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申报表和其他补助金的会计处理

纳税申报表和其他补助金的会计处理

一、税收返还与其他补助的会计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连静亚[1](2021)在《科大讯飞政府补助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补助作为政府调节市场的一种工具,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十分重要。由于政府补助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政府补助具有较强的任意性,政府补助的发放会受到行业政策、国家计划、政企关联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恰当的政府补助除了会导致公共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外,由于政府补助对企业经营能力并无助力,还可能产生接受政府补助的企业研发与经营绩效降低的后果。本文通过对科大讯飞自2008年上市以来12年间收到的政府补助及科大讯飞的部分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发现:(1)科大讯飞历年来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政府补助均保持增长,公司上市前期获得的政府补助不高,但近年来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在智能语音、智慧城市以及中国声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使其获得大量的政府补助,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在扣非净利润中占比达50%。科大讯飞获得政府补助主要原因与其所处的行业与行业地位相关,部分政府补助因其参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办学获得。(2)多年政府补助下科大讯飞自身经营与盈利能力并无提升,上市以来其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并明显低于行业内其他公司,公司的研发能力保持行业中等水平,政府对企业的补助起到补偿作用。(3)科大讯飞依靠政府补助发展智慧城市业务,企业发展与政府补助形成良性循环。文章分析发现科大讯飞主营业务利润较低,企业自身盈利能力较差,科大讯飞应致力于提升公司经营能力,提高自身盈利能力,突破科大讯飞高营收、低利润的困境;大力发展教育产品和ToC业务,减少营业收入对地方政府的依赖。此外,科大讯飞在获得地方产业园补贴时应明确企业战略布局,避免寻租产生的不良后果,充分发挥政府补助在新兴行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科大讯飞政府补助发现其面临的问题,并基于案例提出在公司层面的建议,为更清晰地评价企业政府补助,探究更有效的政府补助机制提供参考。

张蕾[2](2021)在《政府补助、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价值》文中研究说明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主体,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支持企业发展,扶持新兴产业,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稳定社会就业,政府通常会以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无偿拨付非货币性资产等形式给予企业各种补助,政府补助已经成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政府补助可以增加企业的经营资金,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创新活动,推动企业发展。但是,政府补助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关政府补助信息披露不完善,有些收到补助的企业对补助资金配置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政府补助数额巨大,后期投向和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监督与评价,政府补助是否对企业价值存在激励作用需要实证检验。此外,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首要资源,而高管团队是企业核心人力资本。高管团队作为企业政府补助使用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高管团队特征很可能会对政府补助配置决策和使用绩效产生差异化影响。所以,本文以政府补助、高管团队特征和企业价值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后,以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高管团队特征是否对政府补助与企业价值相关关系存在调节作用。为确保结果稳健进行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并进一步分析了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以及不同形式的政府补助如财政拨款、税收返还和财政贴息等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本文以期厘清政府补助、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为真正发挥政府补助效用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与企业价值正相关,高管团队特征对政府补助与企业价值的相关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其中,高管团队平均受教育水平和女性比例正向调节政府补助与企业价值相关关系,高管团队平均年龄负向调节政府补助与企业价值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高管团队特征的调节作用更显着,而且政府以财政拨款、税收返还和财政贴息形式发放的政府补助都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根据本文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完善政府补助机制,(2)政府厘清定位并加强财政监管,(3)企业加强对政府补助的科学规划和绩效评价,(4)优化高管团队建设。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文从微观企业入手,探讨政府补助政策实施效果,一方面,现有文献大多从研发投入、创新等角度研究政府补助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本文引入高管团队特征,分析高管团队受教育水平、年龄和性别对政府补助与企业价值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可以拓展研究视角,为研究高管团队特征对政府补助资金效益的影响提供新的微观数据;另一方面,在进一步分析中,研究了不同形式的政府补助如财政拨款、税收返还和财政贴息等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可以为政府实施政府补助政策提供一些绩效评价,为政府向微观企业配置财政资源提供一定参考。

李庆[3](2021)在《新“政府补助”准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分析 ——以安凯汽车为例》文中提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而会计准则作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准则制定部门也在不断的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1993年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政府补助的会计指引,但在1993年开始增设了“补贴收入”和“应收补贴款”项目来反映企业应收或已收来自政府的补贴款,但大多数行业会计制度并没有在损益表中列示“政府补助”的规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首次发布了关于政府补助的企业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06]3号)(以下简称“旧准则”),旧准则在实务中经历了十余年的运用和检验,实务界反映准则依然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如会计科目与政府补助实质不协同、未完全区分政府补助与收入、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不合理、与国际会计会计准则趋同性差等不足。在此情况下,相关部门围绕旧准则的不足进行了修订和完善,2017年5月10日,财政部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17]15号)(以下简称“新准则”),准则的变化又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产生怎样的影响?新准则是否依然存在有待完善之处?近些年来,国家将新能源汽车行业视为战略性产业,政府向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了高额的补助资金,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使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够在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也成为我国获得高额补助的新兴产业。本文以安凯汽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阐述了本文采用的相关理论和我国政府补助相关会计准则的演变历程及2017年新准则主要修订的内容,其次,介绍我国上市企业获得政府补助的总体情况,并根据获得政府补助的原因和用途对上市企业2014-2019年获得的政府补助事项进行分类整理,进而探讨获得不同类别的政府补助在会计处理时受准则变化的影响;最后,从新准则较旧准则发生变化的三个方面去分析会计处理的变化对报表项目的影响,进而去分析报表项目的变化对财务指标的影响。