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XML的教案内容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贾金娜[1](2018)在《传媒教育知识网络建模方法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传媒教育机构目前已有大量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各种管理类、技术类数据、信息及知识资源,其数量规模和容量规模都在迅速增加。然而,在各领域知识资源迅速发展的同时,其管理体制制约、教育数据爆炸、技术手段不足、技术力量短缺、缺乏标准规范、数据管理分散、数据类型单一、应用水平较低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各种在用、在建的系统、数据库等已逐渐形成“孤岛”,导致这些知识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远未形成高效的知识网络。进入大数据时代,知识资源对于传媒教育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知识网络已成为传媒教育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将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管理技术高效应用到传媒教育中,形成传媒教育知识网络,使得各类用户可以精准获取知识资源,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本文分析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明确了研究框架和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论文研究界定了传媒教育知识网络的结构模型,从构建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的多种视角出发,提出了一种包含用户层、应用层、模型层、表示层、资源层、设施层的基于TOGAF框架的传媒教育知识网络六层体系架构模型,并结合某传媒学院实际构建了其业务管理体系、知识资源体系和知识应用体系;分析了传媒教育知识网络的运行机制,从需求论证、系统设计、采集创作、发布管理、使用反馈等过程出发,提出了一种传媒教育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模型。其次,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点关联的知识资源网络建模方法,分析了知识网络中知识资源之间的组合、聚合、继承、依赖、实现和关联等关系,构建了传媒教育知识超图的多元关系模型;基于都柏林分类法和XML技术,研究设计了传媒教育知识资源元信息建模方法及知识资源对象体系模型;立足传媒教育知识资源管理需求,研究设计了组织建模、过程建模、权限建模方法;立足知识检索、推荐需求,改进优化了一种基于知识地图的层次化检索模型和基于特征词关联规则分析的top-N知识推荐模型。最后,对提出的模型、方法进行了验证。本文设计了传媒教育知识网络管理软件系统的Demo版软件架构,利用软件工程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实现,并结合某传媒机构现有信息资源进行了实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传媒教育知识网络建模方法满足实际需要,达到了本文设计要求。
张思[2](2017)在《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教师是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教育管理者日益希望教师能在教学中熟练使用技术改进工作,能与校内外教师进行有效交流与协作,能采用数字化方式管理学生事务,能进行有效的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活动。与教师能力提升密切相关的是,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式也在改变,从教师自学到校本研修,从校本研修到涉及社交媒体、在线学习工具和资源应用的网络研修。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参与在线专业发展活动,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完成学习和培训。然而,在教师网络研修中存在用户参与不足、知识交流气氛不浓、教师反思浮于表面等问题。对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进行分析,当前主要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与工具,难以进行及时的跟踪与评估,评价反馈滞后。研究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依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以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为研究对象,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对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教师教学反思分析方法与技术综述;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分析编码系统的构建;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自动编码方法研究;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分析方法研究;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首先,构建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分析编码系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师教学反思的理论基础。论文对Sparks-Langer教学反思分析编码系统、Kember反思写作分析编码系统、基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的反思分析编码系统、范梅兰教师反思分析编码系统等四种典型的教学反思分析编码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现有教学反思分析编码系统的特点与不足。