± 74.65cm2。修复上臂供区缺损的组织瓣包括岛状背阔肌肌皮瓣9块,胸背动脉穿支皮瓣2块;组织瓣面积范围为16cm×7cm~22cm×10cm,平均149.64±31.3cm2。上臂内侧和背部皮瓣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受区创面及两个皮瓣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7.64±5.43个月。上臂内侧皮瓣转移至头颈部后,皮瓣在颜色、质地和厚度方面与受区皮肤相似,患者对头颈部、上臂内侧和背部供瓣区美学形态满意。结论:在应用上臂内侧皮瓣修复头颈部面积较大的皮肤软组织病损时,同期切取岛状背阔肌肌皮瓣或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可修复上臂内侧皮瓣供区缺损,在确保供区美学修复的同时,能提供更多的组织用于缺损的修复。

于淼[4](2020)在《微血管吻合器在头颈部游离皮瓣移植动脉吻合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显微外科技术的出现及临床应用是20世纪外科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微血管吻合技术作为其中的核心环节,是显微修复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除了传统的手工缝合方式,多种新型血管吻合技术涌现并不断发展。其中微血管吻合器在国外应用近30年,在头颈颌面部缺损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微血管吻合器在静脉吻合中已经得到很普遍的使用,但有关微血管吻合器在动脉吻合方面的临床应用经验总结却很少,国内更是鲜有报道。同时,已有的文献中对于动脉是否适合应用吻合器进行吻合仍存在较大争议。本课题旨在探讨在头颈颌面部缺损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术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进行动脉吻合的可靠性并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7年间行游离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患者共45例,其中21例为吻合器吻合动脉,共应用21枚吻合器,24例为传统手法吻合,静脉均应用吻合器吻合。观察并记录患者人口学信息及术中供受区动脉、吻合器型号、吻合时间及吻合术中术后血管通畅情况。结果:45例游离皮瓣患者血管吻合后术中吻合口均通畅无渗血。动脉所用微血管吻合器的尺寸从1.5mm到2.5mm不等,大部分为2.Omm。微血管吻合器进行动脉吻合的时间约为4-9 min(5.9±1.2),传统手工缝合时间约为18-24 min(21.0±1.3)。使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动脉时所用时间与传统手工缝合相比有较为显着的减少(P<0.05),吻合器吻合动脉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概率略低于传统手工缝合(P<0.05),两组间相差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吻合器吻合与传统手工缝合的成功率相近(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微血管吻合器可以应用于头颈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中的动脉端端吻合,相比传统手工缝合的血管吻合方法,其吻合时间得以显着缩短,且吻合质量良好,操作较易,提高了手术的效率,从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其应用在动脉吻合中的经验相对较少,且吻合术后发生血栓的几率较静脉略高,因此动脉吻合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需要足够的经验与合理的评估判断。同时,目前微血管吻合系统在我国售价较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其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因此,微血管吻合器仍不能够彻底替代手工缝合。

庞景威[5](2020)在《股前外穿支皮瓣与桡侧前臂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将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桡侧前臂游离皮瓣分别应用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中,评估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和桡侧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皮瓣修复口腔缺损术后缺损的患者主观满意度。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口腔颌面外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共计35例行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需即刻行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或桡侧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术后采用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修复缺损病例14例,采用桡侧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缺损病例21例,统计两组数据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应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scale,UW-QOL),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的方式,比较两组病例中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术后的存活率、供区及受区外观和功能影响及患者主观满意度等。研究结果:皮瓣移植修复术后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及桡侧前臂游离皮瓣存活率分别为92.9%与100%,P>0.05,无显着性差异。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在色素沉着及永久性或暂时性功能障碍方面,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桡侧前臂游离皮瓣组,P值分别为0.003、0.038及0.000,P<0.05,均被认为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在后期受区功能及患者主观满意度上二者基本相仿(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中采取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或桡侧前臂游离皮瓣均可获得良好效果,在后期受区功能及患者主观满意度上二者基本相仿,但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组供区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建议首选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曾红,吴明珑[6](2019)在《受区静脉逆向吻合在游离皮瓣移植中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游离皮瓣移植技术是在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上切取正常部位带有血管营养的皮瓣,通过其轴心动静脉分别与受区相应的血管进行吻合,使离体中断血供的皮瓣重新恢复血液循环,从而修复缺损部位的形态与功能的手术方式[1]。其中,血管吻合是游离皮瓣移植显微重建的关键。游离皮瓣移植手术考虑到静脉瓣的存在,一般选择近心端做吻合,有时候皮瓣需要吻合两根静脉,如果选择合适病例在单根静脉近远端同时应用会使手术便利并缩短手术时间。2010年6月—2014年8月,我科用单根