新准则主要对政府补助事项中获得的政府补助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服务而获得的“对价收入”进行了区分,对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引入了“净额法”进行会计处理,明确了企业获得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方式。研究发现: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服务而获得的补贴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进行会计处理提高了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并且还提高了企业发展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的指标值;新准则下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会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值,降低了企业风险水平的指标值;采用“净额法”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匹配度。但新准则未明确“净额法”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此外,不同企业对政府补助的相关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和统一,降低了企业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初晓蕾[4](2021)在《财政激励政策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创新已然成为各国关注焦点,而企业作为创新的主要生产者,为了实现对现有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各国纷纷出台了优惠政策与帮扶举措。然而,由于企业的研发活动往往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政府必须予以积极有效的干预与支持。一般来说,政府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包括以下两种:一是税收优惠;二是政府补助,在实际应用中,二者的激励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研究比较两种激励政策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为政府采取不同手段激励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和创新工作提供参考。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重点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详细阐述了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是理论概述,包括政府补助、税收优惠、创新绩效的概念及外部性理论、政府干预以及技术创新等理论,为后文的分析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用友网络政策优惠及创新绩效概况,本文通过用友网络年报及CSMAR数据库,梳理了用友网络2011-2019年获得的政府补助及税收优惠情况。为了进一步说明用友网络在软件行业中获得政府补助的情况,本文在第四章选取了中关村科技园区中软件行业部分国内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10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企业为参考与用友网络获得的政府补助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同时也比较了用友网络与另外两家软件公司的税收优惠强度,结果发现不论是政府补助获得情况还是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情况,用友网络在其行业领域内都是非常突出的。同时在本章节中,也整理了2011-2019年用友网络研发人员数、研发支出数额、专利申请数量等相关数据作为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的指标,探究政策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对用友网络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都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并且采用熵值法,构建了用友网络创新绩效指标体系,对比了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二者对创新绩效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正向激励作用要比税收优惠更加强烈,两项政策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综合影响也是正向的,但会存在滞后性。在本文结尾,根据分析结果,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对政府如何改善财政激励政策的作用效果以及企业应如何利用好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提升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张悦[5](2020)在《政府补助、盈利能力与企业避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吕慧娜[6](2020)在《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制度法律研究》文中提出“二战”后,各国都处于国内经济恢复与发展、国际上经济赶超竞赛的时代背景,面对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景象,各国普遍开展了以对特殊落后区域的重点开发以及对国土资源的综合性开发为主要形式的国家区域援助,在国际上形成了由国家(政府)对区域市场“失灵”进行干预的援助浪潮。国内,伴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缩小区域差距的关键环节,国家区域援助制度在改变欠发达地区贫穷落后面貌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随着援助实践的逐步开展,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的有效性、甚至存在的必要性都饱受质疑。在此背景下,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的制度价值和当代品性值得我们重新反思。一方面,国家区域援助制度作为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权益倾斜性配置的主要路径,在缩小区域差距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国家区域援助制度本身存在诸多局限,主要表现在:援助对象识别缺乏明确的标准、援助方式的有效性因制度缺陷而大打折扣、援助绩效评估及应用不完善等方面。为此,对国家区域援助制度进行制度上的完善,成为当下该制度突破发展困境的有力举措。域外主要国家在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援助时,多采用“立法先行”的调控模式,通过法律制度的规定性和强制性,保证了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的标准化、国家区域援助方式的有效性和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及应用的强制性,且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通过法律制度保障国家区域援助的长效供给是正确的选择,这为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迪。当前学界提出对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加强法制保障的着述并不鲜见,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关于国家区域援助法制建设的研究,要么仅停留在观点提出层面,要么止于国家区域援助法制理念、文化和伦理等高度,呈现出模糊化的研究态势。至今尚未有从经济法独有的研究视角,将国家区域援助法制理念或观念,通过具体的法律制度设计,搭建起国家区域援助法律制度框架,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法治化提供制度理论支撑。本选题之创作初衷即源于经济学提出国家区域援助急需法制保障,而法学研究却并未跟进的现状。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法学视角为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援助方式选择和援助绩效评估及应用提供些许制度理论上的参考与借鉴,并期望成果能够引起国家区域援助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本文除了引言与结语之外,共包括七章,内容分别为:第一章——“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研究的理论准备”。本章主要讨论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相关的核心概念和制度要素。首先,对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相关的核心概念“区域”、“援助”、“区域援助”、“国家区域援助”等进行界定。关于“区域”,区域经济学、区域地理学、区域政治学、区域社会学等学科都进行了大量的先期研究,但并未对区域的概念形成共识。法学学科中法理学、行政法和经济法等部门法对区域的界定,也是各家之言,范畴不一。为此,笔者对不同学科关于“区域”的界定进行了梳理,在借鉴各学科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区域”界定为“一国国内跨越行政区划界限限制的、具有共同利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欠发达”的地域共同体”。