依据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与特点,提出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模型,并进行教学反思活动设计。依据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关注的焦点以及反思的层次,提出“二维三层”教学反思分析编码系统,该分析编码系统包含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2个焦点,以及描述性反思、分析性反思和批判性反思3个层次,一共6个类别,每个类别的教学反思包括明确的定义和表现形式。依据教学反思内容分析的需要,提出教学反思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标准,并对教学反思数据编码中的特殊情况进行了说明。对比实验发现“二维三层”教学反思分析编码系统比现有的教学反思分析编码系统更能体现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的水平与发展过程。其次,借鉴自然语言处理,尤其是文本分类的相关研究,探索了教学反思自动编码方法。尝试以词袋模型为基本假设,对教学反思数据进行自动分类,并对分类效果进行评估。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文本分类相关研究,包括文本分类的过程,文本分类算法,文本多类分类以及文本分类的比较;基于词袋模型的教学反思文本自动分类研究,包括词袋模型概述,词汇表的创建,文本分类算法;对比实验发现,教学反思数据自动编码方法不仅具有较好的分类准确性,而且相对于人工编码而言,具有较大的速度优势。再次,从教学反思行为模式和教学反思网络方面,探索了教学反思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水平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教师教学反思分布分析和教学反思深度分析;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行为模式分析,介绍了教学反思迁移矩阵,教学反思序列,以及教学反思模式的形式化表示及计算方法;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网络分析方法,包括教学反思网络的形式化表示及计算方法。以往的教学反思研究主要是横断面研究,主要研究某一时刻学习者的反思情况,而通过教学反思行为模式分析和教学反思网络分析,实现了对教师教学反思的跟踪和评估。最后,设计并开发教师教学反思分析系统,开展应用研究。开发了教师教学反思分析系统,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进行了应用研究,探索教师的反思水平和发展规律,教师的反思行为模式以及教师反思的社会网络特征。系统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教学反思编码与分析方法,能对教师反思进行大范围的、自动的分析,而且在结论可视化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
黄志鹏[3](2017)在《基于基础教育学科本体的主题爬虫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因特网上的网页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网络信息增长的速度与用户获取网络信息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搜索引擎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高质量个性化的信息检索需求。此背景下垂直搜索引擎应运而生。垂直搜索引擎针对特定领域的信息进行检索,能够返回更全面更深入的信息。垂直搜索引擎的核心就是主题爬虫。现今网络上基础教育资源网页的数量已经初具规模,但使用常规网络爬虫对其抓取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主题爬行方法研究,探索实现基于基础教育学科本体的主题爬虫,使爬虫可以自动索引Internet上散布于不同站点的基础教育资源网页,为教师、学生以及科研工作者提供高质量的资源检索服务。论文以初中物理为例展开研究。本文首先探究了初中物理学科本体的构建方法。参照斯坦福本体构建“七步法”提出了初中物理学科本体的构建方法。本方法将学科本体的构建过程分为本体骨架构建和实体抽取与本体填充两个部分。文章之后介绍了本文设计的基于初中物理学科本体的主题爬虫,该爬虫是在开源网络爬虫Nutch的基础上二次开发得到。爬虫的核心模块ParserJob模块添加了本文提出的主题爬行方法的实现代码。该方法通过链接锚文本分析和网页相似度计算来实现网页过滤。链接锚文本分析通过关键词匹配实现,关键词集使用本研究构建的本体进行主题语义扩展后得到。网页相似度计算使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实现,同时使用本体过滤特征词汇来实现特征空间降维以优化贝叶斯算法。实验表明,本文构建的本体爬虫的平均准确率能达到68%左右,比朴素贝斯爬虫和常规爬虫的平均准确率高。对爬虫各主题的识别准确率分析表明,本文设计的爬虫对初中物理5个主题的网页识别能力都较为稳定,不存在有的主题识别的好,而有的主题识别不好的问题,各主题的识别准确率之间相差不超过5%。对本文设计爬虫抓取的网页的内容进行分析得知,本文设计爬虫抓取的网页大多是包含课件、教案和习题的网页。
周国平[4](2016)在《基于J2EE的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受到政策性和地域性因素影响,教育产业化、规模化很难得到实现,因此很多机构和院校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的开发。伴随着网上教学开设课程规模的不断增加,传统的三层构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需求多变的教学管理系统,Java EE构建通过接口使得各种应用可以轻松的耦合在一起,使得系统开发变得简单便捷。本文以西安工程学院为研究对象,使用Java EE构建实现网上教学管理系统。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分析西安工程学院的需要,对申报表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效果管理等用户基本需求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系统的需求对安全性需求和应用性需求等非功能性需求进行分析。