谢韬[7](2019)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经验,分析术后游离组织瓣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提高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临床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行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术后组织缺损的18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电子病例数据库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肥胖、血压、烟酒史、D-二聚体、糖化血红蛋白、组织瓣名称、修复部位、吻合静脉数、头颈部放疗史、化疗史、手术史、是否发生危象、术毕距发生血管危象的时间、发现危象距手术探查时间等可能影响组织瓣危象的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1880例患者中,男性1637例,女性243例,男女比例为6.74:1。年龄14-82岁,平均年龄50.66岁。共制备1965块组织瓣,最常见的软组织瓣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占94.56%(1741/1965);最常见骨组织瓣为游离腓骨瓣,占95.96%(119/125)。结果:105块游离组织瓣发生术后血管危象并进行了手术探查和处理,危象发生率为5.34%(105/1965),37例通过手术探查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35.24%;68例坏死,全组总存活率为96.54%。静脉栓塞71例(67.62%),抢救成功33例(46.48%);动脉栓塞17例,占11.43%,抢救成功4例(23.53%),动静脉均栓塞17例(16.19%),均未抢救成功。单因素分析显示:肥胖(体重指数BMI≥28kg/㎡)、吸烟、高D-二聚体、高糖化血红蛋白、头颈部放疗史、头颈部手术史、口底修复、吻合静脉数是影响组织瓣危象的危险因素;年龄不是血管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但年龄超过60岁患者危象组织瓣抢救成功率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肥胖、D-二聚体升高、口底修复、吻合静脉数是影响组织瓣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组织瓣发生血管危象的时间为术后40分钟至第9天,术后24小时内发生组织瓣危象病例共69例,抢救成功率47.83%(33/69),术后超过24小时发生组织瓣血管危象病例共36例,抢救成功率11.11%(4/36)。发现血管危象到手术探查抢救组织瓣的时间为0.6小时至36小时,≤6小时者抢救成功率为55.0%,>6小时者抢救成功率为8.89%,超过18小时的组织瓣全部坏死。结论:(1)游离组织瓣静脉危象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动脉危象;(2)吻合静脉数、肥胖、D-二聚体升高、组织瓣修复口底是游离组织瓣发生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3)血管危象发现于术后24小时内、待探时间小于6小时的危象组织瓣抢救成功率较高。