关于“援助”,笔者对脱胎于国际层面发达国家或地区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提供发展援助的援助理念进行了追溯,在此基础上,将“援助”界定为资源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愿转移,且这里的“资源”泛指一切能转化为生产利益的资料、资金、能源、服务、工作人员、知识或其他资产。关于“区域援助”,范围涉及到国际、国内两个视角和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而国家区域援助制度涉及的“区域援助”主要是中观层面,即一国范围内中央政府或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援助,分别称为“国家直接投入的区域援助”和“国家政策推动的区域援助”。综上,可以将“国家区域援助”界定为一国中央政府通过直接投入或政策推动的方式对其国内跨越行政区划界限限制的、具有共同利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欠发达”的地域共同体进行的资源转移。为了对国家区域援助制度进一步展开研究,笔者对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的制度要素进行了解构,并将援助前期需要明确的援助对象、援助过程中需要选择的援助方式和援助结束后需要进行的绩效评估和结果应用作为重要的制度要素,为后文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的法理基础”。本章主要讨论国家职能理论与国家区域援助义务、发展权利理论与区域发展权、实质正义理论与国家区域援助。首先,明确国家区域援助义务的产生主要源于国家职能的演进。国家从最初的安全保障职能到后来的经济调节职能的演进,使其从以往的“守夜人”角色转变为国家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微观经济的调节者。而随着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加剧,使国家又肩负起“中观经济的协调者”的重任,国家区域援助义务即是这一职责的内容之一。一般而言,国家区域援助义务是指将国家所负有的援助欠发达区域的职责进行义务化规定的一种强制性规范。从逻辑根源上看,国家所负有的对各区域进行平等保护的职责要求,正是国家对先天资源禀赋条件恶劣的欠发达区域具有区域援助义务的内在根源;对历史上作出过“特殊牺牲”的区域进行成本的延期支付或补偿,是国家区域援助义务产生的历史根源。其次,将发展权引入区域领域,使欠发达地区获得与发达地区同样的区域发展权利。区域能否作为发展权的主体,建立在区域是否具有法律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本文认为,区域具有法律主体地位,能够成为发展权的主体,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传统的主体制度无法有效应对区域问题;法律主体发展史表明,赋予“区域”以法律主体地位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和制度空间;从法律主体意志要素、能力要素和道德要素方面分析,“区域”与法律主体要素相契合;“区域”作为区域政策等制度供给的概念主体已经普遍化,且区域合作协议显示了“区域”作为契约主体全面符合法律主体资格标准,同时,区域环保公益诉讼反向肯定了区域的法律主体地位,可见,区域主体性得到实践佐证,也是实践所需;从价值分析角度来看,赋予区域主体地位是为了区域市场秩序,实现区域正义;等等。综上,区域利益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是时代的产物,区域主体也是对法律主体扩张理论和“非法人团体或其他组织”等当代社会崭新的第三类主体类型出现的有力佐证,区域作为法律主体具有正当性法律基础。由此,发展权主体由“人”向“区域”的扩展,使得发展权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内容上来看,区域发展权应包含一系列权利,包括获得信息权、参与权、融资权、获得援助权、获得法律救济权等;同时,区域发展权应以培育和提升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主要内容。从权利实现上看,区域发展权需要宪法保障,笔者建议在第四条之前增加一条针对“区域”的宪法保护规定,明确提出保护区域发展权,并将保护的对象区域进行列举;区域发展权实现须进行结构性分配,对于具有经济发展基础的区域,“造血式”援助能帮助其实现自我发展,对于其他不具有经济发展基础的区域,“输血式”援助仍具有现实意义。再次,国家区域援助制度有利于实质正义的实现。正义理论经历了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转变,在区域层面表现为“区域正义”。针对区域市场出现的“非正义”现象,对区域结构中的弱质主体进行法律制度上的区别对待,进而使弱质主体获取与强质主体对等的发展权利,此种实质正义的实现就是“区域正义”。要实现“区域正义”就必须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权利倾斜”,而国家区域援助就是“权利倾斜”配置的有效路径。总之,国家区域援助义务与区域发展权构成了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的“权义架构”,为国家区域援助制度进行法律视域的研究和架构提供了合理性依据,同时,国家区域援助对“区域正义”的追求,充分体现了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的法治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三章——“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的历史、现状与问题”。本章主要讨论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的演进过程、立法现状、政策规范及存在的法律问题。首先,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经历了从萌芽到正式形成,再到推动立法的发展过程。自建国伊始,我国区域发展层面就存在“援助”萌芽;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对口支援”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以国家直接投入的区域援助和国家政策推动的区域援助为主要内容的国家区域援助制度体系正式形成;世纪之交以来,我国陆续实施战略性扶贫、“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极大地扩张了我国国家区域援助的内容,同时,由国家层面推动的区域援助立法工作也使得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制度逐渐走向制度化、法律化。其次,我国目前并没有对国家区域援助进行专门立法,援助理念大多散落在各部门法法律的个别条款之中。通过对我国成文法和政策法规的梳理,笔者发现,国家区域援助制度存在较多问题:国家区域援助前期援助对象识别标准不明确;国家区域援助过程中援助方式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国家区域援助后期援助绩效评估及应用性的强制性缺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的有效性、存在的必要性、时代意义和当代品性深受诟病。本文主要针对这三个方面,从法学视角进行制度分析,以期重塑国家区域援助的制度价值。第四章——“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标准化”。本章主要讨论域外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的立法规定、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的背景、目标和原则,以及实现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标准化的建议。首先,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区域援助立法中都明确了援助对象识别的标准,达到标准的才有权接受援助。其次,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是国土规划中的区域规划层面。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我国现行的主要法规政策包括《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等,根据这些政策要求,对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进行科学识别必须建立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要求基础之上,对现行有效的国土空间规划内容进行整合,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相衔接。再次,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重要内容,应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具体内容包括援助对象的识别及对应的识别标准。笔者在综合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和早期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过去存在且延续至今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边境地区、贫穷地区和实际发展中出现困难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区、产业衰退的老工业城市地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划定为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对象,并拟构了各援助对象识别的地域单元标准和识别标准,建议通过“基本法+单行法”的形式对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进行立法规定。在与现行立法的衔接方面,区域规划相关的现行立法被统一囊括进国土空间规划中,与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相关的立法应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专项规划,并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的组成部分。