(2)按照J2EE构架对的教学管理系统设计,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对其中的教师子系统中的试题库建库、组卷、辅助教学、课程学习评价给出详细的设计方法。对于试题库使用界面以及试题库建库,通过课程知识点形式进行表达,使教师在辅助教学的作业布置以及抽题组卷方面的工作都变得更加便捷和具有针对性。组卷方法既适用于学生进行在线自主测试、辅助教学的在线作业布置课程,又适用于考试的抽题组卷,可以大大的降低自动组卷的失败率。目前对客观题的自动阅卷可以做到既准确又方便,而对主观题的自动阅卷则表现出准确度较低,且难度较大的现象,在设计组卷算法时,本系统运用了把主观题转化为客观题的设计原理,在将填空题转化为客观选择题上进行尝试,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阅卷老师的工作量。(3)在Java EE平台上进行系统实现,分别对教师子系统的试题库建库、主持课程考试、主持辅助教学,学生子系统的课程考试、课程学习、管理子系统、用户管理、考务管理进行实现,给出详细的设计方法、流程和运行界面。
胡岩,戚佳慧,吴敏[5](2012)在《基于AIR的电子教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针对目前常见电子教案开发工具开发效率不高、演示时字号不易调整、数据不易共享等问题,作者尝试设计并实现基于AIR的电子教案系统。本文首先对系统框架、功能、数据存储等进行设计,然后详细介绍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通过试用表明该系统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张宝[6](2011)在《基于Flex平台的电子教案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电子教案作为英语老师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媒介,在学习者英语情境学习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通过作者对英语电子教案及其开发工具的调研中发现,现有英语电子教案,例如,微软的Poweroint,由于其不是专门针对英语电子教案设计的,所以存在功能扩展性差,缺少网络支持,素材媒体和数据可复用度低,开发效率低等问题,并且后续的版本维护、升级非常不便。因此,实现英语电子教案的网络化需求,模块化英语电子教案中常见教学模板,提高英语电子教案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实现既具有单机运行的功能,又实现网络化的英语电子教案系统变得很迫切。针对当前英语电子教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在调研了各种多媒体支持比较好的开发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一些英语老师的建议和用户体验,提出了基于Flex和AIR技术平台的英语电子教案系统开发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调研分析,结合项目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软件需求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选择了Flex框架本身就很推崇的MVC模式的架构,将电子教案系统划分功能模块,解决了英语电子教案中教师对内容编辑困难,特别是运行时对字体的缩放操作,且在字体调整后,版面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智能重排,合理进行换行及分页处理,合理调整图片位置。最终作者完成了英语电子教案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基于Flex和AIR的英语电子教案系统的开发实现了英语电子教案对网络的支持,顺应了英语电子教案的网络化发展趋势。提高了英语电子教案多媒体的支持,系统的兼容性,以及素材内容的可复用性和功能扩展性。通过测试和试用,发现了系统的一些待改进的问题,同时也很好的完成了英语电子教案最初的需求和设计,克服了传统PPT在英语电子教案制作方面的不足。
许欢[7](2011)在《基于XML的教学资源库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利用XML技术设计了一个B/S三层结构的教学资源库系统,为学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习平台,更好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网络教育的发展。系统采用XML文档来存储不规则结构的教学资料,用DTD对其进行约束,用DOM对其进行存取操作。实现了教学资源的跨平台使用,同时减少了系统开销,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邱小湖,许俊[8](2010)在《基于XML技术的网络备课系统设计》文中提出为促进高职教学手段网络化,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及系统间的交互,结合XML标准开放、跨平台、可扩展的优点,在分析电子教案的结构、系统用例、数据存储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XML技术的网络备课系统的设计模型、教案的XML元数据,并据此设计出了技术方案。
林英旭[9](2009)在《基于Web Service数字式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变化,信息技术在通讯、医疗、行政、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育领域,以Web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一直没有充分发挥其方便快捷、高效率、个性化等优势,中小学校依然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虽然近些年以Web技术为支撑的远程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其应用水平仍然不高,并且没有很好的和学校教育相结合。Web Service技术作为一种近年来兴起的网络应用开发技术,具有很多优势。它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服务,这些服务集成在一个API中供网络中的其他服务使用,并且封装了具体的实现细节。它的实现中使用了一些标准技术,包括服务描述(UDDI、WSDL)、通讯协议(HTTP、SOAP)以及数据格式(XML)等。