夏成德,狄海萍,邢培朋,薛继东,曹大勇,田社民,王丽敏,冯可,赵耀华[8](2019)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烧伤后小腿环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烧伤后小腿环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烧伤后小腿环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其中1例双小腿均有创面。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6 cm×11 cm~38 cm×21 cm,切取面积为18 cm×12 cm~32 cm×24 cm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中将胫后血管或胫前血管与旋股外侧血管通过手工或采用微血管吻合器行端端吻合。对于患肢受区血管无吻合条件者,另切取面积为10 cm×8 cm~15 cm×10 cm健侧小腿内侧皮瓣并将其制成皮管,将该皮瓣中胫后血管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吻合,桥式交叉游离移植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侧小腿创面,4~5周后断蒂。供瓣区移植大腿中厚皮。记录患者治疗结局、皮瓣包含穿支数量、受区吻合血管,统计并比较手工与微血管吻合器吻合血管时间,记录血管通畅情况、游离移植方法、随访情况。对数据行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本组9例患者的10个游离皮瓣及皮片全部成活,均为Ⅰ期手术封闭创面。7个皮瓣各包含2条穿支,3个皮瓣各包含3条穿支。6个受区吻合血管为胫后血管,4个受区吻合血管为胫前血管。采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12条静脉,手工吻合8条静脉及10条动脉,前一种方法吻合血管耗时为4.00(3.55,4.38)min,明显短于后一种方法的12.80(12.13,13.40)min(W=78.00,P<0.01)。静脉和动脉血管通畅率为100%,均未因血管吻合出现血管危象。3例患者行桥式交叉游离移植,其余患者行常规游离移植。随访3~30个月,患者大腿供瓣区运动功能良好,无麻木、疼痛不适,可见瘢痕增生。4例患者小腿受区移植皮瓣稍显臃肿,其他患者对外观表示满意;患肢行走功能逐渐恢复。结论 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烧伤后小腿环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是较安全可靠的临床保肢方法。术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静脉能够缩短血管吻合时间,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林轶[9](2019)在《血管化游离皮瓣风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及其分析体系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基于血管显微吻合技术的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手术是目前治疗复杂颅颌面缺损的强有力手段。近十年来,随着皮瓣外科发展迅速,各皮瓣的解剖学特点的基本明确,各类皮瓣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血管化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已经越来越普及。而各种肌皮瓣和骨肌皮瓣的灵活应用和显微外科器械的发展,使口腔颌面部的修复重建外科更加的功能化和个性化。但是,血管化游离皮瓣的制备过程仍需要丰富的外科经验,手术时间长、复杂情况多,目前仅大型三甲医院开展较多。因为术后的皮瓣坏死常常导致再次的手术、住院周期延长和更高住院费用的产生,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在显微外科开展的早期,皮瓣的失败率高达20%左右,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甚至更高。随着技术的娴熟和器械的更新进步,皮瓣的失败率也逐步下降,医疗发达的欧美国家和我国最强的颌面外科医疗中心报道的皮瓣成功率在98%-90%之间。显微外科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和对患者自身条件要求较普通手术都要高,因为其伴随着更高的失败风险和失败后的后续医疗甚至纠纷更多,包括供区的巨大创伤、受区的二次修整以及术后长时间的创面处理等。总而言之,血管化游离皮瓣失败的代价对于医患双方都是高昂的,我们希望皮瓣的坏死率和并发症越少越好。因此,通过研究和了解哪些因素会导致皮瓣失败率的增加,哪些术中的操作和应对措施能降低皮瓣失败的发生率非常的重要。然而,目前医学界尚无完善的游离皮瓣风险评估体系以及皮瓣围手术期的管理指南。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我们口腔医疗中心近五、六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以及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学习,希望能初步建立游离皮瓣风险评估体系和管理机制。影响皮瓣的因素有很多,从治疗时间的角度来划分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分为术前因素、术中因素和术后因素;从医患双方角度又可以分为患者自身体质的客观因素和医生医疗主观因素。其中术前的风险因素主要是患者自身的全身情况为主,也就是说这些因素是既定事实的,比如肥胖、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是医生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另外医生做出的皮瓣类型的选择也是术前所拟定的,它可能随着不同医生的理解发生选择的变化,因此皮瓣类型的选择是医生的主观因素。术中因素主要是医生手术操作过程中对皮瓣存活率的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例如受区血管的选择、吻合工具的选择,手术时间的长短等,这些也都属于主观因素。术后的风险因素报道极少,因为对于显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处理行业早已达成共识,术后头位的摆放、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术区的引流等都有易于皮瓣的存活。为什么本次研究要先将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归类和划分呢?因为既往的很多研究存在着误区,术中的主观因素之间存在着可能的相互干扰和混淆,单变量的回归分析是不准确的,可能会导致数据统计出现偏差。先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分类,有助于我们的数据统计分析。我们既要对患者术前全身因素的评估;也要了解术中风险因素的管控、有益因素的选择;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回顾了 2013年3月-2019年2月全部共297位游离皮瓣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297例患者的风险因素和手术结果的数据分析,筛选出一些皮瓣失败的高危因素和皮瓣成功的促进因素,这样可以让我们优化患者的手术选择,有效的干预危险因素,降低皮瓣失败的风险。研究方法1.回顾分析297例患者的术前全身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肥胖(BMI指数)、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皮瓣类型选择,根据不同的因素对患者进行分组,详细记录每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皮瓣预后,应用SPSS软件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来分别计算这些术前因素与皮瓣存活率的相关性。2.回顾性对照研究术前新辅助化疗对血管化皮瓣的影响。在297例患者中,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共有26例患者术前使用新辅助化疗,以这26位患者作为观察组,取同时间段34例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的皮瓣患者作对照组,应用SPSS软件四格表卡方检验计算术前化疗对皮瓣存活有无影响。3.回顾性研究手术医师主观的临床因素的风险评估,包括静脉显微吻合器的使用、受区血管的选择、术中吻合口扩血管药物的使用等。应用SPSS软件的卡方检验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297个游离皮瓣手术的术中主观因素与皮瓣存活率的相关性,因为皮瓣类型的选择与术中因素密切相关且同属于主观因素,各因素相互之间存在混杂因素,因此皮瓣类型也纳入到多变量回归曲线分析中。研究结果1.回顾性分析了297位接受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21例,女性患者76例,年龄最长者79岁,最幼者12岁,平均年龄为53.56岁。患者疾病部位分布情况:颊部72例(23.99%),牙龈45例(15.20%),颌骨57例(19.26%),舌部77例(26.01%),口底21 例(7.09%),腭部 13例(4.39%),咽部2例(0.68%),唇部5例(1.69%),面部皮肤3例(1.01%),腮腺2例(0.68%)。术前所有患者均未做放射治疗。术前的风险因素统计学分析得到以下结果,其中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结果:皮瓣类型选择p=0.476;糖尿病p<0.01;高龄患者p=0.729;BMI指数p=0.523;吸烟史p=0.588;高血压史p=0.854。再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得出以下数据:皮瓣类型选择p=0.254;糖尿病p<0.01;高龄患者p=0.362;BMI指数p=0.768;吸烟史p=0.834;高血压史p=0.732。2.对新辅助化疗后行血管化皮瓣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对照研究,26例化疗后患者出现1例皮瓣坏死,存活率为96.15%,34例未接受化疗的患者中出现4例皮瓣坏死,存活率为88.24%。应用SPSS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p=0.271。3.回顾性分析了297位接受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患者术中操作记录,其中使用Couple微血管吻合器吻合静脉83例,其中失败5例,失败率6.02%;其余214例显微镜下手工缝合血管,失败29例,失败率13.55%;在血管选择的不同组里,非常规血管吻合患者共68例,其中失败17例,失败率25.0%;选择常规血管吻合的229位患者有17例发生了皮瓣坏死,失败率7.42%,卡方检验结果p<0.01;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147例,皮瓣坏死9例,失败率6.12%;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150例,皮瓣坏死25例,失败率16.67%,卡方检验结果p=0.004。最后用多因素风险回归分析吻合血管的选择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对游离皮瓣的预后有直接的影响:皮瓣类型p=0.684;血管吻合方式p=0.318;血管活性药物使用p=0.045;不同的吻合血管选择p<0.01。研究结论1.血管化游离皮瓣的术前因素中仅糖尿病是高危风险因素。在研究中通过文献回顾,发现术前的放疗会大大增加手术的难度,多数学者认为术前放疗会增加皮瓣坏死的风险,因此我们认为放疗也是术前的危险因素之一。2.本研究通过统计术中操作的不同点并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发现用非常规血管进行显微吻合会给皮瓣带来额外的风险,而术中使用罂粟碱扩张吻合血管能减少皮瓣坏死的发生。而使用显微血管吻合器并没有比手工吻合血管带来更加高的皮瓣成功率,但是可以减少手术医生的操作时间。查阅大量文献后我们发现手术过程补液>7L也是皮瓣预后不佳的术中风险因素。3.根据数据的分析结合文献的回顾,将不同的风险因素综合评估,初步建立皮瓣风险评估体系。