第五章——“国家区域援助方式的有效性”。本章主要讨论国家区域援助方式的主要类型、各类型援助对象区域适用的援助方式组合、区域财政援助制度、区域税收优惠制度和区域金融支持制度。首先,国家区域援助方式体系。根据域外国家区域援助方式分类以及我国针对不同区域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所采用的援助方式,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由直接援助和间接援助构成的援助方式体系,本文主要研究以财政援助、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为主构成的直接援助方式。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性地构建了我国未来国家区域援助援助方式组合适用体系,以期发挥各项援助方式及相关制度的“合力”。其次,区域财政援助制度。根据我国区域财政援助制度存在的立法质量不高、制度安排与制度目标自相矛盾、转移支付结构在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有限、缺乏细化的用途限制、缺乏统筹安排和项目衔接调整等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完善建议:加强对国家区域财政援助的立法规定,并对现存的转移支付项目进行整合和清理,同时重视转移支付程序的立法工作;税收返还应放弃“基数法”,改采特定税种税收返还法;结构上应提高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加强转移支付资金的细化规定,包括资金所占项目的比例、援助资金与区域发展所需资金和其他来源资金的关系、资金的拨付时间、使用限制等方面;转移支付项目设置注重统筹协调安排,增设“转移支付调整费”用于转移支付项目的衔接和协调成本支出;等等。再次,区域税收优惠制度。区域税收优惠制度与区域财政援助制度相辅相成,部分财政援助需要依靠区域税收优惠措施来实现,二者在进行国家区域援助中联系紧密,组合适用,不可分割。在借鉴美国、日本区域税收优惠制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对我国区域税收优惠制度存在的问题,诸如我国区域税收优惠制度多集中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变相减免税、税制结构不合理、跨区域税收分成规定不明确等,提出了以下完善建议:通过立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税收优惠制度的规范,进一步清理、整合混乱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赋予欠发达地区一定的税收优惠调节权;逐步增加直接税在税收体系中的比重;进一步明确跨区域税收分成规则等。最后,区域金融支持制度。我国在区域金融支持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区域金融支持法律制度供给不足;银行金融机构本身制度性原因诱发“资金外流”;统一的货币政策工具引致不同的地域意义;政策性金融“政策性”功能缺位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完善建议:通过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在区域援助基本法或单行法中规定倾斜性区域金融支持条款,加强区域金融支持制度的法律供给;通过对“总行——大区分行——中心支行——支行”一元四级的央行组织制度在职权与职责方面进行改良,在金融机构设置与职能安排上实现区域金融支持;实施区域差异化金融,对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进行差异化安排;通过设置政策性和市场性双目标、设立区域政策性银行等路径,对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功能进行补强。第六章——“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及应用”。本章主要讨论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的基础理论、主体内容及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首先,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的基础理论。从法制思维角度而言,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法律制度是对国家区域援助行为“监管的监管”;从理论依据角度而言,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区域财政援助绩效评估作为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的核心构成,存在很多问题,进而引发了对国家区域援助进行绩效评估的制度思考。其次,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的主体内容构成。在对国家区域援助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生命周期”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评估主体、评估周期、评估指标、评估结果等“结构性构成”进行细化,搭建起以时间维度和内容维度为框架的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制度,保障了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的有效性及结果的合理性。再次,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对于绩效评估结果为无效的国家区域援助,要进行援助无效责任追究,并通过“资格减等”对援助主体能否获得国家在援助制度中设置的各项优惠资格及优惠的级别进行降级减等,通过“回转”实现援助力量的保存,从而把积极的鼓励促进和消极的限制禁止相结合,通过奖励和惩罚实现对区域援助行为的指引和调控;对于绩效评估结果为有效的国家区域援助,要通过动力机制、补偿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有序推进相关援助对象区域退出国家区域援助,以减轻国家财政压力。第七章——“国家区域援助法律体系构建”。本章主要讨论国家区域援助法律体系的域外考察及我国国家区域援助的立法构想。首先,域外各国国家区域援助的立法考察。各国区域援助普遍“立法先行”,法律体系呈现出以国家区域援助基本法为核心、以国家区域援助单行法为实施细则的国家区域援助法律体系特点,对我国进行国家区域援助法律体系构建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其次,我国国家区域援助的立法构想。我国国家区域援助立法应是由多层级、多位阶立法和政策等不同法律形式构成的一套法律体系,具体包括:以法律形式为内容的国家区域援助基本法、以政策、规划等形式为内容的特定区域援助单行法和特定援助方式单行法。第一,国家区域援助基本法。制定方面,国家区域援助基本法应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同时要重视地方参与和社会参与,满足对现行国家区域援助政策进行宏观梳理和指导的立法要求。内容方面,统筹国家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对欠发达地区的援助,涉及到援助理念、援助原则、援助对象、援助方式和绩效评估及应用的一般性规定。第二,国家区域援助单行法。在单行法体系方面,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单行法主要包括特定区域援助单行法和特定援助方式单行法。根据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的结果,我国特定区域援助单行法主要包括老少边穷地区援助单行法和困难地区援助单行法,具体包括革命老区援助单行法、少数民族地区援助单行法、边境地区援助单行法、穷困地区援助单行法、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区援助单行法、产业衰退的老工业城市地区援助单行法和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援助单行法。根据我国国家区域援助的主要方式,我国特定援助方式单行法主要包括区域财政援助单行法、区域税收优惠单行法和区域金融支持单行法。在单行法形式方面,鉴于我国当下的法制环境和区域法治实践,笔者认为以法规政策为主要形式具有正当性和可行性。在单行法层级和制定主体方面,特定区域援助单行法所涉及的援助对象区域与我国行政管理层级相对应,存在国家、省、市、县、镇(乡)5个层级,因此,国土空间规划、区域规划等也应在层级上分为5个层级,针对不同层级空间区域规划进行援助的单行法也相应分为5个层级,而不同层级单行法的制定主体也分别由国土资源部法规司(跨省级)、国土资源部在省级的派出机构与省级立法部门(省级且国土资源部在该省设立派出机构)、国土资源部指定人员与援助对象区域所在行政层级立法部门(省级及以下各层级且国土资源部未在该行政层级设立派出机构)承担;如果涉及到区域援助的特定援助方式,则由该援助方式所涉主管部门参与到特定区域援助单行法的起草工作中来。在单行法内容方面,要进一步细化对象识别的标准,明确特定区域援助中适用的援助方式,并对区域财政援助、区域税收优惠、区域金融支持等主要援助方式进行特殊规定。在单行法的实施与监管方面,要加强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的应用,进一步编制详细规划,充分利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并维持稳定性。