开发者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开发出与平台和编程语言无关的Web服务,从而达到充分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的目的。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介绍了一款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数字式教学平台,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同传统中小学教育的紧密衔接,在课前、课时和课后阶段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通过为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管理平台,将传统教学模式搬到网络上,并不是取而代之而是相辅相成,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授课效率。详细介绍了基于.NET平台的XML Web Service技术特点,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描述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针对迭代式开发过程的测试方案。本文最后对本系统的前景和待改进的部分进行了总结。
刘小宇[10](2009)在《基于智能引导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法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整个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与重要建设目标,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资源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互用性,将教学资源划分成素材,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分类,并以多媒体化的电子信息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构建成统一的教学资源素材库,为使用者提供内容丰富的优秀教学资源。同时资源库如何根据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和使用记录,自动地利用相应的智能引导技术,对搜索结果进行处理,为用户提供搜索中隐含的,一般化的,汇总的以及个性化的信息,提高用户使用过程中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本论文分析了国内中职教育教学资源库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智能引导及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智能引导的教学资源库建设规范与标准,原则和模式。建立了教学资源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给出了基于智能引导的教学资源库系统数据层、中间逻辑层、表示层和智能引导实现。
二、基于XML的教案内容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XML的教案内容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传媒教育知识网络建模方法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工作综述 |
2.1 知识管理 |
2.2 知识网络/知识地图 |
2.3 大数据管理 |
2.4 生命周期管理 |
2.5 异构数据集成 |
2.6 企业架构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TOGAF的传媒教育知识网络体系架构 |
3.1 传媒教育知识网络概述 |
3.1.1 传媒教育知识网络主要特点 |
3.1.2 传媒教育知识网络构建需求分析 |
3.1.3 传媒教育知识网络体系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
3.2 传媒教育知识网络体系架构建模思路 |
3.2.1 TOGAF体系架构设计方法的应用分析 |
3.2.2 传媒教育知识网络体系架构设计及建模思路 |
3.3 基于TOGAF的某传媒学院知识网络体系架构设计 |
3.3.1 基于TOGAF的传媒教育知识网络体系架构 |
3.3.2 某传媒学院教育知识网络的业务管理体系 |
3.3.3 某传媒学院教育知识网络的知识资源体系 |
3.3.4 某传媒学院教育知识网络的知识应用体系 |
3.4 某传媒教育机构知识管理实施过程 |
3.4.1 知识网络建设需求论证 |
3.4.2 知识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
3.4.3 知识资源采集与创作 |
3.4.4 知识资源体系发布与管理 |
3.4.5 知识网络使用与反馈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关系模型的传媒教育知识网络建模方法 |
4.1 传媒教育知识网络基础建模 |
4.1.1 基于超图的知识网络建模 |
4.1.2 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关系分析 |
4.1.3 基于关系的知识地图建模 |
4.1.4 实例研究 |
4.2 传媒教育知识资源元信息建模 |
4.2.1 传媒教育知识资源元信息建模分析 |
4.2.2 传媒教育知识资源元信息模型 |
4.2.3 传媒教育知识资源对象体系模型 |
4.2.4 实例研究 |
4.3 传媒教育知识网络管理体系建模研究 |
4.3.1 传媒教育知识网络组织建模 |
4.3.2 传媒教育知识网络过程管理建模 |
4.3.3 传媒教育知识网络权限管理建模 |
4.3.4 实例研究 |
4.4 传媒教育知识网络个性化检索与推荐方法研究 |
4.4.1 基于XML描述的知识结构树模型 |
4.4.2 基于知识地图的层次化检索模型 |
4.4.3 基于关联规则的top-N知识推荐模型 |
4.4.4 实例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传媒教育知识网络管理验证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传媒教育知识网络管理系统功能架构与用例分析 |
5.1.1 验证软件系统门户功能架构设计 |
5.1.2 某传媒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典型用例分析 |