杨少利[10](2019)在《股前外侧皮瓣与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与口咽癌术后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游离皮瓣,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与前臂皮瓣(Forearm flap,FF)修复口腔癌和口咽癌术后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修复口腔癌、口咽癌术后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选择合适的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CNKI、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全部为建库至2017年10月,收集所有关于比较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与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口咽癌术后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包含皮瓣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功能恢复等指标的临床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根据排除和纳入标准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提取有效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33篇,包括1891位患者,其中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853例,应用前臂皮瓣修复缺损1038例。比较股前外侧皮瓣组和前臂皮瓣组,结果显示,皮瓣失败率,ALTF组为3.75%(32/853),FF组为3.37%(35/1038),P=0.81;语音不清发生率,ALTF组为6.64%(17/256),FF组为7.36%(17/231),P=0.55;面形不佳发生率,ALTF组为4.88%(14/287),FF组为3.88%(9/232),P=0.58;非正常饮食发生率,ALTF组为27.74%(81/292),FF组为36.40%(95/261),P=0.34;受区并发症发生率,ALTF组为15.47%(58/375),FF组为15.02%(67/446),P=0.60;以上五项指标,两种修复方法均无统计学差异。供区并发症发生率,ALTF组为3.10%(13/419),FF组为15.97%(80/501),P=0.02,两组有统计学差异,ALTF组发生率低于FF组。结论:现有有限证据表明,从供区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考虑,股前外侧皮瓣优于前臂皮瓣,但在皮瓣成活、功能恢复及受区并发症方面,两种修复方式术后效果相近。