杨云惜[7](2021)在《政府补助、税收优惠与企业价值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创新对于我国意义重大,培养有关创新科技的产业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设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在国际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区别于传统产业,高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自主创新能力,为了鼓励产业的自主研发,带动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干预及引导已成为高科技技术产业企业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都是政府对高科技产业进行干预及引导的最为重要的政府政策手段,现有文献对政府补助、税收优惠政策整体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已经展开了十分丰富的研究,然而细分类型后的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何种相关关系以及不同的财税政策组合如何影响企业价值,这些都是现有文献中并未涉及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拟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所具有的特性,对不同财税政策组合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路径进行进一步探究。探讨这些问题对于丰富和完善政府补助、税收优惠与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并且通过探究此类问题借以在未来具体实施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的过程中发现更有利于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政策工具组合。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政府补助、税收优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作为研究主题,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这类高科技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系统并且深入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组合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本文中的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同时根据对企业价值理论及其评估方法的分析,选择了本文对企业价值的衡量指标。再者,梳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有效市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融资约束理论以及税收激励理论,为后文的进一步研究做好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对政府补助、税收优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进一步剖析了财税政策组态效应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并且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本文样本的收集及筛选情况,并对条件变量以及结果变量的测度进行说明。最后,根据上述分析,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政府补助与不同类型税收优惠的不同组合对高科技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中,提升企业价值的动因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分别为“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型”和“政府补助组合推动型”,这两种类型都可以对企业价值的提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第二,在“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型”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以及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对企业价值的激励作用均达到了预期效果。而在“政府补助组合推动型”中,科技创新补助与其他补助需要搭配实施形成补助组合才能达到与实施单项税收优惠政策相同的效果。故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更强。论文在上述基本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政府补助、税收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便有助于制定更好的针对鼓励高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

沈欣[8](2020)在《地方财政特征对上市公司税费负担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财税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其税费负担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切实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我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减税降费”甚至被评选为2018年度经济类十大流行词。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企业税费负担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拓展。目前关于企业税费负担影响因素的研究集中于考察微观企业特征,如企业规模、融资结构、盈利能力、资产构成等,很少注意到地方财政特征对企业税费负担的影响。但是,我国税收管理采取的是注册地原则,上市公司的税费负担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地方财政的影响;而且,对于企业税费负担,已有研究多关注所得税税负,计量结果与企业实际税费负担之间的偏差较大。因此有必要选用更全面的指标,进一步探究地方财政特征对企业税费负担的影响。在刻画地方财政特征时,本文选用了财政分权程度和财政规范度两个指标,其中财政分权程度用省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来衡量,财政规范度用省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中行政事业收费收入的比重来衡量。本文选取了2015-2018年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地方财政特征为解释变量,企业的税费负担(综合税负率、税费支付、税费返还、所得税税负和流转税税负)为被解释变量,深入探究了地方财政特征对企业税费负担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财政分权程度越高,企业的总体税费负担越低;(2)财政规范度越低,企业的总体税费负担越低;(3)地方财政特征对“支付的各项税费”会产生显着的影响,而对企业“收到的税费返还”无显着影响,表明不同财政特征环境下企业总体税费负担的差异主要源于税费支付方面;(4)地方财政特征对企业所得税税负和流转税税负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地方财政特征会显着影响到企业的流转税税负,但对所得税税负无显着影响。宏观财税政策在微观上的效力发挥,与地方财政紧密相关,本文则为宏观政策对微观经济的作用机理提供了部分理论素材;此外,在加速构建中央和地方新型财政关系的大背景下,也为政府部门推进税制改革,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古雨辉[9](2020)在《协鑫集成政府补助的盈余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政府在国内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常来说,政府会通过“无形的手”来调整控制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政府向企业下拨货币及非货币性补助是政府支持企业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地方企业的发展情况会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且地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地区政府的绩效考核,所以地方政府特别重视当地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政府为了保证当地各行各业的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会出台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以加强对当地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当地企业的良好发展。近年来,国家对于上市公司的补助逐渐增加,而光伏行业作为新能源行业中的一员获得的政府补助也逐渐增多。但是政府补助的持续增加引发的弊端日渐显露,政府补助虽然促进了上市公司的发展,但是部分上市公司在自身经营业绩表现不佳的时候为了保壳或者其他的利益就常常用政府补助来进行盈余管理,操控其经营利润,粉饰报表。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会使会计信息失真,阻碍其健康的发展,对资本市场及投资人也会产生影响。以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对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集成)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分析我国政府补助的总体趋势、行业情况及地区情况,然后,介绍协鑫集成的基本情况及获得补助的具体情况;接着,判断协鑫集成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进而分析协鑫集成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具体行为及后果;最后,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个方面出发提出建议,其目的是为了抑制上市公司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这有利于众多相关上市公司更加深入的认识实施盈余管理行为带来的后果,使企业不再依赖盈余管理而是立足于自身实际提高企业的真实业绩。