5.2 验证软件系统功能设计实现与案例研究 |
5.2.1 验证软件门户系统设计实现 |
5.2.2 系统接口子系统功能设计实现 |
5.2.3 后台管理分系统功能设计实现与案例研究 |
5.2.4 前台管理分系统功能设计实现与案例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2.1 网络研修 |
1.2.2 本研究中的教师 |
1.2.3 教师教学反思 |
1.3 相关研究现状 |
1.3.1 网络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 |
1.3.2 教师教学反思过程研究 |
1.3.3 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评价研究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和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1.5.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2 论文结构安排 |
1.6 本章小结 |
2 教师教学反思分析方法与技术综述 |
2.1 教师教学反思 |
2.1.1 教师教学反思的内涵 |
2.1.2 典型的教学反思过程模型 |
2.1.3 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 |
2.1.4 本节述评 |
2.2 教师教学反思评价 |
2.2.1 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式 |
2.2.2 教师教学反思的记录方式 |
2.2.3 教师教学反思的分析方法 |
2.2.4 本节述评 |
2.3 教师教学反思内容分析方法与技术 |
2.3.1 内容分析的概念 |
2.3.2 量化内容分析的基本步骤 |
2.3.3 量化内容分析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2.3.4 本节述评 |
2.4 现有研究述评 |
3 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分析编码系统的构建 |
3.1 典型的教学反思分析编码系统 |
3.1.1 四种典型的教学反思分析编码系统 |
3.1.2 典型教学反思分析编码系统的比较分析 |
3.2 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分析编码系统的构建 |
3.2.1 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模型 |
3.2.2 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 |
3.2.3 教学反思分析编码系统的构建 |
3.3 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分析编码的标准 |
3.3.1 教学反思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标准 |
3.3.2 特殊情况的处理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实验数据与编码系统 |
3.4.2 教学反思分析编码 |
3.4.3 教学反思分析编码效果的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4 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自动编码方法研究 |
4.1 相关研究 |
4.1.1 文本分类的基本过程 |
4.1.2 文本表示 |
4.1.3 文本分类算法 |
4.1.4 文本多类分类 |
4.1.5 文本分类效果的比较 |
4.2 基于词袋模型的教学反思文本自动分类研究 |
4.2.1 词袋模型概述 |
4.2.2 词汇表的创建 |
4.2.3 教学反思文本分类算法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1 实验平台与实验数据 |
4.3.2 教学反思文本识别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5 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 |
5.1 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基本分析 |
5.1.1 教师教学反思分布情况分析 |
5.1.2 教师教学反思深度分析 |
5.2 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行为模式分析 |
5.2.1 教学反思序列分析 |
5.2.2 教学反思类型转换分析 |
5.2.3 教学反思行为模式分析 |
5.2.4 教学反思行为模式的参数计算 |
5.3 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网络分析 |
5.3.1 教学反思网络的形式化表示 |
5.3.2 教学反思网络的参数计算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1 教学反思行为模式分析结果 |
5.4.2 教学反思网络分析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分析系统实现与应用研究 |
6.1 教学反思分析系统设计 |
6.1.1 系统设计目标 |
6.1.2 系统体系结构 |
6.1.3 系统核心组件设计 |
6.1.4 系统开发环境 |
6.2 教学反思分析系统实现 |
6.2.1 教学反思数据采集与存储 |
6.2.2 教学反思数据处理与分析 |
6.2.3 教学反思数据可视化呈现 |
6.2.4 教学反思分析系统的应用步骤 |
6.3 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分析系统应用研究 |
6.3.1 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案例 |
6.3.2 网络研修中教学反思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
6.3.3 教学反思基本情况分析 |
6.3.4 教学反思行为模式分析 |
6.3.5 教学反思网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创新 |
7.3 进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基于基础教育学科本体的主题爬虫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基于关键词相似度计算的方法 |