二、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带蒂胸大肌皮瓣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缺损重建中的应用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资料收集与整理
    2.4 统计学方法
    2.5 皮瓣制备方法
    2.6 手术方式及颈部淋巴结清扫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入组资料
    3.3 结果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头颈部重建变迁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2)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血管灌注量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结论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管灌入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材料及方法
    二、结果
    三、结论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改善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一、手术方法
    二、典型病例
    三、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一 静脉皮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连续皮瓣转移技术修复上臂内侧皮瓣供区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上臂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1 发展历史
    1.2 应用解剖
    1.3 临床应用
    1.4 总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连续皮瓣转移技术修复上臂内侧皮瓣供区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研究目的
    2.3 对象与方法
    2.4 结果
    2.5 典型病例
    2.6 讨论
    2.7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微血管吻合器在头颈部游离皮瓣移植动脉吻合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病例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附发表文章

(5)股前外穿支皮瓣与桡侧前臂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手术治疗
    2.3 评价标准
3 结果
    3.1 术后一般情况
    3.2 患者主观感受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UW-QOL)
综述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 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典型病例5例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作者简介

(6)受区静脉逆向吻合在游离皮瓣移植中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结果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常规护理
        2.1.2 关注患者的习惯及用药
        2.1.3 心理护理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房环境
        2.2.2 体位
        2.2.3 皮瓣的观察及护理
        2.2.3.1 皮瓣温度
        2.2.3.2 皮瓣颜色
        2.2.3.3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2.2.3.4 皮瓣肿胀
        2.2.4 疼痛的护理
3 讨论

(7)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收集
        2.1.2 病例纳入标准
        2.1.3 病例排除标准
    2.2 临床资料
    2.3 手术情况
        2.3.1 术前准备
        2.3.2 游离组织瓣的制备及微血管吻合
        2.3.3 术后处理
    2.4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
        3.1.1 组织瓣危象的发生
        3.1.2 危象组织瓣的抢救
        3.1.3 组织瓣危象的原因
        3.1.4 组织瓣坏死后处理
    3.2 影响组织瓣危象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的单因素分析
        3.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3.2.2 烟酒史
        3.2.3 基础疾病
        3.2.4 吻合静脉数及修复部位
        3.2.5 既往史
    3.3 影响游离组织瓣危象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3.4 发生血管危象时间及手术探查时间
第4章 讨论
    4.1 游离组织瓣的应用
    4.2 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
        4.2.1 血管危象发生机制及现状
        4.2.2 静脉危象
        4.2.3 动脉危象
    4.3 影响组织瓣血管危象发生的因素
    4.4 组织瓣危象时间
        4.4.1 术毕到发现组织瓣危象的时间
        4.4.2 待探时间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血管化游离皮瓣风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及其分析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 血管化游离皮瓣
    2. 本次研究中常用的血管化游离皮瓣
    3. 血管化游离皮瓣的选择
    4.血管化游离皮瓣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5.血管化游离皮瓣的风险因素
    6.本课题研究策略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血管化游离皮瓣术前风险因素分析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以及对血管化游离皮瓣的影响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头颈部血管化游离皮瓣失败的术中风险因素分析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股前外侧皮瓣与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与口咽癌术后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危险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带蒂胸大肌皮瓣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缺损重建中的应用对比[D]. 郭明昌.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2]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D]. 文根. 苏州大学, 2020(06)
  • [3]连续皮瓣转移技术修复上臂内侧皮瓣供区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D]. 汪淼.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4]微血管吻合器在头颈部游离皮瓣移植动脉吻合中的应用研究[D]. 于淼. 山东大学, 2020(09)
  • [5]股前外穿支皮瓣与桡侧前臂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比较研究[D]. 庞景威. 浙江大学, 2020(02)
  • [6]受区静脉逆向吻合在游离皮瓣移植中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护理[J]. 曾红,吴明珑.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12)
  • [7]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因素分析[D]. 谢韬. 南华大学, 2019(01)
  • [8]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烧伤后小腿环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J]. 夏成德,狄海萍,邢培朋,薛继东,曹大勇,田社民,王丽敏,冯可,赵耀华. 中华烧伤杂志, 2019(04)
  • [9]血管化游离皮瓣风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及其分析体系的建立[D]. 林轶. 浙江大学, 2019(03)
  • [10]股前外侧皮瓣与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与口咽癌术后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meta分析[D]. 杨少利.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吻合口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