耿建新,赵越[10](2020)在《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贸易争端》文中研究表明政府补助已多次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焦点话题,从会计准则视角认识和理解关于政府补贴的争论是独特而有意义的切入点。基于此,首先回顾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后我国政府补助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历程,然后介绍尚未生效的美国相关准则的现实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准则核心概念界定、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要求、政府补助或援助的附带承诺三个角度,就政府补贴相关事项分析中国、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与联系,并进一步围绕政府补贴的贸易争端展开分析与讨论。最后,总结并提出研究建议和展望。

二、税收返还与其他补助的会计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税收返还与其他补助的会计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科大讯飞政府补助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分析框架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
        1.4.2 不足
2 政府补助基础理论
    2.1 政府补助的概念
        2.1.1 政府补助的分类
        2.1.2 政府补助的方式
    2.2 政府补助相关理论
        2.2.1 外部性理论
        2.2.2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
        2.2.3 寻租理论
    2.3 政府补助企业的主要原因
        2.3.1 促进产业发展
        2.3.2 鼓励企业研发创新
        2.3.3 增加就业机会
        2.3.4 政企关联关系
    2.4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与列报
    2.5 政府补助在企业的微观效应
        2.5.1 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2.5.2 政府补助对公司绩效和企业价值的影响
        2.5.3 政府补助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
3 科大讯飞接受政府补助案例分析
    3.1 公司概况
        3.1.1 智能语音行业现状
        3.1.2 人工智能行业政策
        3.1.3 智慧城市发展背景
    3.2 科大讯飞接受政府补助现状
        3.2.1 科大讯飞历年接受政府补助的规模
        3.2.2 科大讯飞接受政府补助的类型
        3.2.3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3.2.4 计入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
    3.3 科大讯飞获得政府补助的政策支持方向分析
        3.3.1 支持特定行业发展
        3.3.2 补贴企业研发费用
        3.3.3 支持企业参与民办教育
        3.3.4 支持企业人才引进
    3.4 政府补助下科大讯飞的研发与经营分析
        3.4.1 政府补助补偿企业研发支出,科大讯飞研发投入稳定
        3.4.2 政府补助下企业研发成果初现
        3.4.3 政府补助下企业软件业务稳定发展
        3.4.4 政府补助未能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3.4.5 政府补助助力民办教育的人才培养
4 科大讯飞政府补助的问题与建议
    4.1 科大讯飞政府补助存在的问题
        4.1.1 入驻产业园区和创新基地与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致性
        4.1.2 递延收益政府补助增多,递延收益摊销的政府补助比重增大
        4.1.3 政府补助披露信息较少
    4.2 对科大讯飞的建议
        4.2.1 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突破高营收、低利润的困境
        4.2.2 大力发展教育产品和ToC业务,减少利润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依赖
        4.2.3 明确企业战略布局,避免寻租带来的不利后果
        4.2.4 发挥政府补助的引领而非补偿作用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政府补助、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政府补助相关研究
        1.3.2 企业价值相关研究
        1.3.3 高管团队特征相关研究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提出假设
    2.1 概念界定
        2.1.1 政府补助
        2.1.2 企业价值
        2.1.3 高管团队特征
    2.2 理论基础
        2.2.1 地方政府竞争理论
        2.2.2 市场失灵理论
        2.2.3 信号传递理论
        2.2.4 委托代理理论
        2.2.5 高层梯队理论
    2.3 相关假设提出
        2.3.1 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2.3.2 政府补助、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价值
    2.4 小结
第3章 实证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和样本筛选
    3.2 变量定义
        3.2.1 解释变量
        3.2.2 被解释变量
        3.2.3 调节变量
        3.2.4 控制变量
    3.3 模型设计
    3.4 小结
第4章 实证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相关性检验
    4.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3.1 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4.3.2 政府补助、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价值
    4.4 稳健性检验
        4.4.1 更换变量衡量方式
        4.4.2 分位数回归
        4.4.3 滞后一期回归
        4.4.4 工具变量二阶段回归
    4.5 进一步分析
        4.5.1 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
        4.5.2 不同形式的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4.6 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完善政府补助机制
        5.2.2 政府应厘清定位并加强财政监管
        5.2.3 企业加强对政府补助的科学规划和绩效评价
        5.2.4 优化高管团队建设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5.3.1 研究局限
        5.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新“政府补助”准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分析 ——以安凯汽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政府补助对企业影响的研究
        1.3.2 政府补助准则修订后的会计反映
        1.3.3 国内外政府补助准则的比较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贡献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政府补助
        2.1.2 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修订
        2.1.3 新能源汽车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价值相关性理论
        2.2.2 博弈理论
3 政府补助的总体情况与会计处理
    3.1 政府补助的动因
    3.2 政府补助的总体现状
        3.2.1 政府补助的覆盖情况
        3.2.2 政府补助的持续性
        3.2.3 政府补助的差异性
    3.3 政府补助分类及会计处理
        3.3.1 政府补助的分类
        3.3.2 新准则下不同类型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变化
4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补助现状分析
    4.1 新能源汽车行业概述
    4.2 新能源汽车行业补助的现状分析
        4.2.1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补助政策
        4.2.2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补助类型
        4.2.3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补助具体情况
5 新“政府补助”准则在安凯汽车的应用分析
    5.1 安凯汽车公司背景介绍