1.2.2 基于语义分析的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4 文章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本体技术 |
2.1.1 本体的概念 |
2.1.2 本体的描述语言、构建方法及编辑器 |
2.2 特征选择方法 |
2.2.1 TF-IDF方法 |
2.2.2 互信息法 |
2.2.3 卡方检验 |
2.3 文本分类技术 |
2.3.1 朴素贝叶斯算法 |
2.3.2 基于VSM的文本分类方法 |
第3章 初中物理学科本体构建 |
3.1 领域本体构建研究概述 |
3.2 初中物理学科本体构建方法 |
3.2.1 本体骨架构建部分概述 |
3.2.2 实例抽取与本体填充部分概述 |
3.3 本体骨架构建 |
3.3.1 选择知识源 |
3.3.2 梳理初中物理知识体系 |
3.3.3 定义本体中的类及属性 |
3.3.4 构建骨架本体 |
3.4 实例抽取与本体填充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初中物理学科本体的主题爬虫设计 |
4.1 爬虫架构概述 |
4.2 通用爬虫 |
4.2.1 通用爬虫框架 |
4.2.2 几种常见的开源网络爬虫 |
4.2.3 开源网络爬虫Nutch |
4.3 基于初中物理学科本体的主题爬虫框架 |
4.4 核心模块功能实现 |
4.4.1 应用学科本体获取主题关键词集 |
4.4.2 链接锚文本分析 |
4.4.3 网页与主题相似度计算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
5.1 实验设计 |
5.2 实验环境及实验过程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J2EE的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网上教学现状及分析 |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2 相关技术分析 |
2.1 JAVA EE技术平台 |
2.2 MVC设计模式 |
2.3 SSH整合框架技术 |
2.3.1 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技术 |
2.3.2 Spring整合Hibernate |
2.3.3 Spring整合Struts |
2.3.4 Struts、Spring和 Hibernate三者整合 |
2.4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基本情况介绍 |
3.2 系统需求描述 |
3.2.1 教学管理的需求 |
3.2.2 职业培训的需求 |
3.2.3 自主学习的需求 |
3.3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申报表管理 |
3.3.2 课程管理 |
3.3.3 教学资源管理 |
3.3.4 教学效果管理 |
3.3.5 交流讨论管理 |
3.3.6 用户管理 |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1 安全性需求 |
3.4.2 应用性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J2EE的教学管理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构架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 教师子系统设计 |
4.4.1 试题库建库设计 |
4.4.2 组卷设计 |
4.4.3 辅助教学设计 |
4.4.4 课程学习评价设计 |
4.5 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
4.5.2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教学管理系统实现 |
5.1 教学管理系统体系实现 |
5.1.1 表示层实现 |
5.1.2 逻辑层实现 |
5.1.3 数据层实现 |
5.2 教师子系统实现 |
5.2.1 试题库建库的实现 |
5.2.2 在线考试的实现 |
5.2.3 在线考试统计分析 |
5.3 学生子系统的实现 |
5.3.1 课程考试的实现 |
5.3.2 课程学习的实现 |
5.4 系统功能测试 |
5.5 系统性能测试 |
5.5.1 机器配置 |
5.5.2 测试方法 |
5.5.3 测试详细分析 |
5.5.4 测试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基于Flex平台的电子教案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英语电子教案的现状 |
1.1.2 Flex 和Adobe AIR 技术的成熟 |
1.2 问题提出 |
1.2.1 现有英语电子教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1.2.2 英语电子教案开发的特殊性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系统的用户需求和系统分析 |
2.1 需求分析 |
2.1.1 系统的兼容性和发布需求 |
2.1.2 系统模块需求 |
2.1.3 系统功能需求 |
2.2 系统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
2.3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2.4 系统数据存储格式设计 |
2.5 系统制作流程设计 |
2.5.1 电子教案文件 |
2.5.2 编辑器部分制作流程设计 |
2.5.3 播放器部分流程设计 |
2.6 本章总结 |
第3章 面向电子教案的内容模型 |
3.1 英语电子教案资源组件 |
3.1.1 内容结构 |
3.1.2 简单媒体素材 |
3.1.3 复杂媒体素材内容 |
3.2 用XML 描述电子教案资源组件 |
3.2.1 内容结构资源组件的XML 表示和设计 |
3.2.2 教学页面的XML 设计 |
3.2.3 媒体素材资源组件的XML 设计 |
3.3 本章总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和实现 |
4.1 系统框架 |
4.1.1 编辑器部分 |
4.1.2 播放器部分 |
4.2 系统整体设计的实现 |
4.2.1 系统架构和设计模式 |
4.2.2 系统包结构 |
4.2.3 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4.3 关键技术分析和解决 |
4.4 系统测试 |
4.4.1 系统的测试用户 |
4.4.2 系统的测试方法和结果分析 |