        5.1.1 基本情况及主要业务
        5.1.2 政府补助规模
        5.1.3 政府补助的主要类别
    5.2 新“政府补助”准则对安凯汽车会计处理的影响
        5.2.1 补助范围的界定提高了营业收入的真实性
        5.2.2 财政贴息的处理增加了利息费用的准确性
        5.2.3 引入净额法会提高会计信息的匹配度
    5.3 新“政府补助”准则的应用可能引发的持续影响
        5.3.1 灵活的会计政策降低信息可比性
        5.3.2 非经常性损益的划分增加人为调节空间
        5.3.3 新能源汽车政府补助政策变动影响收入的稳定性
6 新“政府补助”准则实施的相关建议
    6.1 基于我国新“政府补助”准则的修订建议
        6.1.1 细化准则会计计量和处理方法
        6.1.2 完善政府补助披露机制
        6.1.3 加大对净额法的推广应用
    6.2 基于企业内部合理应对新准则的相关建议
        6.2.1 合理详细披露政府补助相关项目
        6.2.2 尽快推进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建设
        6.2.3 及时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协商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财政激励政策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
        1.3.2 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
        1.3.3 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对比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财政激励政策
        2.1.2 创新绩效
    2.2 理论基础
        2.2.1 外部性理论
        2.2.2 政府干预理论
        2.2.3 技术创新理论
第3章 用友网络政策优惠与创新绩效概况
    3.1 公司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用友网络基本财务状况
    3.2 用友网络获得的财政激励政策概况
        3.2.1 用友网络获得的政府补助概况
        3.2.2 用友网络获得的税收优惠概况
    3.3 用友网络的创新绩效概况
        3.3.1 用友网络创新投入概况
        3.3.2 用友网络创新产出概况
第4章 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4.1 政府补助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4.1.1 用友网络所获政府补助的强度分析
        4.1.2 政府补助对用友网络创新投入的影响分析
        4.1.3 政府补助对用友网络创新产出的影响分析
    4.2 税收优惠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4.2.1 用友网络所获税收优惠的强度分析
        4.2.2 税收优惠对用友网络创新投入的影响分析
        4.2.3 税收优惠对用友网络创新产出的影响分析
    4.3 基于熵值法的财政激励政策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影响的综合评价
        4.3.1 熵值法下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4.3.2 熵值法下用友网络的创新绩效评价
第5章 改善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激励效应的相关建议
    5.1 政府层面
        5.1.1 政府补助方面
        5.1.2 税收优惠方面
    5.2 企业层面
        5.2.1 加大科研队伍,保障科研人员权益
        5.2.2 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5.2.3 提高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制度法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研究的理论准备
    第一节 区域的范畴界定
        一、区域的语义分析
        二、不同学科中区域的内涵剖析
        三、本文语境下区域的涵义与边界
    第二节 国家区域援助的内涵与限定
        一、援助的内涵
        二、区域援助的界定与体系
        三、国家区域援助的概念与体系
    第三节 国家区域援助制度要素
        一、援助对象
        二、援助方式
        三、援助绩效评估
第二章 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的法理基础
    第一节 国家职能理论与国家区域援助义务
        一、国家职能的演进
        二、国家区域援助义务的逻辑根源
    第二节 发展权利理论与区域发展权
        一、发展权的变革
        二、区域作为发展权的权利主体
        三、区域发展权的内容与实现
    第三节 实质正义理论与国家区域援助
        一、实质正义的内容
        二、实质正义在区域层面的实现
第三章 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的演进过程
        一、萌芽阶段:国家区域援助的模糊概念及实践
        二、正式形成:以“对口支援”政策的提出为标志
        三、推动立法:以《西部开发促进法》为例
    第二节 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制度的立法现状与政策梳理
        一、成文法层面
        二、国家区域援助政策层面
    第三节 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标准不明确
        二、国家区域援助方式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强制性缺失
第四章 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标准化
    第一节 域外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及相关制度概况
        一、美国
        二、日本
        三、欧盟
        四、域外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的特点及经验
    第二节 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的基石
        一、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的背景
        二、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的目标
        三、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的原则
    第三节 实现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标准化的建议
        一、国家区域援助对象的识别
        二、明确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的标准
        三、以法律形式对国家区域援助对象识别进行明确规定
第五章 国家区域援助方式的有效性
    第一节 国家区域援助方式体系
        一、国家区域援助方式的主要类型
        二、国家区域援助对象适用的援助方式组合设计
    第二节 区域财政援助制度
        一、区域财政援助制度的域外考察
        二、我国区域财政援助制度及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区域财政援助制度的建议
    第三节 区域税收优惠制度
        一、区域税收优惠制度的域外规定
        二、我国区域税收优惠制度及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区域税收优惠制度的建议
    第四节 区域金融支持制度
        一、区域金融支持制度的域外考察
        二、我国区域金融支持制度及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区域金融支持制度的完善
第六章 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与应用
    第一节 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的基础理论
        一、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的法制思维
        二、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的理论依据
        三、核心:国家区域援助财政支出绩效评估
    第二节 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的主体内容构建
        一、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的“全生命周期”
        二、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的“结构性构成”
    第三节 国家区域援助绩效评估的应用
        一、国家区域援助无效责任法律制度
        二、国家区域援助退出法律制度
第七章 国家区域援助法律体系构建
    第一节 国家区域援助法律体系的域外考察
        一、域外国家区域援助基本法的概况介绍
        二、域外国家区域援助单行法的内容与特点
    第二节 我国国家区域援助的立法构想
        一、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基本法的构建
        二、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单行法的创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7)政府补助、税收优惠与企业价值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框架