4.5 本章总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8)基于XML技术的网络备课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系统分析 |
2.1 浏览教案 |
2.2 检索教案 |
2.3 新建教案 |
2.4 打开教案 |
2.5 修改教案 |
2.6 保存教案 |
2.7 打印教案 |
2.8 教案列表 |
2.9 登录 |
3 网络备课系统的设计 |
3.1 网络备课系统模型 |
3.2 教案的结构分析 |
3.3 教案的XML元数据定义 |
3.4 备课系统的技术设计 |
4 结束语 |
(9)基于Web Service数字式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1.2 远程教育目前的研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2章 Web Service 和XML 技术概述 |
2.1 XML 概述 |
2.1.1 XML 技术介绍 |
2.1.2 XML 的特点和优势 |
2.2 Web Service 概述 |
2.2.1 Web Service 技术介绍 |
2.2.2 Web Service 关键技术 |
2.2.3 Web Service 技术优势 |
2.3 XML Web Service 实现原理 |
2.3.1 XML Web Service 的作用 |
2.3.2 XML Web Service 与.Net 远程处理区别 |
2.3.3 XML Web Service 创建与调用过程 |
2.3.4 IIS 的作用 |
第3章 系统介绍和总体设计 |
3.1 项目背景 |
3.2 系统总体目标 |
3.3 软件工程开发模式 |
3.4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3.4.1 学习过程模型 |
3.4.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3.4.3 学习系统体系结构 |
3.5 网络架构方案 |
3.6 开发平台概述 |
3.6.1 开发环境 |
3.6.2 开发计划 |
第4章 数据库设计 |
4.1 数据库选择 |
4.2 学校基础数据库 |
4.3 学校作业包数据库 |
4.4 学校教学业务数据库 |
4.5 服务器数据库备份机制 |
第5章 管理平台详细设计 |
5.1 教学业务模块 |
5.1.1 设计目标 |
5.1.2 模块细化图 |
5.1.3 模块功能详细描述 |
5.2 教学管理模块 |
5.2.1 设计目标 |
5.2.2 模块功能细化图 |
5.2.3 模块功能详细描述 |
5.3 系统管理模块 |
5.3.1 设计目标 |
5.3.2 模块功能详细描述 |
第6章 系统应用测试 |
6.1 测试目的 |
6.2 系统测试实施方案 |
6.2.1 系统测试 |
6.2.2 恢复测试 |
6.2.3 压力测试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0)基于智能引导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法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论文做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基于XML智能引导方法研究 |
2.1 智能引导基本思想 |
2.2 XML与智能引导 |
2.3 .NET与智能引导 |
第三章 基于智能引导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法研究 |
3.1 教学资源库概念 |
3.2 教学资源库特点 |
3.3 教学资源库属性与分类 |
3.4 教学资源库建设环境 |
3.5 教学资源库建设原则 |
第四章 基于智能引导的教学资源库系统总体构架 |
4.1 教学资源库系统需求分析 |
4.2 教学资源库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
4.3 教学资源库系统功能组成 |
第五章 教学资源库数据组织与智能引导实现 |
5.1 教学资源库数据组织 |
5.2 教学资源库系统数据层 |
5.3 教学资源库系统表示层 |
5.4 教学资源库智能引导实现 |
第六章 基于智能引导的YHZY中职教学资源库系统实现 |
6.1 YHZY系统开发背景 |
6.2 YHZY系统总体结构 |
6.3 YHZY系统用户界面 |
6.4 YHZY系统角色管理 |
6.5 YHZY系统资源管理 |
6.6 YHZY系统资源收集和开发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基于XML的教案内容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传媒教育知识网络建模方法与实现[D]. 贾金娜. 河北科技大学, 2018(04)
- [2]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 张思.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7)
- [3]基于基础教育学科本体的主题爬虫设计与实现[D]. 黄志鹏. 南京师范大学, 2017(10)
- [4]基于J2EE的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周国平.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5]基于AIR的电子教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胡岩,戚佳慧,吴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05)
- [6]基于Flex平台的电子教案系统的设计和开发[D]. 张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12)
- [7]基于XML的教学资源库系统设计[J]. 许欢.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03)
- [8]基于XML技术的网络备课系统设计[J]. 邱小湖,许俊.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 [9]基于Web Service数字式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 林英旭. 吉林大学, 2009(08)
- [10]基于智能引导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法研究与实践[D]. 刘小宇. 浙江工业大学,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