    1.3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2.2 税收优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2.3 财税组合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分析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政府补助
        3.1.2 税收优惠
        3.1.3 企业价值
    3.2 理论基础
        3.2.1 有效市场理论
        3.2.2 信号传递理论
        3.2.3 融资约束理论
        3.2.4 税收激励理论
    3.3 财税政策与企业价值的理论分析
        3.3.1 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
        3.3.2 税收优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4.1 研究设计
    4.2 样本收集及筛选
    4.3 变量测度
        4.3.1 条件变量
        4.3.2 结果变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5.1 变量的校验
        5.1.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1.2 变量的校准
    5.2 条件检验
        5.2.1 前因条件必要性分析
        5.2.2 构建真值表
    5.3 条件构成分析
        5.3.1 高企业价值前因条件构型
        5.3.2 条件组合归纳讨论
    5.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及启示
    6.3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地方财政特征对上市公司税费负担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税费负担
        2.1.1 企业税费负担的衡量
        2.1.2 企业税费负担的影响因素
    2.2 财政分权
        2.2.1 我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进程
        2.2.2 财政分权研究综述
    2.3 财政分权与企业所得税税负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3.3 变量定义
        3.3.1 被解释变量
        3.3.2 主要解释变量
        3.3.3 控制变量
    3.4 模型构建
第四章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4.1.1 变量描述性统计
        4.1.2 分时间段税负情况
        4.1.3 分地区税负情况
        4.1.4 分行业税负情况
    4.2 相关性分析
    4.3 回归分析
        4.3.1 关于综合税负的回归分析
        4.3.2 分税种回归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4.4.1 关于所得税税负衡量指标的稳健性检验
        4.4.2 关于剔除样本条件的稳健性检验
        4.4.3 关于回归方法的稳健性检验
        4.4.4 关于考虑所得税名义税率的稳健性检验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5.3 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协鑫集成政府补助的盈余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盈余管理研究
        1.3.2 政府补助研究
        1.3.3 政府补助与盈余管理研究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图
2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契约理论
    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上市公司政府补助的基本情况
    3.1 政府补助的总体趋势分析
    3.2 政府补助的行业情况分析
        3.2.1 政府补助行业覆盖率分析
        3.2.2 政府补助行业补助力度分析
    3.3 政府补助的地区情况分析
        3.3.1 政府补助地区覆盖率分析
        3.3.2 政府补助地区补助力度分析
        3.3.3 政府补助地区均值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协鑫集成获得政府补助的情况分析
    4.1 行业背景
    4.2 公司简介
        4.2.1 基本情况
        4.2.2 股权结构
        4.2.3 经营业绩
    4.3 协鑫集成获政府补助的具体情况分析
        4.3.1 协鑫集成获得政府补助规模情况
        4.3.2 协鑫集成获得政府补助地区来源情况
        4.3.3 协鑫集成获得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
    4.4 本章小结
5 协鑫集成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及具体行为分析
    5.1 协鑫集成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的判断
        5.1.1 协鑫集成业绩靠政府的支持
        5.1.2 协鑫集成净利润及政府补助与行业对比分析
    5.2 协鑫集成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5.2.1 协鑫集成管理层保持高收入
        5.2.2 政府保持政绩
    5.3 协鑫集成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行为分析
        5.3.1 利用光伏扶贫获得更多政府补助
        5.3.2 利用递延收益科目进行盈余管理
        5.3.3 利用其他收益进行盈余管理
    5.4 协鑫集成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的后果分析
        5.4.1 协鑫集成获得政府补助呈上升趋势
        5.4.2 协鑫集成成功避免被*ST处理
        5.4.3 协鑫集成经营业绩下滑
    5.5 本章小结
6 抑制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建议
    6.1 从政府角度出发提出建议
    6.2 从企业内部角度出发提出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贸易争端(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我国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三、姗姗来迟的美国政府补助会计准则
    1. 美国政府补助相关事项的发展现状。
    2. 美国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即将出台情况简说。
四、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中外比较
    1. 政府援助与政府补助核心概念的比较。
    2. 政府补助与政府援助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的比较。
    3. 政府补助与政府援助的附带承诺。
五、政府补助会计准则与国际贸易争端
    1. 政府援助的狭隘定义及其后果分析。
    2.“定制化”协议的模糊界定及其潜在因素分析。
    3. 政府援助信息披露的分类局限与我国企业现状的结合分析。
六、结论与建议

四、税收返还与其他补助的会计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科大讯飞政府补助案例研究[D]. 连静亚.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1
  • [2]政府补助、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价值[D]. 张蕾.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3]新“政府补助”准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分析 ——以安凯汽车为例[D]. 李庆.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财政激励政策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初晓蕾.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5]政府补助、盈利能力与企业避税[D]. 张悦. 上海财经大学, 2020
  • [6]我国国家区域援助制度法律研究[D]. 吕慧娜.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7]政府补助、税收优惠与企业价值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D]. 杨云惜.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8]地方财政特征对上市公司税费负担的影响研究[D]. 沈欣.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9]协鑫集成政府补助的盈余管理研究[D]. 古雨辉. 武汉纺织大学, 2020(01)
  • [10]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贸易争端[J]. 耿建新,赵越. 财会月刊, 2020(09)

标签:;  ;  ;  ;  ;  

纳税申报表和其他补助金的会计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